查看原文
其他

《清平乐》低迷,国产古装剧恐“慢节奏”久矣

壹娱观察编辑部 壹娱观察 2021-01-29


文/杜威

正午阳光4月份同期播出的两部剧集,在近一周先后陷入困境。

《我是余欢水》因结尾的一句台词而陷入“女权”风波,口碑呈断崖式下滑。相较“实验性”更强的创新短剧,大IP古装剧集《清平乐》的低迷表现,似乎更令人头疼。

由正午阳光出品,张开宙执导,王凯、江疏影主演的《清平乐》自4月7日首播以来,一直被寄予厚望,并与《有翡》称为2020年最受期待的古装剧集。据云合数据显示,虽然《清平乐》在同期作品的全舆情热度以及有效播放榜上大部分情况下位于前列,但也不乏几次被小成本剧集《民国奇探》反超,而相较于其他吸晴的古装大IP来说差距相当大。

腾讯视频在《清平乐》在播完22集时,专辑累计播放量10.4亿次,平均单集仅为4700万。卫视收视率方面,在广电总局推出的中国视听大数据中,《清平乐》在1-7集收视率达0.519,收视份额在2.208%,仅位列同期第6位。

口碑方面,《清平乐》豆瓣评分自首播的8.2,更是跌落至如今的7.5,且下降趋势明显。3星及以下评分占比已接近40%。《清平乐》可以说集齐最好的资源,金牌制作公司正午阳光出品,IP改编、网传4亿元大投资、王凯、江疏影等强演员阵容,仅获如今成绩,无论如何都无法令人接受。

《清平乐》剧照

不同以往古装剧的全面崩盘,追溯《清平乐》的“失败”原因,可以清晰发现所有负面矛头基本都指向了“慢节奏”这一点。

确实,“慢节奏”已经成为古装剧的通病,甚至“致命死穴”。2017年的《海上牧云记》,2018年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2019年的《九州缥缈录》,以及2020年的《清平乐》均是如此。古装剧为何热衷“慢节奏”?相较日本精品“慢节奏”剧集,国产古装剧少了什么?古装题材是时候应该放下“慢节奏”了。



“清——平——乐”真的被“慢节奏”毁了么?




《清平乐》的口碑两极分化,主要体现在两个字“细”和“慢”。

《清平乐》的正面口碑多出于“细”。

细观整部剧集,都能感受到宏大历史正剧的厚重感。剧情主要情节“狸猫换太子”、“庆历新政改革”等重大事件都基本符合正史记载,宋仁宗与重要大臣,“吕夷简、韩琦、范仲淹、夏竦”之间的君臣故事都得到完整描绘。

《清平乐》更旨在“服、化、道”等全方位对宋代社会风貌的真实再现,如宋朝专有称呼(“大娘娘、官人”等)、朝堂描绘、社会风情等宋代制度特点,对科举取士标准重视作诗而轻视义理的讨论,由唐入宋的坊市制度的变化等等。

由此可见《清平乐》并非一部“摆烂古装剧集”,实则诚意十足,样样考究。可如今,关于剧集的负面口碑已经大有赶超之势。

原因很明显,《清平乐》实在是“太慢了”。自4月7日首播,《清平乐》网友针对“节奏慢,剧情磨洋工“的弊病讨伐一直未停歇。            

开播首日前两集,主要人物未登场,背景未讲明,戏剧矛盾未铺垫。开头直接以幼年宋仁宗寻母为切入角,穿插“梁家微服私访”等几件关联并不大的事件为开场。期间场景切换频繁,台词密集,小演员表演青涩,开局就十分考验观众耐心。

第二集结尾,王凯登场,后续宋仁宗和太后之间的博弈,也不紧不慢的浪费了五六集时间。直到第八集,本剧的女主角曹丹姝(江疏影饰演)才正式成为皇后,故事终于进入主线之一。

行至二十二集,“张妼晗怀孕以后大闹后宫”以及“刘平案的调查”剧情至此三分之一处,原著小说的主要情节还没来到。关键是,主线剧情比较零碎和简略的情况下,后宫感情故事如果也还没什么进展,单一的“帝后矛盾线”,考验着观众最后的耐心。

而且全剧中所涉及的人物、官职、地名、制度都相当庞杂,需要花费大量的旁白进行解说。比如宋仁宗出宫寻母被监门太监挡住,太监说了一长串监门制度,语速之快,让观众莫名其妙。

更赶客的是,在大篇幅啰嗦的“文白掺杂”台词进行期间还要刻意讨论一些深刻的历史议题,如孝道、君臣权术之道、宋儒大义等等。

《清平乐》的慢是全方位,“剧情慢、走路慢、吃饭慢、说话慢、生气慢.......”,“慢”似乎就是创作者,对《清平乐》最大的“话题标签”。

如今《清平乐》的高开低走,不温不火的局面令人惋惜,然而剧集创作的背后值得反思。

《清平乐》的一位观众道出不少人物的心声:“《清平乐》真的很用心,至少是我看到有关宋朝题材最考究的剧集,想要从心眼里喜欢这部剧,可行至三分之一还未进入主线,节奏缓慢的令人绝望,如果只是想要展现宋朝的社会风情,为何不去专门制作纪录片?而要斥资数亿元打造一部让我们互相折磨的剧集?”。

豆瓣上,在一次针对“高投资却扑街的国产剧集失败原因总结的投票中”,众多因素中“剧情”扑街的选题,占据85%,而在剧情失败原因失败总结中,“节奏缓慢”占据最高投票,可见当下观众对整体国产剧集的意见缩影。



编剧、导演......哪一个该为“慢节奏”负责?




《清平乐》的“慢节奏”与原著小说本身以及对其后来的改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清平乐》改编自米兰lady的小说《孤城闭》,虽然目前主要编剧剧集片头只显朱朱,但相关资料显示,米兰lady也参与了剧本的编写。

在原著小说中《孤城闭》中就有大量的情节来自于正史,且十分注重细节考据。如书中反映了许多宋代的官制、礼仪、风俗、服饰等内容,例如反映七夕、上元节的热闹场景,宋人流行的游戏,皇后妃子们的服饰、发饰,契丹饮食,宋代称谓等等,包括长公主徽柔和梁怀吉的感情线,也是史书有载。这些都使得小说风格类似于“通俗史书”的味道。

《清平乐》剧照

剧集《清平乐》其实一定程度上在尊重原著小说的定位,在剧集之中对宋代“服、化、道”以及风土人情上,就会更加考究。这个也导致了剧集“慢节奏”风格形成,场景犹如一组组生动的风情画。

而《清平乐》最大的一个改动,甚至一度让原著粉丝,将《清平乐》划入“魔改”作品,就是将主人公从“宦官梁怀吉”转变成了“皇帝宋仁宗”,将“宦官梁怀吉”与公主“赵徽柔”的爱情故事,转移成了“宋仁宗与曹皇后”的帝后纠结感情,从“悲情爱情小说”转化成了“大宋皇帝”的史诗剧集。

这样的改编,势必会引起原著粉丝的争议,毕竟书中那“影子在公主脚下,怀吉在公主心里”的虐恋刺痛无数读者,另外将原著的“以小人物侧显大时代格局”的创作方式,直接移植到了“帝王一生的波澜壮阔”。

如今看来,“格局的上升”,反而会影响的叙事节奏。剧集前期需要运用大量篇幅增加“宋仁宗”的前半生,与刘皇后的权力争斗,与曹皇后的情感纠葛等等。让剧集行至三分之一、20多集还未真正进入原著小说主线剧情。全集69集的篇幅,显得更为漫长。

谈论《清平乐》的慢节奏,就不得不提到导演张开宙。

《清平乐》开播当晚,首个微博热搜居然是#张开宙人间褪黑素#,网友借此来讽刺,张开宙“死性不改”的慢节奏。其后,网络论坛出现“我来教张开宙拍第一集”,“世界最慢的东西,树懒、海龟、internet浏览器以及张开宙”,“张开宙拿着正午最好的资源,拍正午最烂的剧”等等论调。

在正午阳光体系下,张开宙似乎是观众人缘最不好的那个。首先是其执导剧集的豆瓣均分位列末尾,其次,张开宙执导的剧集节奏都过于缓慢。除了《清平乐》,2018年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以及更早前的《如果蜗牛有爱情》,其故事节奏缓慢都成为观众吐槽剧集的重点。

而《知否知否》还有“宅斗”这样的戏剧冲突,《如果蜗牛有爱情》还有“犯罪心理,师徒CP”这样的亮点,《清平乐》本身故事的慢,再加上改编后又是“慢节奏”,自然更难以让观众接受。

“慢”审美的养成,与张开宙并非专科导演、由摄影转型到导演的出身有密切关系。这也导致张开宙所执导的作品,构图、场景设计、光影都十分讲究,却在叙事节奏上稍显乏力,需要靠海量台词行进。

冯绍峰因《知否知否》接受采访时曾说,“这部戏我的台词量几乎是以往所有戏的总和”。《清平乐》幕后花絮,王凯、江疏影等几个主演也纷纷吐槽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背台词。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剧照

通过复盘《清平乐》,基本可以看到国产古装“慢节奏”剧集的通病,之前的《海上牧云记》《九州缥缈录》等大制作古装也同出一辙,播出之后,也因为因为“服、化、道”的考究,形成一股热播高潮,然而观众一提到剧情,普遍都是摇着脑袋说,“节奏太慢了!”

国产古装剧集真的需要“慢节奏”吗?精品的“慢节奏剧集”需要什么特征?或许我们能从批量生产“慢节奏剧集”的日剧里找到答案。



精品“慢”日剧靠生活细节和情感制胜,

国产古装剧怎能找到现代观众共鸣?




反观近邻日本,在以“创意十足,悬疑推理,高节奏”的日剧种类中同样有大量“慢节奏”剧集。无论是一年一度以50集为标准的“大河剧”,还是以100集以上为标准的“晨间剧”,都是以“长篇幅、慢节奏”为特点。

在剧情节奏行进和风土人情展现两方面,“大河剧”毅然选择前者,甚至其场景设计被海内外观众吐槽“一景拍十年”,打斗场面也是“村长械斗”。即使不依靠“服化道”的助力,仅凭故事剧情,叙事节奏,也诞生了《风林火山》《真田丸》《军师官兵卫》等精品作品。

在风土人情这一方面,大河剧选择每集结尾,以纪录片的形式专门介绍当集特有的风俗文化,地域风景。既不影响正剧节奏,也可以达到科普、寓教于乐的目的。

“百集为标准,15分钟为时长”的晨间剧则多以现代剧为主,更像是国内的诸如《闲人马大姐》《家有儿女》等情景喜剧,生活气息浓厚、感情充沛的都市家庭轻喜剧。

另外,回到主流的日剧市场,2019年也出现了两部以“慢节奏”著称的精品剧集:《凪的新生活》《我的故事说来话长》,前者豆瓣评分8.8,后者9.0。

《凪的新生活》剧照

两部作品主线剧情均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前者是,“社畜”女孩凪因工作压力太大选择辞职,在乡下的暑期旅途中重获人生信心。后者是,31岁无业游民“岸边满”在家啃老六年,因姐姐一家的到来居住,重新踏上职场。

简单剧情,需要在单集50分钟、累计10集的日剧中铺张开来,“节奏之慢”可想而知。而这两部剧集均在豆瓣获得不俗口碑,由此可见,国内观众对“慢节奏”剧集还是可以接受。

分析发现,这两部日本都市剧,虽然都是以生活琐事为主线,却感情充沛,细节饱满,生活气息浓厚。最主要的是,两部剧集都反应了当下“日本失业青年”的生存状况,刻画出“失业青年”的生存压力、精神状态等方面。

剧集最后通过在爱情、友情、亲情之间所获得到的能量,主人公重拾信心,步入社会。实则两部剧集背后是都市励志题材,不仅在日本,在中国社会也完全可以在剧集中找到情感共鸣,观众可以汲取能量并反哺到自身。

这或许才是“慢节奏”剧集的真正意义所在。

反观历史古装剧集,“慢节奏”的叙事手法,考究的服化道,对人物风情着力刻画,却遗漏了主人公的生活细节以及人物细腻的感情,难以让观众产生情感共鸣。

对于中国的古装大制作剧集,观众本期望看到像《康熙王朝》式帝王波澜壮阔的一生,亦或者《大明王朝1566》那样的波谲云诡,朝堂权谋之争,而《清平乐》却用三分之一篇幅拍摄出北宋社会风情画,宛如一部纪录片。落差之下,《清平乐》遭遇严重的信任危机也是理所应当。

由此可见,“慢节奏”并不是原罪,披上“精细展现时代画卷”的外衣,隐藏剧情乏力的“慢节奏”古装剧集,才是问题的最根本所在。

自《清平乐》以后,或许我们能够仔细思考,“慢节奏”剧集所需要的情感迸发的创作属性,对于中国观众来说,现代剧里的生活情感展现是不是更好创作,以便让观众产生共鸣。

距离观众遥远的古代,“慢节奏”无法引领观众进入时代画卷,生活细节的不同难以产生共鸣感,因此“慢节奏”只能成为叙事节奏的绊脚石。国产古装剧集,是时候放弃“慢节奏”了。



Recommend

推荐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