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伽吒经》1讲(2) / 令长夜安隐. 断诸业障
“惟愿如来应供等正觉。为说妙法。令长夜安隐。断诸业障。”
希望佛陀给我们讲讲微妙的佛法,让一切众生在生死轮回的无明长夜中得到安隐快乐。
“隐”现在一般解释成“稳”。听佛说法后,明白了轮回和痛苦的来源,能把人生烦恼断掉,烦恼隐没了,也就“安隐”了。安是安详自在,隐是没有烦恼,多完美啊。
“断诸业障”,能把一切生死轮回业对我们的障碍都消除。你看,佛经用词非常准确,断的是业障。怎么断业障啊?一切业不再障碍你,这就叫断业障。
---常空法师《僧伽吒经》讲记节选
第一讲 发愿成佛为什么很重要【2】
“婆伽婆”六义和五不翻示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在王舍城灵鹫山中。"
婆伽婆是什么意思呢?这是音译,又译为薄伽梵,是佛的一个称号。薄伽梵这一个词语含义太多,有六种,所以佛教就不敢随便翻译。这六种含义是:一、自在,二、炽盛,三、端严,四、名称,五、吉祥,六、尊贵。而这六种含义,六德圆满,翻译成中文没有对应的词语,所以不翻。
详细的解释下这六种含义:
一、自在。为什么叫自在呢?是说“如来永不系属诸烦恼”——佛陀不受一切烦恼执着的污染,所以叫自在。
二、炽盛。为什么叫炽盛呢?“焰猛智火所烧炼故”,就是佛陀的智慧太广大了,能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把烦恼都转化成无量的智慧,所以叫炽盛。
三、端严。成佛之后,“妙三十二大士相等所庄饰故”,所以叫端严。
四、名称。名称就是具有大名闻,“一切殊胜功德圆满无不知故”,也就是名闻远播,天上人间都传颂佛陀的威德。
五、吉祥。“一切世间亲近供养咸称赞故”,一切世间,天人还有人间都亲近供养,尊重赞叹,所以最吉祥。
六、尊贵。“具一切德常起方便利益,安乐一切有情无懈废故,具尊贵意。”成佛之后,内在具有无量的功德,外在有各种各样的方式、方便利益安乐一切众生,并且精进不会懈怠,这就叫尊贵。我们一讲尊贵就理解为有地位,是不是?从佛教来讲,真正能利益众生才是最尊贵的,你利益众生,众生也会尊敬你,这才是真尊贵,不仅仅有地位是尊贵。
在古代翻译佛经有五不翻:
一、秘密故不翻。比如咒语是佛教的秘密,不翻译。
二、多含故不翻。比如“薄伽梵”这个词有六种含义,所以不翻。
三、此无故不翻。如“阎浮树”,中国没有阎浮树,没办法翻译,就不翻了。
四、顺古故不翻。古代的一些法师已经用音译的名词翻译过,后代的祖师为了尊重也不翻。如“阿耨”、“菩提”,这些是可以翻译的,但自从摄摩腾、竺法兰到中国传法,翻译佛经用了梵文的音以后,也就不翻了。
五、生善故不翻。是指翻译了之后叫人轻慢,不翻译大家反而觉得很神秘、很尊重,这个原因不翻。比如“般若”这个词,大家一听很了不起、很尊重,如果用咱们经常说的“智慧”,就觉得很轻浅,道理不深奥,为了让人生恭敬所以不翻。
这样就明白薄伽梵什么意思了吧?六种含义,大家一时也记不下来,大体上知道就可以了。总之,“薄伽梵”是佛的一个名号,是具有无量功德的意思。
“灵鹫”趣解
“在王舍城灵鹫山中”。王舍城在哪里呢?王舍城是中印度摩揭陀国的国都,舍念四声(shè),是指国王在这里建家,所以叫王舍。摩揭陀的国王是频婆娑罗王,就是《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中被阿阇世王幽禁的那个国王,《观无量寿佛经》也就是根据频婆娑罗王的因缘讲的。频婆娑罗王旧的国都原本在上茅城,后来迁到王舍城,围绕着这里有五座山,第一座就是灵鹫山。《西游记》大家都知道“孙悟空打上灵山”,我们经常说的灵山就是指的灵鹫山,因为山形像一只秃鹫的样子,所以叫灵鹫山。
秃鹫为什么叫灵鹫呢?秃鹫这种鸟很灵,它喜欢吃死尸。在西藏有一种风俗,认为天葬最干净,所以人死后把尸体割成小块儿,放在地上等秃鹫来吃。西藏那里由于地处高寒,不生长植物,只能吃肉,但西藏人都学佛,心也很慈悲,觉得一辈子吃动物很不好意思——活着吃动物,死了就把肉体给动物们吃吧。这样讲,天葬其实也是很慈悲的一种修法。秃鹫真的很灵,因为有时候如果一个人罪孽深重,很奇怪的,它不吃。在西藏,如果一个人死后,他的肉喂鸟鸟都不吃,他家里的亲属都会忧愁,知道这个人坏了,他不能解脱,罪过太深重了,就要赶紧做佛事回向给他。有的时候还要麻烦天葬师,天葬师专门去割下死尸的肉自己吃一点给秃鹫看,意思就是说:你看我都能吃,肯定没问题,你们也来吃吧。这样,如果秃鹫能把人的尸体吃了,这家人才欢喜,如果不吃,这家人一直都有负担,所以说秃鹫很灵。为什么秃鹫头上没毛呢?有一种传说,不知真假,说佛陀成佛的时候,很多鹫鸟来皈依,佛陀就给它摩顶,结果随手脱落,像剃光头出家了一样。
业报唯心所现
现在的灵山,你到印度去还能看到,是中印度的一座山头,不太大。佛陀也说过,灵鹫山不太大,一般人上山很快就能爬上去见到佛了。但是佛陀又讲,根据人业报的不同,灵鹫山的大小是不一定的。比如在上一尊佛——迦叶佛的时候,山就非常高大。再往前,比如拘留孙佛的时候,山也高大。像过去一些古佛讲法的时候,也在灵山讲法,佛佛道同,在咱们这个世界成佛,基本上都是在菩提座那个地方成佛,成佛了也基本上是在释迦牟尼佛教化的这些地方讲法,但是过去人的福德力大,所以山形也高大。过去一些古佛应世,一些居士想去见佛,需要带着干粮,成群结队走好几天才能走到。但是现在人的福德力不够了,你到灵山去,感觉是不太高的一座山,有一个比较平坦的台子,据说是佛陀讲法的遗址。
大家读佛经都知道,佛陀讲法是遍地莲花,非常美好,可现在很多人走到那儿就觉得:哎呀,佛教是这样的吗,怎么现在不像佛经讲的那么美好呢?不用怀疑,佛经也讲过这个原理,末法时代人的福德力不够,看的境相不一样了。佛陀时代,佛讲法经常坐在一个天人化现的宝台上,但是随着众生的业报越来越差,宝台就变化,原来是真正天上的珍宝装饰的一个台子,慢慢地到了末法时代,就成了一块顽石。所以世界的样子与人的心是有关的,有功德看世界就庄严,没功德看世界就变得污浊。
王舍城的来历是怎么回事呢?曾经也有人问过:很多城市也有国王居住,为什么那些国都不叫王舍城呢?佛经里有回答,过去摩揭陀国国王有个儿子,刚生下来,“一头两面四臂,时人呼为不祥”。大家一看,这是个妖怪啊,太可怕了。国王一看,也认为是妖怪,就把他的身体砍碎了,身首异处,弃之荒野。当时旷野里有一个罗刹女,名叫阇罗,虽然是个女鬼,还是有母爱的。一看这个小孩被砍得身首异处却没有死,就用神力把他合起来,带回家养育了。本来鬼道众生就长得奇形怪状的,人看着很奇怪,鬼却看着很正常。这个孩子长大之后,“力能并兼诸国”——力大无穷,是个大力士,出去打仗,把各个国家都打败了,最后统一了各个国家。后来又从各个小国家取一部分人,一共聚集了一万八千人,在这五座山中间的空地上,建了一个王都。“以大力势治阎浮提”,他能治理咱们整个世界,连中国也有力量管辖。“阎浮提人因名此山为王舍城”,就因为这个人成王之后,力量太大了,为了表示尊敬他,所以叫这个地方王舍城。
“共摩诃比丘僧二万二千人俱。”
佛陀在王舍城灵山中,身边有出家的比丘师父两万两千人。
都有谁呢?
“其名曰慧命阿若憍陈如。”
阿若憍陈如就是最早跟佛出家的长老、大弟子。“慧命”的意思是以智慧为命。我们凡夫都是以肉体为命,而佛陀的大弟子都是以智慧为命。智慧的本体是我们的心,智慧的起用就是放下对世间万法的执着,有体用两方面的功德,才叫慧命。
“慧命摩诃谟伽略。”
这个是谁啊?就是摩诃目犍连。这部经翻译的太早,所以用的词语现在感觉不太熟悉。
“慧命舍利子。”
舍利弗,这个大家都清楚。
“慧命摩诃迦叶。慧命罗睺罗。慧命婆俱罗。”
前面那些大家都知道,就不解释了。婆俱罗,在别的经当中又翻译成薄拘罗、善容尊者。因为他长得漂亮,所以叫善容尊者,寿命第一,活的年纪最大。善容尊者,曾以诃梨勒果供养一位患头疼病的比丘,以此功德,生生世世人间天上享受无尽的福乐,得相貌庄严、寿命长久的报。
“慧命跋陀斯那。慧命贤德。慧命欢喜德。慧命网指。慧命须浮帝。慧命难陀斯那。如是等二万二千人俱。”
须浮帝就是须菩提,其他暂时不讲了,大家想研究,直接查辞典吧。以上这些是比丘,下面是菩萨。
“共菩提萨埵摩诃萨埵六万二千人具。”
菩提萨埵是菩萨,摩诃菩提萨埵就是大菩萨。菩萨大小怎么分的?心量、愿力。菩萨就是菩堤萨埵的简称。菩提是道,这个人得道了才叫菩提;得道之后,又很有情有义想利益众生,这叫萨埵(duō)。埵念(duǒ)也行。
菩提我们讲得多,萨埵讲得少。萨埵有时候又翻译成萨多婆、萨和萨、萨婆萨埵,萨怛(dá)嚩(wā),索埵。萨怛嚩,咱们知道在咒语当中,经常有“萨怛嚩”这个词,就是萨埵的意思。萨埵有存在、生、实、真、善、美、贤等意,这个词也不敢翻,为什么?含义太多,包含咱们平常讲的一切美好的道德和愿力。有的经,比如《佛地经论》中,萨埵则有勇猛之义,也就是:得道了,能精进勇猛救度众生;另外还有心力、有、有相、含识、众生等各种含义。
简单一点解释,菩提是道的意思,萨埵是有情的意思,虽然自己觉悟了、解脱了,但是有情有义不舍弃众生,这就叫菩萨。所以菩萨的功德无量,值得我们学习。
这六万多菩萨有名的都是谁呢?
“其名曰弥帝隶菩提萨埵。”
这是谁啊?弥勒菩萨,弥勒菩萨又叫弥帝隶。
“一切勇菩提萨埵。童真德菩提萨埵。”
这些名字就不解释了,大家自己去研究。
“发心童真菩提萨埵。童真贤菩提萨埵。无减菩提萨埵。文殊师利菩提萨埵,普贤菩提萨埵。金刚斯那菩提萨埵。如是等六万二千人俱。”
这些大菩萨都来了,包括文殊、普贤,弥勒菩萨都来了。这些是菩萨。
下边还有:
“复有万二千天子。”
天上的神仙也来了。
“其名曰畴阿那天子(版本有二,一为“阿畴那”,一为“畴阿那”)。跋陀天子。须跋陀天子。希法天子。旃檀幢天子(据现有版本作:旃檀藏天子)。旃檀天子。如是等万二千天子俱。”
畴阿那天子,如果解释的话就是最胜树王的意思。但无所谓了,也可以不用解释。总之就是很多天子都来了。
“复有八千天女。”
女众也来了啊。
“其名曰弥邻陀天女。端正天女。发大意天女。岁德天女。护世天女。有力天女。随善臂天女。如是等八千天女俱。”
这些都不解释了。
“复有八千龙王。其名曰阿波罗罗龙王。伊罗钵龙王。提弥罗龙王。君婆娑罗龙王。君婆尸利沙龙王。须难陀龙王。须赊佉龙王。伽婆尸利沙龙王。如是等八千龙王俱。”
须赊佉(qiè),那个字念qiè,如果你查字典注音是qū,但是寺庙里师父一代代往下教的都读qiè。
这是讲的比丘、菩萨、天人、龙王都来了。
“俱向灵鹫山诣世尊所。”
都聚集在灵鹫山。
“头面礼足绕佛三匝却住一面。”
就顶礼佛陀。
“头面礼足”就是五体投地礼佛。
然后绕佛绕了三圈儿。右绕,这是一种礼节。绕佛三匝的礼节现在一般没有了。佛陀时代最常见的一种礼节就是绕佛三匝,像绕塔一样。
然后“却住一面”。“却”是退下的意思。注意,拜完佛,退的时候怎么退啊?不能转身就走,应该倒着退回来,还是面朝佛,然后在一边坐下,这叫却住一面。
“尔时一切勇菩提萨埵摩诃萨埵。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白佛言。”
当时有个菩萨叫一切勇,从自己的座位上起来。偏袒右肩,这是印度的一种穿着打扮,穿衣服呢右肩是露着的,斜披着的,现在印度还有这个风俗。然后合掌向佛,对佛说。
“世尊。唯愿世尊演说正法利益众生。”
世间最尊贵的佛陀呀,希望您给一切众生演说佛陀的正法。
“世尊。无量亿天众。无量亿婇女。无量亿菩提萨埵。无量亿声闻。皆悉已集。欲闻正法。”
佛陀啊,无量亿的天众、天女、菩萨,还有声闻众们都已经聚集齐整,想听佛陀的正法。
“世尊。如是大众皆欲闻法。”
佛陀啊,到会的众人都想听法。
“惟愿如来应供等正觉。为说妙法。令长夜安隐。断诸业障。”
希望佛陀给我们讲讲微妙的佛法,让一切众生在生死轮回的无明长夜中得到安隐快乐。
“隐”现在一般解释成“稳”。听佛说法后,明白了轮回和痛苦的来源,能把人生烦恼断掉,烦恼隐没了,也就“安隐”了。安是安详自在,隐是没有烦恼,多完美啊。
“断诸业障”,能把一切生死轮回业对我们的障碍都消除。你看,佛经用词非常准确,断的是业障。怎么断业障啊?一切业不再障碍你,这就叫断业障。
“尔时世尊赞一切勇菩提萨埵。”
当时,佛陀听到一切勇菩萨来请法,非常高兴,就赞叹一切勇菩萨。
“善哉善哉。一切勇。能为大众请问如来如是之事。汝今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
佛陀说:太好了,太好了,一切勇,你能为大家请问这样的法。你现在好好的听,听了还要好好的思考,思考了还要经常去想一想——这才叫思念。
思、念是两个意思,大家注意了吗?我们学佛应该怎么学啊?第一是听,听了之后要思,思了之后要念。哎,佛经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啊。我们现在读过一遍就完了,就认为有功德了,什么功德不知道,佛经讲的什么意思也不管,这样不行。所以佛经当中佛陀给菩萨讲的话其实也是在给大家讲法,我们听到佛法之后,要去思考法义,思考明白之后还要经常在心里想一想,经常要用得到,这个就叫念,这种念才是真正的念佛、念法。你经常想到佛,经常想到佛经的意义,这才是真正的念。
“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一切勇菩萨非常高兴,说:好啊,佛陀,我非常喜欢您给我们讲一下。
五逆十恶的人,可以顿证八地,讲的就是僧伽吒法门,所以这个法门太高了
你学了《僧伽吒经》之后, 绝对对行菩萨道有信心/我们可以随时随地做法师
关注公众号
学习常空法师开示
僧伽吒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