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IIGF观点 | 绿色金融助力绿色建筑发展

以下文章来源于IIGF ESG ,作者中财绿指

目前我国已出台多项政策促进绿色建筑发展。2021年10月,住建部、发改委等多部印发强制性国家标准《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明确了已建和新建建筑的建筑节能标准;2022年3月,住建部发布了《“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对绿色建筑的发展目标提出详细要求。随着绿色建筑的全面推广,需要依靠市场机制的引入来实现绿色建筑的长期健康发展,而绿色金融作为重要工具,能够引导资源在绿色建筑行业的有效配置,推动传统建筑行业的绿色升级,实现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本文基于建筑业的碳排放情况及绿色建筑发展现状,分析了绿色金融将如何助力低碳绿色建筑发展并举出相关案例,最后总结了绿色金融促进绿色建筑发展面临的障碍并提出发展建议。


一、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


(一) 建筑面积稳步增长,发展规模不断扩大


我国为规范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引导绿色建筑健康发展,于2007年印发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自2008年《办法》正式实施以来,我国的绿色建筑面积及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个数都实现了快速的增长。2020年7月印发的《绿色建筑创建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到2022年,当年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占比达到70%,星级绿色建筑持续增加,装配化建造方式占比稳步提升,绿色建材应用进一步扩大,绿色住宅使用者监督全面推广”。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的数据,截止2021年底全国累计建设绿色建筑面积已达85亿平方米,当年城镇新建绿色建筑面积为20亿平方米,占新建建筑比例达84%。由此可以预计,我国的绿色建筑规模增速稳定,将继续呈现扩大趋势。

图1 2011-2020年全国累计绿色建筑面积

数据来源:公开市场资料整理

注:2018及2019年数据为大约值

图2 2011-2020年全国累计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个数

数据来源:公开市场资料整理

注:2018、2019年数据为大约值


(二) 政策框架基本建立,标准体系逐步清晰


我国的绿色建筑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速,覆盖范围和建设水平都有较大的提升,这背后离不开政策框架的构建和评价标准体系的完善。自第一部与建筑节能相关的标准于1986年颁布以来,我国经过不断地探索学习,已经从发展目标、发展战略、推进路径等方面建立起了基本的政策框架,为绿色建筑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指引。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方面,我国首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下文称《标准》)于2006年发布,后经历了十多年的“三版两修”:2006年第一版《标准》GB/T50378-2006立足我国实际,从选址、材料、节能、节水、运行管理等方面对建筑进行综合评价,重点强调了设计过程中的节能控制;2014年GB/T50378《标准》第一次修订完成并于2015年正式开始实施,与上一版相比增加了“施工管理”类指标,同时调整了评价方法使评价结果更加精准化;最新版《标准》于2019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此次修订重新定义了“绿色建筑”,采用了几乎全新的指标体系,更加重视以人为本,同时在原来的三星级划分上增加了“基础级”,最新标准与国际主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接轨,是规范和引领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根本性技术标准。


(三)  绿色技术不断发展,建筑成本逐渐下降


在国家对绿色建筑的支持下,我国的绿色建筑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其中包括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采光照明技术、节水技术等;同时还有多种绿色建筑材料投入生产使用,包括绿色门窗材料、墙体材料、装饰材料等;同时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大数据技术与建筑领域的结合通过互联网化利用人工智能对数据进行分析,通过物联网技术对建筑施工设备的数据进行检测和遥控,促进了建筑业的智能化及数字化转型。各种绿色建筑技术的更新和成熟带来了绿色建筑增量成本的逐年下降,由此提高了绿色建筑的普及率及市场对绿色建筑的接受度。

表1 绿色建筑工程增量成本综合参考指标(2019年3月征求意见稿)

数据来源: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四) 政府主导推动发展,市场机制尚未形成


我国的绿色建筑发展虽保持较快的增速且已取得一定的成效,但目前仍主要依靠政府的行政力量推动和财政资金的支持,市场化机制尚未形成,缺乏自主发展的活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建筑开发及房屋租售一直保持活跃的市场状态。从需求方面,房产购买是居民理财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消费者挑选房产时只会重点考虑地段、配套资源等设施,很少考虑房屋的绿色低碳性能。从供给方面来说,由于绿色建筑的前期开发需要更精细的设计和更复杂的操作,因此面临相对较高的成本和较长的项目周期,存在融资难和期限错配的问题,同时又无法从绿色建筑的正外部性中获取经济利益,由此降低了建筑商对绿色建筑的选择。目前政府主导的发展模式能够在早期帮助绿色建筑的快速发展,但从长期来看,财政资金将无法满足绿色建筑的发展需求,需要引入市场化机制,形成土地、价格、财税、金融的综合支持体系,以激发市场主体设计、建造、使用绿色建筑的内生动力。


二、绿色金融助力绿色建筑发展的路径

绿色建筑和绿色金融的融合将为绿色建筑打开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绿色建筑业的融资困难问题和期限错配问题,助力绿色建筑行业的结构调整及信息披露体系的完善。

表2 我国主要绿色金融产品在建筑领域的应用情况

数据来源:相关文献


(一) 绿色金融缓解绿色建筑资金短缺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绿色建筑作为一个复杂的集成系统,在建造过程中涉及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室内环境质量及运营管理节能等多项节能技术,技术门槛较高,造价较为昂贵,开发成本比传统建筑高出5%-15%,因此很多建筑商无法突破成本壁垒转型绿色建筑发展。在绿色建筑产业链之上,除房地产开发商外,还包括大量绿色建材企业及节能技术公司,这些企业具有绿色技术创新能力,但由于技术开发业务的特性,这类企业大多为轻资产、高信用风险类企业,在传统融资手段中无法提供抵押担保品,导致融资困难。除此之外,绿色建筑存在明显的正外部性,其产生的环境和社会收益难以内部化。以上因素都导致了绿色建筑业的资金短缺问题。


而绿色金融通过对绿色建筑项目实施绿色认证,降低了项目的准入风险。同时还建立了相关的风险分摊机制,如政府性担保公司和风险补偿基金等,通过实现风险分担,鼓励资金流入绿色建筑领域,打破绿色建筑业中尤其是资金密集型细分领域的发展瓶颈,如储能和装配式建筑领域,从而通过技术提升大大降低绿色建筑的能耗成本和装配成本,实现良性的循环发展,既缓解了绿色建筑业的融资困难问题,又能够促进绿色建筑业的结构调整,培育新的行业增长点,实现绿色建筑的高质量发展。


(二) 绿色金融解决绿色建筑期限错配问题


建筑行业绿色转型长期受到两大错配难题的困扰,第一个是建筑设计与运行之间的性能错配。目前我国绿色建筑的评价标识分为设计标识和运行标识两个评价阶段,其分别对通过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和竣工验收后投入使用一年以上的建筑进行评价。由于建筑业固有的特点,绿色建筑的建造无法确保建成后建筑的绿色性能可以完全符合设计预期,因此绝大多数开发商只进行设计阶段的标识认证,不愿承担无法通过运行标识认证的风险而直接忽略第二阶段。这种错配导致了一些获得绿色建筑标识的建筑实际上并没有在运行阶段达到标准,不利于建筑业的绿色转型。第二个错配问题为绿色信贷发放与绿色性能认定的时间错配问题。由于项目资金投入的时间要求,目前银行主要根据设计阶段的绿色评级或节能评估来确定是否发放有利率优惠的绿色信贷,这将放大设计阶段与运行阶段的性能错配问题。


绿色金融创新产品——绿色保险能够解决上述两大错配难题。在2016年保尔森基金会发布的政策研究报告《中国城市绿色建筑节能投融资研究》中,提出通过引入绿色保险概念以解决绿色建筑业错配问题。绿色保险的主要参与主体为开发商、银行、政府及保险公司,开发商通过在项目建造前购买绿色建筑保险以确保建筑运行阶段的绿色节能性能,银行通过保险单为开发商发放绿色信贷,在项目建设完成后对实际建筑进行绿色节能性能评价,若未实现最初承诺的绿色节能性能要求将由保险公司按照合同进行赔付。通过绿色保险与其他绿色金融产品的创新组合,绿色建筑的错配问题将得到有效解决,促进绿色建筑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三)绿色金融促进绿色建筑指标体系建立及信息披露


在指标体系建立方面,开发商使用绿色金融产品的最重要前提是通过绿色建筑项目认证,因此金融机构挑选出合格的绿色建筑项目需要将绿色建筑标准转化为绿色金融标准,将绿色建筑、绿色建材标准纳入绿色信贷标准和绿色债券标准中,这种转化将推动绿色建筑评级指标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使其更符合市场化的要求。同时为实现对金融产品的定价,需要对绿色建筑的绿色低碳效益进行量化,这一需求也将进一步推进绿色建筑的低碳效益量化评估体系的建立,进一步扩大绿色建筑领域绿色金融产品的适用范围。


在信息披露方面,在金融机构挑选拟投项目的过程中,企业的绿色低碳信息披露情况将会成为重要评价标准之一,因此建筑业对绿色金融产品的需求将刺激企业加强自身的绿色低碳信息披露状况,有利于解决绿色建筑融资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在绿色建筑项目的建设过程中,金融机构为控制风险,将要求企业及项目不断进行相关信息披露,以保障实际建成项目的绿色低碳性能和效益,这也将促进绿色建筑项目对项目建设情况及绿色低碳性能实现情况的持续披露,有利于打造绿色建筑领域良好的信息披露环境,


三、案例分析——浙江省湖州市创建绿色建筑和绿色金融协同发展试点城市


(一)案例概述


从2018年开始,浙江省湖州市建设局、湖州市金融办、湖州市人行和湖州市银保监会等4部门坚持以践行“两山”理念、引领绿色发展为导向,不断推进绿色金融和绿色建筑协同发展,全力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湖州经验”。在2020年3月,湖州市获得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等三部委《关于支持浙江省湖州市推动绿色建筑和绿色金融协同发展的批复》文件,湖州市正式成为全国首个绿色建筑和绿色金融协同发展试点城市。在建设过程中,湖州市构建了政策引领、标准先行、产品创新、科技支撑、示范带动的“五步法”工作体系,在推动绿色建筑和绿色金融协同发展上取得明显成效,探索出了一套有效的实践路径。自试点以来,截止2021年8月,湖州市新增绿色建筑面积1896万平方米,减少碳排放46.44万吨;绿色建筑贷款余额同比增长53.6%,增幅高于绿色贷款5.3个百分点,国家绿色产品企业数量位居全国地级市首位。


(二) 案例总结——湖州市绿色建筑与绿色金融协同发展的有效经验


1、 以政策引领激发绿色建筑产业活力


为全面激发绿色建筑在供给端、消费端、产业段的活力,湖州市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快绿色建筑提质发展的意见》(“湖16条”),提出扩大绿色建筑供给、引导绿色建筑消费、发展绿色建材产业。在供给方面,文件明确了全市公共建筑项目及政府投资项目需按照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标准建设,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同时对于达到星级要求的绿色建筑按照星级等级给予容积率叠加奖励。在消费方面,文件引导绿色建筑消费,鼓励金融机构支持居民合理的绿色建筑消费需求,对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购买绿色建筑住房的可给予贷款额度上浮福利。在绿色建材产业方面,文件要求政府投资的新建项目,绿色建材应用比例不低于50%,同时对于目录内的绿色建材企业,提供一系列绿色金融支持政策。


2、 以标准推动绿色建筑和绿色金融的有效衔接


湖州市为推进绿色建筑和绿色金融的有效协同发展,创新开展了标准体系建设,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上,编制了《湖州市绿色建筑评价导则》和《湖州市绿色建筑设计导则》等地方标准,创造性地推动了绿色建筑国标的落地实施。2020年湖州市审查通过绿色建筑项目271个,总建筑面积达1640.3万平方米。在绿色建筑贷款认定标准上,明确了绿色建筑贷款申请必须具备的4+1个条件,即“4” 取得绿色建筑预认证、土地出让合同或项目备案为绿色建筑、监理和建造等主体信用良好、加入信息披露自律机制+“1” 购买绿色建筑性能保险,通过绿色保险和绿色信贷的创新结合为绿色建筑融资开辟了有效渠。在绿色信贷产品管理规范上,编制了《绿色建筑项目贷款实施规范》,明确了绿色建筑贷款项目评估、客户准入、贷款审查、贷款发放、贷后管理、信息披露等实施规范,保证了绿色信贷的良性发展。


3、 以产品创新完善绿色建筑金融服务体系


湖州市围绕绿色建筑项目、绿色建材企业的金融需求,持续开发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在绿色信贷产品上,先后推出“绿地贷”“绿色购建贷”“绿色建筑企业按揭贷”等20余款产品,其中推出的全国首个“农房绿色建筑贷”,专项支持新建或改建的绿色农房建设,根据绿色建筑星级调整贷款期限、额度及利率,有效解决农村住房贷款担保难、期限短、周转烦等问题。在绿色保险服务上,湖州市首创“保险+服务+信贷”绿色建筑性能保险,构建“保险+”的联动模式,降低绿色建筑在工程履约、工资支付等方面的保证金成本,使绿色建筑在利率定价和信用管理方面享受优惠,同时建立市场化、内生化的监管机制,确保从建筑设计到建成全过程都能实现绿色低碳。在绿色债券上,湖州市城市集团正在筹备发行碳中和债券以推动绿色项目建设。


4、 以科技支撑打造绿色建筑投资数字化平台


湖州市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建设绿色建筑数字化平台以提升金融服务效率。通过打造“绿建通”平台,动态编制全市绿色建筑项目库,定期将建筑星级、融资需求、投资强度等项目信息通过平台向全市金融机构推送,推动金融机构将信贷资源高效配置到绿色建筑领域。目前,共有4批次、106个项目开展线上投融资对接。


四、绿色金融支持绿色建筑发展建议


(一) 政策引导促进绿色建筑与绿色金融协同发展


随着国家对绿色建筑发展的重视,目前在绿色建筑的评定、管理等方面都已经出台较为系统全面的政策文件,在绿色建筑与绿色金融协同发展上,目前在新修订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首次将绿色金融服务与绿色建筑联系起来;《绿色建筑创建行动方案》中明确“各地要积极完善绿色金融支持绿色建筑的政策环境,推动绿色金融支持绿色建筑发展,用好国家绿色发展基金,鼓励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方式推进创建工作”,在绿色建筑与绿色金融的协同发展上并未形成一套独立、完整的实践指导政策体系,导致实际落实中难以明确具体的协同方式、工作任务及目标要求。因此下一步应尽快出台指导绿色金融与绿色建筑协同发展的专项政策文件,从实践角度加以规范引导,更好地调动绿色金融对绿色建筑的促进作用。


(二) 完善认证体系,提高绿色金融对绿色建筑项目的识别和管理效率


对绿色建筑项目的识别和管理是限制绿色金融投资于绿色建筑项目的一大难题。目前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认证体系存在专业覆盖广,部分性能指标不够量化等问题,绿色建筑指标无法有效转化为绿色金融指标,导致金融机构无法直接识别到绿色建筑的关键信息,阻碍了资源流向绿色建筑领域。除此之外,目前对绿色项目使用环节的绿色低碳性能评估较为缺位,没有执行强制的披露政策,降低了绿色建筑的项目质量,增加了金融机构顾虑,不利于绿色建筑发展。因此未来应进一步完善绿色建筑认证体系,提高绿色建筑指标向绿色金融指标的可转换性,加大量化指标占比,帮助绿色金融有效识别和管理绿色建筑项目,促进绿色建筑发展。


(三) 创新绿色金融产品种类适应绿色建筑发展多重需要


绿色建筑投资的特点是投资回收期长、前期投入资金大,因此金融机构应该根据绿色建筑的投资特点匹配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及金融服务,通过绿色金融产品的创新组合实现绿色建筑的外部性内部化,控制绿色建筑投资风险的同时最大化各方收益,切实解决绿色建筑项目的融资问题,支持绿色建材企业和绿色技术研发企业的资金需求,提高金融机构资金的使用效率。


(四) 推广绿色金融与绿色建筑的协同发展理念


目前的绿色建筑发展仍以政府推动为主导,依靠财税收入支持绿色建筑发展。未来绿色建筑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引进市场机制,不同于传统的依靠财政支持和税收优惠的绿色产业推广模式,而是通过制度安排、产品创新、标准制定等方式实现绿色金融与绿色建筑的协同发展。因此在未来发展中,需要充分认识到绿色建筑市场化发展中其与绿色金融的协同发展作用,通过推广协同发展的理念,加深社会对绿色金融促进绿色建筑发展作用的理解,从而吸引社会资本的加入,推动绿色建筑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相关文章:

1.IIGF观点 | 工业园区综合能源服务的绿色金融支持分析

2.IIGF观点 | 绿色建材生命周期与环境效益分析

3.IIGF观点 | 近零碳排放示范区发展概述及政策建议

4.IIGF观点 | 房地产企业发展绿色建筑的市场分析与展望


参考文献

[1] 龚辛陶, 刘登高, 岑沁远, et al. 绿色建筑和绿色金融协同发展的实践探讨——以浙江省湖州市试点城市为例 [J]. 建设科技, 2020, (20): 48-52.

[2] 姜中桥, 梁浩, 李宏军, et al. 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现状、问题与建议 [J]. 建设科技, 2019, (20): 7-10.

[3] 梁俊强, 殷帅, 武朋. 绿色建筑与绿色金融协同发展实践与展望 [J]. 建设科技, 2020, (20): 19-22.

[4] 林秀凤. 绿色金融支持绿色建筑发展的现状及展望[J]. 住宅与房地产, 2020, (35): 67-70.

[5] 刘明迪, 边俊杰. 绿色金融助力绿色建筑发展的机制研究 [J]. 建设科技, 2021, (16): 80-3.

[6] 钱立华, 方琦, 鲁政委. 绿色金融支持绿色建筑的国际实践 [J]. 金融纵横, 2021, (01): 32-9.

[7] 祝云华, 邓甜, 陈楠, et al. 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现状、趋势及效益评价 [J]. 建筑技术开发, 2020, 47(20): 156-8.

[8] 郑晨, 2020年绿色建筑行业政策汇总[EB/OL].(2020-10-28).[2022-03-24].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564971529830562

[9]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的公告[EB/OL].(2021-10-13).[2022-03-24]. https://www.mohurd.gov.cn/gongkai/fdzdgknr/zfhcxjsbwj/202110/20211013_762460.html

[10] World Green Building Concil, Accelerating deep collaboration: 26 built environment climate action initiatives announced at COP26 [EB/OL].(2021-11-10).[2022-03-24]. https://www.worldgbc.org/news-media/accelerating-deep-collaboration-26-built-environment-climate-action-initiatives-announced

[11] 柠檬情怀, 关于建筑物全生命周期碳足迹研究[EB/OL].(2021-6-14).[2022-03-24]. https://mp.weixin.qq.com/s/j2nbAprOiNMY070GstdI8g

[12] 《环球》杂志, 绿色建筑如何借力绿色金融[EB/OL].(2018-8-7).[2022-03-24]. http://m.tanpaifang.com/article/62200.html

[13] 戴梦希, 观点:绿色保险持续发力 推动绿色建筑快速崛起[EB/OL].(2020-10-16).[2022-03-24].https://www.gbwindows.net/ow-forum/thread-414/

[14] 莫争春, 突破全球建筑行业绿色转型的困境[EB/OL].(2019-4-16).[2022-03-24]. https://www.sohu.com/a/308321197_120057223

[15] 湖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湖州市“五步”工作体系法推进绿色建筑和绿色金融协同发展试点城市建设[EB/OL].(2021-8-19).[2022-03-24].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8501273954416500&wfr=spider&for=pc

[16] 湖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湖州市“五步”工作体系法推进绿色建筑和绿色金融协同发展试点城市建设[EB/OL].(2021-8-19).[2022-03-24].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8501273954416500&wfr=spider&for=pc


作者:

施懿宸 中财绿指首席顾问

包   晨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科研助理

朱一木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特邀专家



原创声明

如需转载、引用本文观点,请注明出处为“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






新媒体编辑:杨若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