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分析 | 解开负责任企业贸易信贷的黑匣子
原文标题:Unpacking the black box of trade credit to socially responsible customers
原文作者:Yanlei Zhang, Juan Manuel García Lara, Josep A. Tribó
发表期刊: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一、 研究背景
近年来,企业社会责任(CSR)变得愈发重要。政府、非政府组织以及教育机构在不断强调企业社会责任活动的重要性,同时,越来越多的公司也正转变思维:投入精力、资本等资源于社会责任活动中。然而,在学术研究中,从事社会责任活动的优点仍然存在争议。本文中,作者通过研究企业社会责任和获得供应商提供的贸易信用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回答一下两个问题:一是供应商是否重视客户的企业社会责任活动;二是当供应商向有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客户提供贸易信用时,他们的驱动力和期望获得的利益。
一方面,基于直接的财务原因,作者预计供应商会给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客户提供更多的贸易信用,因为这些客户更有道德,因此不太可能延迟付款或违约。此外,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公司往往较易获得融资,并在财务上受到较少的限制(例如,Cheng等,2014;Breuer等,2018);另一方面,基于公司战略维度的考量,作者同样也预计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客户会得到供应商给予的更多的贸易信用。一是这些客户通常具有更多的增长机会(Lev等,2010),他们的供应商希望通过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共同分享未来的增长机会;二是提供贸易信用给有社会责任的客户,供应商可以享受类似保险功能的保护,免受负面冲击(Godfrey等,2009)。具体来说,当负面事件发生时,作者预计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客户会受到较小的影响,亦或是这些客户会更愿意承担他们在冲击中的成本,而不仅仅是把成本转嫁出去,这将减轻风险从客户向供应商的扩散。基于以上两类动机,作者认为,相较于其他客户而言,供应商更愿意向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客户提供贸易信用。
二、样本与方法学
(一)样本与数据
本文的样本包括1992年至2010年间Kinder, Lydenberg, and Domini (KLD)数据库和Compustat所涵盖的所有美国注册非金融公司。作者根据KLD数据库中的企业社会责任评级来衡量公司的社会绩效。KLD数据库最初涵盖了1991年标准普尔500指数和KLD400社会指数中的647家公司,随后其于2001年扩展到罗素1000指数成分股,于2003年扩展到罗素3000指数成分股。在2010年被MSCI收购后,KLD的评级系统进行了重组。为了确保企业社会责任得分在整个样本期间的一致性,本文使用涵盖1991年至2009年的KLD数据集。由于企业社会责任评级滞后一年,其对应于1992年至2010年的Compustat观测值。此外,作者从Compustat行业季度数据库中收集有关贸易信贷和公司特征的数据。鉴于贸易信用的期限较短(Ng等,1999;Klapper等,2012;Restrepo等,2019),使用季度观测值可以更好地捕捉贸易信用的演变。基于前期文献的做法,作者踢除了销售额或总资产为负值、总资产低于1000万美元、应付账款缺失的样本公司,最后样本包含2452家公司以及49784个公司季度层面的观测值。
(二)方法学
为了研究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是否更有可能获得来自供应商的贸易信用,作者估计了以下回归模型:
其中,
三、实证结果
近年来,公司的企业社会责任活动引起了学术界和从业人员的极大关注。然而,企业社会责任的优点仍在讨论之中。作者通过研究企业社会责任表现和获得贸易信用之间的关系来分析供应商是否重视客户公司的企业社会责任活动。研究发现,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客户更有可能从供应商那里获得贸易信用。这种正相关关系在以下几种情况下更为显著:一是客户对供应商的重要性较高;二是客户与供应商的关系较为不密切;三是客户企业的最终消费者较为关心企业社会责任活动;四是供应商在客户-供应商关系中面临的风险水平较高。此外,作者阐述了供应商愿意向有社会责任感的客户提供贸易信用的原因:一是客户可信度和财务能力;二是供应商希望分享客户未来增长机会;三是通过供应链传播的负面冲击的保护机制。此外,作者还基于2007至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客户,尤其是当其财务健康和/或供应商没有足够的流动资金时,使用的贸易信用较少。作者将这一结果解释为具有社会责任的客户在危机时期通过减少对贸易信用的使用帮助供应商提供其资金流动性,这同时也代表着在供应链中拥有勇担社会责任客户的一个额外好处。
相关文章:
2.文献分析 | 金融危机期间ESG表现的作用:来自中国的证据
原文摘要:
We investigate whether suppliers value customer firms’ socially responsible activities by examining the relation between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 and firms’ access to trade credit. We posit that firms with better social performance are more likely to receive trade credit because suppliers view customers’ CSR activities as a signal of trustworthiness and of the capacity to meet financial obligations. In addition to this direct channel, we describe other channels: a) trade credit opens the possibility for suppliers to secure a share of their customers’ future business opportunities, which are expected to be higher for socially responsible firms, and b) the risk associated with the diffusion of negative shocks through the supply chain due to trade credit is lower for socially responsible firms, making them more attractive partners for suppliers. Consistent with our predictions, we find that socially responsible customers receive more trade credit from suppliers. This relation is more pronounced in situations where the aforementioned channels are more relevant: namely, when the financial health of a customer is of greater importance to its suppliers; when there are greater information asymmetries between suppliers and customers due to a lack of close transactional relationships; when socially responsible activities are more likely to generate growth; and when suppliers are exposed to higher risk in the customer-supplier relationship. We also document that during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socially responsible customers offered backward liquidity provision to suppliers by reducing their use of trade credit, which represents an extra benefit of having socially responsible customers in production networks.
作者:
吴祯姝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博士生
指导老师:
王 遥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国际金融研究院院长
原创声明
如需转载、引用本文观点,请注明出处为“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
新媒体编辑:黄赟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