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IIGF观点丨绿色金融支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分析与建议

随着国内农业发展水平的提升和绿色金融支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顶层设计的不断完善,运用绿色金融手段支持农业发展,推动共同富裕、乡村振兴目标愈发受到重视。本文将从国内绿色农业发展情况和绿色金融支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国内实践入手,深入分析绿色金融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性和重要意义。同时,结合对国际经验的研究,总结绿色金融支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体协作特点,提出基于国内实践和国际经验的政策建议,旨在为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绿色金融的融合提供参考。


 一、 国内绿色农业发展现状及相关政策梳理
(一)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稳步提升
2022年,我国在粮食生产丰收、供给安全基础持续保障的同时,农业的生产方式绿色转型加快,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农业污染治理稳步推进,农业废弃物得以资源化再利用,畜禽粪污、秸秆、农膜等利用率分别超过78%、88%、80%,农村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另一方面,重点流域生态环境改善加快,生态修复成效显著。我国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化治理,农业生态系统循环能力显著增强。以渔业发展为例,长江十年禁渔推进有力,重点水域安置保障率超过99%,水生生物资源得以充分保护。同时,黄河流域节水措施成效初显、禁渔制度优化调整,农业渔业生态环境问题得到治理。
(二)中国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顶层设计
随着国家整体经济实力的提升以及经济结构的系统性变化,农业在经济体系与社会生活的定位与作用也产生变化。农业发展顶层目标从侧重于增加粮食产量以满足人口需求,逐渐转变为确保粮食产量与卫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生产效率以及注重改善农业对生态的影响。21世纪以来,我国实现了粮食逐年增产的目标,然而同时对自然资源与环境造成了较大的压力。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率先提出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中长期框架,发展生态友好型企业,加强生态保护。自此,我国农业政策转向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的现代化高质量目标。2015年,《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纲要》确定了可持续农业发展的目标与路径。在“五位一体”任务的指导下,我国农业政策随情况不断调整,农业可持续发展速度加快。
表1 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政策
时间

文件名

内容概要

2015年

《生态文明建设纲要》

文件提出要推进绿色农业和农村生态建设,重点包括土壤保护、农药和化肥使用管理等方面。

2015年

《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纲要(2015—2030年)》

文件对于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新时代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擘画了十五年“五位一体”的重点任务。

2016年

《关于推进绿色发展的意见》

文件强调了绿色农业的重要性,提出要加强农业生态保护,推进绿色农业发展,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2017年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

文件强调了要实现绿色发展,包括推广绿色农业技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方面

2018年

《农业绿色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2年)》

文件提出了绿色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具体任务,包括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绿色生产、实施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等方面。

2019年

《关于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

文件提出了要加快发展绿色农业、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措施和要求。

2021年

 
《关于促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

文件提出了要加快发展现代绿色农业、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具体措施和要求。

2021年

《“十四五”全国农业绿色发展规划》

文件对“十四五”时期农业的绿色、高质量发展做出了系统安排。


 二、绿色金融支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国内实践
在农业可持续发展顶层设计的指引下,2022年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与绿色生态转型皆取得阶段性成就。农业高质量发展以及绿色农业转型都需要充分运用先进技术、装备与农业管理经验,在转型中需要资金支持以及相关转型风险的管理。绿色金融能够通过债券、基金、保险等多种方式介入,为农业绿色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与风险保障,为投资方提供收益的同时,促使资本流入具有社会效益的绿色农业项目,支持绿色农业目标的实现。
(一)绿色信贷与信用卡:通过审批前提,促进事前治理绿色信贷主要由商业银行向农业生产单位发放,主要用于保证农业生产所需的资金,并获取贷款利息。绿色信贷要求在贷款发放前对有关项目与单位进行可持续准入调查,且对后续的环境与社会影响信息披露有所要求,旨在保证资金利用于绿色项目。用于农业绿色发展的信贷项目通常以农业相关的可持续发展标准制定准入要求,以浙江泰隆银行“生态捕捞贷”为例,其贷款要求包括渔民作业方式合法、渔具网眼大小符合标准等。绿色信贷对于农业的支持一般有合作社或政府部门提供担保以及贷款利息补贴,从而引导资金流向绿色发展,解决农业转型资金需求,将政府的政策红利落到实处。例如由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农商行向白茶经营主体推出的“两山白茶贷”,以两山农林合作社风险基金池为担保,由县白茶办提供经营主体信息,将白茶“茶园证”作为融资反担保物,向符合绿色培育过程、获得健康有机认证的白茶经营主体发放贷款,同时利用财政资金补贴,下调了贷款基准利率。我国绿色信贷产品体系趋于创新化、多元化,其中可持续表现挂钩贷款与绿色信用卡等产品也适宜引入支持农业发展。由于农业发展受气候变化因素影响较大,国家在追求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强调粮食安全的问题,故引入可持续表现挂钩贷款能够提供足够的弹性,将绿色转型与气候风险显示要素、保障粮食安全相适应。绿色信用卡在城镇主要用于引导个人绿色消费,而在农村地区农民通过参与绿色生产,将能够享受贷款优惠。例如湖南省怀化市会同县农业银行收储林权证,发放林权贷,在全面推行林长制的会同县将“林权证变成了绿色信用卡”。由于我国农业生产参与主体以中小个体户为主,绿色信用卡参与应用能够充分释放农户参与绿色转型的活力,从而大大推进绿色转型目标的实现。(二)绿色固定收益证券:传统债券与资产收益权,专项资助绿色项目固定收益证券是一类重要金融工具的总称,主要包括政府债券、公司债券、资产抵押债券、资产收益权产品等。固定收益证券能够为债权人(投资人)提供固定数额的现金流收入,同时为债务人解决融资问题,是金融业支持农业绿色发展的关键路径。具体实践中,绿色债券较为成熟、应用较广。绿色债券指将所募得的资金专门用于资助相关绿色项目的债券工具,其特殊性在于募集资金的绿色用途、绿色项目的评估与选择程序、募集资金的跟踪管理与相关年报的披露。各类绿色债券的应用能够为农业生产主体提供转型与发展资金,引领更多社会资本助力生态文明建设与“双碳”目标的实现。截至2022年7月,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就通过发行绿色债券,为农业水利建设、农村环境改善、产业巩固帮扶、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农业科技发展、农村电网建设等项目的提供支持,促进实现绿色发展、共同富裕、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等多项宏观政策目标。资产收益权产品是固定收益证券在农业投融资领域的重要创新。其生效逻辑可概述为“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资本变资金”。由于农业高度依赖自然资源(权益)的属性,金融机构能够将资源证券化,以自然资源作为债务方的融资信用担保凭证,将生态价值转化为担保资产,从而提供流动性、赋予资源金融属性,解决融资问题。例如,浙江省首个海洋绿色金融交易所产品——“平海”资产收益权产品,将海洋渔业资源类资产证券化,以平太荣远洋渔业集团拥有的国际海洋资源费、补助资金、大宗订单等海洋渔业权益作为基础资产权益,创新地解决传统融资中缺少有效抵质押物、难以担保的问题,为企业解决融资问题以支持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生态整治修复项目。(三)绿色基金:聚焦投资的产业基金绿色基金聚焦于金融业的第二个关键词——“投资”。绿色基金能够实现资本聚合和投资放大的功能,通过基金运营方的专业知识,高效、绿色的引导资本流向绿色且可获利的项目,从而从社会层面助推绿色发展,更具效率地发挥资本作用。绿色基金支持农业绿色发展以产业投资基金为主要途径。2020年,世界银行在河南设计绿色农业发展促进基金,并提供高达3亿美元的优惠贷款,支持河南的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节水灌溉、农药控制等绿色农业产业相关项目。农业项目过去常由于风险因素高、投资回报率低等原因而难以获取投资。绿色农业基金的设立,能够为符合条件的公司提供股权融资等获得投资的机会。以基金运作的方式进行绿色项目的投资,能够较好地进行项目评估、管理与监管,在投资风险可控的背景下实现经济与生态效益的双收。(四)绿色保险:风险保障推动农业生产向绿色可持续转型除了融贷工具与产业基金能够提供资金支持外,绿色金融在风险保障环节能够通过保险业帮助农业应对气候变化与绿色转型风险。国内已经初步形成了相对成熟的两类绿色保险与服务模式,第一类为企业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赔付和风险管理服务,第二类为养殖保险理赔与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联动服务。第一类企业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赔付制度广泛应用于制造业、建筑业、化学工业等领域,旨在通过保险机制将环境风险成本内部化,由企业事先购买责任保险,在污染事故发生后,由保险机构向污染受害者进行赔偿,从而在整体层面削弱气候变化、生态污染对经济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而第二类则归属于应对资源损害风险、产业转型风险、自然灾害风险的绿色保险服务,通过保险与风险控制服务,鼓励农业资源保护与农业绿色转型。中国农业保险主要包括蜜橘树气象指数保险、橡胶风灾指数保险、玉米种植天气指数保险、柑橘气象指数保险,以及生猪保险与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联动机制。保险业介入支持绿色农业发展,在提供专业保险服务、鼓励可持续发展、降低潜在风险损失的同时,保险机构帮助农业生产主体分析并控制潜在风险,从源头端协助农民识别风险,从而提升我国农业的整体抗风险能力。例如衢州生猪养殖业,人保财险衢州分公司推出生猪保险与无害化处理联动机制,由政府提供保费补贴,鼓励农民投保,帮助指导建立冷库与无害化处理中心,截断并控制风险损害进一步扩大,根本上解决病死猪污染与食品安全问题。贫困地区或生态脆弱地区抵御灾害能力较弱,而农业发展初期经营模式相对粗放或欠发达,收成很大程度上受自然因素影响,因此充分的绿色农业保险能够保障农业发展与转型。(五)绿色供应链金融:依托核心企业增信,提供全供应链金融服务绿色供应链金融将供应链金融与绿色供应链相结合,将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相联系,从而依托核心企业增信,向全供应链各个公司提供金融产品与服务的金融模式,同时融合环境保护意识、资源可持续利用、供应链效率最大化等理念联合链上各公司力量助推绿色发展与气候转型。绿色供应链金融能够降低供应链整体环境风险,通过风险共享提高供应链信用等级,从而为中小型相关企业提供更为便利的融资渠道。以益客集团与蚂蚁金服的供应链金融合作为例。益客集团是全球第二大肉鸭供应企业,其供应链上游集聚了品种繁育、种鸭养殖的农场企业。蚂蚁金服以益客集团为核心企业打造了供应链融资模式,在解决上游农场企业融资困难的传统问题的同时,以金融方式介入生产过程,促进绿色生产与食品安全。上游养殖企业依托益客集团的信用,能够获得资金用于生产转型升级,提高生产效率。而益客集团能够凭借资金关系,向上游养殖主体提出相关要求,包括药物使用、饲料配给等,并进行食品质量安全监测。同时,蚂蚁金服与益客集团向上游企业提供风险控制与营运管理的指导建议,以降低操作与违约风险。由于益客集团对于上游合作养殖企业以及行业生产情况深入了解,同时益客集团与养殖企业间存在合作关联、订单关系,蚂蚁金服旗下的银行方可入场,基于“供应链关系”,搭建资金链,发展“金融与风控关系”。
三、 绿色金融支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国际经验
发达国家与部分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现代化转型发展较早,绿色金融产品体系与金融工具应用也相对成熟完善,在金融支持绿色农业发展中进行了较多创新尝试,值得我们在因地制宜的基础上借鉴其实践经验。(一)金融科技与绿色农业结合随着大数据、机器学习、区块链等技术的快速发展,金融行业也随之产生颠覆性的发展,金融科技将先进科技应用于金融产品与服务,提升金融的效用并拓宽其可能性边界。科技手段在农业领域也有广阔的应用空间,包括数据采集、生产分析、风险预测等,在直接辅助可持续发展事业的同时,能够支持绿色金融的相关决策,提升绿色金融的支持效率与精准程度,控制违约风险。例如农业科技初创公司Apollo Agriculture在肯尼亚搭建农业信贷平台,利用机器学习、遥感技术以及带有动态田野网络的移动科技,为小型农场主提供低成本、可扩展、可持续的融资渠道和生产建议。公司综合分析通过卫星遥感得到的数据、土壤监测数据以及农民行为数据,对作物产量进行建模分析,从而监测农民生产与信用风险,并根据分析结果与具体地理情况提供定制化的保险和信贷产品。农民由此获得了由于购买生产原料与农机的发展资本、控制风险的保险产品以及相应的生产建议与财务知识,有效提高了地方的农业发展水平与可持续水平。(二)国际合作提升金融支持能力国际上已经有很多政府、金融机构、国际组织间的多边绿色金融合作的实践经验,通过管理经验、先进技术、资本资金的有效配置,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助力低碳环保。开展跨国合作,有助于联合世界低碳减排的环保力量,促进资本、科技、经验在国际范围的流动,从而支持国内的农业绿色发展事业,也为中国提供了对外投资的绿色机会。以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与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在甘肃开展的数字农业气象指数保险项目("China WII")为例,数字农业气象指数保险将绿色保险与数字技术进行创新性结合,通过GIS技术、气象采集技术、物联网技术,将气象大数据、农业大数据、信贷征信三方结合,能够集生产监测、风险控制、金融支持三位一体。这一创新形式,解决了传统农业保险成本高、效率低、体验较差的服务模式。同时,由于技术介入,省去了灾后查勘定损过程,能够“触发即赔”,解决了传统农业保险存在的道德风险问题,为农户提供了更加高效率、低成本的保障。
四、 绿色金融支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在绿色金融的农业应用中,政府、金融机构与农业相关单位构成协同关系,农业发展直接关系到农民的生活条件、农村的发展面貌,甚至影响到共富目标的实现,因此需要三方共同发挥作用。(一)国家农业主管部门加快完善绿色标准目前,我国农业标准主要围绕农场建设、生产过程、农产品质量与安全等核心要求。然而,对于绿色环保、生态可持续等维度的标准化建设尚且处于起步阶段。国家农业主管部门应当加快建立绿色农业相关标准,为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融资工具提供准入门槛的参考标准,同时根据标准进行监督,防止“漂绿”问题。农业领域专业性强,绿色农业标准的出台能够提高金融行业对于农业领域的服务水平与能力,辅助绿色金融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二)金融监管部门参与指导与风险监控农业转型项目常面临较大风险。一是农业本身受气候、自然灾害等不稳定因素的影响较大;二是为实现农业转型,必然需要资金链支持,但在农业中中小农户占比较大,抗风险能力较弱;三是绿色转型需要加大技术、管理等投入,存在试验与转型风险。为保障系统性金融风险整体可控,金融监管部门应当进行宏观调控,指导建立风险补偿、风险分担机制,鼓励农户参与转型,帮助农户分散风险,并为其承担的转型风险提供一定补偿。同时,风险补偿与风险分担机制并行,能够激励金融机构提供更加深入全面的服务,同时保护农户的利益。(三)地方政府发挥增信与激励作用若按照资本市场逻辑,绿色农业项目常因气候风险与转型风险叠加造成回报率较低的问题不受金融机构青睐。而地方政府能够作为媒介,为金融业与绿色农业项目牵线搭桥,依托自身信用解决债务人征信问题,利用专项资金或财政支持,补贴金融机构,从而为农户争取利润优惠。政府发挥媒介作用,解决“三农”问题,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实践。一是金融行业在向农户提供融资、风险控制等支持时,政府单位能够系统地提供农户信息,为农户背书,从而帮助解决农户融资难的传统问题。二是政府通过财政支持,能够为农户分担风险,提供利率优惠。金融机构在政府背书与支持的情况下,也能够更高效、更精准地提供资本“滴灌”服务,且面对较小的违约风险。三是地方政府应当因地制宜地鼓励绿色金融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持,提供财政补贴,激励农户使用绿色金融工具融资、购买绿色保险等。(四)金融机构结合国外经验丰富其在农业中的支持方式我国绿色金融与金融科技行业发展起步较晚,对于二者的结合与探索尚且处于初级阶段。海外已有较多成功的实践经验,我国金融机构应当根据国内农业实际、依托国内科技优势,主动探索金融科技对于农业发展的支持可能性,同国际组织进行相关领域的跨国合作。金融机构作为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的提供方,应当丰富产品体系,扩大资金来源,兼顾产品创新与风险控制。一方面,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引入国际资本与技术经验,发展金融科技、供应链金融等方面的跨国合作。另一方面,我国具备物联网、5G等世界领先技术,金融机构应主动尝试结合先进技术,开拓绿色金融在农业领域的应用空间,从而提高农业现代化治理水平,辅助金融工具精准发挥作用。



相关文章:

1.IIGF观点 | ESG视角下我国物流地产行业绿色化发展及建议

2. IIGF观点 | 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分析

3.IIGF观点 | 推进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探讨和展望

4.IIGF观点 | 我国乳制品行业ESG表现及发展建议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2022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23.http://www.moa.gov.cn/hd/zbft_news/2022nyncjjyxqk/[2]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报告暨中国金融业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路线研究[C]/21世纪资本研究院,汇丰银行(2021年).[3]农业行业观察.绿色金融支持绿色农业的国内外实践.2023.https://www.163.com/dy/article/HQ6E9AHK05118U1Q.html[4]龙文军.专家谈农业气象指数保险的落地执行——《发展农险气象指数保险,优化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调研》报告发布.兰州市人民政府,2022.http://szfjrb.lanzhou.gov.cn/art/2022/4/25/art_5110_1114188.html[5]侯雪静. 农发行成功续发绿色金融债券34亿元.新华社,2022.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39690672246791673&wfr=spider&for=p


作者:

程心如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研究员,长三角绿色价值投资研究院研究员黄晟晟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科研助理施懿宸 中财绿指(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


原创声明

如需转载、引用本文观点,请注明出处为“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



媒体编辑:张伟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