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IIGF观点 | 施懿宸:发挥湾区优势,加强绿色金融联动

2023年10月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在“双碳”目标下,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取得了哪些积极进展?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双碳”目标下金融业务的开展存在什么样的机遇和挑战?在绿色金融发展中,广东这一经济大省的优势体现在哪些方面?广东金融业进一步发展绿色金融的发力点又在何处?如何进一步支持转型金融在广东市场高效落地?值此之际,南都·湾财社特别策划推出年度策划“广东金融的五篇大文章”,通过行业观察、高端访谈等方式,聚焦广东金融创新亮点,展望新年开局。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高级学术顾问、教授,中财绿指首席经济学家施懿宸在接受南都·湾财社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从广东省既有实践来看,广东省绿色金融路径更加聚焦市场开放与建设,对于绿色金融工具的运用与创新趋于多元且成熟,绿色贷款余额常年稳定在全国首位,包括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等在内的绿色金融工具创新模式层出不穷。且依托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定位,在国际合作方面更加领先于其他地区。随着首批绿金改试验区的试点收官,在绿色金融“三大功能、五大支柱”的框架指导及“双碳”目标布局的深度落实下,广东省仍需继续注重政策端与市场端的细化探索,此外发挥自身区位优势,加强与香港、澳门的绿色金融联动,引导跨境资本自由流动。
南都·湾财社:2020年,我国首次提出“双碳”目标,金融业着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您认为在“双碳”目标下,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和可持续投资取得了哪些积极进展?


施懿宸:绿色金融“三大功能”“五大支柱”的确立进一步明确了绿色金融体系发展主线,也标志着我国绿色金融发展逐步转入深化发展阶段。新发展阶段战略下,支持“双碳”目标落实已成为绿色金融发展的重要目标。


一方面,“双碳”目标已融入绿色金融政策部署内容。国家层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关于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等文件的出台定调了绿色金融支持“双碳”目标实现的总体方向与要求;地方层面,各地方近两年已陆续发布地方碳达峰路线图及实施规划,明确地方发展重点方向;产业层面,包括财政部、科技部等部门业已发布专项支持性文件,工信部也对“双碳”目标落实过程中高碳行业转型发布指导,政策目标的提出与政策环境的优化均有助于绿色金融深化发展。


另一方面,支持“双碳”目标的绿色金融产品多点开花。以绿色信贷、绿色债券为代表的已相对成熟的绿色金融产品陆续围绕“双碳”开展创新,包括碳配额质押贷款、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等在内的新兴信贷产品层出不穷。同时,以“碳中和”“转型金融”“ESG”为主题的贴标绿色债券逐渐成为债券市场热点,以碳中和债券、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转型债券等形式帮助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为其降碳转型提供资金支持。从市场表现来看,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我国绿色贷款余额达28.58万亿元,占全部本外币贷款余额11.93%,规模居全球首位。截至2023年末,中国境内贴标绿色债券累计存量规模近3.5万亿元。其中,2023年中国境内新增贴标绿色债券规模超7800亿元,约占各类债券当期余额1.11%,约占信用债当期余额4.14%。同时保险、基金和信托等领域也萌发创新动力,通过碳汇指数保险、碳中和基金、碳资产投资充分发挥行业优势为企业在低碳投融资、气候风险损失补偿与管理等方面提供支持。


此外,在配套机制落实方面,金融科技与绿色金融融合程度逐步加深,市场主体依托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进一步提升对碳排放、能耗污染等数据的挖掘与监测能力,并由此催生绿色金融服务“双碳”目标的新模式,扩大绿色金融的精准服务范围与服务细化程度。


南都·湾财社: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再次强调了发展绿色金融的重要性。在您看来,“双碳”战略对于高质量发展有何重要意义?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双碳”目标下金融业务的开展存在什么样的机遇和挑战?


施懿宸:在全球遭遇疫情冲击、经济与产业发展疲软的背景下,“双碳”目标的提出一方面将为我国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驱动经济发展催生绿色新动力。“双碳”目标对我国低碳发展具有引领性,可通过绿色低碳与转型升级实现环境质量提升与产业蓬勃发展的双重效应,提升产能质量、推动可持续发展转型。另一方面通过“双碳”目标对重点耗能行业降碳减排的强制要求,倒逼行业转型的同时,通过推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及其他环境权益交易市场体系的建设,也能够进一步激活金融市场的潜力,通过更市场化的金融创新推动行业发展。


绿色金融服务“双碳”目标的挑战,主要集中于以下三方面:


一是绿色金融服务“双碳”的市场活跃度仍有提升空间。基于金融机构自身盈利性、流动性与安全性的需求,当前绿色金融服务“双碳”市场的服务机制、需求空间及保障措施仍有待健全,标准化、制度化的规范性引领有限,市场主动性不高或过度集中于个别领域,缺乏多层次金融体系的支撑。


二是绿色金融服务“双碳”的基础仍然薄弱。如绿色金融较难精准识别资金投放的环境效益,多地尚未建立强制性的环境信息披露机制,大多数绿色金融产品还未与企业碳排放、碳足迹挂钩,叠加环境效益核算方法学的不健全导致信息获取困难、环境权益交易市场建设尚处于初期等,使得精准服务“双碳”的基础仍待增强。


三是绿色金融服务“双碳”的人才基础不足。与传统金融服务不同,绿色金融除需要具备金融、财务等相关领域知识外,对环境、资源等领域知识也提出更高要求,传统金融人才结构难以全面满足新兴要求,导致在绿色金融识别与创新方面存在困境,绿色金融深化发展面临瓶颈。


南都·湾财社:2023年以来,随着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写入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省政府工作报告,绿色日益成为广东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也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带来了新的机遇。在绿色金融发展中,广东这一经济大省的优势体现在哪些方面?您认为广东金融业进一步发展绿色金融的发力点在哪?


施懿宸:“以点带面”的试验区模式是我国推进改革工作取得积极成效的快速、有效的路径,可在资源有限、区域差异、经验匮乏的条件下更为自由、全面、高效地推进绿色金融体系建设与绿色金融市场服务创新的路径尝试,降低试错成本,快速形成可供全国复制推广的经验。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作为我国首批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之一,在过去五年的试点实践中始终保持着全国领先地位,绿色金融体系与机制较为健全、政策引导与市场联动效果较好、市场发展积极等成效,探索形成自身因地制宜、具有特色的绿色金融发展路径。


从广东省既有实践来看,广东省绿色金融路径更加聚焦市场开放与建设,对于绿色金融工具的运用与创新趋于多元且成熟,绿色贷款余额常年稳定在全国首位,包括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等在内的绿色金融工具创新模式层出不穷。且依托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定位,在国际合作方面更加领先于其他地区。而随着首批绿金改试验区的试点收官,在绿色金融“三大功能、五大支柱”的框架指导及“双碳”目标布局的深度落实下,广东省仍需继续注重政策端与市场端的细化探索,一方面持续性推动绿色金融在除广州市、深圳市之外的其他地级市落实,平衡各市绿色金融发展水平,调整绿色金融由省及市扩面细化;另一方面逐步由“政策激发市场”演变为“市场引导政策”,发挥自身相对成熟和活跃的市场机制,结合绿色金融内涵不断扩大的趋势,加大对气候投融资、转型金融、蓝色金融等领域的探索,借鉴绿色金融体系构建的成熟经验推广更多元金融体系的模式探索工作,激活绿色基金、绿色信托、绿色股票市场,拓宽融资渠道、加大服务创新与产品激励。此外发挥自身区位优势,加强与香港、澳门的绿色金融联动,引导跨境资本自由流动。


南都·湾财社:农商银行与地方经济血脉相连。在“双碳”战略背景下,您认为广东区域的地方农商银行该如何“点绿”成金,“贷”动区域高质量发展?


施懿宸:从广东省辖内金融机构的既有实践情况来看,截至2023年9月累计已有超200家广东金融机构发布环境信息披露报告,广东省金融机构在绿色金融方面已有较好发展基础与能动性。下一步,紧扣服务“双碳”主线,围绕绿色金融支持“双碳”目标的机遇与挑战,广东省地方性农商行可紧随辖内国有大型银行及部分绿色金融领域较为活跃的商业银行的步伐,一是持续推动金融机构在绿色金融方面的服务创新,通过出台“双碳”规划、落实绿色信贷服务模式、借助国家及省市激励措施的方式开展产品实践,进一步提升广东省绿色金融市场效能。


二是联动绿色、转型类产业,为企业提供系统化金融服务,结合当地产业结构分别梳理绿色及转型的产业和产品清单,立足绿色与转型视角为产业企业提供细化的差异化服务,同时尝试引入大数据、物联网等金融科技手段为金融服务及风险管控提质增效。同时,可聚焦农林牧渔等普惠小微主体,探索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的有机融合与产品实践。


三是遵循绿色金融从业人员要求设立内部绿色金融阶梯化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外引内育培养“绿色+”复合型人才,建立内部激励机制,激发金融机构人才储备与引进的活力,进一步增强人员创新意愿,为行内储备和培养有助于绿色金融服务的人才。
四是探索推广ESG服务体系,依托ESG管理理念加强内部组织架构、运营活动的低碳优化,提升内部管理与协作效率。


南都·湾财社:随着绿色转型加速驶入“快车道”,业界愈发关注转型金融发展。此前央行也曾提出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有效衔接,您如何看待转型金融的意义与前景?当下转型金融还有何痛点待解?对于广东金融业而言,又将如何进一步支持转型金融在广东市场高效落地?


施懿宸:转型金融是对“双碳”目标提供的有力支撑手段,也是我国多元化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可有效弥补绿色金融对重点降碳减排部门覆盖不足的问题,引导资金关注和支持产业及企业的降碳转型活动,防范转型风险的发生。


根据中财大绿金院对“双碳”目标部署的研究分析,不同阶段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业有各自特点:在2030年前以支持产业有序达峰为主线,同时需要转型金融支持高碳行业为代表的领域率先科学达峰、绿色金融支持以清洁能源为代表的绿色领域加快发展。在2030至2060年阶段以新旧动能转化为核心,一方面以转型金融为支撑大力推动高碳行业快速有效减排,缓解降碳压力;另一方面通过绿色金融推动碳抵消、负碳等绿色清洁工艺和技术研发,全面布局产业绿色化发展。在2060年实现全社会整体低碳化结构性转型,同时绿色金融也会成为社会服务主基调。


目前,由于转型金融市场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产品服务种类仍较为单一,同时监管措施、风险管理等方面仍在不断完善。最现实的挑战是当前的计量方法学与转型效益验证机制仍有所欠缺,难以评估转型的可行性、科学性等,将使得“假转型”的风险难以监管,反而造成金融资源的浪费。此外,由于转型债券等转型类产品对企业规模、资质和转型能力提出较高要求,当前转型类产品服务主体仍集中于高碳行业中的大型国有背景企业和行业龙头,中小型企业运用转型类产品的范围较为有限。


结合部分地区在转型金融领域的实践,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广东发展转型金融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探索尝试:一是加快地方转型金融顶层文件的建议出台,在《G20转型金融框架》的借鉴指导下,明确转型金融支持的具体领域与方向。二是推动地方转型金融配套机制的建立完善,从配套设施、外部监管、第三方评价等方面增强转型金融体系的落地性与完整性。三是强化对创新性转型金融产品的探索应用,借助广东省自身在绿色债券、绿色保险、跨境交易等方面的先进发展优势,加大对转型债券、低碳转型债券、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等转型金融产品的研发实践,并吸取国际探索转型金融的最新成功实践经验,丰富转型保险领域的探索,推动绿色转型投融资市场的扩容与服务质量增强。


本文原载于南方都市报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罗曼瑜


相关文章:
1.IIGF观点|施懿宸:碳中和经济将成新的重要增长点2.IIGF观点|施懿宸、杨晨辉:浅析ESG视角下企业支持生物多样性发展的重点内容
3.IIGF观点 | 施懿宸:ESG并非假大空,要和公司业务发展相结合
4.IIGF观点|施懿宸、朱晨晨:以科学碳目标倡议助力企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新媒体编辑:刘沛言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