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周加李谈“内在素质与文化熏陶”——公务员外事礼仪(二)

2017-12-18 张国斌 外交官说事儿

礼仪

之邦

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礼仪文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起到了广泛深远的影响。那么作为国家的公务人员,在外事活动中应当具备的礼仪素质有哪些?在本期公众号中,我们为大家进行梳理,帮助公务员进行职业角色定位,从而在涉外交往中更好地展现良好的个人形象。


公务员基本外事礼仪素质——周加李

国家意识与

爱国情怀


公务员这一职业区别于商人、艺术工作者、工人、农民等,其鲜明的特点是代表国家履行政府职责。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涉外交往越来越多,对于公务员而言,具有国家意识与爱国情怀特别重要,因为政府的外事工作都是为捍卫国家利益服务的。公务员必须明白,没有自己强大的祖国作为后盾,任何外事工作都难以顺利完成,因此必须怀有深厚的爱国情感。


公务员在涉外交往中,体现的是政府的意志,代表的是国家的形象。因此,公务员必须是坚定的爱国者、国家利益的捍卫者和国家尊严的保护者。

从大处来说,及时、敏锐地发现有损国家利益与行为,及时制止,坚决维护国家利益与民族尊严。

从小处来说,应提升个人的礼仪素养,避免因为个人的行为举止不当而损害中国公务员形象和国家形象。

必须遵守的外事纪律规范


公务员是国家公职人员,在纪律性的要求上比其他人员更加严格,在纪律的表现上分出行前的纪律要求与出行时的纪律要求。出行前的纪律要求,比如按照实际需要确定出国人员与人数,不安排名为考察实为旅游的公务性出访。公务活动需达到国家规定的出访行程的比例。出访行程等需严格遵循事先的安排。出访时间的选择需要避开东道国的特殊日期,比如节假日、斋月、政局动荡、罢工等非常态时期。

公务员应遵守严格的组织纪律。当一个人代表一个群体或者国家时,国家和集体的意志将高于个人意志。由于岗位的特殊性,一些官员会掌握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这不排除会成为别国拉拢和策反的对象。如果思想政治觉悟不高,就有可能被利用,给个人命运造成巨大的影响,也会给国家造成损失。因此,公务员应该具备基本的保密意识。

宗教和文化

影响下的礼仪


礼仪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宗教说是目前较为权威的一种。原始社会时期,社会生产力水平很低,对世界的认识也非常有限,遇到灾难与困难他们往往借助于神灵的保佑,祭祀便应运而生。祭祀时的一套仪式即是礼仪的最初雏形。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文化也对礼仪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宗教与文化影响着一个人的思维模式与外在表现,决定着一个人的自我认知与定位,是一个人无法摆脱的生命烙印。脱离一国的宗教与文化谈礼仪犹如无本之木,无水之源。

从事涉外交往的公务员因出访国家不同,接触的外国人也不相同,他们的宗教、习俗与文化差异迥然。涉外交往有各种各样的禁忌,最大的禁忌就是宗教禁忌,而排斥对方的文化又很难与对方交朋友。因此,宗教与文化的敏感性是从事外事活动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宗教与文化在妥协性上有一些差异。宗教往往是不能妥协的,不能把国际礼仪规范凌驾于宗教禁忌之上,尊重交往对象的宗教本身就是国际礼仪规范的内容之一。对待这部分内容需要特别敏感与警惕,否则可能会闹笑话、引反感甚至惹祸端。


案例分析

一次尴尬的经历



中国的一个代表团到一个阿拉伯国家访问,参观考察结束后,在回国的前一天,代表团有半天的自由活动时间,两位男性公务员结伴到市区游览。午餐时间,他们来到一个快餐店就餐。当时快餐店内人很多,正愁找不到座位时,他们发现有一个区域被绿植隔开了,几位女士坐在那里,还有较多空座位。两位男士没有多想,便走了过去并坐了下来,不料这一举动使周围就餐人员纷纷投来惊诧的目光。两位男士并未太在意,没想到过了一会儿警察来了,告诉两位男士不应该坐在这边,这让两人非常窘迫,非常尴尬。

 

原来,在伊斯兰教国家,在公共场合,男女的很多活动是分开的,比如看电影、就餐、聚会甚至乘坐小轿车。因为不熟悉东道国的宗教与习俗,一番解释之后警察就离开了,但这次经历给两位中国男士留下了深刻印象。


尊重对方的文化也往往能取得好的对外交往效果。没有人不以本国的文化为荣,欣赏与尊重对方的文化往往能迅速拉近彼此的距离。

外事礼仪国际

发展趋势



外事礼仪的重要性在全球化发展以及国与国之间交往不断加深的大背景下受到瞩目。未来的外事礼仪如何发展?有什么样的趋势?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可以为公务员勾画一个未来的图景,从而可以更好地理解并践行外事礼仪。

外事礼仪国际发展趋势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标准的多元化发展。外事礼仪是在涉外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和仪式规范,这套规范的标准最初主要来自于西方发达国家,如位次礼仪、着装礼仪、言谈礼仪、餐饮礼仪等。

第二,标准的趋同性发展。只要全球化的步伐不停歇,就意味着世界各国的趋同性发展不会停滞,也意味着外事礼仪标准的趋同性会越来越强。

第三,不会消失的独特性。尽管世界的趋同性越来越强,但各个国家的独特性依然顽强存在。

第四,对多元文化的包容。时代越发展,越是迫切需要国际化的人才。持有多元文化观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一个重要素养。

第五,宗教的世俗化发展趋势。随着时代的发展,宗教也在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20世纪下半叶以来,由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向社会各方面的深入渗透,宗教有世俗化发展的趋势。

知书

达礼



作者简介:张国斌,资深外交官,中国驻法国斯堡前总领事,驻法国留尼汪首任总领事,先后在外交部非洲司、办公厅、礼宾司、钓鱼台国宾馆、领事司任职,常驻非洲8年、法国11年,走访140余国家,随同国家领导人出访30余国,著有《外交官说礼仪》《礼赢天下》《足迹》等著作,现任察哈尔学会秘书长。

微信号:waijiaogushi

外交官说事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