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青白尼罗河汇合处 ——“世界火炉”喀土穆

张国斌 外交官说事儿 2020-09-17


文字内容系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工作人员


作者丨张国斌


当我们飞抵苏丹共和国首都喀土穆时,正是午夜时分。在飞机着陆的过程中,由机舱内向外眺望,只见地面上灯光璀璨,犹如点点繁星,但却未挂在天幕上,让人颇有颠倒乾坤之感。




闪烁的灯光,在夜色中近乎等距离地拼接出一个巨大的三角形,其间依稀出现一道白色的亮光,蜿蜒曲折地延伸开去,犹如大象的鼻子。


至此我才猛然省悟,“喀土穆”一词在阿拉伯语中不正是大象鼻子的意思吗!原来这并非巧合,喀土穆的地形特征就是这个样子。




喀土穆历史悠久,早在1500年前,早期的苏丹人便在此聚居生活,但直到19世纪初,原始的村庄才逐步演化出城市的模样。


相传,1825年土耳其统治者穆罕默德·阿里把喀土穆作为苏丹首府时,这里只是一个仅有十几间茅舍的小村庄。


直到1839年,这里才出现医院、商店等,之后逐渐发展起来。


如今,喀土穆已成为苏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人口由当初的几百人发展到今天的约600万人。




喀土穆



一瞥



早就听说喀土穆是“世界火炉”,到此才真正领教到那不同寻常的干燥与炎热。这里的年平均温度约为28.7℃,最高气温达47.2℃。


我们抵达时恰值春季,但白天出门,仍是热浪袭人,过不多久便个个汗流浃背。


据当地人说,即使是在冬季,白天这里的气温也有30多度。


四季的阳光在此肆虐,肆意烘烤着这片古老的土地,在如此严酷的环境中生存,喀土穆人的坚忍与耐力可见一斑。


所幸这里的空气十分干燥,渗出的汗水即刻便可蒸发殆尽,虽觉炎热但不会有气闷之感。




当我们驱车漫游这座历史名城时,发现喀土穆的组成,酷似我国的武汉三镇(武汉在国内也有“火炉城市”之称,这也算是另一种巧合了)。


这座由喀土穆、北喀土穆和恩图曼三镇组成的城市,恰好位于青、白尼罗河的汇合处。




白尼罗河从维多利亚湖缓缓北上,青尼罗河从埃塞俄比亚奔泻而来,两条大河在这里合二为一,称为尼罗河,继而昂首北去,流往埃及,奔向地中海,留下了三片肥沃的土壤。


令人称奇的是,由于两河上游的水情以及流经地区的地质构造不同,两条河水一条呈青色,一条呈白色,汇合时泾渭分明,水色不相混,平行奔流,犹如两条玉带,堪称喀土穆一大奇观。




举世闻名的尼罗河从喀土穆城区穿过,为这座城市增色不少。在尼罗河两侧,有宏伟壮观的总统府,有现代化的饭馆旅店,还有为抵挡风沙和酷热而修建的绿树成荫的广场,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在此游览观光的游人熙来攘往。




其中最吸引我的要数位于尼罗河大道西北方向,典雅、秀美的友谊厅。这座占地面积达2.47万平方米的建筑是苏丹总统办公以及政府召开重要会议及庆祝活动的场所,修建于20世纪70年代初,为中国援助苏丹的重点项目之一,如今已成为非洲第三大国际会议中心。


徜徉于友谊厅前,似乎还能感受到中苏人民的真挚友谊,那种互助与友爱是穿越时空而历久弥新的。 




马赫迪博物馆



印象



游览喀土穆,印象最深的是市内的马赫迪博物馆。尽管外表上看来略显简陋、破败,但它真实地记录了这个民族血与火的历史,有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


马赫迪博物馆建馆始末:

19世纪70年代,英国殖民者开始向苏丹扩张,他们大肆劫掠,使这片土地陷入水深火热。


1881年,英勇的穆罕默德·艾哈迈德·马赫迪揭竿而起,号召苏丹人民举起反帝反殖的旗帜加入拯救苏丹的“圣战”,以武装斗争抵抗侵略,这场轰轰烈烈的斗争震撼了整个非洲,最终赢得了胜利,建立了独立的国家。


可惜马赫迪政权的统治并不长久,此后苏丹人民又一次陷入了殖民—抗争的循环中,但马赫迪起义毕竟使苏丹人民第一次赢得了真正的独立,“不自由,毋宁死”的抗争精神也由此深植于苏丹人民心中。


为纪念马赫迪率军抵抗侵略者的功劳,在1956年再次获得独立后不久,当时的苏丹政府便修筑了这座博物馆。




在马赫迪博物馆里,收藏了大量珍贵的历史实物,有当年侵略者使用的各式武器、盔甲,有苏丹人民抵抗侵略者用过的长矛、大刀,还有在当时颇为先进的战车。



民族英雄马赫迪


在二馆门廊中,摆放着一张据说是马赫迪当年睡过的木床,它粗笨而简陋,可以想象这位人民的领袖是如何与人民同甘共苦、同仇敌忾,才取得了斗争的胜利。


在每个展馆的墙上,都展示着一些图片和照片,再现了当年的斗争场景与历史画面。


呈现在我面前的是一幕幕摄人心魄的场面:侵略者残酷地屠杀人民,而愤怒的黑人奋起自卫,手拿刀、枪甚至石头等作为武器,与侵略者展开殊死的搏斗——侵略者的血腥残暴与反抗者的不屈精神在此体现得淋漓尽致。


其中最触目惊心的是一幅惩戒侵略头子戈登的图片,它讲述的是马赫迪民族斗争中最惊心动魄的一段插曲。


1884年,英国派出曾镇压中国太平天国革命的刽子手、时任英国总督的戈登率军进入苏丹,肆意屠杀苏丹人民。


1885年1月26日,苏丹人民攻克了总督府,在楼梯台阶上击毙戈登,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画面上,愤怒的人们冲进总督府,一身戎装的戈登欲负隅顽抗,刚想拔剑,一个手持长矛的青年已将矛头刺向了戈登的咽喉——这个双手沾满中国人民和苏丹人民鲜血的罪人,终于得到了应有的下场。整个画面的气氛剑拔弩张,很有感染力,使观者如身临其境,既大快人心又令人难忘。



从博物馆出来,已是夕阳西下。落日的余晖照射在对面马赫迪宫金色的圆顶上,发出迷人的、柔和的光芒,使我久久地陷入了遐想之中……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遇版权问题请联络工作人员






外交官说事儿

作者简介:张国斌,资深外交官,中国驻法国斯特拉斯堡前总领事,驻法国留尼汪首任总领事,先后在外交部非洲司、办公厅、礼宾司、钓鱼台国宾馆、领事司任职,常驻非洲8年、法国11年,走访140余国家,随同国家领导人出访30余国,著有《外交官说礼仪》《新编公务员外事礼仪》《礼赢天下》《亮出最好的自己》《足迹》《绿岛仙踪》《皇家赌城》等,现任察哈尔学会秘书长。


延伸阅读



草原之恋 ——走近乌兰巴托

儿童礼仪 | 扔垃圾也要讲文明

丁香馥郁——世界上最香的岛屿

有声丨德国风俗与禁忌——《亮出最好的自己》



原创作品


《新编公务员外事礼仪》

外交部原部长李肇星、中央外事办公室原副主任吕凤鼎、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韩方明、中国原驻法国大使赵进军、中国驻欧盟首任大使关程远、联袂推荐


礼赢天下

外交部长认可及推荐;上市公司推崇并选用;各国大使赞誉及首肯;460张海量图片,商务、政务、职场一本搞定;商务精英亲身示范礼仪规范;前所未有的国人必学礼仪百科图典


《外交官说礼仪》

以国宾礼仪规范全面解说礼仪细节;以外交官亲历的外交实例传授礼仪规范;外交部原部长李肇星作序推荐;党政干部礼仪培训读本;政务、商务、职场、社交、出国必备礼仪读本


《亮出最好的自己》

和国斌相识很久,看到他笔耕不辍,并树礼仪之书,十分珍爱。我认为人人都应看看,以此警醒自己应如何在涉外活动中规范自己的礼仪行为。

——外交部前发言人 刘建超


《足迹》一个外交官眼中的世界

中国外交官,常常有缘见证甚至参与历史……爱学习的国斌懂得,他的经历本身就是一本既可丰富自己又可启迪他人的书。

——李肇星


《皇家赌城》

——看懂摩纳哥

摩纳哥是个很小很小的王国

摩纳哥是个很大很美的奇迹



《绿岛仙踪》

——探秘留尼旺

位于南半球的法国海外省

印度洋上唯一的欧洲行政区

幽静芬芳的香草小岛

全世界背包客青睐的徒步天堂


联系我们


外交官说事儿

投稿|微信:xiaoyuanzi58

购书|微信:xiaoyuanzi58

合作| 微信:Jollad520

            电话:18810645012




战略合作伙伴

别去电影院了——

让家变成你的私人影院 

Cine More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