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他乡是故乡

汤曼莉 外交官说事儿 2020-09-16

在圣但尼市圣安娜街,有一座占地两百多平米、两层楼的中式建筑:利涉堂,它是留尼汪北部规模最大的华人会堂,始建于1897年。

紧邻利涉堂的,还有另外两座华人祠堂:建于1986年,主要供奉陈姓祖先的“世昌堂”,以及“新隆旅馆”——从名字不难看出,这里最早是给来岛华人歇脚住宿的地方。

圣安娜街

陈婷 / 摄

图文 | 选自《海上传奇》(留尼汪华人华侨志)



01

利涉堂

   —“周刘堂(唐)”


老一代中国移民把故乡的习俗带到了留尼汪。每天早晨和晚上,必焚香斟茶。若逢节日,祭祀更加隆重正式,祭品包括猪肉、家禽、鱼肉、水果、糕点等。每逢重大节日,特别是中国春节,大人会带着孩子们到住家附近的中国寺庙祭拜;晚上商店关门之后,人们焚香、点上红蜡烛,纪念神灵和先人,品尝用米做成的年糕,孩子们会收到压岁钱;白天在鞭炮声中来临。

祖籍广东顺德的刘荣基曾任利涉堂会长二十多年,孩提时代就随父母在这里帮忙。小时候,他常听大人讲,最早到留尼汪的中国人被称作“卖猪仔”,他们生活艰苦,听不懂也不会说法语,只有横下一条心,勤勤恳恳地工作。又因人生地不熟,工作之余聚在一起聊天、休息、打牌,境况好点的华人会做大锅饭给还没成家的单身汉改善生活,并在他们死后帮忙安葬。

刘荣基夫妇

后来,为方便故乡来的亲朋落脚及聚会,三个中国商人(分别姓周、刘、唐)在此购买了一块地皮,盖起房子,命名“利涉堂”,也叫“周刘堂(唐)”,内奉关帝。利涉堂最早属于这三个姓氏,后来唐姓家族不在,关帝庙也不再分姓氏所有,而是属于全体留尼汪华人。

南部新关帝庙

当年,刘荣基的父辈为逃避国内战乱而到此谋生,若干年后虽然攒了些钱,但没有在留尼汪置业的打算,一心想等到局势稳定后回国。可惜抗日战争之后又是十年的国共内战,眼看回国无望,只好在岛上扎根。

刘荣基不会说普通话,但能讲一口流利的粤语。“为了和当地人竞争,我的父兄及岛上大部分华裔都去学法文,逐渐放松了中文的学习。现在只有五六十岁的华裔还能勉强说中文,这里称为‘唐话’(广东话的俚称)。”


02

利涉堂

    —到幸福的所在

关于“利涉堂”这个名字的由来,刘荣基的夫人周洁梅推测,当年老一辈从广东顺德过来,坐船在海上航行了两个多月,非常艰难,“利涉堂”有“祖辈们历尽艰辛,飘洋过海顺利到此(从此发愤兴业重建家园)”之意,寓意大家从此远离苦难,来到幸福的所在。

张国斌总领事与留尼汪华侨

在利涉堂前合影

第一代华人奠定了利涉堂的基本功能,第二代开使用木头瓦片装饰会堂外观,到了第三代,除了翻新,还赋予了利涉堂更多文化上的内涵。

如今,利涉堂一层正殿内依然供着关公像,另一侧则奉有当地不同姓氏华人祖先的灵位。二层用作气功、太极等的授课教室。每逢关公诞辰,利涉堂内会举办狮子开光、点睛等仪式。每到中国传统的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当地华人也会聚在这里包饺子、包粽子、吃月饼。“做了这么多事情,就是希望下一代的华裔不要忘记自己是炎黄子孙。”

与利涉堂呼应,位于圣皮埃尔市的南部关帝庙及中华飞豹文体协会,是南部华人弘扬中华文化、聚会议事的重要场所。

中华飞豹文体协会所在地则是由早期南部华商出资买下,最早被用做育侨学校,后逐渐成为南部华人的活动中心,大家经常在这里举办宴会、婚礼、舞会,或练习太极拳、书法、打篮球,玩麻将等。


当地华人不想继续失去中国文化,三十年间在留尼汪各区成立了不少华人华侨协会。成立于1987年的南顺联谊会,迄今已举办了几十次归国观光兼寻根活动。

“每年我们都会组织或参加各类联谊或恳亲大会,如世界广东同乡联谊大会、世界顺德联谊大会、世界客家恳亲会等等,最近十年参加者已达七百多人。”南顺联谊会会长张绍基说,“不少青年归来后感觉到中国文化的重要,有的开始报班学习中文,也有不少混血儿返乡深入了解自己的家乡与根源,甚至有些与祖国亲属失散的也重新建立了联系。”




END


    更多精彩:



外交官说事儿

作者简介:张国斌,资深外交官,中国驻法国斯特拉斯堡前总领事,驻法国留尼汪首任总领事,先后在外交部非洲司、办公厅、礼宾司、钓鱼台国宾馆、领事司任职,常驻非洲8年、法国11年,走访140余国家,随同国家领导人出访30余国,著有《外交官说礼仪》《新编公务员外事礼仪》《礼赢天下》《亮出最好的自己》《足迹》《绿岛仙踪》《皇家赌城》等,现任中国人权研究会常务理事、金砖国家智库合作中方理事会理事、察哈尔学会全国理事会副理事长、中国礼宾礼仪文化专业委员会顾问。


原创作品

<<  购书请联系小编  (向左滑动)>>

联系我们




战略合作伙伴

别去电影院了——

让家变成你的私人影院 

Cine More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