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握手的故事——外交官谈国际礼仪

张国斌 外交官说事儿 2020-09-16

握手可以说是目前最为常用的一种见面礼了。无论双方是第一次见面,还是已经熟识,一个得体的握手,致意、祝贺、慰问、鼓励、感谢等深意尽在不言中。 


不要小看一个简单的握手礼,在外交上它时常被赋予种种政治含义。 

历史性的握手 

1989年5月,在戈尔巴乔夫访华前夕,邓小平曾指示外交部,他与戈尔巴乔夫会见时“只握手,不拥抱”,这不仅是对外交礼节的一种示意,更是对两国未来关系的定位。

尼克松总统在回忆自己首次访华在机场与周总理见面时也说:“当我从飞机舷梯上走下来时,决心伸出我的手,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握在一起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据基辛格回忆,当时尼克松为了突出这个“握手”的镜头,还特意要求包括基辛格在内的所有随行人员都留在专机上,等他和周恩来完成这个“历史性的握手”后,才允许他们走下飞机。 

在现代商业社会,见面握手是最基本的礼仪,它貌似简单,其实承载着丰富的交际信息,你是否明白其中的礼仪细则,能否“正确”地行握手礼呢? 

我有一个朋友在某部外事部门工作,一次闲谈中,他告诉了我最近发生在他们部门的一件小事: 

对代表团“有意见”的小伙子 

有一次,某代表团来华访问,其在华期间的接待工作与活动安排均由我们部门负责。为期一周的访问活动相当顺利,每天都有专人陪同,精心照料代表团成员的饮食起居。


在他们即将离华的前一天晚上,接待单位特地准备了一场小型的宴会为代表团饯行。谁知席间,当我们问到代表团团长此行有何感受,对我们的接待是否满意时,对方回答说:“你们的工作做得非常好,在中国的这几天我们都感觉很充实,但是,有一位先生似乎对我有意见,这让我很不开心。”话毕,对方用眼神示意坐在邻桌的一个小伙子。 

握手时目光一定要直视对方,面带微笑,神情亲切、友好

应该就是这个刚毕业不久的年轻人“对代表团有意见”了,这让我大吃一惊,立刻找他问话,谁知小伙子也吓了一跳,一边矢口否认一边也觉得很委屈。

一边握手一边看着其他地方,是不尊重对方的很失礼的行为

后来,我终于明白,原来打从代表团下飞机开始,每次小伙子与对方握手时,只是“象征性”地轻轻握一下,并且在握手时眼睛还看着其他地方——就是这个细节让代表团团长“很不开心”,因为在他看来,这样握手说明对方对自己很不重视,或者很有意见,因此接下来的几天都闷闷不乐,不知道究竟是怎么回事。


其实,小伙子并不是真的对人家有意见,只因刚参加工作不久,不知道在行握手礼时还有这么多学问,再加上其他人也没有注意到他的疏忽,因此一错再错,“得罪”了代表团。 

幸运的是,在临别前我们发现了这个“无心之失”,后来小伙子非常诚恳地向代表团团长道歉,最终挽回了局面。设若对方就这样满怀怨气地离开,我们又不明就里,很可能会影响到日后双方的交往。可见在礼仪问题上的确来不得半点马虎,很多时候,真有可能出现“一招不慎,满盘皆输”的局面。 

相信在日常生活中,这位小伙子所犯的错误也是不少人的“通病”——握手时随便应付一下,对其中的学问似懂非懂。希望这个故事能给你敲个警钟,每次握手时都能正确地行礼如仪。 

见面握手时要“该出手时才出手”。传统上,先伸手的一般为长辈、身份较高者、女士、主人等,不过随着时代的变化,如今这一原则也可灵活掌握,无论男女长幼都可以先伸手,对方一般都不会拒绝。

但有的时候也会出现尴尬的情况,比如对方可能没有注意到你伸出去的手,或者根本无意与你握手!在前一种情况下,你只要微笑着收回你的手就可以了,虽然有点尴尬,但这种情况是每个人都可能碰到的,大可不必放在心上。

每个人都会握手,但不是所有人都会正确地握手。标准的握手姿势(男女通用)是:双方相向而立,距离约半米,上身微微前倾,右手四指并拢,大拇指伸出,大方地用右手手掌和手指握住对方的手掌。 

握手的持续时间通常是1-3秒钟,并且要适度用力(随便握一下就松开,或者紧紧握着不放,都会让人觉得尴尬)。

往期回顾

周总理曾指出他的翻译错误

汶川地震纪念日

外交官们与中山装的二三事

“民国第一外交官”


文字 | 《亮出最好的自己》

     排版 | 杨杨      图片 | 网络      

原创作品


<<  购书请联系小编 (请向左滑动) >>



联系我们



战略合作伙伴

别去电影院了——

让家变成你的私人影院 

Cine More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