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伟大的寒酸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作者李禹东 Author 李禹东


提起我们的先辈——一百年前,他们尚且青涩。二十几岁、三十几岁… …那本该是人生中,一段畅谈梦想的岁月。脚下的路才刚刚铺开,无尽的未来,任由他们遐想。年轻人嘛,总要有点年轻人的样子。没试过什么水深、没碰过什么钉子,在这人生中最为绚烂的青春里,凭着旺盛的精力、和那活跃的思维,谈及理想,他们总该讲些稚嫩的大话,表露出勃勃的野心,或是渴望一些前辈们不曾想过的大事吧?


然而,当你遍查史料,追随那些泛黄的字迹,来到属于他们的年代、寻找那些属于他们的风华正茂、和年轻气盛时,当你想要从字里行间,从千言万语中,探究他们的心思、寻找他们的理想时——失望,将注定挂在你的脸上。

没有野心。没有朝气。没有稚嫩的冲动。也没有那些,年轻人该讲的大话。


说来实在有些寒酸——

“不要挨打。

“不要挨饿”。

这,便是生活在一百年前的他们最大的理想。

也是他们曾说过的、最大的大话。


有点可笑吧。尽情地笑吧。

一百年前的中国,正行走在历史的十字路口。




一箱又一箱的鸦片(1840,鸦片战争),一场三天三夜的大火(1860,火烧圆明园),几把矮人一头的椅子(1895,马关条约),一片满目疮痍的大地(1900,八国联军)。

没有什么尊严。没有什么辉煌。

这历经了五千年风雨的大地上,文明行将断裂。

民族,行将崩溃。


谁都可以打你。谁都可以侮辱你。

谁都可以在你的地盘上大行其道,画一个圈圈,建一座铁门,占地为王。

而后在边角挂一块木牌,在木牌上写下一句:

“华人与狗不得入内。

你不明白这一切缘何而来。


也不明白,这曾引领世界的国度,为何几乎就在这一夜间,衰败至此。

但望着四面,望着脚下的路,望着那回忆中、现实中,所有的血肉模糊、和那山间累累的尸骨,望着那在大烟中奄奄一息的同胞、那万园之园枯槁的残骸,那遍布在各地的租借,还有那眼前的木牌子上、极尽羞辱的言语,你又该走向何方?

一声长叹过后,你却清晰地看到,摆在你眼前的选择,仅有二字而已。

那便是——救国。

伟大的文明,何以落后?

黑暗中,1851年广西桂平县一个叫做“金田”的地方,有一个人给出了答案。

他说,是中国人的信仰发生了问题。想要救国,就必须要砸烂中国的佛庙、毁掉中国的道观,要引入西方的天主,要手捧西方的《圣经》。唯有这般,中国才能彻底有所改观,中国人才能站起来,才能摆脱那羞辱。他叫做洪秀全。话音一落,群情激奋。一场规模浩大的“太平天国运动”就此拉开帷幕。

浩浩荡荡的开场,凄凉无助的崩塌。那来自西方“中世纪”的思想,无以拯救中国。历经13年的厮杀,随着清廷的疯狂反扑,太平天国土崩瓦解,王侯大臣四散而逃,牺牲与自杀的生灵,不计其数。刀光剑影之后,华夏大地之上,顷刻间,一切归于平静。

死一般的沉默。


沉默中是反思。沉默中是改变。

沉默中,是一种新思想的孕育。

怎样的新思想?

宫廷中,有群人站了出来。


他们说,是中国人的武器落后了。想要救国,就必须要与外通商,必须要购买其船坚炮利,必须要把中国的武馆派出学习。“师夷长技以制夷”,他们认为,如此这般,假以时日,中国必将横扫欧美列强、也必将重返世界之巅。

这群人,被称作“洋务派”。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 …一连串无人不知的名字,一群手握重权的大臣。一场轰轰烈烈的清朝自救运动,就此拉开了序幕。这便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历经了三十年之久的“洋务运动”。

精彩的开场,屈辱的结束。1894-1895年,甲午战争的炮火,正在缓缓熄灭。日本,下关,一座名为“春帆楼”的河豚料理店内,矮人一头的椅子上,一纸沉重的条约上,洋务大臣李鸿章,留下了自己的名字。

一战过后,三十年的成就,全军覆没。绵延了五千年的自尊,终于随着那做了自己一千年学生的日本,一记重重的耳光,而烟消云散。


不知所措。

无言以对。

留给中国人的,又是一阵冗长的沉默。


不。不只是武器不如人。中国人是制度不如人啊!

于是,保皇党康有为、梁启超站了出来,他们要在君主体系下,建立一套西方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度,史称“戊戌变法”。百日之后,变法失败。革命党孙中山也站了出来。他要彻底地革命,彻底地砸烂老旧的封建体系,彻底地建造一个全新的共和国。

接着,他发动了“辛亥革命”,他成功地推翻了满清的统治,他完成了历史的使命。



然而,他却同样无法改变中国的面貌。

军阀混战,自相残杀。昔日的“租借”之上,依然住着洋人。“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木牌子,依然挂在那里。割让的领土依然无从收回。绝望的人们,依然在贫困中,毫无尊严地苟且偷生着。


沉默。

死一般的沉默。


沉默中,支离破碎的中华民国政府,向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中欧洲协约国集团,输送了14万身强力壮的华工。

然而,放眼望去,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交战国双方,英国、法国、美国、沙皇俄国、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甚至还有东方的日本——“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之时,所有这些国家的身影,均在其列。

他们全都是入侵者。他们的双手,全都沾满了中国人的鲜血。

弱小的中国,不论从距离上,还是从道义上,都毫无理由,去援助这帮豺狼中,任意的一方。

但,对于当时的中国而言,这却是一条必走的道路。

唯有孤注一掷,投身战火,才有可能凭借“战友”的胜利,而在日后的国际舞台上,换得一个“战胜国”的身份,谋取一个与世界平等对话的权利。

接着,14万华工,就这样远渡重洋,出生入死。他们深知自己的使命,甘愿在那猛烈的战火中,在手无寸铁的状况下,为那些高鼻梁蓝眼睛的英法“友军”出生入死。他们饱受虐待,常常被圈在铁丝笼中,像一群马戏团的猴子,稍有不慎,就会遭到军官的毒打。手术台上,他们虽身负重伤,却无权使用麻药,眼睁睁地看着那冰冷的刀片一次又一次地划过自己的肉体,刺进自己的胸膛。

但,即便如此,为了身后的祖国,为了美好的未来,他们义无反顾。

他们心甘情愿。


1918年,战争结束。

以英、法、美组成的协约国集团,战胜了以德国、奥匈帝国组成的同盟国集团。



中国的“友军”,战胜了他们的敌人。

所有人都在欢呼雀跃。所有人都在为这场胜利,疯狂地庆祝。

善良淳朴的中国人民,仿佛已经看到了,在自己的领地上——所有那些属于同盟国集团的租借,正在被迫撤退。所有那些属于中国人自己的东西,正在被尽数归还。

中国人,仿佛正在变成一个个真正的“人”。


事情本该如此。

若讲一个天理——这事情,本该如此。

然而,就在那并不漫长的、一百年前的日子里,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理想——却最终成为了奢望。


1919年,用以清算战败国的《凡尔赛条约》,行将出炉。

然而,在那份条约上,中方代表却惊讶地看到,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却在列强的运作下,被迫将本属于自己的山东半岛,从一个强盗——德国人的手上,“转让”到另一个强盗——日本人的手中。

丑陋的世界。丑陋的一群人。

丑陋的利益分赃。丑陋的、拙劣的表演。

中方代表团的住所内,所有人陷入了沉默。

死一般的沉默。

冗长的沉默。

一场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历史上,反复出现出现的沉默。

绝望的沉默。


信仰不如人,有人尝试了新的信仰。

武器不如人,有人引入了新的武器。

制度不如人,有人改造了旧有的制度。

他们全都失败了。他们全都陷入了新的沉默。

沉默之后,还是沉默。沉默之后,是更加漫长的沉默。


有点可笑吧。尽情地笑吧!

一百年前的中国,就在这样一个不知所措的十字路口。

一百年前的先辈们,他们风华正茂,他们意气风发,他们却说不出太多的大话,想不出太过美好的明天。

信仰不如人、武器不如人、制度不如人,而今,他们开展了全新的尝试。

一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尝试。

1919年5月4日,他们走上了街头,他们高喊着口号,他们无所畏惧地面对着面前的枪炮和刺刀。

他们是学生、是工人、是农民、是新兴的无产阶级,是胸怀天下的知识分子,也是一群充满理想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一群进步、且充满活力的青年。

他们是陈独秀、是李大钊、是钱玄同、是蔡元培、是刘半农、是茅盾、是鲁迅、是胡适、是所有那些推动了中国现代历史进程的杰出人物。

而他们的诉求却又显得那样寒酸。

“不要挨打。

“不要挨饿”。


一百年后,世界并没有发生改变。

你或许曾听说过一个故事——在几年前的一天,某国的代表突然闯入联合国,他的手上,握着一瓶液体。他声称,这个东西,就是位于遥远中东的伊拉克领导者,在犯下“反人类罪”时,所使用的化学武器。接着,他身后的国家,便以此为借口,向着对方,发动了一场生灵涂炭的战争。

他们毁掉了那里辉煌的建筑,毁掉了那里灿烂的文明——然而最终,遍地尸骸之上,对于所谓的化学武器,他们却一无所获。

“我们犯了一个情报方面的错误。”滔天罪行之后,他们就用这么一句不疼不痒的谎话,代过了他们所有的罪恶。

你或许曾了解过那被肢解的南斯拉夫、那一片混乱的乌克兰、那饱受摧残的叙利亚、那废墟之上的利比亚… …还有那深陷恐怖组织威胁之中的中东,那一桩桩一件件无处伸冤的屈辱… …

面对这一切,你会不会想起什么?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今日之中国,早已成长为世界第一大制造业国、第一大贸易国、第一大市场、以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一百年过去了。回望一百年前的先辈,重温那属于他们的理想——

“不要挨打。

“不要挨饿。

朴实的言语,却着实显得寒酸。

然而,民族的十字路口,正是他们高举着拳头,高喊着口号,正是他们将真知灼见传递了出去,正是他们吹响了现代中国重新崛起的号角。

正是他们挥舞着双臂,掷地有声地冲着整个民族呼喊着:

不在沉默中灭亡,就在沉默中爆发!


《凡尔赛条约》,仍然摆放在桌上。

五四运动的大声疾呼,仿佛穿越了大洋,震颤着大地。

将山东半岛割让于日本的条文,白纸黑字,就写在那里。

26个战胜国的代表,分得了自己的蛋糕,迫不及待地,在条约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

沉默。

冗长的沉默。

然而,1919年6月28日,就在这冗长的沉默过后,就在那惊涛骇浪的五四运动之后——那丧权辱国的《凡尔赛条约》上,却并没有出现中国代表的名字。


华夏大地上,外国人的租借,依然比比皆是。

“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言语,依然被写在他们门前的木牌子上。

然而,随着那群人的觉醒,一个民族,都在重新觉醒。

一个崭新的时代,一场属于中华民族的神话,正在缓缓铺开。


“不要挨打。不要挨饿。

先辈的理想,有点寒酸。

——伟大的寒酸。



联系我们


战略合作伙伴

别去电影院了——

让家变成你的私人影院 

Cine More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