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努力的中国,全世界瞩目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美国华人 Author 美华



武汉新冠病毒疫情爆发后,一位海外华人眼中的发生在美国和中国两地的小故事。




家婆和春晚 ●

12月24日晚上9点,我从美国给广州的家婆挂电话,嘟嘟,只一下,家婆就接起来,听清是我之后,和我如面对面般唠起嗑来。唠的是她正在看的《春晚》。


当晚除夕。

87岁的家婆,纺校中专毕业,是她那个年代少数的女技术员,从车间做到助理工程师,一辈子爱看书看报,年纪大了改看电视在精神好的时候。她说话声音柔润,条理清晰,话题一打开就像自来水一样汩汩滔滔:

“春晚的歌舞我最爱看,太高级了。中国就是人才多,人也多,做一台好节目值得啊。全国那么多人看到,还可以在别的国家转播,你们在美国也装一个吧,一次看不完分次看也可以的。


电视是最好的教育工具了,啥都有,信息量可大,现在不像以前,每个节目都很快节奏的,省我老时间了。你知道啊,中国人历来最最重视学习和教育了,用电视节目做教育,效率太好了。”

家婆的幸福感溢于言表。我便不转换话题,听她兴高采烈地说下去,新冠病毒的问询到嘴边,又咽回去。听中午刚去探望的大伯说,他们进老人院前已经必须洗手消毒,测体温了。


虽然已很健忘,可之前年龄她是牢记的,常提起且颇为自豪。这回我故意问她,“今年多少岁了?”“我,78了”哦,看来已经记不清岁数了,出生年份却还能脱口而出,而通过看电视,各种世相,也都尽收眼底。选择性记忆真好,平生辛苦都无痕无迹,只记得开开心心,只关注眼前一刻。


很可能她不知道,2020这个除夕,在中国,安心守电视看春晚的人,比往年少了很多很多!春晚这个年年被吐槽刷屏的热词,仿佛一夜之间从网上销声匿迹;她大概也不知道,年前一状况不明的病毒骤然来袭、迅速蔓延,一个原本熙来攘往的十几亿人的大节日,突然叫停就停了;但愿她也不知道,1月23日,春晚如期播放的前一天,一个重大消息震惊了中国,也震惊了世界。因为传染性肺炎,武汉封城了!

新冠病毒的爆发,让延袭了几千年的中国人的春节,以讶然错愕的方式登场、上演,结局如何、幕落几时还是未知数。古老而年轻的中国,猝不及防的大挑战袭来,来得那么快,那么猛烈,幕幕惊心动魄的场面,有如时代执笔的巨卷,跌宕起伏,大开大合。


如果有一个上帝的视角高高在上俯瞰众生,或许可帮助我们判断,真实的发生和各种流传的版本之间,有多大的交集和差别。


可惜没有。你我能做的,只是截取疫情生死线上几个节点、几幅画面,看看我们每一个人,和身处的这个世界,在瘟疫的悬剑下,如何彼此时空相隔,却时刻同呼吸共命运;看看苍穹底下,一切是否息息相关。


掌上心头:朋友圈里看中国 ●

元旦以来,美国大选和总统弹劾,基本覆盖了朋友圈。翻了下,战“疫”爆发前,有关中国,我只发过两条推文,均百分百岁月静好:

1月19日。《一座诗词一座城,带你走遍大美中国》。收录了四十首诗词四十座城,武汉是千古名城,必在其中。然而你想不到的是,湖北的另一座城市黄冈,也在其中。这两首诗,分别是这样的:

武汉,第九:

黄冈,第四十:

武汉。黄冈。这究竟是偶然的巧合,还是神秘的天意,某种意味深长的启示呢?


1月20日,从广州来的朋友带来了茶叶、紫砂茶壶和广州酒家的姜汁椰奶膏。吃完饭道别时,有点遗憾没机会谈到国内的人和事。驱车回家,突然听到本地电台NPR报道武汉肺炎,讲了感染人数、源头和应对,实事求是。想着国内也是刚刚听说,感觉美国媒体触觉灵敏,对公众健康够重视。


1月21日,病毒消息开始爆屏了,一下子感到事态非同小可,我在朋友圈发了俩截图,一条是新华社题为《铁路部门免收到达和离开武汉的火车票退票手续费》的权威发布,通告退票及退保险均免费办理。


一条是昨天家人群里关于口罩的对话,医疗常识最强的老妈第一个提起传染病,带口罩、少出门及少去医院三大“纪律”;公务员妹妹问“这么严重吗?区卫生部门也发来口罩。”我猛地心收紧,有种不祥之感,瘟疫来势突然又凶猛,好在群众已有所警觉,政府措施的力度也够大够快。


1月22日,仿佛一夜之间,各种消息如涨潮般肆涌,疫情时间线是其中最被关注的问题,因其直接关系到不明传染的控制和抢救,同时又是最难预测和把握的。据官方发布,12月30日武汉市卫生部门开始发红头文件调查,首次提到“不明原因肺炎”。第二天即12月31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介入,正式对外发布传染病消息。按照两周的潜伏期推算,到了一月中,病例开始暴增。


在此期间,一系列事件发生发酵:海鲜市场关闭、查处8名"散播谣言者”、通知世界卫生组织、确定命名新冠病毒、病人的隔离和抢救。直至23日除夕前夜,武汉封城。


1月23日,当我看到《实时滚动|新型肺炎疫情最新数据汇总》这篇微信置顶时,已有过千万的阅读。点进去,火般赫然触目的红褐色中国地图,告诉你实时更新的全球感染数据,确诊、疑诊、死亡和治愈,以及五花八门的文件、新闻、热点和科普。就在这天,千万人口的武汉,封!城!了!据说,许多人正筹办年货张罗聚会,对封城一无所知。

1月24日至今,全民战疫日夜进行时。


同城朋友Y有亲人家在武汉,她朋友圈发布疫情的日期比我早了一天1月20日,之后便每天刷屏跟踪转发。从她那里了解到,对疫情发展,美国似乎跟中国同步,早在1月18日,美国CDC已就新冠病毒举行了媒体发布会。健康防疫问题上,美国的信息公开透明做得是比较到位。


但中国的执行力更让人吃惊:每部手机微信里的置顶话题疫情追踪汇总,24小有官方发布和更新,譬如,《国务院:将派员督查,瞒报、漏报疫情将严肃处理》;又譬如《紧急扩散!这283个车次、航班发现患者,急询同行人!》;再譬如《央视记者访武汉红十字会,仓库受阻,直播被切》……热点关注往往这秒刚出,下一秒已传达世界各地;开设以来,这置顶微信号的阅读已超过5.5亿了。


掌中这张发烧的地图,多少手心捧着?多少眼光为之牵挂?



疫情阴影下的众生相和网媒 ●

我截下第一张疫情通报是在1月24日。确诊1287,死亡41。连着三天,数字的增长都比较和缓。


截至中国时间2月3日中午,全国确诊已达17238,较昨日+2858,死亡361,较昨日+57。连续几天,确诊和死亡增加幅度都在这个数上下。爆发期无疑,但是否已达高峰?拐点几时出现?是否很快会慢下来,还无法准确预测。

两张截图数据对比下:

再对比下2003年的非典统计数,全球确诊8096,死亡人数774,死亡率接近10%,前后持续了10个多月的时间,染疫国家地区数十个,加拿大、新加坡等5处被世卫定为疫情区。


就像美国这次弹劾川普,一再拿克林顿、尼克松的弹劾来对比一样,非典也被挖出来与新冠各种对比,事隔17年,两场传染病爆发和扩散,这大危机中国政府和公众怎么应对?


非典的档案已合卷,而新冠还在进行中,尽管有预测二月底三月中结束的,目前却谁也不知结果。不过17年来的变化,依然毫无疑问显示了时代的进步,中国的努力,和全球信息资源联通共享对人类共谋公共健康的巨大助力,让人对最终的胜利信心如磐石,临危而不惧。

这里呈现的,是自己以海外华人的坐标,透过现实、朋友圈和网媒的多棱镜,采集的一些片段、镜头、叙事和注脚,但愿为2020这场跨年战疫,留下一份档案,一些线索。

我要讲三辑故事:中国故事,美国故事,网媒故事。

/中国故事/


封城、封路、活动取消、营业关门、春假延长。一切活动,在本应最忙碌的时节戛然而止,轰轰轰高速前进的火车突然停下,乘客走了,长长的列车空荡荡地,幽暗落寞。

 

或许,对传染的担忧压抑了其他情绪;或许,对武汉的同情转成了对战疫的配合,灾难当前,在国内的亲友,内心的焦虑肯定都有,但似乎没有谁怨天尤人,而是埋首做好本分。

L经历了03年非典,他是合股公司的老板之一,常跑业务。“那时我照常出差,广州是主疫区,带不带口罩的都有,但生意都正常开,没觉得什么特别。这次就不同了,现在没带口罩买不到公车地铁票,街上没什么人,很多商店都不开门,除了超市、药店这些,学校企业啥时开不好说,等通知。”对于口罩脱销,买菜空架之类的,他说不担心,因为国家储备、生产能力都很强。不过今年经济受影响肯定不小,特别是私营企业,老板会担心现金流撑不到下个月。


P取消了回家乡探望父母的安排,年初三的日志她写道:满屏的疫情通报,有揪心,有担忧,也有信心。多年来形成的年初二循例回娘家取消了,改通电话,有些对不起老人家,下来的外出远行也延迟了。心里有点空落落,但疫情面前,只有众志成城才能战无不胜。今朝的岁月静好,尤倍感珍惜。


Z在政府部门工作,平时就特忙,这回只放了除夕一天假,“初一回单位,工作至今,寸步难移。”她发来微信。还发来工作餐照片,新规定不让在饭堂用餐,拿到各自办公室吃。

曾在最忙碌医院做医护的C说看到漫天飞沫互撕言论,就直接关屏闭目,她的话我截屏了。截图如下:

三姨家三个孩子都在医护岗位,有两个做防疫,全部取消休假上一线,过生日豪气干云发朋友圈:34岁这天,有要守护的人,有可坚守的事业,有并肩作战的大家,值得!


湖北的故事一定惨烈得多。我爸妈有好友在湖北孝感,两个孩子在外地工作成家,过年前回父母家团聚,结果都卡在路上,临时找地方安顿。一家分三地过这个特殊的春节。猝不及防困在城内的人,秩序整个被打乱,从精神到心理到现实生活,得承受多大的冲击和压力;从湖北出走全国而被迫滞留异乡的人,那份“丧家之痛”的滋味,也同样悲催煎熬。


瘟疫,像是一场看不清敌人的战争,无人可以侥幸大意,从延迟返校的孩子,到养家糊口的中壮年,到乐活的退休一族,都不得不做足防疫抗疫的准备。毕竟,后方的他们知道,大敌当前,还有人必须别无选择地站到最前方:党员干部上前线,医护人员最疲累于我,网络上这样的印象现实中的确得到印证。


他们的担当、淡定和冷静,起到定海神针的作用,相比之下,口罩紧张、供应不足或生活不便,又算得了什么?在各网媒争相销售恐慌的时候,大多数中国老百姓,展示了他们“共进退”的平常心和大局观每个人做好自己的本分,“不给社会添乱添堵”的自觉似乎是一种共识。


这些来自亲友的耳闻目睹,让我有信心,在疫情开始至今,都秉持同一个信念:沉着应对,不要恐慌。

/美国故事/

美国的故事分两个层面来说,机构政府行为和个体行为,观感来自我了解的事例,仅代表个人。


先说机构政府层面。


我的城市在加州南部,华人不少,疫情传出至今,市面波澜不兴,唯一相关的变化就是,买不到口罩了,有些超市的员工也统一带起了口罩,但这本来就是某些注重卫生管理超市的平常做法,所以没啥稀奇。


有些人或许从新闻听说了新冠病毒在中国的爆发,但更多的大新闻每天都在刷新,遥远东方的事情,不在普通美国人关心之列,除非机构和政府开始有所行动。那么他们有行动吗?


美国政府对疫情的前后反应,在我看来,颇有些特别和微妙。


为何这么说?从对疫情的掌握来说,美国相关部门的监控不会滞后,前文说到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蛮早就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各媒体也做出了相应报道。但美国境内发现并确诊的病例很个别,增加缓慢,前5例是从境外输入,第六例才确认是人传人的,而且都第一时间隔离治疗了。美国各边境常规检测处理也很到位。


所以,可以说,美国在颇长一段时间是悠着的,第一部撤侨专机直到28日才从武汉起飞,统共200多人。除了领馆等外交工作人员外,撤侨费用每人1100美元。武汉一地美国公民有千多人,但没见政府着急。

美国撤侨

我的看法从一个老美的口中得到证实。她是我爵士舞班的同学,弟弟在武汉教英文,期满了却赶上这次封城。“他想走啊,可是第一班机轮不上,只好申请等候,不知几时能有第二班”她挺焦急地告我。


除了CDC发布防治指南,媒体新闻跟踪,和撤侨之外,美国并没有采取任何其他措施,包括对传染病毒最为敏感的机构像中小学,不仅正常开学,校方基本也没给家长发任何预警通知,或对学生额外讲话。我特意问高中的儿子学校有啥动向,他说,某些同学私下说,学校啥也没表示。鉴于学校就算流感高发也会去信家长提醒打预防针,我只能理解为相关部门没太把这个疫情当回事。


但是,在世界卫生组织1月30日宣布全球公共卫生紧急事件后第二天,美国却马上跟进宣布为国家紧急事件,实施入境限制。NPR电台播出这一新闻时,表达了戏剧性、过激反应这样的评价。美国CDC主任雷德菲尔德(Robert Redfield)也表示,目前美国公众面临的风险处于“低”水平。所以美国颁布旅行禁令,未必完全是出于防疫风险的考虑,不排除有政治或其他因素的影响。

一个好消息是,上周,在中国政府同意让世界卫生组织从全球派遣专家去中国后,美国也宣布派遣曾协助剿灭埃博拉病毒的CDC精英团队前往救援。此外,一向有慈善捐赠传统的知名企业也纷纷伸出援手:比尔盖兹夫妇的基金会迅速捐款500万美元;高通公司也捐出700万人民币并匹配员工的捐款;波音公司捐献数十万口罩等等。

多家国外科技公司向武汉驰援

再说个体层面的反应,集中体现在三项颇有影响力的事件上。

/口罩脱销/


从朋友圈中得知,一罩难求的情况,发生在美国不少华人居住的城市。为什么?你可能只懂其一,不懂其二。


直接的反应是在美华人十分紧张,抢购囤积口罩,这种情况应该是有但不多。据我观察,至少我活动之处见到戴口罩的并不多,包括机场。


最主要的原因,其实是华人义工个体和小组自发去扫存货,又上网下单,到手后寻找最快捷的方式运回武汉、湖北重疫区,除了口罩,还有护目镜,防护服。大部分物品直接去到医护人员手中。通过无孔不入的微信,华人自发的民间行动效率非常高,侨胞对大陆的捐赠救援遍布全美各地,血浓于水的民族情感和人道主义叫人欣慰。


有中英两媒体分别报道了北加硅谷和南加圣地亚哥华人小组的支援行动。武大和华中科技大学北加州校友会等团体和美国最大的慈善组织之一DirectRelief合作21小时完成跨洋医疗援助,把20万医用口罩送达武汉协和医院。

"Local group sending much-needed medical supplies as China-bound baggag"由ABC电视台报道,讲述圣地亚哥华人从募捐、采购医疗用品、寻找对接和人肉航运的协作过程,义工奉献精神令人起敬。


参与者W说到她上HomeDepot买口罩,售货员一听说她买来寄往中国,马上表示要给优惠,问W还需要什么,可以申请更多捐助。W在朋友圈分享了这一温暖小故事,没想到还给暗中转发,截图套红标,加工成如下:

必须说,单就老百姓而言,多数人都是善良有爱的,见谁有难伸出援手,没多高大上却也添一丝温暖。我也在打电话咨询口罩时得到非常耐心的帮助,都快下班了对方还仔细查存货,查其他有货的分店,并一一报上详细信息。

/中国加油/

A friend inneed is a friend indeed.哪怕只是一句善意的问候。1月31日,有着“世界十字路口”之称的美国纽约时代广场的大屏、拉斯维加斯大道等户外大屏幕上,出现为“中国加油”的巨幅抗“疫”广告标语,输送了“你的努力我们看得到!”的信息,让人感觉到温暖鼓舞。



/停课不停学的纠结/

全美各地华人集中的地方,都有中文学校。疫情爆发后,要不要送孩子去上中文课,有没有感染病毒的风险?一开始个别家长的忧虑经朋友圈、微信群的发酵,变成家长间持续好几天的辩论,甚至多家中文学校的校长都不得不出来回应家长的问题和要求,调整公告,允许家长给孩子请假在家,并快速采用网络上课作为缺课孩子的补充教学。


这场辩论反映出华人对祖国的关注,对疫情的担忧,及不尽相同的判断和应对。结合本地的做法,赞成停课或网课者认为家长和学校应该为孩子的健康预防在前,杜绝被传染的风险;而反对者则认为有强迫学校停课干扰学校教学管理,甚至引发其他族裔对华裔歧视“另眼相待”的副作用。不少中文学校挺重视家长的隐忧和建议,这周末已开始引进试点网课。


随着疫情扩散,美国华裔各界也密切关注事态发展,一些退休业内同行撰文声援,用数据、案例、对比分析进行科普、释疑和建议,表达了对祖国和同胞的关切支持。

/网媒的故事/

新冠病毒,除了带来病毒,也带来成千上万的信息、知识和情绪:数据、理论、公告、政策、恐慌、谣言和谬论。无形无迹的网络,把五湖四海的人们紧密联系在一起,那只看不见的手,就叫做新冠病毒(俗名武汉肺炎)。现在,战谣讨伐无良自媒体的檄文,跟战疫的报道一样多。有篇叫人独立思考的文章说得很形象:肺炎可以治愈,脑炎怎么办?


没错。我们置身网媒的狂欢之中。这并不是坏事。任何疾病要治愈,必须先暴露,充分地暴露,才可以被认知、被识破、被诊断和治疗。我跟朋友说,别怕打压和互撕,这会让中国的肌体及大脑更为强健。

2003年非典爆发时,资讯网络远没今天发达,信息不透明,病毒传染到全球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疫情持续了10个多月。想象一下,假设1500万人口、全国海陆空客运枢纽、客流量是十几年前4倍多的武汉,爆发了这个两周潜伏期内也能传染的新冠病毒,却没有这么强大实时的网媒工具来调控传播交互,我们怎么办?病毒传播的规模、速度会不会远比现在的失控、可怕?

非典时的情景

你也可以争辩说,病毒已经够可怕了,可随之而来绵绵不绝的谣言、恐慌更可怕,是它们把疫情放大了百倍千倍。


没错,战谣战恐绝对是一场艰辛持久战。法国学者卡普费雷再《谣言》一书中指出:“谣言总是从公众对事件自发地提出问题而未曾找到答案中产生的。”与此同时,没能找到答案也带来恐慌心理,两者相辅相成。


人们急于知道病毒怎么产生偏偏无解,阴谋论便乘虚而入一传十十传百了;不知道病毒怎么防治,有人说吸烟喝酒、双黄连有效还加上专家证言,为了保命便宁可信其有了;害怕这瘟疫控制不下来会断米断炊,赶紧就去囤米了。


谣言并非全是恶意或愚昧,而是往往包含着一个人们高度关切的核心,所以总能够广泛传播,它常常折射出广泛的社会心理,有时甚至是某种美好的期待。明白这机制,也就晓得,治谣必须像治理洪水,宜疏不宜堵。怎么疏?还得靠政策信息的透明公开,靠平台的自由开放。是骡是马,都拉出来溜溜。


就好像,阴谋论尘嚣甚上,自有大数据强逻辑的文章出来论理;武汉红十字会被骂暗箱操作,有央视记者去曝光更有群众推韩红来对比;传前期八英雄被领导禁言,才有法政委的调查,国务院的发文《国务院:将派员督查,瞒报、漏报疫情将严肃处理》。

网媒的故事,就是太阳底下一切的发生;就是真实的人性和人类社会;就是救助物资、服务、医疗队源源不断地涌向灾区;就是敞开怀抱接纳有家不能归的湖北同胞;就是全民发声、参与、辨识和改进;就是人类共同体不断地遭遇病毒又征服病毒,不断发现问题又解决问题。


人、城市、文明都会生病,甚至死亡。传染病不只是单个个体的责任,而是人类在整个大自然中的一种状态,是一种共同生存的责任。与传染病的博弈,需要整个群体共同的努力。


不怕舆情汹涌,怕万马齐喑。


不怕疑难杂症,也不怕飞短流长,就怕瞻前顾后、停步不前。

中国的努力,是7000人酣战9天建成的火神山医院,是一笔一划建起来的众志成城。


努力的中国,全世界看得见。





文字/ 美华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号“美国华人”

图片 / 网络

排版 / 撒哈拉的鱼


延伸阅读










敬请关注“外交官说事儿”





联系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