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宾礼仪 | 不同寻常的面包和盐
作者简介
吴德广,1938年生于广东潮州,1965年毕业于外交学院,同年调入外交部。先后任礼宾司科员、驻卡拉奇总领事馆职员、礼宾司国宾接待处副处长、驻日本使馆一秘、礼宾司处长、中国驻古晋首任总领事。
白俄罗斯青年在舷梯旁向来访的习近平夫妇献上面包、盐和献花。
在电视新闻中,常常能看到在来访的国家元首的专机舷梯旁一名少女向刚刚下机的贵宾献上一块面包,面包置于精美的大盘中,面包旁放着一碟盐。入乡随俗,到访的贵宾用手从面包上掰下一小块,再从小碟中蘸一点盐,品尝一下,然后向热情好客的主人表示谢意。
极为平凡的食品,在此场合中却显示了它最崇高的价值。世界上不少国家在国宾抵达时向国宾献上面包和盐。礼仪上它与洋格纳饮料、蜜枣等一样,意义深长,异曲同工。献上面包和盐,是一种庄严、神圣、高尚的礼仪,也代表了东道国传统习俗和文化。
1994年4月18日至28日,李鹏总理对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国进行正式访问。我曾率先遣组先期访问上述四国,商谈礼仪安排。每到一处,东道国礼宾官员均郑重其事地介绍说,李总理抵达下机时,由一名少女献上面包和盐。在最隆重的机场迎宾礼仪中献上最普通的面包和盐?真耐人深思。客随主便,先遣组欣然接受东道国的礼仪方案并报告北京。
自此以后我又遇到类似的经历,耳闻目睹诸多同类习俗。世界上许多国家把面包和盐当作最珍贵的礼物献给来访的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俄罗斯和欧洲其他一些国家,如匈牙利、保加利亚等迎接外国国宾最隆重的礼节便是向国宾赠送面包和盐。这种习俗自古沿袭至今。
面包和盐使我想起东欧一个国家的一个神话:
很久以前,有一天,国王举行宫宴,要求各个王子携他们的未婚妻进宫觐见,每位未婚妻手里必持一枝自己最心爱的花。国王允诺谁所持的花最有意义,就让位给那个爱她的王子。
那天晚上有的姑娘手里拿着玫瑰花,有的持着石竹花……唯独“青蛙仙子”姑娘持着一根麦穗。国王看到麦穗十分赏识,决定传位给那个爱她的小王子。国王爱花,但更钟爱做面包的原料——小麦。
面包是许多国家人民的传统主食,赖以生存的必需品,一日三餐都吃面包。比如在俄罗斯面包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面包个大、色香、味美,种类多,形状和名称也很多。
匈牙利面包节
小麦收获季节,人们载歌载舞庆祝小麦丰收,并烤制第一炉面包,共享天伦之乐。每年8月20日为匈牙利的“面包节”,举国上下人们用小麦烤出第一炉面包来欢度这个节日,招待贵宾,高高兴兴地欢聚一堂,回顾一年来的辛勤劳动,祈望明年五谷丰登。
保加利亚人认为:人间为大地、水和火的三元世界,面包就是世界三元化合而成的。面包无疑是人间的圣物。每当贵客临门,他们专门为客人烤制一炉面包,让客人和他们一道共享品尝新面包之欢乐。保加利亚人十分崇拜面包。他们珍惜每片来之不易的面包,吃面包的方法也不同寻常:
吃新麦磨面烤出的第一个面包时,每个人必须伸出右手去接年长者分给的面包,然后右手拿面包从右侧绕到脑后,再将面包从脸部左方送入口中,这种吃法不容易,意在让大家知道面包来之艰难,叫“血汗面包”。
他们认为浪费面包是无法赎回的极大罪恶。平时他们崇拜和珍惜面包,当贵宾来访,便把面包当作最心爱之物献给客人。他们认为:面包是一种崇高有意义的食物,是他们的劳动果实,是无价之宝。
在欢迎贵宾的宴席上,他们除了以面包款待客人之外,还备有放了盐的汤和自取的碟盐。食盐是人们必需的食品之一,是人体不可缺少的物质。盐也是无价之宝,对于地处内陆或境内不产盐的国家或民族来说,盐是千金难求的。在古时,内陆国家奇缺盐,即使在盛大国宴上,也只在贵宾席上备用一点盐,供少数人食用,可见盐在古时十分珍贵。
在宴席上,不备咸汤或碟盐,则意味着冷落客人,而至今俄罗斯人十分忌讳打碎盐罐。面包和盐在这些国家的物质和文化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今天的日常生活中,面包和盐是一种十分平常、十分便宜的东西。当他们以最平凡和最基本的东西款待贵宾时,面包和盐在价值上便达到了顶峰。
- end -
文章来源 《礼宾官背后的外交风云》
作者 | 吴德广
阅读延伸
敬请关注“外交官说事儿”
联系我们
听外交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