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官易非的外交生涯
易非(原名刘菊生)1918年3月出生于江西省南昌县向塘镇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小时候只读过五年私塾,十几岁就跟家人到南京、长沙等地印刷厂学徒,当排字工人。
▲ 武官易非
1937年,正值国共合作,易非参加新四军走上革命征途,后来参加过著名的“大战大刀会” “围歼鬼子兵” “智取陈家浅”及解放战争中的淮海战役、解放大上海、渡江战役等。
1950年1月,在浙江省海门市领导群众开展缴匪反霸斗争的易非被调到外交部工作,进入武官训练班受训。
武官训练班设在北京西郊公主坟西边,今天的通讯兵部所在地。这里原是傅作义部队的军官宿舍,全是红砖瓦房,有礼堂、饭厅、宿舍,设施较全。
武官训练班共有146名党员,领导学习班的是外交部副部长李克农,学习内容主要有国际形势、国际关系、外交政策、外贸政策、礼品工作和外语。
▲ 1953年,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部分回国休假的武官及夫人。第四排右起第七人为易非,第三排右起第十人为易非夫人。
经常到武官学习班作报告的有周恩来、朱德、邓颖超和外交部副部长章汉夫、外贸部长叶季壮、外交部办公厅主任阎宝航、军委联络部第一局局长罗青长等。
易非特别难忘的是周恩来的讲话。周恩来强调“从武装斗争到外交斗争,只是转变了阵地,并不是放弃阶级斗争,在新的形势下,大家要能适应这个转变,经得起斗争考验”,还勉励大家好好学习,不断前进,完成任务。
应邀到印尼武官班授课
1950年4月13日,我国与印度尼西亚建立了外交关系,王任叔为第一任大使。
▲ 王任叔(右二)与一些文化界老前辈在中侨委院内合影。
印度尼西亚地处亚洲东南部,扼马六甲海峡咽喉,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它由1.3万余大小岛屿组成,像珍珠一样,飘浮在广阔的东南亚海面上,被人们称为“千岛之国”。
不久,印尼国防部外事处来函,正式邀请易非到印尼武官训练班讲课,题目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斗争史”。易非根据国内提供的资料,经过一个多星期的反复思考,写成了讲稿,重点叙述我军在解放战争中如何打败美式装备的国民党军队而取得全国胜利,由此展示我军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发展壮大的光荣历史。
▲ 易非在美国与中国前驻联合国代表团副代表米国钧合影。
印尼武官训练班里大部分是中校。为了节省时间,使印尼朋友多听多写,易非只是在讲课开头和结尾时讲了几句,然后由译员全文宣读。
全场鸦雀无声,当译员读到我军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取得重大胜利时,学员们赞叹不已。
课后休息,印尼朋友们对中国解放军的历史兴趣浓厚,又提出了一些具体问题,易非都一一作了解答。
没过几天,印尼国防部外事处来电索取讲课底稿,说是要翻印,经请示后满足了他们的要求。
这次授课后,易非成了“军事专家”。每逢参加会议,印尼的武官都要带着一些疑问请易非解答。
拒绝和美国武官握手
朝鲜战争爆发3个多月后的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开始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军事斗争必然反映到外交战线上来。争取外交斗争的胜利,才能扩大我志愿军的影响,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但外交斗争不同于军事斗争,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对策。
当时各国驻印尼使馆武官不多,除美、英外,就是荷兰军事代表团。美国海、陆、空三军武官和副武官一大串,荷兰军事代表团人员也不少。每次招待会,美国人和荷兰人特别多。易非特别警惕,随时准备应付可能出现的问题。
▲ 易非(左二)与加拿大海军司令和美国海军武官合影
由此印尼军方举行招待会,易非进入会场后与印尼军方朋友热情握手交谈。此时美军陆军武官来到易非前面,伸出手想和易非握手。易非平静地望着他,微微摇头,表示不能和他握手。美国武官没有想到会出现这种局面,当时不知如何是好。印尼朋友也面面相觑,感到惊讶,不理解。
易非当时考虑,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与美国侵略军浴血作战,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代表,决不能与美国武装部队代表握手,如果不这样做,就会损害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形象和尊严。
保卫周恩来
1955年4月,亚非会议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中国政府非常重视亚非会议,派遣重量级代表团前往参加:首席代表周恩来,代表陈毅、叶季壮、章汉夫、黄镇,顾问廖承志、杨奇清、乔冠华、陈家康、达浦生,秘书长王倬如。
▲ 克什米尔公主号客机
会前,周恩来正在印度访问,准备访问结束后,乘“克什米尔公主号”专机前往印尼。
台湾国民党得知这一消息后,通过驻香港特务高价收买香港启德机场地勤人员周驹,在“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上放置了定时炸弹。飞机飞离香港五小时后,在爪哇岛附近纳图纳岛上空爆炸,中国和越南代表团工作人员及随同前往的中外记者11人全部遇难。周恩来因应约去仰光同缅甸、印度和埃及总理会晤,没有乘坐这架飞机。
国民党特务阴谋失败后,又组织了暗杀队,准备在会议期间暗杀周恩来和代表团人员。
代表团到达万隆的前一天,有一个署名“反省过来的暗杀队员”的人,通过秘密渠道给中国使馆送来一封信,称台湾当局在3月10日组织一个18人的暗杀敢死队,其成员都是逃亡到印尼的前国民党军队军官,准备在会议期间暗杀周恩来和代表团成员。台湾当局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用高额奖金来驱使队员为他们卖命,规定暗杀一个代表团成员给20万印尼盾,暗杀周恩来加40万盾。
▲ 周恩来率领中国代表团出席万隆会议到达印尼万隆机场。
那时印尼政府虽然已与台湾当局“断交”,但台湾国民党仍然利用印尼局势,在雅加达设立了“中国国民党驻雅加达市党部”,指导印尼各地台湾国民党分子活动。周恩来到达印尼不久,印尼各地台湾国民党分子聚集万隆,佯称参加万隆某巨商儿子的“婚礼”,伺机下手。
使馆得到此信后,立即通知了印尼外交部秘书长。印尼政府非常重视这一信息,从各方面加强了安全保卫措施,特别是加强了对所谓参加“婚礼”的台湾国民党分子的监控。
▲ 1960年4月20日,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新德里并与印度总理尼赫鲁(左)举行会谈。
亚非会议闭幕后,周恩来率团正式访问印尼。
按照访问日程,一是安排周恩来在苏加诺总统陪同下,乘敞篷车游览市容;二是要在使馆举行两次大型招待会,分别招待苏加诺总统等政府首脑和印尼各地侨领。
招待会开始时,周恩来和大使并排站在门前迎接客人,易非站在他们身后,密切注视着周恩来周围的情况,防备发生意外。
周恩来访问印尼最后一天,和陈毅住在大使馆。晚上易非和中央保卫局副局长在他们门前守卫,亲眼看到总理彻夜工作,直到天亮后才熄灯就寝。
周恩来和代表团回国的那天晚上,国内派来专机迎接。专机停在印尼军用机场,易非被派去机场与印尼军方人员一道看护专机。
直到周恩来率代表团登机起飞,易非才放下了心里的千斤重担。
帐篷外交
1961年4月中国和老挝建交,易非被调到老挝工作,先任中国驻老挝经济文化代表团一等秘书,后于1963年4月任我国驻老挝大使馆武官。
老挝地处东南亚,原是法国的殖民地,二战时被日军占领,1945年12月取得独立。法国殖民主义者不甘失败,在美国支持下,大举入侵老挝,遭到老挝人民的沉重打击。
▲ 1961年11月,易非随代表团领导人拜访富马亲王。前排左一为易非,左四为富马亲王,左五为苏发努冯亲王。
1954年7月第一次日内瓦会议后,法国被迫退出老挝。但这次会议的协议墨迹未干,美国即支持老挝右派撕毁协议,推翻联合政府。
右派实行的内战独裁政策遭到老挝人民的坚决反对,1959年8月,以王国政府军伞兵第二营营长贡勒上尉为首的爱国官兵发动政变,推翻了右派反对政府,成立了以富马亲王为首的中左联合政府。不甘失败的美国政府随后又支持右派头目进军万象,占领首都,成立了右派政府。
富马合法政府为保存力量,转移进入解放区,与巴特寮(老挝爱国战线)合作,领导人民继续进行抗美救国斗争。
▲ 1961年4月,老挝王国首相梭发那·富马亲王同老挝爱国阵线的主席苏发努冯应邀访华,受到了中国政府的热烈欢迎。
1961年4月,富马首相和苏发努冯亲王率政府代表团访问中国,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公报,决定建立外交关系,互换大使级外交代表。我国政府随后成立驻老挝经济文化代表团,进入老挝解放区,以示对老挝人民的抗美救国斗争予以支持。
当时的老挝解放区,生活条件非常艰苦。我经济文化代表团的驻地丰沙湾,号称是川圹省经济文化中心,实际上只是个仅有200来户人家的小街镇。王国政府拨给代表团的房子,是街上唯一的一幢瓦房。
开始时工作人员大多只好住帐篷,后来在屋后盖了9间草房,工作生活条件才有所改善。当时,丰沙湾没有电,晚上办公用蜡烛或用墨水瓶做的油灯照明,发电机只好用手摇马达。
代表团工作人员一日三餐,一般都清茶淡饭。市场上蔬菜也不多,肉禽蛋更不易买到。团领导为改善大家生活,组织大家开荒种菜,不久蔬菜可基本自给,还扩大了政治影响。
这里没有自来水,吃、用水都要到附近的松北县政府大院内的水井去取。为了不影响对方用水,又不影响工作,代表团决定在屋后厨房边自己打井取水。
大家分成4个组,日夜轮流作业。老挝天气炎热,大家穿短裤,打赤膊,挥汗如雨,不停地往下掘挖,过路的老挝朋友看到这个场面深受感动,翘起拇指,称“中国人民是好样的”。到第三天早上,井里终于出了水。
易非连忙想打桶水上来给大家尝尝,可当他俯身向下时,却把放在口袋里的手表掉到井里去了。办公室主任任建华自告奋勇下到已有1米水的井里把表捞起来,使易非很受感动。
帮助巴基斯坦修公路
1976年5月,易非调任巴基斯坦大使馆武官。巴基斯坦面积39万平方公里,人口7000多万,96%的人信仰伊斯兰教。它位于南亚次大陆西北部,与中、苏、印度、阿富汗和伊朗为邻,战略地位非常重要。
▲ 1977年,易非(左一)在巴基斯坦巴印边境与时任拉哈尔驻地军司令等合影。
为了加强中巴两国人民的友谊,促进两国经贸往来,中国政府应巴基斯坦政府要求,帮助巴方修建喀喇昆仑公路。
公路从中巴边界红其拉甫达坂起,到巴基斯坦境内特克西拉止,横穿克什米尔巴控制区,全长460公里,造价5亿人民币,1985年破土动工,1985年5月竣工。
喀喇昆仑公路从海拔1000米逐渐上升到5100米,边界两侧约有200公里处于海拔3000米以上,沿线自然条件恶劣。公路沿印度河而下,沿途悬崖峭壁,山高谷深,河汊纵横。
山间气候变化大,白天温度高达40多度,夜间则降到零度,有时更兼狂风暴雨,河流泛滥。公路通过约100公里“无人区”,终年冰天雪地,白茫茫一片。这里天上无飞鸟,地上无人走,除山羊等高寒动物外,见不到其他飞禽走兽。
在这样的条件下施工,其难度可想而知。根据中央指示,新疆军区承担筑路任务。大使馆由易非负责涉外工作,如遇问题,武官便与地方工程兵及筑路部队的负责人协商解决。
1978年初,筑路大军成立了总指挥部,下设工程部、政治部和后勤部。1.3万筑路大军进入巴基斯坦后,根据计划展开战斗。战士们以大无畏的精神忘我劳动。部队在施工过程中,常常遇到地震,地震又引发雪崩、山崩、泥石流,造成人员伤亡,交通阻塞,供应中断。沿途还有不少冰川,其中最大的是巴图拉大冰川。这些冰川常常发生泥石流和滑坡,也给筑路大军带来了灾难。
有一次,筑路大军11辆满载器材的大卡车因地震和泥石流的挤压而坠入印度河。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坠入印度河的卡车达100多辆。
筑路大军十多年艰苦奋斗,公路修好了,也付出了巨大牺牲,130多位烈士长眠在吉尔吉特烈士陵园。
中国帮助巴方修喀喇昆仑公路给巴基斯坦人民带来了幸福和繁荣,也给巴基斯坦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易非应邀参观加拿大军事工程兵学院时检阅该院仪仗队。
1979年,易非离开巴基斯坦回国,一年后奉调加拿大大使馆任武官。1983年5月回到祖国,结束了他长达30多年的外交生涯。
- END -
文字 | 选自《党史文苑》
作者 | 杨先涛
图片 | 网络
更多精彩
敬请关注“外交官说事儿”
联系我们
倾听外交
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