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外交记忆 | 援外工人长眠他乡

田广凤 外交官说事儿 2023-12-06

作者简介   


田广凤 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几内亚比绍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莫桑比克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东帝汶民主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外交部港澳台事务司大使。


中国驻几内亚比绍大使馆

一早我就来到办公室,这时商务参赞匆匆走进来,表情凝重。

“还没到上班的时间,出什么事了?”

“中资公司的一个工人死了!”

“什么时候的事儿,什么原因?什么人?”我忙问。

“刚接到江苏公司报告,一名叫栾美星的工人突然死了。”

据说,今天早晨六点多钟,和栾美星住在一个宿舍的同事还听见他在床上翻身的声音。早饭时,工友们见他没去吃饭就回宿舍叫他,这时发现他已经死了。

“走!到工地看看。”我立即动身下楼。

公司临时腾出一个房间,栾美星的遗体安放在地中间的一块木板上,遗体上覆盖一块白布,几个工人默默地站在那里,空气中弥漫着痛苦和悲伤。

我和使馆的同事默默地走到遗体前,公司领导揭开白布,死者个子不高,脸庞清瘦,但看上去死得很安详。

向栾美星遗体告别后,我很想知道他的身世,可惜在场的人无人知晓。

据工地负责人说,栾美星来比绍前,和公司订了劳务合同,其中有一条明确规定,无论什么原因,如果在国外不幸死亡,公司须向其家属支付8万元人民币的抚恤金,但家属不得前往异国处理后事。

根据此合同,栾美星的家人不可能来比绍与其告别,见上最后一面。

我请公司的负责人立即向国内总部报告,并尽快了解死者家里的情况。

总部很快回复,栾美星家在江苏农村,因为其伯父没有儿子,所以从小父母就将他过继给了伯父。如今他的伯父、伯母都已年过八旬。栾的妻子在家务农,两个孩子都在上学,其中一个孩子刚刚考上县城的重点中学,由于无力支付住校的费用,只好进入普通中学读书。

这是个贫困家庭,死者是家里的顶梁柱,他的不幸逝世对这个家庭是个巨大打击和损失。

根据公司和他签订的契约,他的遗属会拿到8万元钱,但这笔钱对于像栾美星这样的家庭可说是杯水车薪,孩子还小,家中两位老人年事已高,妻子没有工作,家中没有经济来源,今后这家人该怎样生活。

在惋惜之余,我陷入了沉思。按理说,我不该干预公司内部的事务,但栾美星的家庭太困难了,我仿佛看见了正在哭泣的一家人,特别是那两个失去父亲的孩子和失去继子的老人,也为年纪轻轻就失去丈夫的妻子感到悲伤。

我向公司负责人建议,希望他们从死者家庭的实际情况考虑,在经济上多给些补偿。

江苏总公司很重视我的建议,同意除按合同支付8万元抚恤金外,另外再给20万元额外补助。

我没有去核实死者家属是否拿到那么多钱,我只是从人道主义考虑,为死者的家属多争取点儿补偿,让他的家人生活得好些。

栾美星参与建设的工程是我国的援外项目,几比政府很快知道了这个消息,对栾美星的死很重视。几比政府总理、议长等在第一时间打来电话对栾美星的死表示沉痛的哀悼,并请使馆转达对死者家属的慰问。

几比没有火葬,一直延续土葬的习俗。

在比绍市郊外有一片公用墓地,横七竖八地立着很多坟墓。公司决定将栾美星的遗体安葬在那里。下葬前,在墓地的一棵大树下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江苏公司和所有在比绍的中资公司的代表和使馆同志近百人出席了追悼会。几比公共工程部长代表几比政府携多位政府高官出席了追悼会,双方代表致悼词,共同缅怀这位为两国人民的友谊而不幸辞世的中国人。

同行的同事告诉我,在这块墓地里还埋葬着几位中国人,他们是中水公司的员工,在几比海域捕鱼时不幸遇难。

我很想到他们墓前祭拜,但他们告诉我,已经找不到了,因为当时安葬时没有立碑或留下任何标志。如今能看到的是一片小土包,每个土包上都长满了荒草。

这件事对我震动很大,如果栾美星也这样草草安葬了,以后他的孩子长大了,想来比绍拜祭他的父亲,到哪里去找啊!

想到这儿,一种强烈的责任感油然而生。我立即对身边江苏公司的负责人说:“给栾美星立块碑吧!将来我们对他的后人也有个交代。”

栾美星的墓碑是专门从国内运去的,是用大理石雕刻的。

经中国驻几比的医疗队诊断,栾美星死于突发心脏病。

我和栾美星并不认识,但当年他去世的事情我却难以忘怀。如今,他早已长大成人的孩子们不知在哪里,也不知道他们生活得是否好。我在心里默默地说:“如果你们想去比绍祭奠你们的父亲,相信一定能够找到他的墓地,因为当年已为他立下石碑。”

2004年6月14日,田广凤大使(前排左五)陪同几内亚比绍议长视察中国援建人民宫项目。其间,贝南特议长对6月11日因突发心脏病去世的中国工人栾美星深表痛心,他请田大使转达全体几比人民对这位中国工人家属的亲切慰问,并表示,待人民宫建成之后,将用这位中国工人的名字命名其中的一个大厅,以示永久纪念。

还有一件事儿,栾美星去世后,几比议长曾向我表示,等栾美星参与建设的几比议会大厦建成后,其中一个大厅将以栾美星的名字命名,不知此事是否落实。

我所到国家,特别是非洲,都有在执行援外工程中不幸去世的中国渔民、工人或工程技术人员。每次参加他们的悼念活动,我都会感到心痛,他们为了国家,也为了小家,背井离乡,最后客死他乡,我为他们难过,更为他们的家人痛苦,我最难过的还是,这些人客死他乡,不能落叶归根。

— END —

文章来源 | 《走进非洲》

作者 | 田广凤  图片 | 网络

编辑 | 外交官说事儿 青岩

阅读延伸

敬请关注“外交官说事儿”

联系我们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