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河内的文庙——国子监

李家忠 外交官说事儿 2023-12-06

作者简介   


李家忠 自1956年起,先后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法语系、北京大学东语系和越南河内综合大学;1961年进入外交部工作,1994年3月至2000年7月,先后任驻老挝和驻越南大使。

长期以来,外国特别是亚洲国家领导人或高级代表团访问越南,在首都河内都有一项必不可少的日程安排,那就是参观文庙——国子监。

越南河内文庙-国子监

(图片来自网络)

文庙是公元1070年由越南李朝皇帝圣宗下令,在当时的京城升龙(即今河内)修建的,用以供奉周公和孔子。1076年,李仁宗又在文庙旁边修建国子监,起初只供皇亲国戚的子孙们前来读书,后来逐渐扩大招生范围,也接受百姓的子弟就读。文庙是越南的第一所高等学府。1482年,黎朝皇帝圣宗决定在文庙内竖立石碑,记录下从1442年以后考中的进士名单。

从中国大使馆步行,只需10多分钟便可到达文庙。它坐北朝南,占地26000平方米。进门处有一幅用汉字刻成的对联:


赢寰中教目吾道最先万宇舟车同起敬

全境内文祠此地为首千秋芹藻尚留芳

文庙进深约100多米。走进大门,经过大中门、奎文阁和大成门,便来到了正殿,即文庙的主体部分。

(图片来自网络)

正殿上方高悬着康熙皇帝御笔题写的匾额“万世师表”。殿内正中供奉着孔子的塑像,两侧分别是颜回、曾子、子思和孟子的塑像。这些塑像前都放有香炉,供游人上香参拜,终年香火不断。奎文阁和大成门之间的院子里,共排列着82块刻有历届进士姓名的石碑,底座都是昂首的石龟,象征着儒学文化的久远和永恒。

1920年的越南河内文庙祭孔时期身穿汉式官服的越南阮朝官员。(图片来自网络)

每逢春节,河内市文化局都要在文庙举行隆重的祭孔典礼和书画展、象棋比赛以及斗鸡等传统文化活动,吸引了大量游人。我担任驻越大使期间,曾陪同乔石、李瑞环、尉健行等领导同志参观文庙。事先为乔石和李瑞环同志访问做准备的先遣组表示,按照中国的习惯,领导同志到各地视察,都不在庙宇烧香。大使馆就此同越方接待官员商量,对方表示尊重中方意见,但现场也做好两手准备。结果,两位领导同志在文庙正殿,都非常高兴地为孔子塑像上了香。其实,在文庙上香已没有什么迷信色彩,只是体现了后人对参拜对象的崇敬和纪念。

在离开文庙前,还有一个项目,就是观看小型文艺表演。正殿内有一个身着民族服装的小型演出队,在现场为重要的来客表演具有浓郁民族色彩的歌曲和器乐,内容多是描写青年男女的爱情。表演的时间可长可短,到高潮时,女演员便亲自将手中的道具斗笠戴在客人的头上。

1998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尉健行(右4)访越期间曾到文庙参观,并观看了小型文艺表演。热情的女演员把独具民族特色的道具斗笠戴在尉健行和中联部部长戴秉国(左3)头上。(《中越关系四十年亲历》图)

1998年9月,我陪同尉健行同志观看表演时,两名女演员便将斗笠分别戴在了尉健行同志和中联部部长戴秉国同志的头上,随行记者拍下了这个镜头,至今我仍珍藏着这张照片,作为纪念。

为了接待众多的中国游客,文庙专门配备了两位通晓中文的解说员。他们对孔子和儒教都有较深的研究,可以根据不同的参观对象用中文直接讲解,甚至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越南河内文庙-国子监中拍摄的中越文《三字经》节选。(新华社记者 王迪 摄)

不少同志问我,越南为何如此推崇孔子。其实,中国和越南的文化渊源有许多相近之处,儒教对越南的影响颇为可观。远的不说,越南的胡志明主席就曾高度评价孔子和儒教。早在二十世纪初,胡主席就称颂孔子为“伟大的孔子”“超人”“众圣哲之首”。他说:“孔教并非宗教,而是关于道德和处世经验的科学”,“孔子学说的精华在于个人的道德修养”。而孔子这种修养对“谋求人类幸福和社会福利”是十分重要的。

胡志明主席尤其强调孔子“以民为本”的思想,至今越南共产党的多种文件仍在反复强调要“以民为本”。胡志明还认为孟子发展了孔子“以民为本”的思想,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越南著名学者阮克援认为:“用马克思主义来分析社会,确定革命路线则无与伦比,但马克思主义对道德的论述却没有儒教这样突出和具体。”


另一位著名学者陈文酉说:“马列主义谈论政治、经济问题十分尖锐、透彻,但谈论人和人的道德建设问题却不够充分。”


用现在的话说,在越南人看来,马列主义是关于闹革命的科学,而革命后进行精神文明建设、完善人的道德修养,则仍要吸收儒学的传统和精华。这也许就是为什么直到今天越南仍如此重视儒学和尊崇孔子的重要原因。

— END —

文章来源 |《中越关系四十年亲历》

作者 | 李家忠

编辑 | 外交官说事儿 青岩

阅读延伸

敬请关注“外交官说事儿”

联系我们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