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视界 | 中巴友谊伟大象征 “一带一路”谱写新章——喀喇昆仑公路记
作者简介
王信强 曾任中国驻黎巴嫩、泰国、巴基斯坦、英国、东帝汶等国大使馆武官助理、国防副武官、陆海空军副武官、陆军武官、陆海空军武官等职,并任“联合国西撒哈拉全民投票特派团”维和任务区南区司令;在英国任职期间,曾是世界著名“国际战略研究所”(IISS)会员;应邀前往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武官班讲课;《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有一条公路,北起中国新疆喀什,穿越喀喇昆仑和兴都库什山脉,进入喜马拉雅山脉西端,沿洪扎河、吉尔吉特河和印度河蜿蜒而下,南至巴基斯坦塔科特,全长1032公里,其中中国境内416公里,巴基斯坦境内616公里。
这条公路世界海拔最高,地质条件最恶劣,修建难度最大,景观却是全球最美,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也被称为“天路”,这就是世界著名的喀喇昆仑公路。
在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馆工作期间,我曾多次去过这条公路,留下深刻印象。
修建难度世界之最
9月下旬,我参加巴三军情报局组织的武官团喀喇昆仑公路之旅。上午8时整,三辆大巴驶出三军情报局大院,全副武装的警车前方开道,殿后是宪兵吉普。车队以80公里时速驶离伊斯兰堡,一路向北。
上尉陪同官通过麦克风开始向大家介绍公路概况。1966年3月18日,巴基斯坦与中国签订《关于修筑喀喇昆仑公路协定》。1978年6月18日,喀喇昆仑公路全线通车。
大暑·时节
二十四节气
陪同官称,公路修筑成本最为昂贵。全程共建有主桥24座、小型桥梁70座、涵洞1700个。使用8000吨炸药、8万吨水泥,运送土石3000万立方米。动用人员2万余人,投资2.7亿人民币,耗时12年。这是属人类建造金字塔以来最大的工程之一。
2.7亿人民币在今天看来也许不算什么太大数字,那放在半个世纪前,是个什么概念呢?在那个年代,面粉和大米分别为0.16元一斤、猪肉0.6元一斤、鸡蛋0.6元一斤、食盐0.07元一斤、油条烧饼均为0.03元一个、冰棒也是0.03元一根、火柴0.02元一盒······这么看来,2.7亿人民币在当年可谓天文数字了。
公路全线通车典礼仪式上,时任总统齐亚·哈克盛赞公路奇迹般出现,帮巴实现千年梦想。
驶至公路终点站(巴方起点站)北方小镇塔科特大桥时,车队特地停了5分钟。大桥一侧,竖着一块用英语和乌尔都语书写的纪念碑,碑文称公路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
纪念碑碑文,引人注目地标注着距中国首都北京5425公里,意在提示人民:帮助巴建设公路的国家首都在北京。
不少国家武官在此合影,一些第三世界国家武官向我竖起拇指。
每1.27公里用一条人命换来
车队继续前行。路牌显示已到阿伯塔巴德。这是个巴北方重镇,海拔1260米。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5月1日,本·拉登在此地被美军海豹突击队击毙。
几千万年前,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产生破碎地带。如今,印度板块每年还在不停向北推移5毫米,山脉不停升高,活跃地壳运动,导致公路沿线山体滑坡、塌方、落石、地震等自然灾害经常发生。
参观喀喇昆仑公路时,与陪同巴方宪兵合影
陪同官告诉我们,最令人恐怖的是岩崩。山体由片状石堆积而成,一遇大风便有磨盘大滚石雨点般跌落。十级大风甚至可吹落数吨重巨石。当年施工人员,身系绳索,从崖顶吊下,用炸药炸开悬崖表面。
为了安全,施工车辆驾驶舱顶部全有一个特制安全罩,用22毫米粗钢筋每根相隔5厘米焊制而成。数十斤重石块下来,顶多砸弯钢筋,人不会有生命危险。
据巴方统计,工程期间,巴中建设者共有810人遇难,314人重伤。其中,中方牺牲122人,级别最高者为营教导员。
上尉陪同官深情地说道:“公路每1.27公里是用一条人命换来的。”
2010年1月,发生在巴境内阿伯塔巴德的大规模山体滑坡,把公路一分为二,形成世界上最大堰塞湖,长达20公里。
透过车窗向前望去,只见山体上突出一个个混凝土悬顶,不知作为何用?
陪同官看出我们的疑问,说这是山体滑坡最为严重地区。在崖壁上修筑混凝土悬顶,是为把滚落物朝远离公路方向疏引,直接掉入崖谷。
如此奇招,可谓用心良苦,非一般人所能想出。
最令人敬畏的山地景观
公路最低处海拔460米,最高海拔为红其拉甫山口,4733米,为世界海拔最高公路。过了北部城镇齐拉斯向北后,公路每过一个城镇就上一“台阶”,每上一个“台阶”,海拔就升高近千米。
公路所经之地,尽管自然条件恶劣,但山地景观却分外迷人。公路沿途要穿越喀喇昆仑、兴都库什、喜马拉雅西端等三大山脉和帕米尔高原。
巴北部山区,矗立8000米以上高峰5座,7000米山峰20余座。中巴交界处,屹立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高8611米。
齐拉斯镇往北,横跨印度河莱科特大桥,是唯一一处可看见拉卡波希峰和南迦帕尔巴特峰之处。
南迦帕尔巴特峰高8125米,为世界第九高峰。其东南面,为世界最大岩壁,标高差4800米,岩面陡峭,刀削般光滑,连积雪都无法粘附,是世界攀登者梦回萦绕之处。
海拔1454米的吉尔吉特附近,可同时看到喜马拉雅、喀喇昆仑和兴都库存什三大山脉地方。这里是三大山脉交汇点。
桥旁竖着一块大理石,上面标有“世界最大三大山脉交汇点”几个金色大字。许多武官纷纷前往合影留念。
这里,当年古丝绸之路遗迹依稀可见。公元前1世纪,商队就载着茶叶、香料、丝绸和瓷器,长途跋涉,直至16世纪仍在使用。
苏斯特公路一侧,是5条长度超过50公里的冰川发源之地,其中1条为极地区域以外最长冰川,巴托拉冰川。长59公里,冰最大厚度431米,高差达5350米,为世界冰川垂直高差之最。美在气势,蔚为壮观。
远远望去,从天而下冰瀑,长短不等冰柱,在秋日阳光照射下,发出幽幽蓝光。
这里的冰川为何不是想象中的晶莹剔透?
丹麦武官告诉我,这与含氧气量有关。冰块受挤压过程中,所含空气成分越多,其色泽就越呈湛蓝。
原来如此!
从达苏向北到齐拉斯之前,峡谷越来越窄,道路随着峭壁表面而曲折起伏。
从车窗往外望去,扑入眼帘的是一幅蓝、白、黑、绿相间多重奇特景色:远方,蓝天白云,山峰白雪皑皑;不远处,山脉黑白相间,雪中露出片片岩石;近端,坡上绿树成林,牛羊成群,宛如人间天堂。
公路大部路段沿河谷蜿蜒而行。经过的河流有红其拉甫河、洪扎河、吉尔吉特河和印度河。印度河谷路段最为险峻,九曲十八弯。
公路全由山壁开凿而成,最窄处仅容一辆汽车勉强通过。常常是汽车贴着山壁行,车顶几十公分是悬空的巨型岩石,一侧是没有护栏的万丈悬崖。
斗胆俯视,一辆辆汽车残骸不时可见。遥望对岸,一条条瀑布垂直而下,汇入印度河,晶体透亮,雾气弥漫,疑似银河。
此时,不由得想起李白诗句:“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
沿途河流蜿蜒崎岖,如蛟龙过境迂回向前。汽车行驶谷底小憩,我步入河边。水流由积雪融化而成,河水蓝蓝,清澈见底。捧起河水,顿感冰凉刺骨。
谷底,我看到了巴方汽车过湖奇观。公路沿线大大小小堰塞湖为数不少。一些汽车过河,得借助渡船。两条小船绑在一起,上面铺着木板,横着停在河边。
汽车过来,直接开上船只。船只启动,很快驶向彼岸。这种汽车渡河方式,看得让人心惊肉跳,恐怕只有巴基斯坦才有。
行驶在公路之上,高原景色美不胜收。湛蓝纯净的天空、雄伟壮观的高峰、晶莹剔透的冰川、清水盈盈的河流、如画廊般通道,令人流连忘返。“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观”。
大暑·时节
二十四节气
这里,是环游世界者不能错过的地方,也是登山者、地质学家梦寐以求之地。
800多条人命,换来惊人美丽。
“巴中友谊之路”
巴北部地区交通闭塞,经济落后,每年只有4个月与外界沟通。喀喇昆仑公路建成后,巴北部交通全年贯通,当地村民可顺利把山货运出,脱贫致富,外地商人亦能安全通过北部地区。公路成为巴北部地区交通纽带,通往首都及南部地区交通要道,对巴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永远记住中国无私援助,帮助北部山区人民打开通往世界大门,巴政府和人民称公路为“巴中友谊之路”。公路被喻为“巴中友谊象征”。
饮水不忘挖井人
巴基斯坦人知恩图报。2004年8月,公路最南端塔科特大桥更名为“友谊桥”。
2008年,中国汶川地震时,巴动用全国仅有的4架战备C-130运输机援助救灾,捐赠国家战略储备所有22260顶帐篷。巴医疗队自带食品,不用中国为其吃住操心。
为“一带一路”谱写新章
2008年9月,喀喇昆仑公路改扩建工程正式启动,南起巴北部城镇雷科特桥,北至红其拉甫口岸,全长335公里,投资3.5亿美元。
2013年5月,中国首次正式提出“中巴经济走廊”倡议。巴地处南亚、中亚和西亚交汇点,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支点国,还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岸国。“中巴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重要先行项目。
2015年9月,巴总理谢里夫参加巴中友谊隧道揭幕仪式,标志着这条战略通道恢复运行。改扩建后的公路由原来的10米宽扩为40米,时速80公里。运输能力提高3倍,适合大型载重车辆通行,每吨货物运输费用降低100美元。
为配合“一带一路”建设,2016年4月,喀喇昆仑公路升级改造二期工程启动,新建一条全长120公里、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二期工程把公路向南延伸,贯穿南北,成为巴通往首都伊斯兰堡及沿海地区交通要道,也是中国通往巴南部港口城市卡拉奇及瓜达尔港唯一陆路通道。
2016年11月12日,由50辆载重卡车组成的车队,沿着喀喇昆仑公路,由红其拉甫口岸抵达瓜达尔港。13日,时任总理谢里夫在瓜达尔港正式开航揭幕典礼上宣布:“今天标志着新时代的黎明”。
2017年,YouTube“巴基斯坦探索”频道,专门介绍这条被誉为“疯狂工程”公路纪录片,时长1小时7分钟。
喀喇昆仑公路为中国“一带一路”建设谱写新的篇章!
— END —
图文 | 王信强
编辑 | 外交官说事儿 青岩
阅读延伸
敬请关注“外交官说事儿”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