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外交视界 | 小比绍之行

田广凤 外交官说事儿 2023-12-06

作者简介   


田广凤 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几内亚比绍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莫桑比克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东帝汶民主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外交部港澳台事务司大使。


当我再次去几内亚比绍工作时,经常听同事们提到“小比绍”这个名字。开始,我还有点纳闷,在哪里啊?过去可没有听说过。至于这个名字是什么时候,因何而起,是何人所起?相隔17年,期间使馆人员换了一批又一批,就不得而知了。

从几内亚比绍的地图上看,小比绍离首都比绍市不算太远,就在一条宽阔的海湾尽头。这是大西洋流入内陆的一条支流。进入雨季的比绍,天气反复无常。刚刚离开比绍时,还是晴空万里,艳阳高照,转瞬间,乌云密布,大雨倾盆。车子在泥泞的道路上不停地颠簸,挡风玻璃上的雨刷飞速地来回摆动,但瓢泼大雨挡住了汽车的视线,车子不得不停下。几比的天气就是这样,变化无常。一块云彩飘到头顶,就会把你浇个落汤鸡,一转身,雨过天晴,阳光明媚。

车子在路上颠簸了一个多小时,拐入一条土路。说是土路,其实根本不是路,只是有车子走过的痕迹。当时正是腰果即将成熟的季节,路两旁的树上挂满了腰果,有红的、黄的,还有淡黄色的、青绿色的,看来腰果的成熟也是分期分批的。

腰果

(网络图)

很多人没有见过腰果树,所谓的腰果是一个果实上有两个果,上面的果比鹅蛋大,柔软,颜色鲜艳,下面是我们常见的腰果,比较坚硬。上面的果酸甜,水分很大,一个果可以挤出一杯汁。果实成熟后,下面的腰果落地,上面的果腐烂。

此时,我突然想起了我们原来使馆院子里的一棵大芒果树。巨大树冠投下的阴影笼罩了我们院子的整个上空,午饭和晚饭后馆员们常在这棵树下乘凉。这棵巨大的芒果树全年都在结果,只是随着季节的不同,结果的数量有别。为了能摘到那些已经成熟的芒果,使馆的有心人还做了一个小网兜,绑在一根长长的竹竿上。想吃的时候就举起网兜到空中去摘,很好玩儿,也很有趣儿。

吃腰果的孩子们

(《走进非洲》图)

这一带的腰果树不算高,参差不齐。当我们的车子穿行在腰果林中时,车顶会时常碰着树上的腰果,发出砰砰,咕咚咕咚的声响。坐在车里,听着腰果不断向我们的车子撞来,倒也是一种别样的体验、别样的惬意,只是砸在车子顶上产生的噪音的分贝稍显大了一些,不过还算悦耳,那毕竟是由新鲜的腰果奏出的交响乐,人生难得的经历。

正如我在几比地图上看到的那样,小比绍确实坐落在一条海岔子边儿上,不过海水很宽阔。我站在海水边,仔细观察这个如今叫作小比绍的地方,究竟是什么样子,为什么过去在比绍生活了几年而没有来过呢?甚至都没有听说过,难道果真就没有来过吗?

几比可爱的孩子们

(《走进非洲》图)

我盯着眼前宽阔的海水,认真搜索17年前的记忆。渐渐地我的脑海里浮现出这样的景象:大西洋的一条支流注入了几内亚比绍内陆,水面很宽,看上去像一条大河。这里曾经有过一个不大的方形砖台子,当地的孩子们把它当成跳水台,每当海水涨平潮时,孩子们就从平台上往下跳。

如今被称作小比绍的地方,建有非洲部落的茅草屋,呈圆形,选择建屋的地势较高,地基夯得很实,圆柱形墙是用土坯做的,顶部铺着野草,这种草在几比的道路两旁,树丛里、广袤的草原上随处可见,旱季里,把原野点缀成了金黄色,草细细的、长长的,有点像我家乡的芦苇,但要比苇子细得多,这种草不易腐烂,耐用,年代久了,铺在屋顶的草会逐渐呈现出银灰色,但不妨碍继续使用。铺上这样的草,冬暖夏凉,无论下多大的雨,屋里都不会漏雨,通风好,当地村落建筑都是用这种草。

从外边看,这种建筑不算大,很普通,顶棚上铺的草几乎耷拉到了地上,其貌不扬,里边虽然也很简单,但很舒适,配备的家私一应俱全,床置于房屋的中间,两侧有床头柜,各置一盏台灯,衣柜位于床的内侧,墙壁上错落地装饰着兽皮、牛角、鱼制品等饰物,给人一种原始的美。

几内亚比绍村庄

(网络图)

来到此地的多是欧洲游客,体验非洲原始部落生活。游客们喜欢在这里游泳、晒太阳、休闲打猎、钓鱼玩儿。小比绍的主要建筑当属村落中的一家酒馆和酒馆旁边的游泳池,这是一个标准的游泳池,池子清澈见底,在阳光照耀下,波光闪闪,水被天空映得湛蓝,几个欧洲游客在水中自由地享受着水中的快乐,池边几个黑孩子戏耍,管理人员不停地上前制止。近在咫尺的海面上停泊着几条游船,有的是私家游艇,有的是旅游公司的游船,他们在等待酒馆里面的客人出海捕鱼。

我们一行人到达时,已是中午,别无选择,只能在这家酒馆里用餐。酒馆老板是个法国人,年纪五十开外,看到我们来,远远地迎了过来。只见他一摇一摆,费力地挪动着两条粗短的腿,腆着一个圆圆的啤酒肚,走近一点才看到他的脸上大汗淋漓,头上仅有的几根头发像刚被水洗过似的。见到我们马上点头哈腰,微微一笑眼睛不见了,两腮的肌肉不停地颤抖。他伸出湿润润的双手,友好地和我们每个人握手,突显了法国人的绅士风度。

这位精明的法国老板摸透了西方人厌烦了城市里的喧嚣生活,渴望暂时回归自然的心理,在这里开发原生态旅游。他依托这里的自然环境,建起了一家酒馆,盖起了几个茅草房,招揽到不少游客。在旅游旺季,这里的床位供不应求。

老板用半生不熟的葡语不停地向我们介绍酒店的招牌菜。他的经营理念很有特色,主要经营烹饪海鲜,说白了就是烧烤鲜鱼,喝法国产的葡萄酒,也算是为法兰西拉动内需,扩大出口干点儿事吧!

鱼的来源方式有几种:

(网络图)

一是游客需租用在海面上漂泊的船,驾船出海自己去钓鱼。钓鱼的用品,酒店一应俱全,都摆在酒馆外用餐的大棚里,有需要的钓友可以去租,价格不菲,但对高卢人不算什么,远道而来不差钱。返航后的游客们会把钓到的鱼交给厨房,大厨可以根据个人的要求为你烹调出口味不同的各种料理。游客在领略大海风光的同时,还亲身体验垂钓的乐趣,如果有幸钓到大鱼,还能在人与鱼的较量中享受到难得的刺激。

还有一种方式是由酒馆里的伙计出海去钓,算是雇人去钓,要算入成本。另外,酒馆里有存货,据老板介绍也很新鲜,都是酒馆里的伙计们钓的,只是提前了几个小时。

海鱼出水就死,因此游客们很难判断其保鲜的程度,因此更青睐第一种方式,不仅享受到了那种野性的刺激,而且能确保是新鲜的海鱼。当然,雇人去钓也是不错的选择。租一条船出海,至少得需要几个小时,花费是相当可观的,凭我的收入,恐怕一个月的工资也租不起一条船,而且就算豁出去租船出海,也未必能钓到称心如意的鱼。中国人素有勤俭节约的美德,务实点吧!花不了多少钱,还是在人家早已钓好的、存放在冰柜里的鱼中选一条,也不失体面。

我挑选了一条一斤左右重的红鱼,对它进行了一番认真的检查,鱼体新鲜柔软,两腮发红,鱼眼隆起,面目狰狞,看来酒馆的伙计们在钓这条时一定经过一番的较量。鱼虽死犹生,一副宁死不屈的样子。我挑上了这条很有骨气的鱼,按照我们的要求,大厨将鱼拎进了厨房。

在等待大厨料理我选中的那条鱼时,我们围坐在了一张简易的餐桌边,点了一些开胃冷盘:胡萝卜腌制的酸辣泡菜、酸黄瓜、黑橄榄,店家上的小菜很秀气,每盘就是那么一丁点儿。我们还想要点儿什么,得到答复:“就是这几样!小店里已经没有别的啦!”从大厨把那条鱼拎进去,已经过去了很长时间,我们只得静静地等候,看来酒馆料理程序会相当复杂。

无奈之下,我只好倚在餐桌旁,大棚外游泳池里翻江倒海,浪花四溅的生猛情景,吸引了我的眼球。几个毛茸茸的大家伙在泳池里不停地折腾,水都快溅到我们身上了。我想可能是几个来自法国的高卢人正在池中乘风破浪,与激流搏击,以显示他们的强壮体魄吧。

他们夸张的动作,唤起了躲藏在荒野中的野生动物们的贪婪欲望。几只秃鹫突然集体出现,在泳池上空来回盘旋。我知道,秃鹫喜欢吃腐肉,怎么会对池中鲜活的高卢人产生兴趣?莫非也想改变一下口味儿,尝尝鲜儿?还没等我往下深想,只见已经落到泳池周围的秃鹫伸着没有毛的脖子,急速地向泳池奔去,在空中盘旋窥视已久的秃鹫们也配合着地面上的攻势迅速往下俯冲。

那几个高卢人压根儿就没有把这群从地面、空中不怀好意的立体进攻布阵放在眼里,继续在游泳池中忘情地戏耍。

这是一场好戏,而且就要开场啦!突然秃鹫们首先从空中发起了攻击,只听得池中嬉戏的高卢人一声惨叫。那人身体往后一仰,肥硕滚圆,高高隆起的毛肚皮露出了水面,秃鹫们蜂拥而至,冲向那人的肚皮。

情况来得太突然,泳池中的人被惊呆了,很快大家都反应过来,立刻冲过去向秃鹫开战,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秃鹫落荒而逃。但是此时大家已经没有什么兴致了,纷纷上岸,休整心情。看了这场人与秃鹫精彩的表演后,我要的那条烤鲜鱼端上来啦!我们开始慢慢品尝,真的是很新鲜,有滋有味儿的。不过这里不是久留之地,吃完得赶紧走,免得生出是非,引来林中的食肉动物。

-end-

文章来源 |《走进非洲》

作者 | 田广凤

编辑 | 外交官说事儿 青岩

阅读延伸

敬请关注“外交官说事儿”

联系我们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