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法建交如何上演“外交核爆”

红星新闻 外交官说事儿 2023-12-06


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历史和中国外交都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70年的新中国外交史,经历了史诗般波澜壮阔的历程。而55年前,短短44字的中法建交公报,打开了西方同新中国相互了解与交流的大门,其意义远远超出了双边关系的范畴,轰动国际社会,被国际舆论称为“外交核爆”。

据新华社报道,2019年1月2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法国总统马克龙互致贺电,庆祝两国建交55周年。建交55年来,中法关系定位从全面伙伴关系到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再到紧密持久的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新时代,一直引领着中欧关系和中国同西方国家关系发展。

作为第一个同新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的西方大国,中法建交在新中国外交史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法国政府1949年就考虑过承认新中国

中法建交始于1963年10月法国前总理富尔的访华之旅,中法建交亲历者、时任外交部法国科负责人张锡昌说:“其实从1949年起,法国政府就考虑过承认中国政府。”

据张锡昌介绍,法国外交部一份内部报告曾记录,由于印度支那战争,以及中国承认法国当年的对手胡志明的缘故,此事才没了下文。1954年日内瓦协议缔结后,“承认中国”又重新提上日程,却由于阿尔及利亚战争,再次被耽搁了下来。

1954年6月19日,时任中国总理兼外长的周恩来和时任法国总理兼外长的孟戴斯-弗朗斯在瑞士首都伯尔尼的中国大使馆第一次交谈两国建交问题。(图源:人民日报)

直到戴高乐重新上台,1962年阿尔及利亚战争结束,法国才真正将“承认中国”提上议事日程。

1962年6月,戴高乐第一次同法国政府发言人阿兰·佩雷菲特谈到中国。戴高乐认为,总有一天,法国得承认中国,并为全世界树立一个榜样。

1963年10月21日,骄阳似火的深圳罗湖桥一端,张锡昌焦急地等待着法国前总理埃德加·富尔的出现。他必须在见到富尔的第一时间确定对方访华的身份,以便确定接待规格。

张锡昌说,当年8月,富尔收到了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的再次访华邀请,但邀请方是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以示此行系非官方性质。9月,在即将访华的前一个月,戴高乐急召曾经访问过中国的富尔,建议他研究中法关系正常化问题。

1957年6月,埃德加·富尔第一次访华,与毛泽东会晤。(图源:新华社)

得知富尔将于10月访华,戴高乐当场决定,要求他作为自己的代表携亲笔信前往中国。

由于决定与中国建交,戴高乐面临着来自法国内外的压力,而为掩饰此行的真正目的,富尔此前还专门绕飞到柬埔寨“游玩”了一圈,并一直对外宣称这次访问是“私人性质”。

那么富尔究竟是以半官方身份就打开中法关系向中方进行某种试探,还是受戴高乐委托进行实质性的建交谈判?第一时间确认他的来访身份,是张锡昌当时的核心任务。

“神秘来宾”带来戴高乐亲笔信

富尔抵达后,适时地告诉张锡昌,他此行是正式的、官方性质的,是戴高乐的特使,携带有戴高乐的亲笔信,将当面呈交给中国领导人。这就意味着,富尔访华使命超出一般性试探范围,事实上就是受戴高乐委托,来同我国领导人谈中法建交问题的。

于是,张锡昌当即决定,在预定的高低两种方案中按高规格接待,立即调用一节专列车厢挂在深圳开往广州的火车上。

由于富尔一直对外宣称访问是私人性质,但是却住进了只接待外国领导人的国宾馆,因此一度被外界称为钓鱼台国宾馆的“神秘来宾”。

1963年,钓鱼台国宾馆的“神秘来宾”埃德加·富尔。(图源:新华社)

在富尔启程前,戴高乐曾给他书面指示“严格来说,我们无求于人”,就是法国不以答应任何条件为前提与中国建交。

富尔在整个谈判过程中,高度贯彻戴高乐的指示,在商讨台湾问题时,富尔表示戴高乐支持一个中国,但是死守无条件建交的立场。张锡昌说,这实质上是回避公开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和反对“两个中国”的问题,这让谈判一度陷入僵局。

考虑到戴高乐实际支持一个中国,以及中法建交符合中国的战略利益,对发展中国同西方国家的关系有着重要意义,并照顾戴高乐和法国政府的处境,中国对建交步骤做了灵活的处理。经毛泽东批准,周恩来提出了新的建交方案,即在内部达成三项默契的情况下,两国直接宣布建交。

张锡昌亲笔记录下了周恩来总理口授的三项默契内容,翻译成法文交给富尔。看到中方这个“直接建交”新方案后,富尔认为合情合理的,可以接受。

至此,关于中法建交的实质性谈判告一段落,富尔圆满地完成了他的秘密使命。

而为避人耳目,富尔在回国时没有按原路返回,而是飞往缅甸,将访华成果报告写好交由法国驻印度大使馆一名外交官送回国内,然后自己又在印度优哉地逗留了两周才回国,以显示他的亚洲之行并无公务在身。

44字建交公报 轰动国际社会

1963年12月12日,法方派外交部欧洲司司长雅克·德博马歇前往瑞士首都伯尔尼,同中国驻瑞士大使李清泉就建交具体事宜进行谈判。在经过几轮谈判后,1964年1月9日,双方就建交公报内容达成协议,并就公报发表的时间取得了一致意见。

1964年1月27日,中法两国政府在北京和巴黎同时发表了仅有两句话的建交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法兰西共和国政府一致决定建立外交关系。两国政府为此商定在三个月内任命大使。

短短44字的中法建交公报,轰动国际社会,被国际舆论称为“外交核爆”。

1964年1月28日,中国《人民日报》和法国《世界报》同时在头版刊登中法两国建交消息。

中国前驻法大使蔡方柏表示,中法建交是冷战时期两国关系的重大突破和带有时代特征的转折。中法建交率先打开了西方同新中国相互了解与交流的大门,中法建交的意义远远超出了双边关系的范畴,是推动世界向多极化迈出的第一步。

1964年6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法兰西共和国首任特命全权大使黄镇(左)在法国巴黎总统府爱丽舍宫向法兰西共和国总统戴高乐(中)递交了国书。(图源:新华社)

1975年5月12日,应法国政府的邀请,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开始了为期一周的访法之旅。这是中法建交以来中国领导人第一次访问法国,也是中国领导人首次正式访问西方大国。当时由国家高教部派往法国推广汉语、在巴黎第三大学任教的李忆民亲历了邓小平这次具有开创性意义的访问。

李忆民回忆说:“法国为邓小平准备了接待元首规格的盛大欢迎仪式,当时担任法国总理的雅克·希拉克亲自到机场迎接。红地毯从机场贵宾室一直铺到了飞机的旋梯下。”

1975年5月12日,法国总理雅克·希拉克(左)在机场迎接来访的邓小平副总理。这是中国领导人第一次正式访问西方大国。(图源:新华社)

从1920年夏到1926年初,邓小平曾在法国勤工俭学5年多。他在这段时间,结识了许多后来成为新中国栋梁的老一辈革命家,并在周恩来的指引下,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希拉克在机场贵宾室向小平总理致欢迎辞后,邓小平特意提到了自己年少时的旅法经历:“法国是我年轻时曾经生活过的国家,法国人民的热情好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旧地重游,感到非常愉快。”

希拉克访华带来一件特殊礼物

蔡方柏是两国友谊和关系发展的关键见证者。1997年5月,时任法国总统希拉克访华,当时担任中国驻法国大使的蔡方柏记得,这一次访问,希拉克总统为中国领导人带来了一件特殊的礼物。

希拉克带来的是邓小平上个世纪20年代在法国施耐德工厂打工的工卡。蔡方柏说:“这个工卡意义真的是很重大的。当时距离邓小平在法国打工已经70多年了,他们还把邓小平的工卡保存得很好,这象征着希拉克对中国领导人的尊重。他把工卡带来送给中国,是礼轻情意重。”

邓小平在哈金森工厂的工卡

希拉克这次访华取得了历史性成功,他本人对此也十分满意。1998年1月30日,当天是农历大年初三,回到法国的希拉克还去到蔡方柏的官邸过春节。

蔡方柏说:“当时,使馆有一位来自四川的特级厨师,所以当天的晚餐包括了川菜、火锅和饺子,还外加了一道元宵做甜食。希拉克吃的非常高兴,吃的也很多,现场气氛非常好。”这些片段也都成为了中法外交史上珍贵的印记。

(注:原文于2019年由红星新闻发表。)

-end-

图文 | 红星新闻

编辑 | 外交官说事儿 青岩

阅读延伸

敬请关注“外交官说事儿”

联系我们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