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记忆 | 电台“斗智会”尽显风采
作者简介
杨成绪 1985年被任命为中国驻奥地利大使,回国后历任西欧司副司长、政策研究室主任和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等职。
1985年,在升任驻民主德国公使衔参赞后不久,我被任命为中国驻奥地利特命全权大使。去这样一个音乐之国担任大使,这对多年来一直对古典音乐情有独钟的我是一次难得的机会。
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我通过多种方式展开外交。其中一次难忘的经历是参加奥地利一家广播电台举行的“斗智会”节目。“斗智会”是奥地利下奥州电台举办的类似智力竞赛的广播节目。它要求参加竞赛的双方轮流向对方提问,应战的一方如能对答如流,用语幽默,且能通过细微的观察和渊博的历史知识作出答复,就可得分。这家电台从1976年开始举办这一节目,听众一向十分踊跃。那次“斗智会”是在一座离维也纳百余公里的沙拉堡举行的。
当时这家电台请了三四百名观众坐在下面,台上则是“交战”的双方,一方是奥地利著名的电台女记者、最受听众欢迎的主持人罗泽玛丽·伊索普教授,另一方是我。我觉得作为一个大使需要和当地的老百姓有接触,要相互了解对方是什么样的人。坦率地讲,中国因为是社会主义国家,在西方饱受偏见,他们觉得这些国家的人可能也不会是那种文质彬彬、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的人吧。所以我想这是一个机会,让他们看看一个普通的中国人是什么样子的。
• 作者(右)与奥地利领导人会谈
伊索普教授多次访问中国,我上任已两年半有余,因而第一个回合很自然地问到彼此对对方国家的印象。她说:“您来到奥地利,觉得奥地利和其他国家有什么区别?”
我说:“刚到维也纳时,漫步毗邻大使馆的城市公园,一眼看到华尔兹之王约翰·施特劳斯的雕像,并发现他和别的伟人雕像迥然不同。在欧洲,人们可以看到低头沉思的歌德像、威武的腓特烈大帝像,或充满自信的拿破仑像,他们的作者无非是要使作品博得人们的敬意,而施特劳斯的塑像却风度翩翩,似乎在用微笑和敞开的心扉的方式欢迎每一个浪迹天涯的游人。离施特劳斯塑像不远处,是奥地利近代最伟大的作曲家罗伯特·施托尔茨的纪念碑,碑上铭刻着他本人的名言——如果我的乐曲能沁入人们的心田,那么我就算尽了自己的职责,不虚此生了。”
我接着说:“奥地利素有‘音乐之邦’的美称。今天人们依然可以随处听到施特劳斯写的圆舞曲。这是奥地利人的骄傲,而作曲家施托尔茨,在希特勒兼并奥地利后逃亡美国,战后立即回国。他发誓决不忘自己的祖国。在他身上,体现了奥地利人对祖国的挚爱深情。”
当现场观众听到中国大使高度赞扬他们心爱的音乐家时,由衷地鼓起掌来。评委给我加了一分。
按照规则,比赛双方可以互相提问。我就问奥地利电台主持:“您去过中国吗?”她说:“去过啊。”我就问:“您对中国有什么印象呢?”她说:“我去过山东的泰山,我最不理解的就是泰山上在播放流行歌曲。我觉得应该放点中国自己的古典音乐,这样给人的感受就不一样了。”我说:“您讲得很对。”这样她也得了一分。
长达55分钟的“斗智会”在一片欢笑声中结束了,评委最后宣布了皆大欢喜的比赛结果:平局,9比9。节目主持人克拉利克再三感谢这次“斗智会”两位“有身份”的应邀者,还特别感谢了我。就在实况广播的次日,下奥州电台又在晚上的黄金时间重播了这场节目。
后来,电台不断收到听众的来信和电话,表示十分喜欢这次节目。已故作曲家施托尔茨的遗孀艾菁·施托尔茨还致函我:“衷心祝贺您参加沙拉堡宫‘斗智会’。我一直是这个节目的忠实听众。我认为,这是迄今以来最好、最有趣的一次‘斗智会’。通过这次广播,您肯定会赢得许多新朋友。”
自那以后,不仅朋友、熟人向我表示祝贺,许多奥地利普通老百姓也知道了我,不少地方政府还写信邀请我去参观访问。一场“斗智会”能达到如此好的公关效果,增进中奥友谊,大大超出了我的预料。
-End-
文字 | 《听大使讲故事》
作者 | 杨成绪
图片 | 源自网络
编辑 | 外交官说事儿 小哈
更多精彩
敬请关注“外交官说事儿”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