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视界 | 巴林拾贝
作者简介
杨淑英 先后常驻科威特、巴林、叙利亚使馆及在外交部礼宾司工作。
友好之邦
巴林以其文明开放、友好安定而著称。
提起巴林,知道和了解它的人恐怕要比知道和了解巴黎、纽约、东京的人少得多。其原因之一就是国家太小。然而,前几年的海湾战争,近几年巴林在海湾、阿拉伯事务和国际事务及国际贸易中日益增多的作用,使其提高了知名度,为世人所瞩目。
• 巴林首都麦纳麦
就地域而言,巴林是海湾六国中最小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小国之一。约有50万人繁衍生息在这片不足700平方公里、以沙漠为主的土地上。
在巴林国内,无论大事小事,不是尽人皆知,也几乎是家喻户晓。在这方面,除了新闻媒介的作用外,还由于巴林国小,一些消息通过家族、亲戚、朋友、同事等网络不胫而走。巴林驻华大使萨巴厄夫人就曾直言不讳相告,若是上午发生了什么事,不消一天整个首都麦纳麦城甚至全国都会知道。
巴林虽小,可这里却云集了来自英、美、法、德、俄和其他东西欧国家,以及日、韩、埃及等亚非国家的各方面人士。他们参与巴林的建设和管理,甚至担任专家和顾问,成为巴林三分之二外籍人口的组成部分。
• 在街上,既可以看见身穿长袍的女性,也可以看见普通装扮的女性。
是什么吸引他们别离喧嚣繁华的故土,来巴林工作生活乃至定居呢?主要因为巴林是一个友好开放的国家,政府现行的经济多元化政策和安定团结的社会氛围,为他们营造了就业机会和生活环境。其中一些外籍人曾在沙特、科威特工作过,但到了巴林就不再想回去,尽管在巴林的收入不及那些国家,然而他们更愿意生活在这个既保持伊斯兰教的古老传统,又融会西方生活方式的宽松自由、友好安定的国度之中。
在这里,外交使团的特权得到充分的保护,非穆斯林人的生活习惯得到尊重,市场上的商品应有尽有。四通八达的国际机场和港口,连接巴林和沙特及其他海湾国家的法赫德国王大桥,以及完善的海关法律和管理手续、某些商品的免税政策,吸引了众多国际商人来此大做进出口和转口贸易,促进了巴林商贸和旅游业的发展。
• 小店铺门前的商贩
巴林人讲究礼仪、热情友好、殷勤好客是闻名遐迩的。外交使团到王宫贺节(诸如穆斯林节日、国庆节等)已是惯例。贺节时,埃米尔(国王)首相、王储等国家和政府领导人在大厅门口依次排开,接受使团外交官的祝贺。无论大使还是随员,无论男外交官还是女外交官,无一例外都可上前握手致意。让人感到一种亲切的外交礼仪气氛,而非穆斯林礼仪的气氛。然后宾先主后进入大厅入坐,宾客享受上等茶点款待。
至于大使夫人们每周或两周一次对埃米尔夫人、首相夫人、王储夫人集体例行拜访,更是受到盛情款待。茶点糖果均为上乘,原汁饮料品种繁多,任君挑选。更可贵的是,这些尊贵夫人虽有其显贵地位和尊荣,却无浮夸傲慢之气,她们待客谦恭有礼,讲话和蔼可亲,即便是初次拜访也绝无生疏之感。
这些戒备森严、巍巍可观的华丽宫殿在其他国家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也绝非一般人出入的地方,而在这里,大使夫人们却出入频频,有的甚至成了女主人的挚友和座上宾。通过这些活动,增进了夫人们的联系和沟通,加深了巴林与他国的了解和友谊。
由于我在使馆办公室工作,又担任大使夫人翻译,有幸接触到巴林的上层人士、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机场海关的办事人员乃至商店、免税店的雇员等,参加过诸如贺节、王室家族的婚礼、儿童与母亲协会的义卖、使团妇女茶会等活动,亲身感受到巴林人的热情友好无处不在。
• 巴林王国首都麦纳麦掠影
记得有一次我打电话,向巴林旅游部门询问最新旅游手册,放下电话不到半小时,他们就派人把几十本手册送到使馆,不计任何报酬。至于与外交部礼宾司、内政部移民局的官员打交道就更多了。无论遇到签证上的多大问题,你只要不厌其烦地打电话,甚至打到部门负责人的办公室,都会受到重视,得到帮助并予及时解决。
使馆的房东亦是使馆的邻居,多次邀请使馆人员去他家做客。只要使馆的住房设施一有问题,他都会招之即来。一次,我陪大使夫人到其家祝贺喜添贵女,房东夫妇以典型的阿拉伯和巴林茶点相待,对中国的友好感情溢于言表,还把小女孩带出来以示亲热。临别时又多次挽留我们与之共进晚餐,我们只好婉言谢绝。
巴林驻华大使萨巴厄先生及其夫人也是一对友好使者,他们在华工作已有四五载。记得一次我大使夫妇宴请回国述职的萨巴厄大使及其夫人。在晚宴桌上,萨巴厄大使询问我对巴林的印象,尔后问道:“你知道巴林人为什么这么友好而又热情好客吗?”我毫不犹豫地回答:“这是巴林人的光荣传统。”他却诙谐地说:“这是一方面,而另一方面是因为巴林比其他海湾国家穷。”我被他的直言相告而惊愕,他却继续侃侃而谈并举例说明。至今我仍记得当时的情景,品味着其中的内涵,也许有一定的道理吧。
巧遇国王
1994年5月初的一天,按照惯例,我带初来巴林的两位信使游览了巴林珍珠广场、巴林城堡、手工艺品中心和国王(埃米尔)出生地等名胜古迹,最后一项是参观国王浴场。
• 巴林岛
国王浴场位于巴林岛的南端,是巴林国为使团和外籍人(阿拉伯人及印巴等人除外)开辟的游泳和休息场所,同时也是巴林国王的一处行宫。
抵达浴场已是下午5时了,这时游人稀少。汽车行至浴场门前,使馆雇用的印籍司机因不得入内而下车在门外等候。我坐到了司机的位子上,向两个门卫主动通报我们没携带照(摄)相机。门卫大兵根本不查看,友好地挥挥手,算是通过了例行安检。
我们继续开车向前,穿过了林荫路,把车停在一块不大的停车场内。下车后,两位信使立刻被眼前的优美景色迷住了。一座高大的建筑位于浴场花园的中央,淡绿色的砖墙在夕阳照射下显得清秀淡雅,这就是国王的行宫。
行宫面对浴场花园,背靠大海。行宫前面是两个大花池,格外鲜艳夺目,有金黄色的野花、粉白相间的月季花、鲜红的扶桑花和许多叫不上名的花草,四周被修剪整齐的绿色灌木包围着。花池的两边各是一片稀松的椰枣林,高大挺拔,像一把把阳伞为游人遮住了阳光。软绵绵、绿油油的草地分布在二三平米间距的椰枣林中。园内并无什么娱乐设施。
两位信使来不及欣赏这夏日的美景,径直走向吸引人的海边。乳白色的松软沙滩,踩上去脚感舒适。落日余晖照在海面上,波光粼粼,清澈见底。不要说下海游泳,就是看一看这一望无际的蔚蓝色海水就令人心旷神怡。要不是日程紧,两位信使一定会下水显显身手。他们无不为之感叹:巴林四面环海,哪里都可看到海水,然而“风景这边独好”。
接着他们又问:“人们在哪换游泳衣呢?”我指着椰枣林尽头靠近围墙的一排小房相告:那里有4间小屋,可供换泳衣。这时我们已走到行宫后面,看见一条约20米长的长廊伸向大海,长廊上面围有白色护栏,专供王室人员海上观海。可惜我们被禁止入内。
我们漫步绕过行宫,只看见五六米远处椰枣林边坐着正在休息的巴林国王。我们似乎同伊萨·哈利法国王的目光同时碰在一起,躲也躲不开。这时伊萨国王主动与我们打招呼,并打着手势让我们过去。我们当时有些不知所措,可意识到不过去似乎不礼貌,这时我才想到这天是周末,早就听说国王常在周末来这里,今天有幸恰巧遇上。
国王身后有把太阳伞,身边有两个侍者,前面是一张小方桌,桌上摆放着饮料。我们走近国王,又非常恭敬地用阿拉伯语说了一遍问候语。国王让我们坐在位子上,我们三人在小桌的三边各自坐下。与异国的一国之君相距如此之近,坐在一张桌旁说话,这是我们三人都未曾经历过的,不免有些惶恐不安。
正当侍者为我们上茶点和椰枣时,我主动自报家门。因不便介绍信使,我告诉他,我们是中国使馆外交官。国王用熟练的英文和蔼地说,他非常欣赏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和所取得的成就;他对巴中关系的发展和在各方面的合作感到满意;他听说有几位在巴林医院工作的中国护士已期满回国,对此他很遗憾,希望有更多的护士来巴林工作,认为中国护士干得很出色;他还表示,希望如有可能,有朝一日前往中国访问。我小声地为信使翻译着。
我看到国王身着便装:一件普通的白色大袍和一条普通白色头巾。他慈祥地微笑着,一副悠闲自在的样子,看上去与老百姓别无两样。他边说话边指着茶点,示意我们享用。
国王亲切真诚的谈话和平易近人的态度驱散了我们的紧张感。记得当时我接着他的话说,埃米尔殿下若能去中国亲眼看看,定很受欢迎。巴林是个开放友好的国家,人民热情好客,我们都能感受到,这都有赖于埃米尔殿下的英明领导。使团人员能来这里游玩是一种优惠待遇,我们都非常喜欢这里。更有幸的是在此遇见了殿下。那位年轻信使小黄也用英语附和着。
大概过了十几分钟,我和那位资格较老的信使明处长都感到该是离开的时候了。也许考虑到在这种特殊场合不宜耽搁太久,我们随即寒暄着与国王握手道别。天色将晚,我们急切地上了车,我把车开到门口,换上了印籍司机开车返馆。
• 巴林堡城墙
我重新坐到司机旁边的位子上。一路上我们发表着各自的感慨。要说最兴奋、最开心的当属小黄了。他对巴林古迹颇感兴趣,而游览节目的最后又遇到巴林国王,这可算是锦上添花,非比寻常。而感到最为遗憾的莫过于那位明处长了。他酷爱摄影,是外交部摄影协会会员,在许多刊物上发表过杰作,这次在巴林拍了不少风土人情照片,然而此次与巴林国王的谈话却不能拍了。
对我来说,可引为自豪的是:作为在巴林工作的寥寥几名女外交官之一,不仅能享有与男外交官同等的外交待遇,而且还有幸遇见国王并与之谈话,这在沙特、科威特等海湾国家是不可能的。
与巴林国王短短的会面和谈话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可以说巴林国王是一位治国有方的开明君主,从1971年开始执政以来,他把一个资源短缺、土地贫瘠的国家治理成一个富足安康、经济发展多样化的国家。
-End-
文字 | 《中国外交官在亚洲》
作者 | 杨淑英
图片 | 源自网络
编辑 | 外交官说事儿 小哈
更多精彩
敬请关注“外交官说事儿”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