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魂断卢萨卡

林松 外交官说事儿 2023-12-06



作者简介

林松 曾任中国驻赞比亚大使馆参赞、中国驻布隆迪使馆政务参赞、中国驻赤道几内亚大使。

这已是28年前的事情了。

然而,当年发生的一切是那么突然,那么清晰,那么刻骨铭心。

我拿起已经离我而去的亲人照片,眼泪潸然而下,而那幕令人义愤填膺、肝肠寸断的情景又浮现在我的眼前。

1973年8月18日,处于非洲前哨阵地驻赞比亚的中国大使馆又迎来了繁忙的一天,大家接电话、定日程、听广播、写报告,井然有序地处理日常馆务。作为大使馆临时代办,我利用早晨凉爽时刻召集使馆领导成员开会研究近期工作。

散会后,我来到商务处,就在这一刻,一声巨大的爆炸声传入我耳内。起先,我以为是煤气罐发生了爆炸,然而瞬间一种莫名不安之感抓住了我。

我第一个赶往出事地点,发现使馆办公楼前的阳台上硝烟弥漫,房顶着火,一股难闻的炸药味冲进我的鼻腔,之后赶来的使馆其他同志不停地咳嗽,他们有的抢救伤员,有的忙着救火。这时,只见离硝烟迷漫处不远,使馆外交官、我的爱人孙嬿躺在血泊里;另一位使馆工作人员华金良同志也受了重伤,坐在不远处的墙根下,满脸鲜血,口里还不停地说着“代办夫人怎么样了?”我当即吩咐翻译和有关同志马上开车送华金良到医院抢救,同时把孙嬿抱在自己怀里,只见她的双手已被炸掉,肠子从碗口大的伤口处外溢,情况惨不忍睹。

目睹这一情景,我万分惊愕,泪水禁不住夺眶而出。这时商务处二秘周宪刚告诉我车已准备好,马上把孙嬿送医院,可在帮助我抬着孙嬿准备上车时,发现她的心脏已停止跳动。一两个钟点之前充满朝气的亲人,二十多年一起共沐革命风雨的战士,顷刻之间停止呼吸、闭上眼睛,离我永远而去,这是一个何等令人肝肠寸断的悲痛时刻啊!

爆炸事件发生后,我被立即告知这一事件的细节:原来8月18日那天早晨,从邮局信箱里取来了一大批邮件等待开拆。孙嬿同志发现其中一本类似书刊的“邮件”有些异样,便对在场的另一位工作人员华金良说了一句:“这本书怎么这样重?”当她打开检查的一刹那,安放在这一邮件里的一枚炸弹爆炸了。

• 1972年,赞比亚总统卡翁达会见本文作者。图源:《中国外交官在非洲》

事件发生后,赞比亚外交部长穆登达来到中国大使馆,对孙嬿的不幸牺牲表示哀悼,并对死难者家属表示慰问。8月21日,赞比亚总统卡翁达在副总统乔纳、外交部国务部长坎卡萨、警察总监切拉及其他高级官员的陪同下,亲临医院向孙嬿遗体告别。到医院向孙嬿遗体告别的还有莫桑比克解放阵线主席萨莫拉(莫桑比克1975独立后任总统)。他们对我所表示的亲切慰问以及为进一步增强赞、中友谊的决心使我感到很大的安慰和鼓励。8月22日,卡翁达总统在记者招待会上谈到这一事件时,对敌人的卑鄙行径进行了强烈谴责。

大使馆还收到驻在国不少使团及联合国开发署驻卢萨卡代表发来的许多悼念孙嬿的唁电和唁函,并以极大的义愤强烈谴责敌人这种卑鄙无耻的行径。尤其感人的是,我们还收到一封来自巴黎友好人士又大又重的信函,信封里一个信封套着一个信封,足有四五个之多,在最后一个信封里附上一份言词悲切的致哀信,谴责敌人的卑劣阴谋,祝愿法、中两国人民友谊像江河一样奔流不息。

信的文字不长,但言语之义正辞严,态度之诚挚恳切,读来使人为之动情。信内还附有一些法国法郎,可见这位友好人士用心之诚恳。来自祖国各地的唁函、唁电也不断涌向使馆,体现了祖国同胞对孙嬿同志不幸遇害的深切同情。《人民日报》、香港《大公报》对此事作了详尽报道。纽约、伦敦、东京、波恩等地的报刊、电视台也对这一事件发了篇幅不短的消息。

驻在国《赞比亚时报》于当年8月24日专门就此发表评论说:“我们强烈谴责对中国使馆的爆炸,这是那些亡命之徒的懦弱和胆怯的行为,他们妄想看到我们同伟大中国人民的联系受到削弱。但是建立在牢固基础上的赞、中两国友谊不但不会因此而受到削弱,反而会进一步加强。”

孙嬿同志不幸惨遭暗害,看来是敌人一手策划的罪恶阴谋,这是因为:我国巨大的国际影响招致敌对势力的极端仇恨。

• 1963年12月13日至1964年2月26日,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副总理兼外长先后访问了阿拉伯联合共和国(今埃及)、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突尼斯、加纳、马里、几内亚、苏丹、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等十个非洲国家和缅甸、巴基斯坦,后又和宋庆龄副主席一起访问了锡兰(今斯里兰卡)。这次亚非13国之行,是中国同亚非国家发展友好关系的重要里程碑。途中周恩来总理一行还访问了阿尔巴尼亚。

1963年12月中旬到1964年2月底,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副总理兼外长为时近3个月访问了地跨亚、非、欧14个国家,其中就有10个非洲国家。这一伟大的壮举在非洲这块广袤的大陆上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无可奈何花落去”,敌对势力妄图用各种卑劣手段破坏中国伟大形象,使用见不得阳光的伎俩破坏中、赞两国的友谊和团结。

援建坦赞铁路使敌人恼羞成怒。在毛主席和周总理的亲自决策和参与下批准的援建坦赞铁路,受到了当时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理所当然地引起了国际敌对势力的憎恨。当中国、赞比亚和坦桑尼亚三国铁路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开进施工沿线时,当他们历经千辛万苦使这条长达约1900公里的铁路线达到施工高潮时,敌人的诋毁、挑拨、诬蔑也进入高潮。他们害怕这条具有战略意义的铁路将极大地损害他们的既得利益,以及随之而来的非洲民族解放运动急剧推进,将严重威胁他们的统治地位,于是他们加紧了破坏活动。

敌人在此之前已有破坏征兆。早在我来驻赞比亚大使馆工作前,敌人就在我使馆内部安装了窃听器。

孙嬿同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在她是年44岁、年富力强的人生阶段倒下去的,是为祖国的外交事业献出了她宝贵的生命。

孙嬿同志遇害已近28个春秋。尽管时光流逝,但她的音容笑貌仍不时地在我脑际闪现,她的优秀品质在我心中镌刻下不灭的印象。她是我感情甚笃的亲人,共过患难的战友。

我再次注视着孙嬿烈士的照片,一种悲痛心情涌上心头,但我也感到莫大的骄傲。




-End-

文字 | 《中国外交官在非洲》 2005年11月第1版

作者 | 林松

图片 | 除标注外源自网络

编辑 | 外交官说事儿 小哈


更多精彩

敬请关注“外交官说事儿”



联系我们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