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家国情怀话荷花

鲁秋莲 外交官说事儿 2023-12-06


作者简介

(滑动查看更多)


鲁秋莲 钓鱼台国宾馆大连山庄总经理,1974年至2015年在钓鱼台国宾馆工作至退休,先后在钓鱼台国宾馆总统楼从事服务接待工作,在国宾馆业务部担任楼经理;在时任局长朱贵玉的要求和指导下,查找、收集、整理、存档自国宾馆建馆以来接待国宾的档案;于钓鱼台大酒店担任办公室主任等职。

通过成人高考,进入外交学院夜大学英语专业学习,先后被国宾馆选派去参加瑞士饭店集团在北京港澳中心举行的饭店管理培训、德国大西洋饭店学习饭店管理、美国杨伯翰大学夏威夷分校学习饭店行政管理。


本文音频



本文内容



或许是工作环境熏陶,关注时事新闻这一习惯早已成为自觉,成为我的精神食粮。以往,信息的获取来源于平面纸质媒体、电视和广播等渠道,感谢互联网的出现和迅猛发展,地球上发生的事可以第一时间、第一地点,通过多种传媒被迅速传播开来,互联网时代赋予了“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全新涵义。

有幸分享互联网红利的我如鱼得水,可以在浩瀚的网海中尽情游历,觅寻和欣赏自己喜爱和关注的文字、音频、图像,天天享受精神盛宴,唾手便可获得。所有这些,充盈了我的生活,扩大了我的视野,给我的生活增添了流光道道、异彩斑斑。

时下,正值北京盛夏,罕见的高温难免让人身心不适。那天,和往常一样,我随意点击浏览微信,消遣休闲时光,当打开好友缘缘发来的微信时,顿时,一片凉爽惬意的荷塘景色映入眼帘。因为,和我一样与荷结缘、酷爱荷花的她,带来了她的夏日荷花之感和台湾著名现代诗人洛夫先生的诗篇《众荷喧哗》与我共享。


众荷喧哗 

而你是挨我最近 

最静,最最温婉的一朵 

要看,就看荷去吧 

我就喜欢看你撑着一把碧油伞 

从水中升起……


我的思绪,随着洛夫先生的诗行,来到了荷塘边。夏风盈盈,微波涟漪,荷叶轻摇,荷花朵朵,冰清玉洁,清香袭人,有的开怀大笑,有的微笑含苞,有的笑靥腼腆,这是夏日里何等令人心旷神怡、令人心神向往的圣地啊!

我打开word文件页面,欣然握着鼠标,点击键盘,于是,我期待的文字如高山流水,顺流而下,我回复给缘缘的一行行文字自然流畅地呈现于屏幕上,这些文字,是我对荷的真挚情怀。

 // 

缘缘:

感谢你微信中和我分享对夏日荷花的钟爱之情!感谢你分享现代诗人洛夫先生优美的诗篇《众荷喧哗》!感谢洛夫先生对荷细致入微、出神入化的描写。拜读美诗的我,如临其境,进入了那沁人心脾的凉爽、安然与宁静之中。

此时此景,让炎炎夏日的火焰羞愧难当,退却得无影无踪,进入我视野的是那清凉而艳美的荷塘景致。流连夏日绝美景色之中的我,随心所欲,酣畅淋漓,乐不可言。

有缘的咱俩,都生于仲夏,皆对荷花情有独钟。记得,那次咱俩在微信中讨论荷花的品质时,我写的结语是:让我们都学习荷花的品格,出淤泥而不染,把赏心悦目献给观者,把恬静舒缓留给自己。

无独有偶,在你分享给我荷花抒怀的同一天,我在朋友圈也分享到了单位同事发出的一个以荷花为主题的视频,即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一行在中国访问的行程介绍。

你分享的是图文并茂的对荷的抒怀,她分享的是具有独特视角的荷的主题,两者描述手法不同,主题相同,这让我想到了“家国情怀”这个词。你抒发的是小家碧玉般的对荷的真心喜爱情结,而她分享的视频则是把荷之寓意贯穿于布林肯访问中国的所有活动行程,向世界精妙诠释和完美展示了国人的智慧在外交实践中的情怀。可谓妙哉!


视频结束了,我依然思绪未平,临风对月,细细品味刚刚看完的内容。无不发自肺腑赞叹它取材新颖、视角独特、见微知著、给人美感、令人思考。无疑,它是我的真爱,自然而然地,我将其加入“我的收藏”,同时,我将视频中甜润的文字解说录入到我的word文档,并把那些具有代表性的图像截屏,插入文中。

这个视频是由微信账号“玉渊谭天”制作并发布的,标题叫《来一趟中国,布林肯得看懂这朵花》。详情如下:

  //  


布林肯访华的最后一天,相信很多人都注意到了,习近平主席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他时,会见桌中央摆放着一排盛开的荷花。


有位熟悉外交的朋友提到,“这样的布置很特殊。”但你们可能没有发现,这朵荷花,几乎贯穿布林肯的整个访华之旅。

第一天秦外长与布林肯会谈的地方,挂着一副巨大的“柳塘荷花图”,“荷”与“和”、“合”谐音,“和合共生”是中国的外交智慧,画的右上角题有两句宋诗,“红白莲花开共堂,两般颜色一般香”。


红白两花,虽然颜色不同,但并无高低贵贱之分,依然可以在同一片水域平等共存。一片池塘都如此包容差异性,更何况是宽广的太平洋。


第二天王主任会见布林肯时,我也看到了荷花。一句“婷婷玉立的映日荷花”,来自背景的《钓鱼台颂》,这首诗同样有“两般颜色一般香”的寓意。


作为举行外事活动的重要场所,钓鱼台国宾馆接待过世界各地的客人,因此,诗中也直接点出“你用友谊的彩笔,描绘出一幅四海一家的美丽图画”,而草书在点画之间潇洒肆意的气质,让不懂中文的人也能感觉到其中的气度。

“和合共生”不仅仅体现在场地布置,更体现在会场本身。


回到开头,习近平主席会见布林肯的地点,在人民大会堂的福建厅,这里见证了中美两国关系的高光时刻,其中就包括1971年前美国国务卿基辛格为中美破冰作出的努力。


这次美国国务卿访华,也是一个契机,把中国的“和合共生”传递回美国,让两国重回巴厘岛会晤共识。贵和尚中,善解能容,厚德载物,和而不同。


布林肯离开中国后,我看到他前几天在美国大使馆时发的一条推特,背景里也有荷花。


希望此访过后,美国可以真的读懂这朵荷花的寓意。


以上就是我和好友缘缘分享的以“荷”为主题的视频中悦耳的旁白和活色生香、令人回味无穷的尽显以“荷”为主题的美图。

从上可见,作为礼仪之邦的中国外交人,以主人身份,以礼相待,欢迎客人,这是中国人传统的迎宾待客礼节。在接待布林肯此行之前,相关外事接待部门提前做好了充分、精心、周到、细致的准备,以自己热情友善的待客之道,迎接来自大洋彼岸的客人布林肯一行。

写到这里,我脑海中浮现出去年发生的一件事:王毅先生等中国外交官应邀去美国拉斯维加斯的安克雷奇参加中美会谈,换言之,王毅先生等中国外交官,因为是应美国政府相关部门的邀请而去,理所当然就是到访美国的客人,而他们受到的礼遇竟然是“自己泡方便面充饥”。两者相比,难道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吗?又说明了什么呢?


更有甚者,中美会谈伊始,美方先道开场白,美方的开场白一结束,就马上通知在场的记者离开会场。面对当时那种极不友善,也不符合外交礼仪的行为,中国外交官敏捷反应,叫住了记者,并以气壮山河的气魄,被迫向美方响亮道出了那句震撼寰宇的“我们把你们想得太好了!……”

当时观看新闻的我,被中国外交官的义正言辞、维护中国人的尊严之举所深深感动,激动得泪水夺眶而出。俄顷,天安门礼兵洒脱地展开国旗,伴随着雄壮有力的国歌,国旗冉冉升起的情景在眼前浮现。

“和合共生”是中国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重要理念。我们笃信,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只有相互尊重、相互包容、不干涉别国内政、求同存异、互利互惠,世界才能因此而和谐,而发展,从而不断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视频中的“贵和尚中,善解能容,厚德载物,和而不同”,正是“和合共生”这一理念精髓的体现。

反之,以唯我独尊的架势、独霸世界的逻辑、盛气凌人的姿态,以强凌弱的手段、寄生的方式、难看的吃相,不劳而获,霸占人类食物链的顶端,肆意收割世界财富,无底线地剥削和压榨他人,破坏世界经济秩序,给世界带来不稳定性,甚至导致灾难性的后果,终将引起期待过上美好生活的中国人民和世界上所有爱好和平与发展的各国人民的反感和反抗。

人民大会堂福建厅,是当年周恩来总理会见来自大洋彼岸的使者——时任美国国务卿基辛格的地方;52年后的今天,仍然在同一个地点,习主席会见大洋彼岸的使者——现任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这一精心安排,无疑有着非凡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也是中国政府和中国外交人友好向善、真心期待中美两个大国的关系重新回到历史高光年代的体现。

1972年2月,毛主席会见来访的美国总统尼克松。

忆当年,中美两国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其中包括多次访问中国的国务卿基辛格和两度访问中国的总统尼克松,以据水断桥的胆识,跨越浩瀚的太平洋,来到北京,与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赤诚相待、共商改善中美关系的大事。两国领导人洞悉国际风云变幻,超越意识形态分歧和社会制度差异,以国家利益为重,以人民福祉为先,结束了两国之间二十多年的对立和敌意,打破了中美关系的坚冰,打开了两国关系的大门,为中美两国关系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当时的美国总统尼克松,后来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写到与毛泽东主席的握手时这样说:“二十五年来,彼此不相往来,但你我的握手,跨越了世界上最为广阔的海洋。”

作为尼克松政府的政要人物,国务卿基辛格一次又一次的中国之行功不可没。因此,他的中国之行被称之为“破冰之旅”。在美国对话友好人士和中国政府及所有爱国人士的共同努力,改善中美关系进入两国议事日程,逐步进入正常轨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随着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中美关系进入历史新篇章。

作为一个国宾外事接待工作的从业者,我迎来送往过许多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亲历过他们参与国与国友好交往的实践,无不给我留下了很多美好的记忆。因此,当我观赏“玉渊谭天”精心制作的这个意义非同一般的视频时,倍感亲切。

1976年尼克松总统第二次访问中国时,在下榻的钓鱼台国宾馆与工作人员合影。图片右下角为尼克松总统亲笔签名。该照片由本文作者(站尼克松前面者)提供

由此及彼,把我重新带入到了以往自己在钓鱼台国宾馆接待国宾的往事回忆中,尽管那些都是些事无巨细的琐事,但也是国家外交事务不可或缺而举轻若重、容不得有任何闪失的大事,因为“外交事务无小事”。

因此,我和“玉渊谭天”有着同样的国家情怀,期待中美两国政治家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向中美两国老一辈政治家学习,高瞻远瞩地处理好中美关系,使之重回正轨,造福两国人民,惠及我们共同赖以生存的地球。

为此,我们重温时任中国驻美大使秦刚先生2022年应邀参加在尼克松故乡举行的“尼克松访问中国50周年”庆祝活动上,主旨发言中阐述的中美关系现状、重要性及未来展望的片段:


“今天,中美关系也已沧海桑田。中美建交已有43年,两国事实上成为了密不可分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双方人员之间的交往水乳相融,中美也是国际体系中重要的利益攸关方,中美关系早已‘大到不能倒’。同时,冷战思维仍在作祟,冰层又在中美间凝结,带来丝丝寒意。中美关系又来到新的历史关口,处在新一轮相互发现、认知和调适中,寻求新时代相处之道。习近平主席指出,中美能否处理好彼此关系,攸关世界前途命运,是两国必须回答好的世纪之问。”

“中美作为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和发展阶段不同的两个国家,有分歧是正常的。但正如尼克松总统所说,‘我们必须保留既有的差异,又不成为敌对国。’沟通对话是解决分歧的明智选择,是建立互信的正确途径,是减少误判的有效方式。同时,双方也要以理性和建设性的方式管控分歧,不能人为制造矛盾、扩大分歧,更不能让矛盾和分歧导致中美关系失控、脱轨。”

“可见,近年来,中美关系再次进入了寒冰期,这对中美两个大国,对各自国家的人民,对世界的发展都不是好事,对世界新秩序的形成和发展也不是好事。”

综上所述,我衷心期待,布林肯此行是当年基辛格之行的传承,担当化解寒冰的友好使者,给中美之间的寒冰加入溶解剂,让寒冰融化,让中美两国人民共享的“柳堂荷花”能再次芬芳吐艳。我想,这也是“玉渊谭天”制作的视频结束语“希望此访过后,美国可以真的读懂这朵荷花的寓意”的诚挚期待。


- END -

文字 | 鲁秋莲(视频旁白整理自玉渊谭天公众号)

图片 | 鲁秋莲、玉渊谭天公众号、网络

编辑 | 外交官说事儿 元元

延伸阅读

敬请关注“外交官说事儿”

联系我们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