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胡景瑞 外交官说事儿 2023-12-06


作者简介



胡景瑞  曾任驻赤道几内亚、几内亚比绍兼佛得角大使。



本文音频


本文内容




1984年夏天,当时我正在几内亚比绍任大使,中国的一支远洋捕捞船队由舟山群岛出发,经太平洋、印度洋、地中海、苏伊士运河,驶入大西洋,开始在非洲的几内亚比绍海域作业。与此同时,中国又帮助几内亚比绍建造渔船,培训渔业技术人员。

这是中国第一支远涉重洋到西非捕鱼的船队,也是中国第一次与非洲国家在渔业领域里的实际合作。

几内亚比绍的海域虽然不大,但渔业资源极其丰富,鱼的种类繁多,对虾、螃蟹、墨鱼、鲨鱼、黄鱼的产量都很高。几比政府为开发自己的渔业资源,先后同苏联、法国、阿尔及利亚、葡萄牙等国签订了渔业协定,成立了渔业联合公司,共同捕鱼。

尽管几内亚比绍的渔业资源丰富,与多国联合捕鱼,但当地人民吃鱼却非常困难,在国内市场上几乎买不到联合公司所捕的鱼。

在这种情况下,几内亚比绍政府多次向中国大使馆提出,希望搞两国间的渔业合作项目,以便真正解决几比人民的吃鱼问题。

我们生活在当地,确知几比的鱼产丰富,使馆的同志每到海边垂钓,钩钩不空,总是满载而归。然而,当地市场上却很少有鱼出售,人民常年买不到鱼吃。面对几比人民的困难,我们非常同情,理应给以支援。可是,鉴于几比与各国渔业合作的状况,我们又不敢贸然向国内提出建议。

经过认真调查了解、分析研究,我们认为几比与各国渔业联合公司的合作之所以失败,主要原因是联而不合。几内亚比绍缺乏技术管理人员,各公司管理混乱、经营不善,鱼捕得不少,却不在当地市场上销售,都运走了。由于几比本国人吃不到鱼,人们不满,影响到官方对这些公司的重视。长此以往,有的公司解体,有的公司名存实亡,有的停业,撤走了渔船。

显而易见,如果中国与几内亚比绍搞渔业合作,绝不能走几比与其他国家联合捕鱼的老路,否则结果将是一样的。因此,我们向国内建议,要想帮助解决几内亚比绍人民的吃鱼问题,不能只提供船只为其捕鱼,这仅仅是临时的办法,根本的办法是教会当地人民自己打鱼。

我们的具体意见是:同几内亚比绍政府签订渔业合作协定,内容包括帮助几比制造中小型的渔船,使这些船只能在几比的近海打鱼;同时,派教员为几比培训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船造好以后,由几比人自己操作打鱼,中国只派技术人员指导。中国的船队可在几比的远海捕捞,所获鱼类由自己处理,当地市场缺鱼时,可供当地一部分。

国内很快同意了我们的建议。当我向几内亚比绍总统和渔业部长转达上述建议时,他们都表示十分满意,说这是帮助几比人民吃鱼的根本途径,又一次证明,中国人民是几内亚比绍人民的真诚朋友。

渔业合作协定签字以后,中国方面立即派出了造船专家和捕鱼专业人员。中国的技术人员与几比有关方面密切协作,利用几比的优质木材,在很短的时间内,为几比建造了第一批渔船。当渔船下水作业时,几比方面举行了隆重的庆祝仪式,参加典礼的政府官员和当地人民为自己拥有第一支渔队而高兴。

在中国专家的指导下,海上作业只用了5天时间,所有船只均满载而归,捕捞的全部鱼虾都投放到首都市场。当地人民买到自己渔船打的鱼后,激动万分,自动地涌向码头,载歌载舞、彻夜庆祝。

几内亚比绍渔业部长深有感慨地对我们说:“几比破天荒地第一次拥有自己的船队,第一次由几比人自己开船捕鱼,第一次吃到了自己船队打的鱼。”

我们大使馆的全体同志和援助几比的专家、技术人员,为两国的渔业合作顺利实现而感到由衷的高兴;同时坚定了我们为帮助几比扩大自己的渔船队伍和开发自己的渔业资源的信心。

中国的远洋船队,经过很短一段时间的实地考察,熟悉了当地的环境,摸清了各种鱼类活动规律,很快在几内亚比绍深海捕捞获得丰收。

几内亚比绍船员在中国渔船上合影


中国船队把自己的第一批收获全部送给了当地人民,赢得了几比政府和人民的高度赞扬。而中国的渔船队第一次远涉重洋、第一次到西非海域捕鱼、第一次获得远洋捕捞的成功经历,则为中国发展远洋捕捞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此外,几内亚比绍当时亦成为中国渔船队向非洲西海岸伸延的基地。



- END -

文字 | 《外交纪实(四)》    作者 | 胡景瑞

原标题 | 《中国与几内亚比绍的首次渔业合作》

图片 | 网络    编辑 | 外交官说事儿 凤凤

延伸阅读

敬请关注“外交官说事儿”

联系我们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