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外交视界 | 浪漫船居 酸甜苦辣 ——英国运河船民生活一撇

王信强 外交官说事儿 2023-12-06



作者简介

(滑动查看更多)


王信强  曾任中国驻黎巴嫩、泰国、巴基斯坦、英国、东帝汶等国大使馆武官助理、国防副武官、陆海空军副武官、陆军武官、陆海空军武官等职,并任“联合国西撒哈拉全民投票特派团”维和任务区南区司令;在英国任职期间,曾是世界著名“国际战略研究所”(IISS)会员;应邀前往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武官班讲课;《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本文音频



本文内容


英国拥有世界上第一个全国性运河系统。19世纪初,运河总长度曾达6000公里。到20世纪 60年代,还有3000公里长运河。随着公路和铁路兴起,运河船只急剧减少。迈入21世纪,由于种种原因,运河上居住船只迅速增加,成为英国河上一景。


· 运河居民主要成份 ·


我在伦敦的居住地距摄政运河起点仅百米之遥。漫步摄政运河两岸,不时扑入眼帘的是一艘艘造型别致、船身修长的小船。船东有男有女,老中青均有,一般以两人为主,但也有拖家带口的。对这些人的身份,我充满好奇。在一个高度发达的国家,不知他们因何以船为家?




在一次招待会上,我遇上一位英国广播公司的新闻记者,便向她提出这一问题。巧合的是,这位记者前不久刚做过这方面调查,说起情况来如数家珍。

记者说,英国人对运河情有独钟。历史上,就有许多人以船运为生,晚上就睡在船上。船运被陆路取代后,运河船只急剧减少。20世纪后期,不少运河得到修复,岸边服务逐渐完善,船上人家开始增加。



最先以运河为家的是部分老人。他们渴望退休后过上一种休闲自在的生活。运河船居是他们的首选。把房子卖了,买上一艘小船,过上潇洒的船上生活。他们应该属于现代运河上较早的一代船民。



第二类是有钱人家。岸上日子过腻了,便买上一艘豪华船只,周末假日带上全家或请来亲朋好友,一起过几天特别的船上生活。



第三类是嬉皮士及艺术人员。这些人一般居住在废弃的船只内,以船为家,但不游动。英国专门有这样一类地方。



最后一类出现于21世纪,也是今日船屋大军的主流。由于伦敦房价火箭般上涨,收入较低人员纷纷寻找相对便宜的水上居所。白天上班,晚上上船睡觉。运河船屋成为伦敦穷人的时尚。

据英国《运河与河流信托基金》统计,仅在其管理的运河与河流中,登记在册的船只, 2006年为27000艘,到2014年增加到30000艘,另有5000艘没有登记。


· 船只特点又长又窄 ·


走在英国运河边上,你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但凡在运河行驶的船只,几乎一个规格:又长又窄。



伦敦卡姆登船闸

英国朋友告诉我,这与英国的运河有关。历史上英国运河鼎盛时期,密如蛛网的6000公里水道,许多宽仅几米,最窄的不到3米。比比皆是的船闸,不少窄的也就3米左右,长约22米。

为此,英国航运公司规定,凡是在运河上的船只,必须经由英国船舶公司统一制造,船身不宽于2.13米,船体最长21.95米。要想全网航行的船只,长最好不超17.37米,宽2.08米。

英国运河船闸之多也是世界闻名的。比如,长仅13.8公里的摄政运河,就有13个船闸;而大联盟运河,长220公里,沿途船闸166个之多。




因此,在英国运河航行,一点空子也钻不得,不然就可能在某一河段或船闸卡壳,进退两难,动弹不得。


· 水上行驶不用驾照 ·


听英国朋友说,在运河上航行不需要驾驶执照。不用驾照就能开船?我觉得有点不可思议。

为此,我专门向摄政运河边停泊的船屋主人进行请教。这是对老年夫妇,70岁左右,已在船上生活了5年。



老人彼德说,开船确实不需要驾照,但这并不意味可以乱来。

买了船后,有关部门会送上一个船只操作光盘及一本水上交通规则,让你自己先仔细琢磨。因为一旦违规发生事故,是要自己负全责的。

水上航行的一些规则与陆地是相反的。比如,英国陆地是右舵车,左侧行驶,但到了水上却是相反。在本来就不宽的水面上,稍不留神就会来个迎头相撞。



彼德老人称,在运河中航行,必须居中,也就是在河道中央。如遇对方来船,交汇时把船驶向右侧,左侧河道留给对方,两船相距1.2米左右即可。

鉴于河道普遍较窄,对时速也有严格规定。正常航行4.8公里/小时,最快速度6.4公里/小时,有些较宽河流最高限速13公里/小时,抛锚时速3.2公里。

彼德老人告诉我,只要严格遵守水上交通规则,一般是不会出事故的。


· 船屋价格有高有低 ·


我问英国朋友,船屋的价格如何?回答是差别大了去了。



在英国,现代标准船屋均系钢制船体,沉重但结实。船价主要区别于新旧、内部配置及装修上。

一般来说,新船屋平均价格5万英镑左右。伦敦一所普通两室一厅平均房价50万英镑左右。



船屋里面基本设施齐全。从船头入内,是一个客厅,有电视和折叠桌,沙发晚上可以当床。

中间是厨房,微波炉、烤箱、冰箱、四眼煤气灶、电冰箱、洗衣机、盥洗盆等,一应俱全。

厨房与卧室之间为抽水马桶和沐浴室,条件好的还有浴缸。卧室放着张双人床。空间小的船,使用折叠床,晚上打开,白天收起。

使用烧木炭或木材的壁炉,也能用取暖油汀。有条件可安装中央供暖系统。



船尾,有舵柄掌握方向,通过棍状舵杆操纵。其空间较大,也可放张小桌及几把椅子。船尾扶栏可用于固定必用的陆地交通工具——自行车,还可放灭火器。

船顶平台,可用于装饰,摆上几盆花草,也可用来晒太阳浴。

二手船屋价钱较低,1万英镑左右,但重新装修至少也要花上一倍价格。

奢侈的船屋,一艘要25万英镑左右。有一艘拥有近130平方米面积,船顶设有游泳池,开价百万英镑。英国朋友说,这种豪华船屋也较畅销,只是受长度和宽度的影响,不能在英国运河四处航行。

新船行驶执照一艘为50年。


· 船上生活有利有弊 ·


“船屋生活究竟如何?时间长了,不会感到乏味?也会遇到不少困难吧?”我问一位在摄政运河散步时相识的船屋主人布朗先生。

布朗先生也已年近七旬,过了4年多船上生活。布朗回答,怎么说呢,凡事均有利弊。只要你爱上了它,就不会把弊太当回事了。



在英国主要船屋停泊点,尤其是摄政运河,设施十分齐全。沿岸,供应饮用水及柴油设施比皆是,均系自主操作。只要插入加油或加水卡,接好油或水泵与船屋接口即可。

每隔二十来米,岸边地面便有一个金属锚桩,用于固定船泊之用。



船屋经常停泊处还会设有提供生活服务和娱乐的船只。如在摄政运河,就有船上餐馆、咖啡馆、啤酒馆,还有船上书店及木偶表演船只,等等。



郊外,供应船只不定时巡回,提供柴油、饮用水、蔬菜水果、日常生活必须用品及罐装液化气。如船屋发生故障,可电话联系维修船只。

清晨,可欣赏早起的天鹅、野鸭歌唱;白天,可在船顶晒晒日光浴;晚上,在躺椅上望着天上的星星数数;睡到床上,随着波浪起伏,摇啊摇,很快进入梦乡……遇上下雨日子,隔着窗户倾听雨打玻璃的声音,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在运河呆久了,就会交上知心的船友。停泊时尽量靠在一起,坐在各自船上就可聊天,有好吃的,相互赠送,周末还可一起在岸边烘烤。

布朗说,只要你的钱包足够鼓,就可过上无忧无虑的日子。但问题是有钱人毕竟是少数,多数在河上生活的人,经济还是不太宽裕。要想在船屋长期坚持下去,还得学会自己动手,十八般手艺都得会上一点。

靠岸停泊的消费并不便宜。繁华地区码头停靠时,每个月水、电、天然气就要460美元左右。

在运河航行要办理“连续航行许可证”,每年1000英镑。

永久租用的停泊点供不应求,且租金昂贵。一般水域免费停泊,但遇到重大活动,收费不菲。如2012年伦敦奥运会召开前后十周期间,停在奥林匹克公园四周的船只要么离开,要么支付每周75英镑停泊费。

每到冬天,就会比较难过,下午3点半就天黑,阳光不足,太阳能发挥不了多大作用,阴冷潮湿,只好用电或木炭取暖。

平时,船屋主人还得掌握水暖、电、木匠、太阳能板、引擎维修等技能,请人上船来修,费用不菲。

布朗老人笑着说,浪漫的船上生活背后也有不易。作为一个称职的船屋人员,必须掌握船居生活技能,身兼数职,什么都会。

只要你爱上了船居生活,你就会坚持下去。


· 另类船民也很潇洒 ·


英格兰东南部海滨城市布莱顿以东几英里处,有一个被称为英国最古怪的社区。这里,居住着40户人家,属于另类船民。

一个周末,笔者驱车前往一探究竟。驶抵一个叫肖勒姆的社区附近,便下车步行。通过一座白色小桥,便是阿杜尔河河口海滩,肖勒姆船民社区所在地。



不大的海滩,停着40余艘船只。有意思的是,这里的船只不会航行,只能每天随着潮涨潮落上下浮动。一到潮水上涨,它们便会浮在水面;潮水一落,就停泊在沙滩。

每艘船屋都不相似,上下船用跳板,但每艘船屋都有邮政编码和详细通信地址,也就是说,船民可以收到来自英国及世界各地的邮件及包裹。

一艘外观奇异的船屋引起了我的注意。门口编号27,有一个老微波炉制成的邮箱。硕大的风铃,在海风吹拂下叮当作响。船屋门口,还摆着一架废弃的老旧金属钢琴,钢琴上挂着一串串五颜六色的贝壳。

征得主人同意后,我迈入了船屋。主人迈克相当热情,倒上一杯咖啡后,向我介绍了这个船屋区的来龙去脉。

上世纪20年代,开始有船只在此抛锚留下,但更多是50或60年代被运到这里的军用退役舰艇,还有一些是不用的民用船只。其中最有名的是一艘二战时在诺曼底登陆的英国登陆艇。泥泞的地面上,还散落着去除引信的二战老炸弹。

二战后由于住房紧张,开始有人搬入居住,60年代成为嬉皮士天堂。当年,花上16000英镑,就可买下一个泊位,居住下来。

目前,这里成为艺术人士向往之地,耗巨资将它们打造成一个个自己心仪之处。

这里的最新杰作是,有一艘服役31年的老旧渡船,外形被改造成一架二战时的轰炸机,上甲板成为浮动的迪斯科歌厅,底舱为生活区和厨房。现任主人为卡罗琳·德瑞克女士。




今日肖勒姆船民社区,已载入《脸书》编年史。2008年,《故园风雨后》电影外景地在此拍摄。


· 船屋只会有增无减 ·


英国“运河与河流信托基金”披露,穿行运河河道的船只仍在有增无减,热门地区航道不时出现严重拥堵。有消息报道,仅在伦敦地区运河的窄船已超过3000条,且这一数字还在增加。

鉴此,运河管理部门规定,一个地方停留时间不得越过两周,船只必须真正用于航行。一年之内,在运河航行距离必须达到20英里。

“运河与河流信托基金”发言人称,要组织纠察队进行沿河检查,看船主是否履行义务。如有船主屡屡违反“持续航行”规定,执照将不予更新并将被逐出河道。



对此,船屋主人表示理解。船屋主力工薪族表示,选择水上生活也是出于无奈。他们将遵守规定,定时移动停泊位置,但不会走太远,毕竟工作地点就在伦敦。

退休老人对这一规定反应平淡。布朗老人说,英国风景优美的地方有的是,不一定非要呆在摄政运河这一河段。

英国船民已经爱上船上生活,船屋也已成为他们的家。


- END -


   文字 | 王信强

       图片 | 作者供图及网络     

   编辑 | 外交官说事儿 小慧

更多精彩

敬请关注“外交官说事儿”

联系我们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