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外交视界 | 小岛都有唐人街

徐明远 外交官说事儿 2023-12-06


作者简介


徐明远 1946年1月参加革命工作;1959年毕业于外交学院;自1960年起,先后任中国驻瑞典使馆随员、三秘、二秘,外交部政治部组织处长,中国驻乌干达使馆政务参赞、代办,中国驻斐济兼驻基里巴斯和瓦努阿图大使。



本文音频



本文内容


维拉港某市场

瓦努阿图的华侨和华人主要集中在首都维拉港,他们大多来自广东、福建、香港、台湾,近几年来有少数来自上海和北京。华侨华人人数虽少,但在维拉港的经济生活中,却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繁华的唐人街集中了华人的店铺,主要是销售日用百货、服装和工艺品。沿赫金逊大道的海滨是旅游必经的路线,那里也有一些华人开的工艺品商店和咖啡店。中餐馆是瓦国独立后逐渐兴起的。当时,像文华、金龙、翠竹园都是维拉港知名度较高的中餐店。因为经济实惠,又味美价廉,中餐馆的生意一向不错。

维拉港有一个全国性的侨团——华人联谊会,会长是张连仲先生。他在20世纪70年代就创办了一家超级市场。如今,它是维拉港最大的超市,独占市场。在他的超市中,既有上流社会人士需要的法国香水、奶酪、世界各国名酒,也有普通百姓日用的肉米油盐、各种百货。店面的构造、内部设备和管理都相当现代化,要不是看到那些身着工作服的土著职员,还以为是到了悉尼或奥克兰的超市。除了这家超市,张连仲还经营一家法式面包房、一家高档家具店和一家中餐馆。

另一位老华人经营的家用电器、手表兼工艺品商店,在维拉也是首屈一指的,基本上垄断了当地的家电市场。在他那大约300平方米的工艺品厅里,一排排的大橱柜中摆满了北京的景泰蓝制品、精致的骨雕制品,以及海螺工艺品。有人物,有动物,有用具,件件栩栩如生。漫步此厅,工艺佳作,琳琅满目,俨然一家工艺品博物馆。

瓦国外交部一位负责官员说,华人聪明勤奋,吃苦耐劳,他们的商店构成了首都商业经济的支柱。

首府卢加维尔的华侨华人全部来自广东,最早的在20世纪30年代抵此,现在第三代正在成长。虽然人数不是很多,但他们凭中国人勤奋上进和吃苦耐劳的素质,家家户户都成为小康之家,少数成为经济界的大户。该地所有的商店全为华人经营,在卢加维尔唯一的一条大街上,除了桑托旅馆和自由市场外,整条大街的建筑物全被华人店铺的中英文字号和图案所掩盖,是一条名副其实的唐人街。

桑托岛

位于北部的桑托岛(圣灵岛),是瓦努阿图最大的岛屿,桑托岛上的华侨华人主要是经营餐馆和日用百货。因为卢加维尔是金枪鱼的转运基地,码头上经常是众船云集,来自世界各地的海员都要登陆消费,因此中餐馆的生意十分红火。

有一位姓毕的老板,来自广东中山。本来经营一家较小的餐馆,后来大兴土木,新建了可供200人同时就餐的大饭店。毕老板请我们吃饭时,特地做了瓦努阿图的特色菜——清蒸椰子蟹。我们很觉幸运。因为,未到瓦努阿图,就有友人相告“吃不上椰子蟹,就是没到过瓦努阿图”。这次毕老板举办的是一次专门的椰子蟹宴,所以就出现了一场“饕餮之战”,圆了我们的椰子蟹之梦。

椰子蟹

我们吃过椰子蟹,又听毕老板给我们讲椰子蟹的来历。

他说,瓦努阿图的椰子蟹属早蟹,自幼以食椰子为生。与其说是蟹,倒不如说更像蜘蛛。做熟之前,其外壳坚硬呈青色,肚子甚小,最发达的部位是两只巨大的前爪和八条腿。前爪像钢钳一样,可以轻而易举地把人的手指夹断。

椰子蟹为了觅食,常在深夜爬上十多米高的椰子树,用前爪把椰子剪落地面,然后爬下树来,拨开椰子的外皮,再找到椰子内壳上萌生新芽用的唯一的洞眼,把它挖开,先喝椰子汁,再用前爪穿入洞眼,把椰子举起来,在石块上猛烈碰击,把椰壳摔破后,再食其肉。由于椰子蟹觅食十分不易,所以其成长非常缓慢。

毕老板说,像一尺大的蟹,要长十余年,因蟹肉老且粗,不如海蟹鲜,但作为一地方风味,不可不尝而已。毕老板说近年来,瓦努阿图政府考虑到椰子蟹生长期长,为了不使此动物灭绝,防止乱捕,制定了有关的保护法令,规定了捕蟹的尺寸。我们听后,也甚感欣慰。

在桑托期间,一位桑托地区的地方官员对我说,多年以来,中国人的商业一直是桑托经济的支柱,他们对桑托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据华人告知,他们经营的商品绝大多数来自中国大陆。华人之中绝大部分尽管已入外籍,有的甚至出生在外国,从未回过中国,更不懂中国语言,但他们对其祖籍故乡均怀有很深的感情。他们渴望了解中国,学习中国文化,去中国寻根访祖。他们不少人都亲口对我说,他们虽为外籍,又为语言所阻隔,但这颗心却仍然是中国的。

-end-

文章来源 |《一任三使风雨疾》

作者 | 徐明远  图片 | 网络

编辑 | 外交官说事儿 青岩

阅读延伸

敬请关注“外交官说事儿”

联系我们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