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荣耀从华为独立?---一些发散的想法
11月17日,多家参与收购荣耀的企业在《深圳特区报》发布联合声明,深圳市智信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与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签署了收购协议,完成对荣耀品牌相关业务资产的全面收购。出售后,华为不再持有新荣耀公司的任何股份
荣耀的收购方深圳智信新的两大股东分别是深圳市智慧城市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占股98.4%,该公司由深圳市国资委100%控股)和深圳国资协同发展私募基金合伙企业(占股1.4%,该企业由30余家荣耀代理商、经销商,以及深圳市财政委员会,深国际等共同投资设立)
在同一天,华为也在官网发布了声明,
https://www.huawei.com/cn/news/2020/11/huawei-honor-statement
声明说:
“在产业技术要素不可持续获得、消费者业务受到巨大压力的艰难时刻,为让荣耀渠道和供应商能够得以延续,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决定整体出售荣耀业务资产,收购方为深圳市智信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对于交割后的荣耀,华为不占有任何股份,也不参与经营管理与决策。
共有30余家荣耀代理商、经销商联合发起了本次收购,这也是荣耀相关产业链发起的一场自救行为。荣耀品牌诞生于2013年,始终面向年轻人,坚持中低端价位,七年间发展成为年出货量超七千万部的互联网手机品牌。对荣耀的消费者、渠道、供应商、合作伙伴及员工的付出、爱护与支持,华为深表感谢!
祝福独立后的荣耀与股东、合作伙伴和员工一道,踏上新荣耀之路,持续为消费者创造价值,创造一个属于年轻人的智慧新世界!”
荣耀从华为分拆,意味着中国又多了一家“华为系”企业,而且规模还不小,按照华为的声明每年出货量超过七千万部,再加上其他产品,这是一家千亿人民币级别的大公司。
当然,目前最大悬念是独立后的荣耀能否得到美国的供货,不过这里我们先不讨论。
这一期我们聊一聊中国的“华为系”企业,也就是华为员工离职后创办的企业,
或者是全面由华为高管接管,公司文化和流程学习华为的企业。
首先说下半导体产业,
我首先想起了紫光展锐,这家公司是目前国内最大芯片企业之一,2019年在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公布的中国十大集成电路设计企业中,紫光展锐排名第五位。
但是说实话,紫光展锐以前总体来说发展并不好,在自己的领域,不要说和海思,高通这样的企业竞争了,距离联发科的距离也很遥远,企业规模发展长期停滞,也基本上看不到翻身大发展的希望。
作为一个长期追踪国产龙头发展的人,我反正是比较失望的。
但从2018年底华为海思出来的高管楚庆出任紫光展锐CEO开始,这两年陆续挖了不少海思出来的高管到展锐,目前紫光展锐的CEO,执行副总裁都是海思出来的高管。
另外在今年4月还招聘了都曾在海思工作过的三名业界高级技术人才,
分别负责以下三个部门的工作:
紫光展锐泛连接业务管理部;
紫光展锐中央研究院,负责公司所有基础和战略性技术;
以及主持紫光展锐Marketing工作。
海思系高管的入驻,开始对紫光展锐推行华为的研发流程进行改造。
今年4月,紫光展锐发了一封内部信,
批评“2018年以前,由于经营管理团队的不负责任,一批军阀式的人物乘机攫取权力,欺上瞒下,一时间,山头林立,乌烟瘴气”,
同时称“公司自2018年12月份以来经过深刻变革,建立了包括IPD、CMMI在内的正规管理体制,初步实现了从无序到有序跨越:
消灭了重大质量事故,从道歉赔偿冠军到产品质量得到多家品牌客户的褒扬;
新获取大量品牌客户,改善了客户架构;客户价值创造能力大大增强,毛利率大幅提升;工业电子等新业务突飞猛进,实现倍增;
基础专利大幅提升,专利排名一年跃进60名,进入中国专利百强名单;
5G产品成功发布,与一线竞争对手几乎追平。受到股东、客户、政府主管机关和社会舆论的普遍赞扬。获得大基金、上海集成电路基金、国盛等重量级资本的大笔投入,科创板上市的目标离我们越来越近。展锐的上市也将创造中国最大上市公司原始持股团队的新标度。”
有点可惜,紫光展锐还没有上市,无法从财务数据判断两年来的发展变化情况,无法验证以上的变化是否真正的体现了公司营收和盈利增长上,但是确实有了新的气象。
等紫光展锐在科创板上市,我们可以从公开数据的角度看其未来的发展。
由于海思已经被美国限制,无法购买芯片,因此国内其他的芯片设计大厂及时补位非常重要,在手机使用的5G SoC和基带芯片领域,除了看华为推进芯片生产的进度之外,国内目前就是看紫光展锐能不能补位上去了。2019年紫光展锐的营收在百亿人民币左右。
在半导体行业,由华为员工创办的企业还有艾为电子,做数模混合、模拟、射频等IC设计。艾为电子发布2019年年报称,报告期内实现销售收入10.1765亿元,同比增长46.68%;实现净利润9,266.07万元,同比增长67%。
艾为电子的董事长兼孙洪军,1997-2002年在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基础业务部(现海思)从事模拟/数模混合芯片的设计工作,是海思模拟IC最早的设计人员。2008年孙洪军创办了上海艾为电子。
华为系的企业,最有名的其实是港湾网络,小牛电动和新华三,
他们和华为的两个常务副总裁李一男和郑树生有关系。
港湾网络是华为的前常务副总裁李一男出来创业的公司,也是华为早期离职员工创业中做的最大的企业,2005年营业收入达到历史峰值的1.25亿美元,差不多10亿人民币,不过这家公司由于大量从华为挖人,尤其是技术人员,并且业务上和华为重叠,对华为造成了威胁,因此被华为集中力量进行竞争,最终经营难以为继,2006年被华为收购。
关于这个故事,中文互联网上有大量的文章,可以看下《中国企业家》2006年的报道。
https://www.huxiu.com/article/329451.html。
不算华三这种合资公司的话,港湾网络2005年10亿人民币的营收是早期华为员工离职创业企业的峰值,不过这个记录到现在早已经被打破,
2019年李一男创办的牛电科技全年营收为20.76亿人民币(合2.98亿美元),同比增长40.5%;净利润为1.9亿人民币(合2730万美元),较去年3.49亿人民币的净亏损增长154%,目前已经是美国上市企业。
李一男仍然是牛电科技第一大股东,只不过刑满释放未满五年不能担任公司高管,目前只能在幕后,今年牛电科技除了Q1因为疫情影响营收下滑外,在Q2和Q3的营收增长都在20%以上。
还有新华三集团(H3C),这是中国的一家网络设备公司,主要产品包括路由器、交换机、无线等网络设备。
新华三集团前身为华三通信,是华为与3Com于2003年11月成立的合资公司,公司的班底几乎都是华为员工,华为公司的常务副总裁郑树生临危受命,出任公司总裁兼首席运营官当时名为华为3Com,华为与3Com分别持股51%和49%。
一向啥事都喜欢自己来的华为,为什么会和外资成立一家合资公司呢?
背景是2001年随着互联网泡沫的破裂,华为也遭遇了冬天,华为为了生存开始扩展海外的市场,当时思科占据数据通信的绝对领导地位,后进入公司的设备往往会仿效和兼容思科的设备产品,华为的路由器产品的指令界面、用户手册、帮助屏和部分源代码和思科都有相似之处。2003年cisco以此为由起诉中国华为公司以及华为美国分公司,这就是当年著名的思科起诉华为案,也是当时中国网络上最为热门的新闻之一。
华为立即进行反击,聘请美国律师,抓住思科使用私有协议导致后来者不得不跟随和兼容,其实是试图垄断市场的一种手法,以及思科的声明和对媒体散布的信息没有依据等各个点进行法律反诉。
同时华为加速了和3COM公司(cisco主要的竞争对手)的合资谈判,3COM的CEO出庭作证没有侵犯cisco的知识产权,作为回报,合资公司华为3COM公司,华为投入相关技术和员工占股51%,3COM投资占股49%,而出资仅为1.6亿美元,3COM被认为占了大便宜。
2004年华为和思科和解。
2005年3COM公司从华为购买2%的股权成为最大股东。
2006年,3Com收购了华三通信的全部股份,这个时候又变成了一家外资公司。2007年4月,华为3Com更名为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简称华三通信,H3C)。
2009年,惠普收购3Com,华三通信也同时成为惠普的全资子公司。
2015年5月21日,清华控股旗下紫光集团下属子公司紫光股份收购华三公司51%的股权。
2016年5月6日,新华三集团成立,是双总部公司,两个总部分别位于北京和杭州。
目前新华三由紫光集团下属子公司紫光股份控股51%,美国的慧与科技(2015年惠普的企业解决方案分拆独立的公司)占股49%。
新华三 2019 年营收 322.57 亿元,增长8.27%,净利润 26 亿元,增长4.02%
新华三是纯正的华为血统出身的企业,也是华为系企业中目前规模最大的,当然2020年荣耀的独立,那么荣耀将成为规模最大的华为系企业。
当时被华为派到华为3COM担任总裁的郑树生,可以说某种意义上跟今天的荣耀有点类似。
郑树生后来离职后创办了迪普科技和宏杉科技,
迪普科技已经在A股上市,做网络安全产品包括防火墙设备,服务器之类, 2019 年营收 8.04 亿元,同比增长14.1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2.52 亿元,同比增长25.60%。
宏杉科技的官网描述,该公司已经成为全球存储市场上少数具有全线产品研发能力、拥有全线存储产品的高科技企业。同时,宏杉科技拥有国内首个国产CPU的企业级中端存储产品线,满足用户自主可控需求。
可见郑树生和华三集团这条线,走的还是安全管理这条路。
围绕新华三的历史,不得不再提到宇视科技公司,
宇视科技前身为杭州华三通信公司存储及多媒体事业部,
2011年,华三通信存储及多媒体事业部整体剥离、独立运营,成立“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继续从事视频监控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由具备华为和华三工作经历的张鹏国出任总裁,郑树生一度担任该公司的董事长,一开始宇视科技是美国贝恩资本控股,2017年国内的千方集团和建信投资完成对宇视科技的收购。
目前宇视科技是国内仅次于海康和大华的第三大安防厂家,2020年11月13日,全球知名的科技媒体a&s《安全自动化》发布2020年度全球安防50强榜单,宇视科技排全球第六位,营收7.149亿美元,四十多亿人民币。
另外一个比较大影响的华为系企业在中国的电气能源行业,
2001年,开始进入冬天的华为以7.5亿美元的价格把旗下的电源业务部门安圣电气出售给了艾默生过冬,电源是设备的必须产品,你购买的家电乃至于手机,都配置了电源,从电网获取电力使得设备正常工作,华为的网络设备也不例外。
由于华为员工需要放弃在华为的股权,为留住员工不流失,在收购中给予华为员工非常优厚的补偿,由于给的实在是太多了,使得不少高管拥有了大量的资金。
在新华社2017年的一篇报道里面,深圳某电气类上市公司高管告诉记者 “我当时总共得到90万补偿金,在同事中并不算多,但那时深圳房价仅五六千一平方米。” 正是在拿到补偿金后,手头有了点资金,并已具备一定工作经验,大家开始萌生创业的想法。
这个派系可以称之为华为-艾默生系,在2002年—2005年之间,汇川技术、麦格米特、英威腾、英维克等相继成立,蓝海华腾于2006年2月成立;
2007年,禾望电气、盛弘电气成立;2012年,上能电气成立。
其中由朱兴明创立的深圳汇川技术可以说是其中的佼佼者,在汇川技术的19个发起股东中,有16个人是华为工作背景。
汇川技术从事通用自动化业务(变频器,伺服系统,控制系统等)、电梯电气大配套业务(电梯控制器,控制柜,线缆线束等)、新能源汽车业务(电机,电机控制器,DC/DC等)、工业机器人业务、轨道交通业务(牵引变流器,高压箱,牵引电机等)
去年营业总收入为73.9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8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47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10.29%。
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公司有员工11216人,其中专门从事研究开发的人员有2512人,占员工总数22.40%。
2020年,汇川技术的业务实现大幅度增长,1-9月实现营业收入约80.9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5.0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约14.9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31.93%。
虽然其中电梯电气业务增长81.88%,是因为收购了上海贝思特电气并于2019年7月并表的因素,但汇川最大的通用自动化业务增长也在60%以上。
其他由华为-艾默生系高管和员工创立的企业还有:
深圳麦格米特,主要做家电电机控制器,以及新能源和轨道交通的电机驱动器,空调控制器,以及变频器,伺服器等工业自动化产品,2020年前三季度营收24.6亿元,同比下降7.38%, 归属净利润2.79亿元,同比增长1.2%
深圳英威腾公司2020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16.02 亿元,同比下降 2.14% ,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9421 万元,同比增长 339.15%。
这家公司做UPS电源,光伏逆变器,工业控制器,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充电桩等。
深圳禾望电气主要产品包括风力发电产品、光伏发电产品和工业传动产品等,
包括变流器和变频器,也是上市公司。2020年前三季度营收约15.47亿元,同比增长30.22%;净利润约2.46亿元,同比增长342.20%。
深圳英维克,主要是给数据中心做精密空调节省能耗,也做空气净化机,2020年前三季度营收约10.63亿元,同比增长25.25%;净利润约1.22亿元,同比增长20.20%
还有就是江苏上能电气(Sineng),2020年上能电气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31亿元,同比增长5.05%,归母净利润达到5558.48万元,同比增长8.20%;
其中第三季度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79亿元,同比增长67.56%,实现净利润2522.68万元,同比增长24.20%,该公司主要做光伏逆变器,2019年按照出货量计算的话,排在全球第六位,当然如果看营收排名就低很多,可见技术水平还需要提高。
其他还有些年营收不到10亿元的华为-艾默生系小公司,
例如深圳蓝海华腾2020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3.17亿元,同比增长38.93%;实现净利润4011万元,同比增长149.99%,这家公司主要做新能源汽车控制器。
其他的华为-艾默生系员工创办的企业还有欣锐科技,盛宏电气等。
另外中恒电气,虽然创始人不是来自华为,但是技术团队班底来自华为—艾默生系,因此也可以看成是华为系企业。
除此之外,还有并非因为华为出售给艾默生而创业,但也是华为员工创立的北京鼎汉技术公司,是一家从事轨道交通各类电气化高端装备及智能信息化系统解决方案研发、供应和维护的高新技术企业2020年1-9月实现营收8.6亿元,同比下滑18.0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743.6万元,同比增长67.55%,
公司第一大股东,董事长兼总裁顾庆伟,在华为工作七年,做财务出身,后离职加入鼎汉,后几经辗转成为公司控股股东,创业核心班底大多来自华为。
还有就是深信服,深信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企业级安全、云计算与IT基础架构的产品和服务供应商,为企业提供安全稳定的IT平台,这家公司有超过6000名员工,在全球有五大研发中心。
创办深信服之前,现任董事长、总经理的何朝曦曾于1998年至2000年在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从事研发工作;同一时间,熊武在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担任市场工作;而毕业以后的冯毅,在中兴通讯从事研发工作。2000年,这三位毕业于中科大自动控制和经济管理双专业的同届校友一拍即合,分别自掏腰包30万元,联合创办了深信服。
深信服2020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32.44亿元,同比增长16.2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6925万元,同比减少77.86%。其中信息安全业务实现营业收入约20.03亿元,同比增长约17%;云计算业务实现营业收入约9.3亿元,同比增长约26%;基础网络及物联网业务实现收入约3.11亿元,同比下滑约7%。
2018年5月,深信服在创业板上市,募资12亿元,用于网络安全与云计算系列产品研发项目。由于国内主要的云计算业务公司,阿里,腾讯,华为,金山等都没有在国内上市,因此当时有媒体称深信服为“云计算第一股”。
随着股价的不断攀升,深信服董事长兼总经理何朝曦、董事兼副总经理熊武曾分别以104.6亿元和91.9亿元的财富身家位列2019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第251名和287名。
深信服的工作氛围和文化跟华为比较像,有媒体称之为“小华为”。
另外就是被有的人算成华为系,但是我认为实际上和华为没啥关系的华米科技,创始人黄汪曾经于1997年—1998年在华为工作,之后回合肥自己创办公司,2013年创立华米,做小米手环。
类似的还有UCloud,UCloud其官网写的是“UCloud优刻得-中国第一家公有云科创板上市公司”。
2020年前三季度,UCloud优刻得实现营业收入16.38亿元,同比增长52.87%;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7.26亿元,同比增长94.79%。而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亏损1.79亿,上年同期为实现归母净利润1076万元。
有的媒体也把其算成华为系公司,但是我认为很勉强,创始人季昕华只是2002-2004年在华为工作过两年,跟华为其实关系并不大,实际上他在腾讯工作的时间更长,而且还在盛大担任过高管。
其他还有些非制造业的“华为系”公司,比较知名的有在香港上市的人瑞人才,人瑞人才是中国最大的灵活用工服务商,灵活用工例如外包,劳务派遣等。其主要客户为互联网公司,包括腾讯、网易、字节跳动、摩拜、小红书等。2019年人瑞人才实现营收22.8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1.6%;经调整净利润1.34亿元,同比增长98.3%。
人瑞人才的创始人张建国1990年加入华为,2000年从华为离职时是华为的人力资源副总裁,他是华为的25号员工。张从华为离职后,2004年加入中华英才网担任总裁。后来创办了人瑞人才。
简单的做个总结:
1:华为系的诞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特定的历史进程事件,
华为系最为成功的企业也是源自于此。
可以看出华为系上市公司大多是来自华为—艾默生系的华为高管和员工,也就是2001年的华为7.5亿美元出售安圣电气,而艾默生在收购过程中给予的高额补偿金,促成了大批华为员工离职创业,这个特殊的历史事件造就了工业自动化和电源领域今天被华为系公司霸占。今天汇川技术,禾望电气,英威腾,英维克,蓝海华腾,上能电气,麦格米特这些公司都已经在A股上市。
同样的还有新华三,在荣耀独立之前,这是营收规模最大的华为系公司,而华三的成立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当年著名的思科起诉华为事件,华三的成立,又导致了以后通信存储及多媒体事业部独立出来成立了宇视科技,今天成为全球第六的安防公司。
2020年11月独立出来的荣耀,也是因为美国制裁的特定历史事件而诞生,而荣耀在营收上看是千亿人民币的规模,这是最大的华为系公司。
2:华为系公司以制造业和硬件技术为主
虽然华为员工也创立了一些互联网公司和服务类公司,例如其中的佼佼者人瑞人才,但是总体来说最成功的华为系公司还是硬件类。
这也说明华为的理工男们对从事制造业的喜好。
3:最成功的华为系公司是哪些?
我个人的看法:新华三,汇川技术,牛电科技,宇视科技,深信服五家,
当然新华三是紫光股份旗下的合资公司,某种意义可以去掉。
那就是汇川技术,牛电科技,深信服,宇视科技四家,
我把汇川技术放在第一位,牛电科技放第二位,牛电科技的美股市值今年最低点是六美元多,现在是三十多美元,气势如虹。
深信服在国内企业网络安全领域有相当的地位。
宇视科技,虽然全球行业排名不错,但其实包括规模和技术在内的综合能力,都和同行业领先的海康,大华,华为差距较大。如果要选三家就把宇视科技去掉。
当然了,也许还有荣耀,不过荣耀才刚刚独立,还需要确认芯片供货问题,以及独立运作的问题,以后什么表现还不知道。
另外芯片领域的紫光展锐,虽然不是华为员工创立的公司,但是其在芯片设计行业的地位很重要,我还有点好奇华为海思系的高管用华为的流程对公司进行改造,能否顺利的实现和紫光展锐的融合,实现紫光展锐的高速增长,这个留待以后观察。
以上是从荣耀独立,发散的一些想法。
往期文章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