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因劳累过度,42岁的他倒在工作岗位上!生前最后一个愿望让人泪崩…

南天一剑 中国反邪教 2019-12-12

有的人

用青春换来了所有人的春天

他们把身体遗忘在春天里

把灵魂交给了天空

如果要问他们在哪里

我相信是

一个又一个瑰丽的黄昏和成形的山脉



6月10日

广西南宁市殡仪馆内,挽联低垂

哀乐声中,千人泪眼婆娑

2019年6月7日,自治区党委政法委副调研员、驻靖西市汤亮村扶贫第一书记张华因劳累过度,突发脑溢血昏倒在工作岗位上,经抢救无效去世。


区内外各界人士冒雨赶来,跟张华同志作最后的告别。


草木含悲,青山垂泪。


离世后,其家人在伤心悲痛之余,按照他生前的意愿,捐献了心脏器官。斯人已逝,他的善举依然在世间温暖人心。



▲张华(右三)生前慰问贫困户
 

魂归扶贫路,英灵永不逝

张华,42岁的生命定格成永恒

但是,祖国不会忘记他

人民也不会忘记他


1拔穷根,不变的军魂


靖西多山,山高谷深,沟壑纵横,峰际连天……


当山阻隔一切,贫穷、落后便成为难以挥去的标签。边关深处,“海拔八百三,人均三十三,山上光秃秃,地里粮荒荒”的汤亮村便是印证。


千百年来,山石的切割,蛮横地雕刻着“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贫困面貌。


2018年3月,自治区党委政法委在研究派谁去靖西市汤亮村担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时,刚刚从部队转业到自治区党委政法委任副调研员的张华主动请缨:“我申请去!


安宁乡脱贫攻坚工作分队队长罗芳媚至今清楚记得,2018年3月20日张华报到的当天,就走进了汤亮村的田间地头。



认真、严格,这是张华留给汤亮村支书王启倍的第一印象。


报到的第二天,张华召集村“两委”及各屯组长开会。看到有人迟到,张华严肃地说,大家以后不要迟到了,扶贫攻坚如同战斗攻坚,我们要时刻准备冲锋陷阵。


“时刻准备冲锋陷阵”,在部队里出现频率最多的一句话,饱含着一名转业扶贫干部敢于担当,一心为民的军人情怀。


不通水、不通网络、没有卫生间,考虑到村委会不具备居住生活条件,有人建议张华吃住在乡政府,上班时间再到村里。


“我是驻村第一书记,要住到村上。”张华拿起行李就到汤亮村住了下来。


到10多米深的溶洞口提水,骑着电动车顶着严寒酷暑走村入户……不同的战场,不变的军魂,面对困难和挑战,张华没有丝毫退缩。


汤亮村有6个自然屯,共有贫困户88户324人,张华一一入户走访。



勤于思考的张华,牵头建起了村支部党员微信群,以此促进党建工作。


每日一学、农民政策、节假日祝福……通过微信群,张华将全村党员时刻与党组织保持紧密联系。


“人的一生总要做几件有意义的事。”这是张华常说的一句话。


敢于担当、无私无畏的张华,在为汤亮村如期脱贫摘帽中,做的何止只是几件?!



村里5名孩子厌学辍学,他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直到全部返校。


他为8位贫困学生申请了每学期1500元的补助,帮助全村10位贫困学生、8位大学生,并为两位贫困学生从小学到大学提供一对一资助帮扶。


汤浓屯到陇读屯、立论屯的3.5公里砂石路硬化工程顺利完工,汤亮村小学围墙和公共厕所及大门建成,3个提水工程竣工使用……


汤亮村地处边境线上,张华同志十分重视对村民开展反邪教宣传教育,普及反邪教知识。在村里主要路口设置固定的反邪教宣传中越双语牌,更新“一墙一窗”宣传橱窗,向各家各户发放反邪教宣传年历等宣传资料,引导社会爱心企业在村里开展反邪教宣传物资公益捐赠活动,全村免费安装印有“崇尚科学、拒绝邪教”宣传标语的净水器326台和太阳能路灯120盏,反邪教宣传进村入户,家喻户晓,全村一直以来都没有村民加入邪教组织和参加邪教活动,筑牢了边境线上防控邪教的铜墙铁壁。



这一桩桩一件件,都倾注了张华的大量心血。


汤亮村缺水少土地,张华积极推动种桑养蚕产业的发展。


如今,一年多的努力,汤亮村种桑面积从2018年初的180余亩发展到年底680亩,贫困户参与种桑从10余户发展到48户。


两座1600余平方米的大蚕房,300余亩的桑蚕种养分离示范基地,1.8公里的产业路……所有这些配套设施,在张华的奔走下,一一得以实现。


2018年底,汤亮村实现了整村脱贫摘帽的目标。


2结穷亲,不变的亲情


地处汤浓屯的陇袋,10多亩桑树郁郁葱葱,绿油油的桑叶比巴掌还大,让人感受到生态农业焕发的生机与活力。


“这是张华书记鼓励我种的。”指着桑树园,王正乡说,张华第一次到家里走访,了解情况后,就叫他把家里的坡地全部用来种桑树养蚕。


去年,王正乡养蚕有近万元的收入,今年将达到两万元。满目生机,张华已去,王正乡心中的悲痛不知向谁诉说……



不管是不是自己的帮扶对象,张华对待每个贫困户都如亲人。


他是我家的大恩人。”马亮屯杨景里说起张华的好,眼里噙满泪水。


杨景里的弟弟因交通事故离世,弟媳离家出走,撇下3个小孩。尚未成家的杨景里除了赡养两老,还要抚养弟弟留下的孩子。


张华对杨景里一家格外上心。他上门送去养蚕书籍,鼓励杨景里搞好养蚕产业,并安排杨景里的父亲到村委会当清洁工。“每次到家里,他都给小孩带来营养品,还联系企业资助小孩读书。”


王正规等众多乡亲都是张华在村里“结亲”帮扶的贫困户。听到噩耗,他们都表示难以接受。


王正规患有癌症,家庭经济困难,张华自掏腰包为王正规送去了慰问品和慰问金2500元,并到医院看望。


王昌福患有严重的肺穿孔,张华经常买些鸡蛋牛奶到家里看望,又极力推荐他到南宁参加饲养技能培训。


王正官前妻因病去世,留下一对上小学的女儿,户口一直没有落实。张华带着王正官到公安局了解政策,办理了孩子的户口问题。


汤亮村共有5名五保户。今年春节,张华自己掏钱买了油和大米,挨家挨户送上门,嘘寒问暖。



马亮屯66岁的五保户杨从宜,住房没有门窗和大门,楼梯口的天面年久失修,每逢雨天,满屋子都是水。


张华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去年,他叫人帮老人家安装上大门和门窗。今年3月,又叫人把楼梯口的天面换上铁皮。


驻村441天,汤亮村家家户户、一草一木,见证了张华的大爱和深情。


3为理想,不息的追求


从军到转业,张华一直是舍小家为大家。


张华的妻子在崇左工作,儿子在南宁读书,母亲在江西老家。四人分居四地,张华无怨无悔。


今年元旦,张华正在靖西候车准备返回南宁,临时接到工作通知。他当即退票,3天假期全都投入扶贫工作。


即便是清明节扫墓回到南宁,张华也是过家门而不入,直接从车站赶回汤亮村。他说,放心不下村里的工作。


“每当看到群众那真诚的笑容、真诚的谢意,我心里就充满了温暖,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就更加足了。”张华在驻村工作日记写道。



5月27日,靖西市遭百年一遇暴雨,汤亮村村部和农田、集体经济桑园受灾严重。


“想办法出城,在群众最需要我的时候,第一书记却不在岗位上,不能和他们并肩作战。我现在只想快点回到村里,我要和群众站在一起。”正在靖西市开会的张华心急如焚。



涉水察看灾情、转移安置群众……克服重重困难赶回村里的张华,一头扎进抗洪救灾中。


面对灾情,张华顾不上休息,一次次往受灾现场察看,回到村部继续加班加点工作。6月7日,张华因劳累过度病发,经救治无效去世。


“他天天惦念着扶贫工作,总不肯让自己稍稍休息一会儿,这次终于能够休息了。”与张华同一个办公室的工作队员岑业鹏擦着眼泪说。


张华走了,走得是如此突然。

15岁的潘巧仟还在等着张华归来。这个患有眼疾的女孩,自卑自闭躲在家里,是张华一次次的上门开导、鼓励,令她走出阴霾,重燃生活的信心。如今,“张叔叔下次再来看你”这句熟悉温暖的话,她再也无法听到。


张华走了,走得是如此匆匆。

说好带儿子去看一场电影,答应今年国庆陪妻子去海边补拍婚纱照,承诺今年“七一”带领汤亮村党员到百色开展活动……所有这些诺言,张华再也无法兑现。


张华走了,走得是如此让妻儿不舍。

“一路走好,父亲,我的英雄,祖国的好军人,好干部!”儿子韬韬在QQ空间留言。


“一生都在为人民服务的你,谢谢你。谢谢你16年的陪伴,谢谢你对儿子14年的培养,谢谢你24年对国家、人民的奉献。如果句号在所难免,一路走好。”妻子在朋友圈写道


送别张华,一直在南宁做事、从未与他谋过面的王正亮等5名村民来了。他们说:“张华为村里做了那么多好事,我们一定要来送送他!”441天,走遍了汤亮村的山和路,张华也走进了群众的心坎。



在生命走向终点时,按照张华同志生前的意愿,张华家属决定完成最后一起善举——捐献心脏器官。这个最后的善举,宛如一抹永不消散的美丽云彩,驻留在八桂大地上空,浩气长存!


张华,用满腔孤勇和义无反顾换来了汤亮村人民生活的幸福与安宁,将自己蓬勃的生命献给了热爱的扶贫事业,谱写了一曲脱贫攻坚的大歌。


今天

让我们送别

这位倒在扶贫路上的年轻生命

也致敬每一位基层工作者

他们怀着一颗初心

将青春与热血献给祖国广袤的农村大地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桂风起』,来源:广西日报、平安广西网、广西法治日报

● 往期精选

➤小心!这种骗局席卷全国,你家人可能也在做!赶紧阻止!

➤女子托男网友“转运”,5年花掉200多万却连对方姓名都不知道...遇上这种人请先捂好钱包!

➤6人中毒紧急就医!很多人爱吃的这菜,别再乱吃了!正大量上市


粉丝互动

昨日留言获赞前三名

3天内在昨日文(点这里直达)“写留言”处回复【地址+姓名+电话】,以便安排邮寄(包邮)

致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