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9岁女白领突然“脑子漏水”!这种病大笑都可能中招,极易被误诊

点击蓝字关注👉 中国反邪教 2019-12-09

“脑子漏水”是种什么感觉?29岁的林楠(化名)再也不想有这样的体会,“头痛到炸裂,恶心呕吐,只能平躺,不能站。”


11月4日,在被疼痛断断续续折磨快一个月后,林楠从广东深圳躺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完成了手术。


手术后的林楠才知道自己的这个病症有多可怕:发病率为十万分之五;生活中,咳嗽、练瑜伽,哪怕是一次大笑,都有可能导致发病。



爱运动的“女白领”
突然头疼到无法站立


林楠在广东深圳工作,就职于世界500强企业,做产品经理兼法务。她平常的工作状态是996,几乎全年无休,“累,压力大。”


林楠偶尔会有偏头痛,一年两三次,看起来也不频繁。和很多城市白领一样,她爱好运动,平常喜欢做做瑜伽、打打羽毛球,慢走。这些是她放松和锻炼的途径。


异常发生在10月11日早上。这天,林楠心情很好,按照计划,她打算从深圳福田坐车到香港“血拼”。


可就在检票口处,林楠突然感到头痛,“痛感非常强烈,虽然身体能够保持平衡,也能走动,但持续地、不停地疼,没有间隙。”


她当时不明白,为什么疼痛来得这么突然又剧烈:发病前,她几乎每周打两三次羽毛球,一周一次瑜伽,偶尔徒步行走,没做过其他明显的剧烈运动,更没任何异常。


林楠取消了购物行,回家吃止痛药、躺在床上休息。


“躺着没感觉,一起来,这种剧烈的疼痛感就又来了。白天躺了一天也没好转。”她当天晚上就去了家附近的医院。


在医院做了常规检查后,医生怀疑是食物中毒引起的偏头痛,开了止痛药,林楠继续回家平躺。


第二天下午,躺了一天的林楠,打算下楼和看望她的朋友一起出去吃饭。


“一站起来,那种剧烈的头痛又来了,还有恶心呕吐,因为没怎么吃东西,吐的都是酸水。”


林楠再次被送到医院。这次医生的诊断是疑似低颅压。



“医生说, 八成低颅压患者可以通过不断补液自愈。我觉得自己运气应该不会那么差,就采取保守治疗。


所谓的保守治疗,就是一方面静脉补充生理盐水,另一方面不断喝盐水。这样持续了一周,情况没有丝毫好转。


第三次赶到医院后,林楠做了核磁共振检查,一周后结果出来,显示她是脑脊液漏出,漏口位置比较高,又比较大,位于颈部2、3段。


当时的情况已经蛮危急了,深圳当地的医院做不了这个手术,他们推荐林楠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就诊。林楠确定好门诊时间后,用乘坐救护车、动卧、救护车这样的方式,奔波一晚到了杭州。


第二天早上,也就是11月5号,医院立即为她做了手术。40多分钟的手术完成后,林楠所有的不适很快消失。


咳嗽、大笑

都可能导致“脑子漏水”


什么是脑脊液漏出?它为什么来得这么突然,又来势汹汹?


“这个病的发病率只有十万分之五。”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疼痛科何非方主任医师解释,这个病症叫脊髓脑脊液漏颅内低压,但患者颅内压并不一定低。


何非方说,脑脊液存在于人的大脑和脊椎中,它为脑组织和脊髓提供浮力。脑脊液外部包裹着硬膜囊,一旦硬膜囊破了,脑脊液漏出,脑组织失去了浮力支撑,就会出现头疼、恶心、耳闷以及颈部僵硬的症状,严重的还会引发脑疝。


林楠所患是自发性脑脊液漏出,也就是说她的硬膜囊非常薄,特别容易发生破裂。


“咳嗽、便秘、颈部推拿、练瑜伽、摔倒、驾驶、剧烈运动、蹦极、性生活、大笑,任何能导致胸腹部压力急剧改变的因素都有可能造成硬膜囊撕裂,从而导致脑脊液的大量漏出。”


何非方检查后发现,林楠的硬膜囊有两个区域存在撕裂,共六七处需要修补。这两个区域分别位于头部和颈部的连接处和下胸部。


“简单来说,我们的手术方法就是取她自己的血液,把这些泄漏的地方补上。”


这种病常被误诊为颈椎病


林楠的手术很成功,但对于“脑脊液漏出”这种病症,何非方还有很多话要说:因为发病率低,又没有特别异常的征兆,所以这种疾病经常会被误诊。



“最经常被误诊的是认为是颈椎病,还有的去神经外科就诊,会被判断为患者是因为受了外伤,才导致硬膜下出血。其实这是因为脑脊液漏出后,脑组织下沉后造成的出血。”


邵逸夫医院每年收治自发性颅内低压患者 200例,伴有硬膜下出血等并发症的重症患者占25%,抢救成功率高。


误诊的结果就是会影响治疗时机。


“手术的操作空间本来就很小,只有两三毫米,如果耽搁时间太长,脑脊液泄漏后出现粘连,差不多两三周的时间,两三毫米的空间也没有了。” 何方非举例说,像林楠这种情况,就需要先把粘连的地方松解开,才进行手术。


对于脑脊液漏出的诊治,医生一般会先采用保守疗法,就是让病人回家平躺,不断补充液体,等待“漏点”自行修复。


“就如我们手划伤了,有时候你不去处理,伤口会自动修复。”何非方说,如果保守治疗一两周后,依旧没有效果,会建议手术治疗。


还有一点要说的是,治疗“脊髓脑脊液漏颅内低压”患者,需要多学科联合:手术部,放射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超声科、麻醉科,疼痛科等。


“我们借力各类影像方式探索漏点定位技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王谨说。


身体柔韧性异常的人
要多留意


那脑脊液漏出的发病原因是什么呢?


对于这个问题,何非方摇了摇头,“绝大多数突发性脑脊液漏是不明原因的,有些人硬膜囊存在先天缺陷,平时可能无任何症状,突然就发病。可以说,这种疾病无法预测,防不胜防。”


从临床上看,这种病的发病,女性多于男性,比例2:1;发病高峰年龄在40岁左右。


大量的临床显示,导致低颅压产生的基础病因,除了林楠这种先天性的,还有一类则是骨刺增生。王谨发现,低颅压患者脊椎的影像报告显示相应的漏出部位骨刺非常多,这跟生活习惯有很大的关系。


但是有一个现象需要留意,很多脑脊液漏病人柔韧性都非常强,比如能把大拇指反过来折起来 ,胳膊肘部能够翻转等。


何非方要提醒大家的是:低颅压虽然非常小众,但却是一种可以治愈的疾病。但一旦误诊,被当成颈椎病、偏头痛或其他疾病来治疗的话,很容易拖成硬膜下血肿甚至脑疝以致威胁生命。因此,怎样去识别病人,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关键。


涨知识了

转发给更多人提个醒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钱江晚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