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菲:做个灵魂有香气的人
“我想,人可以‘站’在空中,也可以‘飘’在地面,灵魂与肉体的交融,只在瞬间,捕捉住这一瞬间,便把握了自己的人生。”
——滕菲自传《光阴集》
滕菲
艺术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硕博导师、首饰专业创建人学术带头人。 荣获第十届全国美展金奖、中国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奖、中国珠宝首饰设计大师称号,中国美术家协会工艺美术艺委会副主任。重要个展:2017年,“梅香——滕菲·当代首饰展”;2011年,“寸·光阴Ctrl.+S——滕菲作品展”;2007年,“朵颐——滕菲首饰艺术展”。出版多部学术著作。个人作品被国内外多家美术馆、博物馆及私人藏家收藏。作品“梅”系列作为国礼被巴西、美国、法国、葡萄牙、俄罗斯等多国总统及夫人收藏。
▽温度
1990年,滕菲赴德国留学。由于文化背景和语境的不同,使她开始寻找自己的位置和艺术语言,同时,也开始关注当代艺术。在这个时期,她开始尝试与自然相关的材质,如羊毛、纸浆、植物等。自然物,是一种更有温度的材料。材料的选择除了和主题相关,也和自身的喜好相关。
滕菲的作品开始关注生命自身的价值,以及对个体生命该有的尊重与理解。
《玫瑰魂》装置
1993年,滕菲的个展上,展出了一件有关玫瑰的装置作品——《玫瑰魂》。她传递了一个生命的始与终。随着时间的推移,观众见证了一个鲜活而美好的生命走向干枯凝固的过程。
《寓言No·1》装置物件 面包 水泥 镜子 40cm 1996
在德国的学习期间,学生可以接触和使用到不同的媒介。得因这样的自由,滕菲接触到首饰艺术,并正式开始在这个领域中前行。1995年回国以后,滕菲回到中央美院,并作为最早参筹建的教师之一,将首饰艺术带进国内。在设计系开设了材料实验课,以材料实验为教学的起点,启发学生体验当代艺术的路径。
▽重生
“那时候,只要天一亮,阳光溢出来,万物一复苏,每一个细小的生命就开始生长,我会觉得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自然与四季的变化在不同年龄有不同的感受。”
《穿越·天梯》装置 鹿角 有机玻璃 心电导联线 电极片 晶石 2011
“重生”是滕菲作品的另一个语义,作品《天梯》是关于个人的记忆,她将成长当中陪伴她的物件封存在有机玻璃里。《天梯》起初的定位是一件可以介入生活的作品,但在不同的阶段,对作品的定位和诉求会发生变化。2011年,滕菲将这件作品“再做”,并重新取名为《穿越·天梯》,在层层记忆下去体验时空感。这一次,滕菲寻求的是一个物件如何变的有生命力,她将梯子顶端的树皮原木改为了天然的鹿角,这种“重生”也诠释了“物”的灵性。自然物的温度和反之使作品更具有力量,材料的特殊性让作品在自己的“场域”中更直接的去诉说。
▽修复
其实生活中的“物”都具有可“修复”的属性。而“修复”是激活一个生命体最重要的环节。在过度消费的今天,艺术家所在意的仍是“物尽其用”。
作品呈现艺术家的生活态度。滕菲将自己生活中息息相关的物品放在一起,让他们之间产生”对话“,并试着诠释不同语义的材料。一件破碎的红酒杯,一把坏掉的苍蝇拍,滕菲选择用竹子作为“修复”的媒介。”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论是印象中小时候的竹林,还是现居工作室外的竹林,滕菲都对其喜爱有加。
或许竹子所蕴藏的精神气节更能将破碎的工业产物激发其能量。让人们去思考作品背后的意义、态度、情感。
作品精选
“首饰一直以来就具有交流或传递信息的潜质。它们就像故事一样是时间与文化的载体。作为艺术家,我想保持一种对首饰艺术的独立视角,尽力挣脱学术体制化的束缚,或是落入同质化的窠臼。为发出自己的真实、准确的声音,不拘泥诉说的方式,拓宽仅有传统珠宝审美习惯之视野,为受众对首饰艺术的观看呈现别样的可能。”
——滕菲
滕菲《心经》 2017
滕菲《心经》 2017
滕菲《心经》 2017
滕菲《清香风满枝》 2010
滕菲《散玉》2011
滕菲《一寸光阴》 2017
滕菲《一寸光阴》 2017
Y.C.J
Y.C.J 在做什么?
杜小同: 我在寂寥的海面上看见了自己
吴笛笛:“总想跨过自己的双脚”
吕山川:一个循规蹈矩的人,怎么可能画出异想天开的作品
Y.C.J
以艺术视角探索未来世界
合作/联系我们
zoudapeng@youchu-ar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