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纳米材料”就觉得是大忽悠?真·纳米材料博士有话说
周末好!
这个周日,我们来聊聊关于材料学的博士生活吧!
曾经有一段时间,“纳米材料”非常火爆,谁家新出的产品不带上“纳米”两个字,都不好意思出门跟人家打招呼。那么,纳米材料到底是什么呢?材料学的博士们每天都在忙些什么呢?一起来看看吧!
(多图预警,大部分是作者自己画的,让编辑一度以为材料学博士的日常是画灵魂手绘……)
下期预告:一入此门深似海,为了心中的理想,我一路读到了临床医学博士。
**专栏中所涉及的内容为嘉宾自身的经历,仅供参考,不同院校/专业/研究方向的博士在研究和生活方面都会有不同的体验哟**
一、我的专业“纳米科技”是什么?
纳米(nm)是长度单位,一纳米等于十亿分之一米,头发的直径是6万nm,DNA的宽度是2.3nm。任何学科或技术,当其研究或作用的尺度降到100nm之下时,便可称之为纳米科技。
纳米科技的灵感来自于物理学家费曼(Richard Feynman)。1959年他发表了著名的演讲《底部还有很大空间》(There’s Plenty of Room at the Bottom),他的观点概括来说是:“我们可以组装单个原子以获得产品”。这个方法论后来被称为“自下而上法(bottom-up)”。顺带一句,这也是3D打印概念的原点。
我的研究方向是纳米材料的电化学储能应用,目标是造更好的电池。
我们这行的博士,门槛不高。以我自己为例,入门条件主要有两个:
有一点点本领域的基础(没有也行,但入门过程要久一点);
有一点点英语读写基础(没有也行,但做科研的效率会很低)。
因为是交叉学科,干起活来会不断和纳米、材料、电化学这三个领域打交道。
绘图:圆的方块
二、我们“纳米人”的研究日常
做纳米的博士,大体是以一个课题作为周期,每个周期内的工作流程近似。
绘图:圆的方块
研究纳米材料的一个很大难处是需要在众多备选方案中不断摸索,反复尝试。
而且,每个环节都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会得到各种奇怪的结果。
更惨的是,绝大多数时候,你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而且你的同学,师兄甚至是导师,也都不知道。
绘图:圆的方块
那么恭喜你,这是好事,因为有问题才值得研究。
做纳米的好处是,你有很大的机会成为发现某个现象的第一人。如同在大航海时代,你随便到达个岛屿,就是第一个踏上这块土地的人。
举一个自己的课题,来简单介绍下日常科研是在干啥。它也是我第一个独立研究的项目,还蛮有意思的。
这个课题用一句话描述就是“用盐来制备多孔纳米碳材料”。
日常中,我们总会观察到盐类的结晶现象,比如海水晒盐。我的研究发现,可以控制盐结出不同纳米尺寸的晶体。在一定条件下,生活中常见的食盐(氯化钠),其晶粒尺寸可以控制为1000nm,苏打(碳酸钠)为100nm,硅酸钠(俗称,泡花碱)为10nm。
进一步,在盐水中溶入葡萄糖,在析出过程中,葡萄糖就会自发包在盐的表面。通过煅烧,将葡萄糖碳化,之后再用水溶解掉盐,就能得到复制了盐晶体外形的碳纳米结构。
供图:圆的方块
于是,通过控制盐的结晶过程,我可以得到具有不同纳米孔径的碳材料。
更有意思的是,多种盐类同时混合,彼此结晶过程并不影响。因此,我们可以像拼积木一样,来拼凑不同尺寸的盐晶粒,进而得到不同组合的孔结构。
供图:圆的方块
再进一步,我们都知道海水中含有多种盐类,因此,可以直接拿海盐作为模板,低成本制备纳米多孔碳材料。
供图:圆的方块
随后,把这材料用在超级电容器中,发现它比商用材料的储能性能高两倍。当然啦,这只是实验室中的“性能好”,真想到实用的程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这种具有纳米级三维结构的“碳”材料,还有更多的用武之地。比如,它的表面积大,可以用来做吸附,以去除海水中的油;电化学性质优良,可以提高电池的续航能力;力学性能好,加在金属中,可以提高材料整体的强度和韧性。我实验室中的小伙伴们都在这些方面不断探索着。
以上就是我读博期间接触的一个课题,它基本满足了我对纳米研究的所有期望: “有趣,有料,有用” 。当然,随后接触的人越来越多,发现与真正的世界顶尖相比,自己这些也就是“过家家”级别。
但是,“过家家”也很有意思呀!
三、课题组与导师的选择
从做科研开始,我在中国、美国、欧洲的学校都待过,接触过各种课题组和导师,所以这方面有些心得,在这里想跟大家分享一下。
当你打算选择某个课题组的某位导师开展科研时,有三个标准需要考量:
(1)经费充足
做纳米真的很烧钱,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现在的大趋势是,国内的课题组不断崛起,可谓社会主义物质极大丰富。纳米领域的厉害科学家中,华人也占了很大比例。
目前世界上的纳米领域形势有点像体育界的乒乓球——中国有几乎最好的设备,人才和资金。很多欧美教授都跑到中国来蹭科研经费。
比如我在国内参与的课题组,虽然在国际上名声没那么响,但是硬件条件真的不含糊,有像这样一屋子各种功能的“炉子”,用来进行样品的高温处理。
供图:圆的方块
国内高校的投资力度也很大,我们院新买了一台球差校正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可以直接“看”到单个原子。设备也不贵,也就一千多万吧。(微笑)
一千多万的显微镜。图片来源:JEOL官网
纳米研究中的耗材也都挺贵的,然而世间好物不坚牢,就比如我上个月打碎的石英管,哎,还是不说了。所以,纳米科技的研究真的很烧钱,课题组经费是否充足就显得非常重要。
(2)导师人好
我比较幸运,目前接触过的导师们性格都很好,而且都乐意为学生着想。我觉得一个好的导师,最重要的是能够提供条件让学生“看远一点”,无论物质层面还是精神层面。
(3)大组vs小组
课题组的规模会很大程度影响你的研究风格。
我在国内的组“大而全”,同时研究着多种材料,而且横跨制备,表征,性能测试等一系列科研环节,最近在发展产业化。大课题组的好处是你会对所在领域的各个环节都有所涉及,而且科研产出效率相当高。
天津大学纳米和复合材料课题组(Nano&Comp)。供图:圆的方块
我在法国参加的组“小而美”,专精于电化学,在本领域首屈一指,国际上很多组会专门把样品寄给我们进行测试,之后有了成果大家分,一起发财。课题组中的老师都是术业有专攻的,这位熟悉晶体学,那位掌握测试技术等等,是“点突破”的模式。
法国图卢兹CIRIMAT实验室(部分人员) 。绘图:圆的方块
选择大组或小组,各有千秋,只要占了“人好钱多”这两样,基本就八九不离十了。
四、就业
因为是三个领域的交叉,所以将来就业要看自己的技能点。这是我目前接触到的,本领域博士们的就业情况:
供图:圆的方块
严格来说,目前纳米方向专业对口的岗位只有高校。但我个人是相信纳米的:There’s Plenty of Room at Nano。毕竟20年后的职业种类,绝大部分现在还没有呢。
五、读博体验
首先,读博或者科研只是众多工作选择中的一种,并不特殊。
关于好工作的定义,众说纷纭。我自己有一个考量的角度:这项工作的增长类型。
增长的方式有三种:线型,复利型和奇点型。
供图:圆的方块
线型增长最好理解,积少成多,一天存一块,一年就有三百多,不会有太大波动。线型增长的工作中,你的能力就是线的斜率。
复利型增长是收益叠加的,第一天的成果会给随后的每一天的都带来好处。最典型复利型增长的例子就是高利贷或者巴菲特的股票投资。
此外,知识领域也存在这种复利效应。以去年很火的石墨烯为例,相关论文的数量就逐年呈现复利型递增模式。
绘图:圆的方块,数据来源:Web of Science
所以,被学界认可的科研成果会持续扩散其影响。正如牛顿所说,科研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科研的增长是复利型。因此,今天做的一点一滴,都会对后面的整个职业生涯产生积极的影响。每念及此,瞬间觉得自己手头的工作很有意义。
所以,如果选择了科研,那么读博期间所要做的就是在慢速增长的阶段尽可能多走几步。
还有第三种,“奇点型”的增长。在到达某个点之前,几乎没有增长,过了这个门槛,则会出现爆炸性的增长,比如创业或者某些网红。这种增长的风险太高,绝大多数会死在奇点到来之前。
六、课余生活
小时候,如果考试考得好,爸妈就不管你了,甚至你的一切“熊孩子”行径都会被认为是可爱或调皮。
读博也是一样,只要完成了科研任务,就有很多时间自由支配,你的一切乱七八糟,都会被解读为“全面发展”。以至于读博这几年,基本上成了我的圆梦之旅。
(1)旅行
我们学校有很多交流项目,我本科时去过美国做毕业设计,去过东南亚当义工。读博之后,这种外出交流的机会更多了,比如去以色列参观学习和到法国联合培养。
特别是到法国之后,这里的人民太爱放假了。他们有一种“搭桥”的制度:如果周四是假日,他们就会把周五也放掉,和周末连成四天的小长假。假期里实验室还封楼,真是想勤奋都不行。
我有一只网红蛙,已经跟着我去了十几个国家。供图:圆的方块
(2)不浪的时候,就默默地写公众号
写科普,也写段子。供图:圆的方块
(3)学跳舞,来到法国后,居然在当地华人春晚露了一手,圆了舞台梦。
后来在当地饭馆吃饭,还被老板娘认了出来,特意给我多加了份菜。瞬间,我也能“靠脸吃饭”了。 供图:圆的方块
(4)抽空去参加了英语演讲比赛
供图:圆的方块
可能是有史以来年龄最大的参赛选手,以至于,一进赛场好多人就站起来说“老师好”。
(5)开始健身,变壮实了
七、小结
读博是一份主观感受差别极大的体验,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故事。
说了这么多好处,读博当然也是有缺点的,比如:
绘图:圆的方块
作者名片
编辑:婉珺
排版:晓岚
题图来源:123RF
读(过)博的你,是不是也对自己的专业有话要说?
给后台留言,或者添加科科微信(guokrscientific)发送“博士有话说”,加入我们的专栏!
科学人周末专栏:我的专业是个啥?
科学人段子手们以“过来人”的亲身经历,向你讲述读博意味着什么,不同专业的博士生们每天的日常是什么,读博前和读博后内心发生了哪些变化,没有对象的时候该如何度过漫长的单身生活,进口洗发水和国产洗发水在缓解脱发方面的不同表现……
建筑学、生态学、语言学、心理学、考古学、生物学、数学……他们曾经或正在那些你想了解细节的专业刻苦研究。
还没读博士的你,是不是好奇过:
PhD们是一群什么样的人?
他们每天都在干什么?
他们毕业之后好找工作吗?
他们都找得到对象吗?
他们真的都在遭受脱发困扰吗?
在考虑读博士的你,是不是在犹豫:
我该不该读博?
我该选哪个专业来读博?
毕业之后找不到工作怎么办?
到底该先找对象还是先读博?
读博之后如何保持头发的飘逸浓密?
关于博士,你最想知道的是什么?你最希望了解的专业是什么?留言给我们,你的问题大概可能也许基本上都将得到解答!
前期精彩回顾:
第4期:你这个化工博士……很危险啊!
第5期:心理学博士是做什么的?冤死我算了,我真的不是算命的……
第7期:什么?设计学的博士还可以这样读?一个清华美院博士的自述
欢迎个人转发到朋友圈
本文来自果壳网
转载请联系授权: sns@guokr.com
投稿请联系scientificguokr@163.com
科研最新进展
学术最新动态
顶级学者的思考和见解
欢迎扫码关注
【扩展阅读】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我就是这样的气象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