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清明:清心明志的寓言

2017-04-03 施立学 民进网

点击上方“民进网”可快速关注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在这一天,天清明,地清明,人又当如何“清明”地度过一生呢?


天降清明,果然天气是清明,万物至此皆清洁而明。清明是节气,是节日,亦是古人留下的一则参禅不透的寓言。当大地返青,杨柳新绿,何以有那么多海外游人,华夏子孙,涌回桑梓追念乡贤,敬仰先烈,以致于四野如市?从国家领导人、将军、教授、学者、轰轰烈烈地“国祭”炎黄,到平民百姓祭扫时那一束鲜花、一樽薄酒、一炉纤香、一篇祭文或栽种一株树,是不是宣誓慎终追远、敦邻睦族的孝亲传统?从释怀哀思,哀而不伤的墓祭到“游子寻春半出城”的踏青,是不是通阴而后顺阳,恰为一枚硬币的两面,缺一不可,体现了阴阳协和的文化传统?

何以有那么多发生在清明的祖德故事激荡后人?

从孔圣问弟子志向,回答:“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到东京汴梁《清明上河图》里,“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一幅幅纯净风俗画,是否告诉人们,“寻春直须三月三”?

从上天王母因三千年一熟的蟠桃才有的蟠桃会,到伏羲女娲化身高公高婆,兄妹成亲的神话,是不是顺应于天道,惜春正命,宣导生命可贵;从东北二人转《杨八姐游春》,佘老太君怒斥宋王荒淫误国,提出苛刻礼单,要你“一两星星二两月,三两清风四两白云,五两火苗六两气,七两闪电八两雷音,泰山那么大一块玉,黄河那么长一锭银,天那么大菱花镜,地那么大洗脸盆”,到“走过一河又一河,河上飘来一对鹅,你看那公鹅瞅着母鹅乐,笑你是只呆头鹅,”为追求爱情而化双飞蝴蝶的梁祝传说,是不是彰显了春一样明丽的高洁人格?

从《诗经·郑风·溱洧》,谈情说爱的描写:“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矣……”,到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的非常景象:“清明节矣……往往就芳树之下,或园囿之门,罗列杯盘,互相劝酬”“歌儿舞女,遍布园亭,抵暮而归”; 从公输般以木材为“鸢”,“负人载物,超险阻而飞达,越山川而空递,弥补舆马之不能,舟楫之不逮”直至“风鸢放出万人看,千丈麻绳系竹竿,天下太平新样巧,一行飞上碧云端”,到彩衣绣裙上下凌空,体态轻盈优美,宛若仙女自天而降,可“摆疥”(医治疾病),可“释闺闷”,直令唐玄宗呼为“半仙之戏”的荡秋千,演绎“只凭风力健,不假羽毛丰。红线凌空去,青云有路通”,已见游春之盛。

在崔护“去年今日此门中”的人面桃花,杜甫“长安水边多丽人”的耍青探春盛景里,人们感悟,“万株杨柳属流莺”的清明,不只是如浸如染一首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不只是清新俊逸一阙词: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春游魂醉,连寻找的对象亦改变了;不只是如织如绣一出戏,幕启——时间:清明时节。场景:雨纷纷。人物:路上行人。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是天地合著一篇振聋发聩寓言。

颠沛流离19年,又“割股啖君”的介之推,血谏晋文公《清明》诗,为这篇寓言点睛:“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声声精卫填海,字字啼血杜鹃,苦谏君王清明,所以,唐明皇将衍生于春秋的清明节,定型于唐:“寒食上坟,礼经无文,近世相传,已成习俗,应该允许,使之永为常式”。所以,王羲之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以清丽笔调写下千古不朽的《兰亭集序》,茂林修竹间曲水流觞,临流赋诗,流素卵、浮绛枣,修禊除灾;作为护身符与吉祥物,唐太宗也曾在清明赐文武大臣以柳圈,并著柳枝于门户,以为避邪驱疫。邪在哪,疫在哪,柳树强大的生命力与内在灵性,当然给人以佑生避邪的希望,而修禊除灾,警策污浊身首,祟秽门庭,雄心软化,志向消弭。

天清明,地清明,人不清明,岂不愧对清明天地?清明本来就是“励志节”,清与明寓意清白为人,廉洁奉公。一年一度过清明,是天地警示,以先祖大德,以乡贤懿风,净心明志。德不匹高天厚土,汗颜先贤;知行朗朗乾坤,耀祖光宗。春光万斛里,阳气发泄,万物萌生,修禊与游艺,养眼娱身,一如盎然春色,清洁明亮。地涌新绿,天降清明,人当顺天应时,明朗修齐治平之志,雕塑净洁出彩人生。

(作者系吉林省民俗学会理事长、省政府文史馆员、民进省直工委主委)


推荐阅读


福州!泉州!跟着严主席去调研


开往福建的列车开始检票了,你上车了吗?


三月三,鲁迅和周建人的风筝故事


尚勋武:陇原赏春 兰州出发


冯骥才:清明节带孩子春游插柳 这是传承文化的重要方式


艳溢香融繁似锦  莫若民进笔下春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了解民进更多资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