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大区域与国别研究院的成立,与咱民进的建言密切相关!

2018-04-16 民进网

点击上方“民进网”可快速关注

4月12日,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揭牌仪式暨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刘新成应北京大学林建华校长之邀出席会议并致辞。



您可能会好奇,北京大学成立区域与国别研究院,为什么邀请民进中央的领导去呢?这件事和咱民进有什么渊源?

这个渊源真的有!且听小萱为您细细道来——

建  言


2010年7月,民进中央围绕加强域外国家(或区域)研究向中共中央建言,建议采取积极措施加强国别研究智库建设,并提出要充分发挥高校的特殊作用,加强高校国际研究中心建设。由民进中央提交的这份《关于加强我国高校国际研究中心建设的建议》,得到了中共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

启  动


2012年,教育部启动国别和区域研究基地遴选工作,在全国28所高校设立了42家研究基地,开始探索推动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的发展模式。

系列建议


此后,基于长期的研究和持续调研,民进中央接连提出——

12013年7月

《关于加强政府间交换留学人员工作的建议》

22013年11月

《建立人才新机制,提升中国在国际组织中的影响力》

32015年6月

《关于“一带一路”与高校智库建设的建议》

这三份建议都得到了中共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

阶段成果


2017年2月,在教育部指导下,国别和区域工作秘书处组织全国高校进行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备案工作,经过专家评议,最终对全国169所高校的394家研究中心予以备案,国别和区域研究机构总数达到436家。在研究对象国别布点上,已经实现了对联合国成员国的研究“全覆盖”。

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刘新成与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教育部国际司副司级参赞陶洪建、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院长钱乘旦共同为研究院揭牌。


那么,为何民进中央建言在高校设立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如何做好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工作?

来听听刘新成常务副主席是怎么说的——

为何建言在高校设立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


当代中国是一个复兴中的大国,我们的国家正在从全球治理的局外人、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和规则制定者。完成这一角色转换,需要我们主动地了解和理解世界各区域、各国和各族人民,包括其历史传统、政治体制、宗教信仰、价值观念、信任系统、人情世故、时尚习俗等等,这不仅有助于经济合作和财富增长,更符合建设美好世界和人类家园的需要。

高校建立区域与国别研究中心有其独特优势,

一是高校相对具有一定超脱性,有利于研究人员对国际问题做出相对独立、客观的分析和判断;

二是高校具有人才优势、学科优势、管理优势和对外学术交流优势,有利于对一些问题进行综合、深入、细致、持续的追踪调查与研究,特别是智库建在大学里,可以影响到年轻人,有助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和真正形成。

如何做好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工作?


首先是设定我们的功能和目标,能对对象国、对象地区发生的重大事件作出深度解读;能对对象国、对象地区的形势发展作出前瞻性预测;能对在经济和文化领域我国“走出去”和对象国“走进来”的路径提出有效建议,或为往来于双方的组织与人员提供有效的咨询。

其次是积极开展新型的国际合作,要通过协商合作增进相互了解和理解。我们国家高校的区域与国别研究中心要有意识地区别于一些西方国家的国际智库,不把研究对象国视为“敌手”,而是视为“朋友”;不是与对象国互相揣测、猜疑,而是通过协商合作增进相互了解和理解。

本着这个原则,我们建立起来的研究中心将是一种新型的国际智库。我们要探讨人类未来的走向,以及人类共同体如何实现和平、发展、合作、共赢。

区域与国别研究院的成立,必将在新时代进一步发挥好北大传统和优势,在服务国家全球战略部署、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面推出更多质量精良、形式新颖的优秀成果,进而在推动中国的区域和国别研究方面大有作为。


2018年适逢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周年,随着倡议的推进,中国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不断加深,对世界各地区进行更加系统和深入的学术研究也显得更加迫切。

区域与国别研究肩负着国家新时代的战略需要,将在学术研究、人才培养、智库功能和扩大国内外学术交流方面做出重要贡献。


近期精彩回顾


殊途同归,无分彼此 | “赤子”傅雷与民进的那些故事

民进纪念“五一口号”70周年,蔡达峰讲了什么?

当年,民进响应“五一口号”的那些事儿……

民进中央年度大调研又双叒叕来了,今年有啥看头?

一目了然!民进章程修改前后内容对照表

看完先别走,文末点个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