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什么研讨会嘉宾阵容如此豪华?蔡达峰、王蒙、韩美林、王立平、刘诗昆......都来了!

民进网 2019-05-16

点击上方“民进网”可快速关注



由中国作协、民进中央文化艺术委员会、天津大学、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民协等单位联合主办的“冰河·凌汛·激流·漩涡——冯骥才记述文化五十年国际学术研讨会”,2019年5月9日至10日在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召开。

“冯骥才记述文化五十年”精装套书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同步推出。


5月9日举行的研讨会开幕式,嘉宾阵容相当豪华,以至于开幕式上主持人白岩松笑称:这场盛会嘉宾名单“长达十几公里”


研讨会开幕式现场

都有哪些嘉宾?小萱这就为您介绍一下——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蔡达峰文化部部长、中国作协名誉副主席王蒙,中央文史馆馆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平艺术家韩美林,民进中央原副主席、中央文史馆馆员、著名作曲家王立平,民进中央原副主席、著名作家南帆,中国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吉狄马加,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协主席潘鲁生,著名钢琴演奏家刘诗昆以及张抗抗、陈建功、言恭达、姜昆、郁钧剑等著名作家、艺术家、文学评论家出席了开幕式。

这个阵容是不是相当的豪华?现在,小萱要考考您:上述名单中您发现了几位民进人?

没错,有四位哦!分别是民进中央主席蔡达峰、民进中央原副主席王立平、民进中央原副主席张帆(笔名南帆),还有民进中央开明画院艺术顾问言恭达。

他们不仅是冯骥才先生的朋友,还有一个共同的身份——民进人!冯骥才先生曾担任五届民进中央副主席!

蔡达峰在开幕式上致辞。



嘉宾介绍完毕,小萱再带您到活动现场看看——

好几位老朋友都在开幕式上给冯骥才先生送上了珍贵的礼物。英国巴斯大学教授余德烁把冯骥才写韩美林的口述史《炼狱·天堂》翻译成英文,这次他带来译稿,现场赠送给这对老友。

韩美林先生也带来一幅他创作的“天书”作品赠送给冯先生。他说:“我和大冯站在一起,一个大个子,一个小个子,总是捆在一起。每次去政协开会,想找我很容易,找到他就行了。我偷偷从他身上学到了不少东西。首先就是做人,灵魂绝对不能下跪!我跟着大冯,感觉像一直跟着火车头,他在研究民族民间文化的时候,我在后面受益。”看到这一高一矮历经磨难始终捆在一起的老哥俩,听到韩美林先生的一席肺腑之言,不少嘉宾都红了眼圈。


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臧永清不仅请冯骥才共同揭幕“冯骥才记述文化五十年”精装套书,还向后者送上《俗世奇人》(足本)发行100万册的纪念品——冯先生揭开红布一看,竟是一组“泥人张”的泥塑,每一尊塑像都是他《俗世奇人》里的一个人物!(ps:臧永清也是民进会员,担任民进中央出版和传媒委员会副主任。)

著名作家王蒙

圣彼得堡大学东方系教授罗季奥诺夫


著名作家王蒙和圣彼得堡大学东方系罗季奥诺夫教授都发表了热情洋溢、幽默智慧的致辞。王蒙一句“困惑的时候我们享受了相濡以沫的温暖,比较好的时候我们绝对是不相忘于江湖”,说到了冯先生的心坎里,也打动了每个人的心。罗季奥诺夫则幽默而真诚地称赞冯先生“精神的肚子大”,令大家笑了起来。

著名音乐家滕矢初特地挤出时间从北京赶来,就是为了给冯骥才先生这位胜似亲人的知音,弹奏一曲肖邦《幻想即兴曲》,而这首乐曲既有激流般的奔腾,又有温柔的一面,正是他对冯先生最真切的感受。

钢琴泰斗刘诗昆压轴登台,沉郁如黑云压城、汹涌如惊涛巨浪的音乐,在结尾转为大放光明的壮阔,震撼人心。伴随着这样的琴声,前央视主持人、中国传媒大学博导王志朗诵冯骥才先生诗歌《路》:“这是一条时而欢乐、时而痛苦的路,这是一条布满荆棘的路……但我决意走这样的路,因为它是一条真实的路。”这首冯骥才写于而立之年生活艰辛时刻的诗歌,也正是他后来几十年人生的真实写照,令全场观众都为之动容。




冯骥才现场答谢感言


冯骥才在研讨会开幕式的答谢感言中所说:“我这部书看似自传,实际是我是从一个知识分子的亲历以及苦苦思考、追求与行动,表达我们这一代与时代共命运的精神特性,将推动社会的文明与进步视为自己终生不弃的使命。” 故而他说“知识分子的天职就是永远坚守社会的进步与文明”。

在答谢致辞的最后,冯骥才先生说:“我现在还不算特别老,我也不知道未来还有多长。反正在生命的句号画上之前,我要让我的每一步、每一个字都端正。”(冯骥才先生答谢致辞实录全文请点击:冯骥才记述文化五十年 | 在生命画上句号前,我要让我的每一步、每一个字都端正

视频作者:杨帆


5月9日下午和10日的研讨环节,分为文学和文化遗产保护两个会场同时进行。

专家学者们认为,“冯骥才记述文化五十年”系列作品是中国当代非虚构文学的高峰之作,在中国当代文学史、文化史、文化遗产保护史的书写和实践等多重意义上都具有重要价值,冯骥才的文学写作、艺术创作、文化遗产保护思想都值得进一步探讨,对他本人更需要作为社会转型期一代知识分子的特征人物,进行深入的研究。

向您推荐——

冯骥才记述文化五十年系列


四本书连起来

是他五十年精神的历史

《冰河:无路可逃》


(1966-1976)

在《冰河:无路可逃》中,冯骥才以自我口述的方式,讲述他在1966年至1976年十年间的经历。当时的冯骥才还只是梦想成为作家的青年,正恋爱,正青春,正文艺,正挣扎;他比受苦受难的名人们年轻,又比动物凶猛的学生们年长,因此毁灭、凶残、狂热他看得更多,恐惧、忧伤、苦难他承受更多,迷茫、愤懑、绝望他体会得更多,他和他写过的小人物一样在㡳层挣扎,和他们共生态。冯骥才是历史的经历者,也是历史的记录者,他写他者的命运跌宕,他记录自己是记录经历历史的内心细节。年轻、精力旺盛的冯骥才在五十年前就是隐匿的观察家、隐密的写作者,书中的照片是他那时留存的,故事是那时亲历的,那面阻挡他出逃的墙也是当时的,或许这面墙里还藏着他记录历史的残稿……

《凌汛:朝内大街166号》


(1977-1979)

《凌汛:朝内大街166号》记录作家冯骥才1977年至1979年在北京朝内大街166号人民文学出版社从“借调式写作”走向“新时期文学”的种种难忘的人和事,书中还有大量具有史料价值的珍贵旧照,是乍暖还寒的季节不可或缺的见证。在那个年代,这些记忆一如江河早春的凌汛,带着不可遏制的春意迅猛地来到人间。

《激流中:我与新时期文学》

(1979-1988)

《激流中:我与新时期文学》记录了冯骥才先生亲历的新时期十年(1979年-1988年),讲述了他进行文学创作、从事文化工作以及与许多作家交往等活动,真实地抒写了八十年代文坛内外的人情与世情,表达了冯骥才对整个新时期文学现象的反思,也忠实地记录了冯骥才从热闹的文学退场,转战传统文化、民间文化整理保护的人生轨迹,用行动实现思想。

《漩涡里:我的文化遗产保护史》

(1990-2013)

《漩涡里:我的文化遗产保护史》是冯骥才先生“记述文化五十年”这一系列非虚构、自传体、心灵史式写作中的最后一本。本书完整、真实而又细腻地记录了冯先生人生的第二次重要“转型”——从文学跳到文化遗产保护的心路历程。这一转变是为时代所逼迫,也是冯先生已与文化融为一体的命运使然。他从情感上、使命上,把保护民间文化、传统文化作为自己的天职。

素材来源:天津日报微信公众号、冯骥才工作室微信公众号

更多推荐:

都看到这了,还不点个“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