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日记写中共:“彼处确有生气”
点击上方“民进网”可快速关注
抗战时期,中共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众多党外知识分子对中共有了初步认识。抗战胜利后,这些知识分子对中共好感日增。其中原因,从叶圣陶的日记中可探知一二。
叶圣陶(1894—1988),著名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曾任民进第六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第七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代主席、主席、名誉主席。
看秧歌节目《兄妹开荒》“甚令人感动”
抗战胜利后,党外知识分子热切期盼国共谈判、和平建国。国民党政府无和谈诚意、屡屡破坏协商成果,发动内战,打压民主人士,引发知识分子强烈不满。
在对国民党政府失望的同时,党外知识分子更加关注中共的积极作为,对中共好感日增。
作为文化教育工作者,叶圣陶对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尤为关注。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以军事需要为先对文化教育事业多有忽略。中共在苏北解放区的教育则开展得如火如荼,既重视“思想教育”又进行“业务教育”,致力于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叶圣陶在听闻后称其“深得教育之本旨”。
1946年的“五四”文艺节纪念会上,解放区的秧歌与昆曲同场表演,博得叶圣陶好评。他认为其与“脱离现实,徒资悦耳”的昆曲处于两个极端。在当日日记中,他写下:“秧歌系陕北民间歌曲,共党主持边区政府后,采其调而另制新词,为推行各项政令之助”,当天所观看的《兄妹开荒》是为了鼓励生产,两演员连唱带表演,“助以丝竹,甚令人感动”。言辞间,他对中共边区政府的治理方式和能力多有肯定。
同年4月下旬,在抗战后期原计划“远行”延安的叶圣陶之子叶至诚借助中共党员叶以群组织的文化界青年去苏北参观活动,终于来到解放区,并在5月15日为其父亲讲述了近一个月的参观体会。叶圣陶在日记中记:“据其所述,彼处确有生气。”
从叶圣陶的文辞间,不难发现他对国共的认识是相对而生的,“两个极端”“彼处”等词都有比较之意。对比之下,叶圣陶对中共积极作为的好感度随之上升。
正因对中共心有好感,中华全国木刻协会来找叶圣陶商议委托开明书店编印《抗战八年木刻选集》时,他才没有拒绝。这本选集中有不少作品来自陕北和各解放区,反映了共产党领导下的边区景象,叶圣陶花费两个月的时间完成编印工作,并亲自写了序文。
叶圣陶在伏案工作(资料图)
亲历开封战场:国军炮火向平民
共军来了书店“损失尚微”
如果说解放战争初期叶圣陶更多是因中共积极有为的作风而产生好感,那么1947年后,中共愈发凸显的军事优势成为他不得不考虑的另一现实因素。
随着局势推进,国共战场形势发生逆转。正如毛泽东在1947年12月25日所指出的:“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这即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打退了美国走狗蒋介石的数百万反动军队的进攻,并使自己转入进攻。”
1948年9月16日,中共打响了济南战役,并在短短八天内取得胜利。叶圣陶在9月26日记录了中共解放济南的消息并称“此为一大事”。
战场形势发生逆转的同时,国共军队的作风更是大相径庭。1948年2月6日,叶圣陶在日记中记到:“赵悔深自开封来……据谈豫省战况,全省仅三数县未遭波及。民众深知双方作风不同,多以为彼胜于此。而此方军政界之蛮横,竟使人几无生路。为之叹息。”
这是战火之下亲历者的认识,也正是叶圣陶的认识。6月28日,叶圣陶日记中有:“开封已由国军收复。报纸记载,此次轰炸死者至五万人。有一女校,存活者止四人。此实太惨酷矣。政府方面早已置民心于不顾,民心之不复惜之,固其宜矣。”
在开封战役中,国民党军因被解放军压制甚至发出了“必要时可使用‘特种手榴弹’,即含毒的黄磷手榴弹”的指令,国民党只考虑军事威力,丝毫不顾念普通民众,自然会失了民心。相较之下,中共在不得已的战事情况下努力降低对普通民众的伤害更显难能可贵。
8月9日,叶圣陶等为开明书店开封分店负责人胡雨岩“作小饯”,他写下:“雨岩于开封为共军攻入后逃出。后开封收复,知我店损失尚微,因往售出存货,即将分店结束也。”
中共军队6月22日攻下开封,6月26日主动撤离转战豫东,在此期间,开明分店未造成什么损失,由此可以推知中共军队纪律严明。
从叶圣陶的记录来看,他们也未曾料想如此,国共军队在开封的不同表现正是双方军队作风的缩影。清华大学教授浦江清在1948年末的日记中,也是一边记国民党军向清华园投弹,一边记共军纪律好、不扰民。
从周恩来、朱德到茅盾、郭沫若
个人交往增加“印象分”
叶圣陶的个人交往也影响着他对中共的认识。
在20世纪20年代,叶圣陶就和一些共产党人有过接触。抗战胜利后,他与中共人士的交往更趋广泛、深入,直接接触到周恩来、朱德等,而且他对与其有过接触的中共人士多有好感。
当时,叶圣陶和茅盾、郭沫若等与中共关系密切的左派文化界人士来往颇多,或赴他们的宴请,或同席参加各种活动,或不时邀请他们到开明书店讲学。这些既是叶圣陶的个人私交,从某种程度上看也是中共为开展统战工作所做的铺垫。
抗战胜利后,中共艰苦自持、积极作为、顾念民众等良好表现,让以叶圣陶为代表的党外知识分子对其好感日增,为开展统战工作奠定了心理基础。
文章摘编自《因感召而汇聚:叶圣陶1945-1949年日记所见 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作者王莲英、袁媛,刊发于《统一战线学研究》2022年第2期)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