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自掏腰包十几万元在“车间”开课,“圈粉”孩子和家长!这位会员被央视关注!

民进网 2023-04-17

点击上方“民进网”可快速关注




近日,央视新闻频道《24小时》报道了宁波市镇明中心小学教师陈少华自掏腰包,创建“车间”开办科普公益课的故事。陈少华还是民进宁波市海曙区基层委员会副主委、海曙区中心一支部主委,他的这个“车间”有什么特别之处会被央视关注?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




↑↑↑戳视频,了解特别“车间”背后的故事


在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那里有一个“21世纪车间”,这个“车间”有些特别,没有机床和设备,只有讲台和教具。“车间主任”也不是工人,而是一名小学老师。

从2020年开始,陈少华就在这里开启了他的科普公益课。课程面向周边社区的孩子们,陈少华自掏腰包,购买工具、器材,自己制作教具,给孩子们展示各种科学原理。

陈少华的“21世纪车间”,坐落在宁波市海曙区月湖街道梅园社区的巷子里。不到100平方米的空间,被划分成了教学区、动手实践区和展示区。这天的课程主题是物联网人工智能,一个星期前,陈少华在社区群里发布了上课通知,30个名额不到半分钟就被抢光了。


陈少华坚持每个月上一次课,本职工作并不轻松的他,几乎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花在了“21世纪车间”上。

让孩子们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是陈少华一直坚持的教学理念,也是他把教室改名成“车间”的原因。研制完成一套教学器材之后,陈少华还会再购买几十套相同的配件,让孩子们在课上组装调试,两年多时间里,他已经为此花费了十几万元。

陈少华说,“要制作的这些器件,首先要兼容所有的孩子,他能制作,没有什么危险。第二个,要达到一个制作的成功度。所以,之前的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对陈少华来说,教具不仅要展现科学原理,还得贴近生活,这样才能引起孩子们的兴趣。

我举个例子吧,就像疫情防控期间大家都关在家里,这些孩子在家里除了上网课,最需要的就是锻炼身体。我们网上有很多的摸高器、跳绳器,这些东西到底是怎么做的呢?这个摸高器还能讲话,所以说我想如果孩子们自己亲手来做一个,既是玩具,也是体育锻炼的器具,那更好。陈少华这样向记者举例道。

这样精心准备的一堂课,自然受到了孩子们的追捧。当然,光看个热闹是不行的,陈少华要求孩子们不仅能完成组装,还得说出其中的原理。


在参加了陈少华老师的课程后,宁波市海曙区镇明中心小学六年级学生杨翌清说,“这个有学习功能,只要把科学家的人脸给录进去,然后一显示,它就会识别它的ID,然后就会用这个语音合成模块把它说出来。


宁波市实验小学四年级学生侯辰浩说:“我是特别对科学感兴趣的一个人,然后我们陈老师给我们制作这个东西,我就感觉特别好玩,就是在学习中来玩,学中玩,玩中学。

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孩子们喜欢,在家长群体中也圈粉无数。


学生家长侯文明表示,让实践验证这个科学的成果,展现在孩子的面前,主要是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

除了教授科学知识,锻炼动手能力,陈少华还特别注重孩子们的心理成长。

陈少华说,“孩子们在我的课堂里面有种成功的体验。当然也有不成功的孩子,很沮丧,这个时候我们可以跟他说,科学实验没有百分之百能够成功的,我们要像科学家那样坚韧不拔,坚持我们肯定能成功的。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21世纪车间”的公益团队,不少爱心人士给车间捐款,来减轻陈少华的经济压力。


学生家长骆丽珏对记者说,“上一次因为没有秒杀到名额,小朋友就哭了。然后他知道是因为材料不足,他说我可以把自己的压岁钱给陈老师,让他多准备一点材料,然后我们就可以上课了。我想小朋友这个想法挺好的,而且作为家长的话我们也愿意支持他来做这项活动。


这就是我们给予了社会一些教育,然后她接受教育以后,从内心又焕发出我要反哺社会的爱心,这个就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21世纪车间’,不光光是学习科学技术,还学习动手能力,最重要的是教会他们怎么去走向社会,怎么去回报社会。”陈少华自豪地说。






PS:想了解“21世纪车间”背后的更多故事,请点击:“21世纪车间”的启示

END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总台记者:曹美丽、杜金明、张鸿权、马荣达。

更多推荐

点赞、在看、分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