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民进优良作风 | 周建人为官二三事

民进网 2023-06-15
早安心语‍

点击上方“民进网”可快速关注

导读

2023年是民进“作风建设”主题年。民进中央主席蔡达峰在主题年工作动员会上指出,“以民进创始人为代表的老一辈领导人,开创了民进的优良作风。他们投身爱国民主运动,在严酷的政治斗争中、在广泛的社会活动中、在日常的待人接物中,自觉自律,身体力行,展现了高尚风范,创造了优良传统。”

为继承和发扬民进优良传统和老一辈领导人的高尚风范,民进网开设“民进优良作风”专栏,讲述民进优良作风故事,敬请关注。


 

周建人为官二三事


周建人(1888—1984)是民进创始人之一。著名社会活动家、生物学家。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副署长,高等教育部副部长,浙江省省长,第三、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政协第五、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民进第一、二届理事会理事,第三届中央理事会副主席,第四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第五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代主席,第六、七届中央委员会主席。

周建人一生为学、为官都有建树。他靠自学成才,著述涉及哲学、生物、文艺、科普、翻译等等;他以学者入仕,做过部长、省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以清廉著称。

1958年,周建人担任浙江省省长,在浙江主政近十年,颇引人注目。周建人是共产党员,但他的身份是保密的,公开身份还是民主人士。

周建人为政清廉,这方面堪称表率。他担任省长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搬家,把家搬到杭州。按照规定,他并非一定要这么做,完全可以在北京留一套房子。但周建人执意要搬,一定要把北京的房子退掉,否则他心不安,好像占了公家的便宜。同时,他还执意做了另外一件事,就是让夫人王蕴如辞职,随他到杭州。其时,王蕴如在高教部工作,保留公职,随丈夫一起到杭州照顾他的起居,也是符合当时政策的。结果,王蕴如从此便成了一个家庭妇女,没有任何待遇,连退休金也没有。

在那个特殊年代,省长的主要任务还是要突出政治,但周建人更关注的是民生,是百姓的生活状况和疾苦。


1964年12月21日至1965年1月4日,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周建人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回到北京后,他住的是四合院,为了安全,有关部门就在墙上架设了铁丝网,他搬进去后,就让人拆了。因为是平房,自己要烧锅炉,烧锅炉的鼓风机声音很大,有些吵。隔壁的邻居有意见,后来他听说了,就把鼓风机搬到靠近自己房间的一边,搬完以后隔壁邻居好了,却吵了自己。后来北京消声器厂的几个年轻人听说了这件事,就琢磨着搞了个小发明,专门要给他做个消声器安在锅炉上,但被他拒绝了。为此他还写了一篇小文章,感谢这些年轻人。

从1965年至1980年,周建人当了十五年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在任期间,他为推进思想革命、为保护妇女权益、为完善法制建设贡献了全部力量。他工作之余给北京晚报、光明日报、文汇报写文章,主讲反对封建思想,崇尚科学,鼓励要进行思想革命。在他参与的各项活动中,思想解放是他逢会必讲的话题。他还特意请人刻了几枚印章,上面刻着“爱真理”“明辨是非”“解放思想”“独立思考”。这几枚小小的印章,直到他去世,一直带在他身边,形同座右铭。

晚年的周建人还惦记着另外一件事,就是重译《共产党宣言》。他一直觉得原来的翻译不准确。他在《译文琐记》一文中说:“第一版时叫《共产党宣言》,但在1882年恩格斯为俄文版写序言时,马克思、恩格斯把它称为《共产主义宣言》。因此译本应该以马克思、恩格斯自己改过的书名为宜。”

重译《共产党宣言》成了他自己给自己定下的任务,没有人督促他,但他却孜孜不倦,从不懈怠。一有时间,他就拿着放大镜,看英文版、德文版、中文版,反复对照,在书上密密麻麻写上注释和注解,因为眼睛看不清了,写的字常常混在一起。一直到他去世之前,他都在不断地写,他的子女留下了这本书稿,这成了他未竟的事业。

1949年参加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的民进代表合影。前排左二为周建人。


END来源:《中国人大》杂志2010年第16期,作者任铭。

更多推荐

点赞、在看、分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