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追光者”的幕后英雄

民进网 2023-11-24

点击上方“民进网”可快速关注

浙江省杭州市塘栖镇盲人门球基地的训练馆里,重达1.25公斤的橡胶球带着清脆的铃声在场地上呼啸、弹跳,有时会直击球门而去,有时会飞向场边的护板,而更多的时候,会扎扎实实地砸在运动员的身上,发出沉闷的撞击声。

这些运动员都戴着厚厚的眼罩,其实就算不戴,他们也大多看不见——因为他们都有着不同程度的视觉障碍,有的甚至连光感都没有。他们摸索球场上的标签贴来确定自己的位置,依靠听力来确定球的方向,迅速卧倒用身体来组成防线。“再疼也要接住球!”这是所有在塘栖盲人门球基地紧张备战杭州亚残运会的运动员们共同的心声。

今年八月,为迎接亚运会,“民进浙江省直会员助力亚运志愿者服务点”在基地成立。民进浙江省委会副主委薛鸿翔(左)和陆财良、翁素萍夫妇共同揭牌。

从2003年到2023年,这个地处塘栖小镇的盲人门球基地男女队已经连续四届获得全国残运会冠军,男队勇夺2008年北京残奥会金牌和2021年东京残奥会银牌,女队蝉联残奥会三届亚军。今年,他们还将向杭州亚残运会金牌发起冲击。

这些盲人运动员追到了自己的光,然而却不知道,带着他们奋力追光的陆财良和他的爱人——民进会员翁素萍的模样。

结缘 邂逅盲人门球


上世纪八十年代,陆财良和翁素萍在塘栖古镇成立了杭州唯一织造厂,这是一家福利企业,安置了大量的残疾人就业。凭借着勤奋和努力,夫妻俩带领全厂上下把生意做得红红火火。

进入新世纪,盲人门球运动逐渐在国内兴起。2003年,为了能让残疾人运动员有个相对稳定的训练环境,浙江省残联与陆财良、翁素萍接洽,提出了把浙江省盲人门球队员安置到厂里的设想。夫妻俩深知残疾人生活的艰辛和不易,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一开始,这些盲人运动员吃住在厂里,生活有了基本的保障,训练时间也有了保障,但没有专属的训练场地,只能向塘栖中学借用,还得配合学校场地空置的时间。

一次偶然的机会,夫妻俩来到了训练场,看到运动员冒着近40摄氏度的高温在地上摸爬滚打,身上磨出了血泡,衣服湿得能拧出水,鞋子里都能倒出水来。他们瞬间被打动了,敬佩感和责任感油然而生:“我们要想办法建个场馆,装上空调!”

2005年,企业扩建厂房,陆财良和翁素萍投资一百多万元在厂房上加盖了一层,作为球队的训练馆,当地残联又送来了6台大功率空调。训练条件改善了,球员们的训练积极性更高了,成绩也迅速提升,当年男队就获得了全国锦标赛冠军,女队获得了第四名。2006年,场馆被命名为中国盲人门球训练基地。

也是在这一年,陆财良带队参加美国南卡罗来纳州的世锦赛,女队过关斩将,最后拿了亚军。决赛后,队员和前来加油的华人华侨相拥而泣。陆财良说:“看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我不知不觉也满眼泪水,那一刻才真正感受到体育的魅力。一定要把残疾人体育运动坚持下去。”

现在的塘栖盲人门球基地已有三个梯队的盲人门球队员,诞生了20多位全国和世界级的冠军球员,并且还发展了聋人篮球、坐式排球、轮椅篮球等运动项目。

坚守 打造“冠军摇篮”


和运动员们在一起近20年,陆财良和翁素萍对残疾人体育运动也产生了深厚的感情:“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希望引起全社会对残疾人事业的关注,向社会展示残疾人同样有着勇于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让他们的生命拥有色彩。”

2010年,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陆财良和翁素萍着手新建综合性残疾人运动训练基地。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一座占地130余亩,总投资近3亿元,集训练、比赛、住宿、餐饮于一体的高水平训练基地终于落成,并同时拓展了坐式排球、柔道、盲人跳绳、旱地冰壶等残疾人体育赛事。

2020年,基地被确认为2023年第4届亚残运会盲人门球比赛场馆。在不断完善硬件的同时,夫妻两人还加大投入,提升基地实力和品位,引进和培养英语水平高、懂盲人门球的技术人才。

“家有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基地软硬实力的提升吸引了亚洲乃至全世界盲人门球强队前来训练和比赛,先后承办亚洲盲人门球锦标赛、世界坐式排球洲际赛等各种高规格的国际国内赛事30余次,队员获得多个全国、亚洲乃至世界的冠军荣誉。2022年世锦赛上,盲人门球男队获得了亚军;2023年世界盲人运动会上,女队获得冠军,这样,国家盲人门球男女队双双拿到了2024年巴黎残奥会门票。

2017年,经中残联推荐,基地主任陆财良当选为亚洲及大洋洲残疾人排球联合会主席。这是中国代表在世界残疾人体育区域性单项组织中首次当选主席。2021年,陆财良再次当选,连任主席,并担任世界盲人门球协会执委。在这一年,塘栖盲人门球基地被浙江省政府记集体一等功、二等功各一次。

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塘栖盲人门球基地成为了全国唯一民营企业资助残疾人体育运动的典范,被国际同行褒誉为“冠军摇篮”;基地运动员、教练员获得中共中央、国务院表彰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多项荣誉。

追光 成就闪耀人生


去过塘栖盲人门球基地的人,一定会对门口那座极具视觉震撼力的雕塑印象深刻——三只不同造型的大手拔地而起,将中间的大球托举向上,为着各自的目标奋力拼搏,将“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演绎得淋漓尽致。

盲人门球运动,最大的难点在于“听声辨位”,就是在听到声音的瞬间立刻判断球的走向,做出防守和击球的判断。这项运动既突出个人技术又强调团队配合,没有诀窍,全靠勤学苦练。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然而,从来没有运动员要退出。

因为这座基地,让残疾人运动员拥有了实现人生价值的另外一种可能,他们在赛场上奋力拼搏、为国争光,在赛场下展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风采。男队教练尹世强说:“盲人的就业途径其实非常有限,大多还是推拿按摩、调音师这些。但在这里,他们和职业运动员差不多,训练和比赛就是他们的工作,虽然很辛苦也很难,但这是不一样的人生。”

陈亮亮是球队的“明星”球员,6岁那年因为一次意外,他失去了光明,除了太阳光感受不到任何光影变化,他说:“原本想学个推拿,早点参加工作好减轻父母的压力,没想到打门球打出来了。从2006年开始出去参加比赛,队里的奖项基本都和我有关。”2008年北京残奥会,盲人门球决赛现场,最后30秒,正是陈亮亮两个干净利落的旋风发球,连得两分逆转局面,与队友一起赢得了金牌。这位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的小伙子,如今已经在杭州安了家,拥有幸福美满的家庭。

队员杨明源在东京残奥会上进球26个,被评为“最佳投球手”,他为中国男子盲人门球队再次登上颁奖台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北京冬奥会上,他作为第二棒火炬手,完成了“光明之火”的火炬传递。如今,他和队友们奋勇拼搏,争取在杭州亚残运会上,再次让国旗冉冉升起。

“北京奥运会后,一个队员的父亲带着自家种的半袋子花生,从老家一路辗转到杭州,一见到我们就跪下了,感谢我们把他的儿子带上了奥运会赛场还赢得了金牌。”谈起多年前的往事,夫妇俩依然感慨良多:“过去他很自卑,现在他是全村的骄傲!这让我们觉得,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更让翁素萍感慨的是队员来亮宇。2016年,来奶奶在媒体上看到了塘栖盲人门球基地的报道,千里迢迢把来亮宇送来基地,恳求基地收下这个热爱运动却不得其门而入的孩子。2021年,东京残奥会上,来亮宇和队员一起获得了银牌,他激动地向奶奶视频报喜。来奶奶热泪盈眶地感谢基地给孩子带来希望。

有人说,盲人门球运动是在黑暗的战场中寻找胜利的曙光,运动员们的“追光”精神让他们“看”到了更加广阔的世界,也让他们拥有了更加耀眼的人生。而赛场外,陆财良、翁素萍也对未来有更多的期许:希望基地能成为亚洲乃至全球知名的残疾人运动员共享的体育交流平台,让更多的残疾人朋友勇敢“追光”!



END


来源:团结报,作者:阮琦 李星樵

更多推荐

❤️ 点个“赞”再走吧~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