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自然秩序的本质是什么——利己?利他?还是同情?

2018-03-13 中企思智库


【自然秩序的本质是什么——利己?利他?还是同情?】


英国苏格兰哲学家和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他著名的《国富论》中指出,人要获得协助,不能只依赖他人的同情心或利他主义,还要靠激起他人的利己心来实现。


“请给我我所要的东西吧,同时,你也可以获得你所要的东西。”


换言之,在经济生活中,一切行为的原动力主要是利己心而不是同情心或利他主义。


作为一个经济原动力的利己心,同时也是一个经济交换的基础。


要从别人那里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必须给别人以他所需要的东西。


于是,就有分工、有交换、有价值、有货币等等现象产生。人们在利己心的支配下做各种劳动,从而构成了私人财富和社会财富的源泉。将利己心看作人的本性,将经济活动看作利己心作用的结果,实际上反映了一切经济现象是客观的,都受某种自然规律的支配。


既然利己心是人的天性,是自然赋予的,追求个人利益就成了自然之理,对追求个人利益的活动就不应限制。


亚当·斯密认为私利与公益是由“一只看不见的手”所引导,一步一步趋向和谐与均衡,此乃自然秩序的本质。



【相关链接】亚当·斯密和《道德情操论》

亚当·斯密(1723年6月-1790年7月),英国苏格兰哲学家和经济学家,他所著的《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非常有名。一生未婚,与书和母亲为伴。


《道德情操论》是亚当·斯密的伦理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759年,《道德情操论》共分七部分,修订过六次。


在书中,斯密用同情的基本原理来阐释正义、仁慈、克己等一切道德情操产生的根源,说明道德评价的性质、原则以及各种美德的特征,并对各种道德哲学学说进行了介绍和评价,进而揭示出人类社会赖以维系、和谐发展的基础,以及人的行为应遵循的一般道德准则。


相比《国富论》,《道德情操论》给西方世界带来的影响更为深远,对促进人类福利这一更大的社会目的起到了更为基本的作用;而它对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市场经济的良性运行,对处于这场变革中的每个人更深层次地了解人性和人的情感,最终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责任编辑:艳娇

微信美编:晨光、红菊、晨

审       校:素娟、文贤


点击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提高质量和效率,前提是做好标准

杜军妮:2018全力做好“一心、三会、五推动”工作

◆党的总书记、国家主席、军委主席如何选举产生?毛泽东为何不设国家主席?

回答时代之问——赵建棠擎画华中集团2018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