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3年跻身行业“小巨人”,这两个“80后”是怎么做到的?
1981年出生的刘新天、1984出生的何耀,都是中科大博士毕业生。“越是表面一帆风顺的时候,越要警觉平静水面下的暗流涌动。”刘新天说,在必须确保安全上万无一失的汽车行业,任何一点疏忽都有可能颠覆之前的所有努力。
刘新天
何耀
他们于2015年创办的安徽锐能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新能源汽车电池管理系统研发制造,如今位居国内领先行列,2017年实现销售收入超过1.7亿元。电池、电机、电控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零部件,而电池管理系统则是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大脑”,是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制高点。
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给他们提供了创业机遇,也坚定了他们的发展信心。我省是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起步最早的省份之一,合肥市第18路公交车是全国第一条成功运营的纯电动公交车线路,而这些公交车的电池管理系统就是由刘新天和何耀博士为首的团队研发的。
锐能科技公司在电池管理系统的算法上的领先,是其核心技术优势。“对于技术创新而言,往往一步领先就会步步领先。”何耀说,他们研发的产品率先得到推广应用,能够更多收集实际使用工况下的各种反馈数据,这些数据又是进一步优化产品和服务的宝贵资源。随着“研发——推广——反馈——优化”的技术创新链条的有效运转,锐能科技研制的电池管理系统的成熟性和可靠性持续跃升。
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是锐能科技从创办到快速成长为行业“小巨人”的“关键密码”。2015年,安徽被列为国家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点省,明确提出打破创新人才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促进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人才与企业科技人才的双向流动。
据刘新天介绍,当时,他们正在合工大新能源汽车研究院从事电池管理系统的教学和研发工作,已经培养出近20人的研究团队。面对鼓励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的改革导向,他们决定在从事教学科研的同时,投身“双创”大潮,在合肥新站高新区一处厂房中创办锐能科技有限公司。
对这支技术型创业团队来说,最大的挑战就在于能否进入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商已经稳定的配套体系,这是从“0”到“1”的突破。公司成立后不久,上海一家汽车制造商原先选择的电池管理系统企业遇到无法解决的技术难题,他们凭借自身技术优势抓住机会,成为这家企业的配套商。如今,锐能科技的电池管理系统已经被安装在该公司1万多台新能源汽车上,并远销德国、瑞典等发达国家。
“这其实也是我们在技术研发上奋力攻坚得来的结果。”何耀说,为了如期交付产品,他和整个研发团队曾经为解决一个难题“鏖战”两个通宵。而为了一项性能优化,住在外地连续做一个月性能试验的情况也很常见。
随着我省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不断健全,目前仅合肥市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集聚的企业已经超过70家,锐能科技是当中的佼佼者。“我们的奋斗目标就是不断提高品质,让我们的产品更加稳定可靠,最终成为国内外最知名汽车制造商的合作伙伴。”刘新天说,唯有奋力跻身中高端市场,迈上高质量发展之路,才能成长为真正的“独角兽”企业。
小贴士
《安徽省“十三五”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十三五”期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将进入加速发展阶段,是我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加速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省将以合肥、芜湖为中心,着力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生产基地,产销位列全国第一阵营。在技术发展目标上,将实现纯电驱动技术世界先进水平,同时持续提升车辆管理系统、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等电控技术,形成专有、独特的竞争优势。
来源:安徽日报
编辑:王欣韬 | 审稿:马 明
监制:王运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