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散文||蚕事||木然

木然 人间草木深 2022-03-17


文||木然

                                                              

        小时候就喜欢食草动物。它们温顺、安静、厚道,可信赖。大多时,我独自面对它们,呆呆地看它们安静地食草。它们的眼睛,是湿润的,眼珠瞪着我,呆呆的。我和它们,就这样,有了交流,无声地交流。我坚信,我的前生,一定是个食草动物,是绵羊,或者牛,指定不是兔子。

        蚕,也属食草动物。所以,我也喜欢蚕。

        矮趴趴的橡树稞,肥嫩的叶子上,爬着数不清的蚕宝宝。幼时的蚕宝宝,通体是黑的,跟毛毛虫幼虫差不多少。蚕宝宝爱干净,身上光溜溜的,一个是一个。毛毛虫幼虫,嘴里流哈喇子(拉丝),卷做一团,脏兮兮,不喜待见,用火烧它们,才解恨!

蚕宝宝稍大一点,就换了绿衣裳,食量也大增,刚搬家没几天,就把所在树稞的叶子吃光光。这么吃,谁能受得了,蚕农得赶紧把它们搬到柞树稞上,让它们吃些“粗粮”。“粗粮”它们也不嫌弃,没几日,又吃光光。还得搬,不搬就饿死了呀。

蚕农名叫于运财,50多岁一个老头,家有一双儿女,都在县城上班,过年过节,也不见儿女们回来。据说,儿媳妇是个城市人,看不上公婆,就少了来往。闺女呢,老大不小,还未嫁人,过节也不见回来。屯里人爱背后叨叨人,即便是上了年纪的老者,也改不掉这毛病。有老者讪笑道,运财啊,没借上儿女什么劲,哼,念书,念书,有什么用?!运财,晕菜,小孩子都管运财叫晕菜,前面还加个老字。老晕菜家住在西沟里的半坡上,三间草房,孤零零的,离屯中较远。人,与屯里人也少有交流。

给蚕搬家,忙的时候,一个人打不开点,老晕菜的老伴儿也上山帮忙。老伴儿干瘦,面相较老,很像朝鲜电影里的阿玛尼;走道风快,一阵风似的;养蚕的本事不比老晕菜差。俩人各拐个蚕筐。蚕筐是用柳条编制成的,大,却轻快。放进带枝条的蚕,就不怎么轻快了。老伴儿在前,老晕菜殿后,从东山、转到西山,从西山,转到东山,来来往往。拐累了,换一种姿势,将蚕筐顶在头上。养蚕的活,生产队里没几个人懂,老晕菜就是权威,所以,也没人管。老晕菜是不会偷懒的,活急活缓,取决于蚕们的胃口,急的时候,饭都得在山上吃。最后一筐,搬完,又能松快两天。休息会儿吧,累死啦。老伴儿停下来,从蚕筐里拿出一瓶水,打开胶皮塞儿,自己先灌两口,再递给老晕菜。老晕菜肩上围个垫肩,垫肩破旧,补了又补,但洁净,头上戴一顶旧布帽,五冬六夏,很少脱,这时,脱了。我第一次见老晕菜脱掉帽子,啊,原来,老晕菜是个秃顶!除此之外,我发现,老晕菜不长胡子,下巴跟个老太太似的,光溜溜的,看了,很不得劲儿。老晕菜和老伴儿都不大喜欢孩子,但,偏喜欢我。对于蚕,我有极大的兴趣,问这,问那,老晕菜都耐心地讲与我听。休息差不多了,老伴费力站起身,拐着蚕筐往坡上爬,老晕菜扣上帽子缓缓跟上。我像个跟屁虫,跟在老晕菜的后腚。老晕菜家房后有几棵大橡树,树上面,叶子可茂盛了,但,老晕菜从不把蚕搬到那里去。那里有座坟,高高的,像座小山,那是老晕菜故去的父母的坟。早先,那坟没那么高。每逢清明,老晕菜和老伴必上坟填土(闰月年例外),填完土,往坟头压些烧纸,而后,俩人默默坐在坟前祷告。这个时候,我是不敢近前的,只躲在远处,偷偷地看。很久,很久,俩人才缓缓离去。

我爸羡慕老晕菜,说,运财家的祖坟冒青烟了,一双儿女都从大学门里出来。我听了,格外留意老晕菜家的祖坟,可是,并未发现那儿有青烟冒出。疑惑有年。

搬运,是养蚕的基本手段。从这棵树搬到那棵树,从这边山坡搬到那边山坡。等到从西沟里搬到东沟里时,蚕就变老了,蚕的身体发福,颜色也有了改变,黄橙橙的,活动范围小,食量也很小。老晕菜捉了一只,放在我手里,那蚕,硬邦邦,毛茸茸,像豆虫一样扭动着身躯,扎人。

妈呀,我喊叫着,麻痒人,嘿嘿……麻痒死我啦!却舍不得将它撇掉。

这时,老晕菜无声地乐了。

                                                                   

                                                                             

        又过些日子,山上,一半多的叶子染红了,便不见蚕们的踪影,它们去了哪里呢?它们作茧自缚了。你看那密匝匝的柞树叶,窄窄的,四五片粘在一起,中间隆起,那里便是一个蚕茧。整棵柞树,整个东沟里的柞树,都结满了这样的蚕茧……

        收茧的活,也是由老晕菜来完成。收茧,不是挨棵树去撸,是有次第的。茧也像树上的果子,有的成熟了,有的,还欠点时光。老晕菜挑好的摘,不紧不慢,每天摘收三、五筐,一筐约四五十斤重,用头顶着,送到生产队。生产队的场院里,专腾出一块地儿,好放蚕茧。生产队每年都有上缴蚕茧的任务。好在有老晕菜在,队长就不用犯愁了。

蚕茧让老晕菜摘走了,东沟里便成了我的世界。

我特喜欢拦蚕茧。或许是老晕菜上了年纪,眼神不大好,或许是嫌树太高,为那几枚茧不值得上去够,或许是他刻意留下——压树茧,期盼着明年收成更好吧,树上,总会遗留一些的。拦蚕茧,就像捉迷藏一样好玩。茧,埋藏在叶子里,自以为藏得很隐秘,待我去寻呐。面对一棵柞树,目光停留在叶子密集处,发现叶子异常,伸手去一摸,逮个正着。偶尔有几棵橡树,很高,叶子绛红,且密集,那上面也会挂着茧,不过,挂得隐蔽而已,往往只是一片叶子,不经意般地卷曲着,那里就藏着一枚茧。矮爬爬的橡树,接近地表的叶子,借风之力,已把地表的沙土摩擦出一个窝儿来,挨过苦霜打,还保留些绿意,就在那微微隆起的叶子下方,也藏着一枚茧,这茧,丝格外白,格外结实,往下摘,能将绿意的叶子带下一块“肉”来。

        茧有健康与不健康之分。老晕菜告诉我,健康的茧,鼓楞楞的,丝的颜色发白,用手一捏,一个小凹陷,有嘎巴声,再一捏,嘎巴,凹陷不见了,恢复如初。不健康的茧,一捏,瘪了,怎么也恢复不了原型,且丝的颜色暗灰,或发黑。

        开始玩茧。挑成的、雪白的茧,凑在耳边,用小手不停地捏,嘎巴嘎巴……,就愿听这声。        


                                                              

        作茧自缚。蚕变了成蛹。

        蛹在茧壳里,能见到光亮吗?

        这一年的冬天,老晕菜的闺女从县城回来了。这闺女,三十有二,尚未嫁人,真成了老闺女。老闺女是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在太平小学教书。上学,放学,一群孩子跟在她后腚。跟在她后腚的,还有“貧宣队”的“狼抗子”。“狼抗子”小的时候让狼叼去,幸好发现及时,众人去撵,才从狼嘴里捡回一条小命。“狼抗子”额头上还留有狼咬过的痕迹。“狼抗子”四十多,老光棍,性格木讷,少言语。“狼抗子”祖宗三代都是贫农,根红苗壮,就因为这,“狼抗子”进了“貧宣队”,管理学校。“貧宣队”权力比我爸大。我爸是校长,校长都靠边站了。“狼抗子”脾气好,不打人,不骂人,是个老好人。“狼抗子”跟在老闺女后腚,是去帮老闺女家挑水。大冬天的,井离老晕菜家远,井台上结满了冰,老晕菜怕滑倒,不敢去井边,老闺女又不能担水,“狼抗子”愿意帮忙,老闺女也不阻止。“狼抗子”帮老晕菜家挑满一缸水,再绕道回自己家做午饭。有时,老晕菜两口也留他吃午饭,“狼抗子”见老闺女的脸是阴的,于是,“狼抗子”说,不啦,不啦,那什么,我还是回家吃吧。“狼抗子”有愚公移山的精神,挑水不止,每天一缸。屯里人眼睛是亮的,都瞅见了,就叫他“一缸水”。屯中也有老光棍。老光棍说,你说这一缸水可真有意思,啊,是不是想做老晕菜的女婿呀?这不扯吗,多数人表示反对,道,癞蛤蟆吃天鹅肉,那门儿都没有!小孩子对一个人的绰号有着极大兴趣。早些时候,觉得“狼抗子”有意思,现在又觉得“一缸水”更有乐。跟在人家后腚喊,一缸水,一缸水!见没什么危险,喊得更凶了。喊了大半个冬天,有一天,老闺女突然冲着我们发火,都给我闭嘴,没教养的东西!发完火,就站在雪地里哭,哭得很伤心。一缸水站在一旁,两只手不知放哪儿好,劝道,一缸水也不是骂人话,你让他们喊呗……。我们耷拉着脑袋,小心地从她俩旁边走过,然后,野兔般地跑掉了。从此,再也不敢喊“一缸水”。

        摇一摇成熟的茧,咣当咣当,不禁生出好奇心,里面究竟是个什么样子?用剪刀在茧的三分之一处,小心翼翼减掉一圈,那蛹,刚好能拽出来。胖乎乎的蛹,棕黄色表皮,一头尖,一头圆,颇像孩子的小鸡鸡。我想当然地称尖的那端为头。摇头,摇头!对着蛹命令道,东,南,西,北,中!那蛹仿佛听懂了,尖的那端,上下左右,摇摆有序。多年后,我才明白,它摇摆的是屁股。

        无聊的时光,用无聊事去打发。那三分之二茧壳,正好套在拇指上,自称是保险套,并当着同伴们喧嚷,看,我戴保险套啦,我戴保险套啦!为此,还挨了母亲一顿打。

        心里面委屈,老晕菜都是这么套的嘛。

                                                      

                               

        再大些,知道了,蛹变蛾,叫化蝶。

        每年,我都能拦四五十枚茧。这些茧,搁在今天,够两顿下酒菜的。但,那时,谁也没把它们当东西,塞进破布袋,随意丢进闲屋的角落里,日子久了,便遗忘了。

        隔年春天,偶闻闲屋有声响,走进看时,哇——一群蛾子在窗户上乱扑腾。它们中,有的刚破茧而出,羽翼未干,但,耐心等几分钟,它的翅膀就硬了,开始扑腾,努力去寻找另一半,抓对儿。小时候管蛾子交配叫抓对儿,抓对儿,听起来很文雅。喜欢这蛾,肥美,尤其是它的一对长长的触角,有若金子般的光泽,它憨厚,可任你触摸,不像蝴蝶,怕人,动辄精怪怪飞走了,讨厌。蛾,有雄有雌。雌者,愈加笨重,不善飞翔。雄者,多为强者,体型较瘦小些,能飞行一段距离。雄者中,也有体质弱者,与雌性无法交配。常去扶弱,让它骑在雌性的背上,屡扶屡滑落。唉,发出感叹道,真是个“一缸水”,废物!

        春来春去。春去春来。

这是1978年的春天。我不再玩茧了,也无心偷窥蛾们交配。我爸交给我个任务。我爸说,好好学习,给我考上一所大学,也让咱家的祖坟冒冒青烟。我在屋里学习,耳朵还可以听其他的声音。我爸说,一缸水在老闺女家吃午饭啦。我妈说,哎呦,真的吗?我不信!我爸说,是老闺女亲口告诉我的。我妈说,那样也好,一缸水——多老实个人呐,老闺女也不小啦。我插嘴说,愚公移山,感动山神。我爸说,一边去,好好学习。

我爸官复原职了,开始行使校长的权力。

这个春天,发生了很多事情。屯中大事是,老闺女调回县城。

老闺女走的时候,屯里来辆大卡车,老晕菜的家当装了一车。屯里人站在远处看光景,没人肯去帮忙。都收拾妥当了,老闺女、老晕菜两口都上了车,一缸水也钻进车里面。卡车沉重地驶出屯中小路,留下两道深深的辙印。有农妇在人群中感慨,老晕菜一家可熬出头了,离开这兔不拉屎的地儿!屯中老光棍忿忿不平,骂,妈的,便宜了一缸水!

        学习之余,断不了淘气,跑到老晕菜家老宅探望。那三间草房,很是神秘,陌生。老晕菜对我好,可是,我一次也没敢到过他家里,不知为什么,大人们不让去。现如今,人去屋空,屋檐上,生出细长的柳,庭院里长满了小草……。我惊讶,不住人的房子,破得这样快!

        像大人们一样,有时心情糟。讪讪回来,钻进闲屋,察看儿时的什物。我去年拦的茧,通通变成了空壳,却不见蛾们踪影。原来,闲屋窗户上的玻璃缺了一角,想必是蛾们从那缺口逃之夭夭了。

 




主编/制作:林一苇    责编:风景


作者

专栏

木然:本名牟春利,1960年生人,现居辽南某小城。小城作协会员。正业测绘,业余种植文字。性情散淡,不入主流,拒绝自费出书。故,种植多年,收成惨淡。有文字零星见于《深阅读》、《百花园》、《天池》等读物。


文者,纹也,万象之表也,《文心》之意,天地皆文章。适有一等人,按著天地本大,我等具小,譬如草木,生于其中,则我与天地一也,一草一木,演化世界,言草木,实言世界。则草木之宗旨,言生活,言花鸟,言人物,言可言之事物,包罗并举,体裁不限,与众共享,并愿广大热心之士加入行列,携手共进。惟此,敬期关注。


微信号:rjcmsh

投稿邮箱:2054324561@qq.com 

友情链接


纵深阅读

私酿【毛甲申】

淘书【稷无忧】

糊涂老妈【飘】

石榴。炊烟。芒草花。【李庭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