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古诗,你还在死记硬背?

2017-08-22 阿褚 一土教育

题图:来自网络。

这是一土教育的第111篇文章,来自一土家长学校“小月面对面”系列直播第13期的精华内容整理。

主讲人:一土小月校长;嘉宾:向荣老师,一土学校语文老师;整理人:阿褚。

前言:本周三(8月23日)晚 21:00,我们将邀请儿童阅读专家徐徐风老师做客“小月面对面”,与大家分享有关儿童早期阅读的心得与体会。文末扫码进直播间。

作为成人的你,记得几首古诗?

在这个开篇小调查当中,我们收到的平均答案低于50首。可是按照向荣老师透露的国家语文课程标准,作为一名高中毕业生,我们每人应该完成的最低古诗背诵量最起码也是160首。也就是说,我们苦哈哈背过的那些诗,三分之二都还给老师了。

于是问题顺理成章就来了:既然我们小时候那么辛苦背过的诗,最终也记不住那么多,面对这么低下的学习效率,又何必现在还让我的孩子背诗呢?我们到底为什么要学古诗?应该怎么学古诗?

向荣老师说:“诗还是要学的,就算不能把一首诗的题目作者逐字逐句记到现在。但诗词中的韵律美、氛围美、感受美却是忘不了的。诗词带来的美感有时无法言说,余韵悠长,这种中国特有的文化美对于孩子的意义是润物细无声的。学习古诗的意义重在这种对美感的培养,而非机械的背诵和记忆。

让诗歌与自然联结

作为中文系科班出身的教师,向荣老师坦诚,她教学生《诗经》很多年,都把古诗词当做工作和任务,直到有一次带孩子去大自然中,自然老师指着水中的荇菜说:这就是荇菜。“啊,原来这就是《诗经》中提到的荇菜,教了这么多年诗经,我却第一次注意到,原来荇菜就在我们身旁。”向荣老师惊讶地说。

那是第一次她感觉诗歌与自己的生命发生了联结,自此再读到“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眼前就有了生动的画面和切肤感。以前觉得很高大上的《诗经》被拉近了很多。

其实,艺术创作都是来自自然的。因此每当带着孩子们在自然中活动时,看到美景当前,孩子们天然的反应往往和诗作者是一致的。小月校长带三年级孩子们登泰山,当孩子们历尽艰辛终于登顶的时候,一个孩子看着山下的景色,由衷地诵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那时那刻孩子心中的感受,是坐在教室里背诵这句诗词无法比拟的。当孩子的自身感受和诗歌联系起来产生了共鸣,这句诗就在生命中真正刻下了印记。

中国古代是农耕社会,古人离大自然比之我们更为接近,他们写的就是自己的生活。去年秋天,向荣老师带着孩子们露营时安排了一次夜行活动。走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野外田地中,听觉突然特别发达,听到夏末秋初昆虫在夜晚的各种叫声。

这时就想起《诗经.豳风.七月》来 —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这完全就是在描述农耕生活中,随着自然的变化,蟋蟀在不同的时间处于不同的地方。这样的生活场景只有在生活中去感受,才真切。

因此若要孩子建立与古诗之间的联结,就多去自然当中走走。读万卷书,一定要结合行万里路。

让诗歌与艺术联结

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诗人,也是天生的画家。一土特别常用的方法,是让孩子们结合艺术来学习诗歌,包括绘画和音乐。

一土给低龄段孩子选取的古诗都是优美的写景的诗歌,很适合孩子们绘画。孩子们对诗歌的理解超越成人的想象,非常快也非常有灵性。下面是一土的孩子们在学习诗词的时候画的画。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会鼓励其他的孩子来评论,这是项目制学习的必备步骤,以加深孩子对诗歌的理解,对自己作品的反思迭代。

今年春天,北京难得下了一场春雪。遇到这种天时地利,一土肯定会带孩子们去玩儿雪。回来之后,一年级的小土豆就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诗歌:

“小雪小雪我问你,

你为什么要下小雪?

小雪笑着来回答,

因为天让我下雪。”

尽管稚嫩,但我们可以看到孩子自己有创作的欲望,完全不害怕。成人要做的,就是保护这种主动创作的力量。

除了绘画,孩子还可以用摄影的方式去拍下诗人笔下的场景。此外唱歌的方式也是在一土教学中常用的,我们在学习诗歌的时候经常是唱的,在现实中遇到合适的情境时,孩子们会自然想起学过的诗歌唱出来。音乐本身是没有国界的,向荣老师曾经遇到一个四五年级的孩子用一首俄罗斯的钢琴曲给中国古诗配乐,效果惊人地合契。

让诗歌与生活联结

春天,在一土的课堂上,关于杜甫的“千朵万朵压枝低”,引起了不小的争论。有的孩子说“花很多,当然会把枝条压弯了。”另一群孩子说:“不可能,花再多,重量也不足以把枝条压弯。”有质疑是好事,我们要鼓励。于是老师没有在课堂上给出定论,而是先把这个争论作为一个开放的问题暂时搁置,寻找解决问题的机会。

没过几天,在去朝阳公园外出的时候,孩子们看到一树树盛开的海棠,马上就有好几个孩子特别惊喜地说:“这就是‘千朵万朵压枝低’啊,我真的看到了‘千朵万朵压枝低’!”马上就吸引了一群孩子涌过来围观。大家发现,虽然从科学角度,花并没有把枝条真的压弯,但那个盛开的氛围和状态,一下子就令孩子们感受到了这种“压枝低”的感受,明白了诗人夸张的写法所表达的感受。这就是诗歌给孩子带来的生命体验,没有亲身经历是很难言传的。

在低龄段,我们用艺术的方式加深孩子与古诗词的联结。随着孩子年龄长大,会接触到更加复杂的诗歌。这时可以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孩子深入地了解一首诗歌。孩子在读完一首诗后,一定会有很多“为什么”。当孩子有疑问的时候,是探讨的最好的时候。因此家长还是要有一个学习的心态,多查多学,在追问的过程中和孩子一起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

举个例子,在学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时,孩子问“西出阳关无故人”里面提到的“阳关”到底在哪里?从这个问题开始,我们开始了一系列问题的查询。

首先我们发现阳关是在现在的甘肃,安西则是现在的新疆库车县,从长安经渭城去安西要走三千多公里。

如果是现代去那里,我们查询后发现要从西安坐两小时飞机到乌鲁木齐,再从乌鲁木齐坐十个小时火车才能到达。

接着我们又查了古代马车的时速,换算了一下,才知道在诗人的那个时代,就算一切顺利车马征程,至少也要走一个多月才能顺利抵达。

在查询了这一切之后,我们就明白:因为古时候交通和通讯的障碍,使得那个离别和今天的离别完全是不同的意味,可能真的就是此生不再相见了。在学这课时有些孩子很难理解那种离别的思念。因为现在飞去美国不过十几个小时,想念了就可以视频通话,只有把这些数据都查明,孩子才能理解这个离别中蕴含的复杂情感。这就是追问中的层层深入。

孩子小时候是用五感来感受世界的,所以诗歌带来的韵律美和凝练语言中的韵味美,是融化在孩子血液里的感受。孩子们通过种种方式与诗歌建立联结,就是站在现代用古人的眼睛看世界。这种跨越时光的联结是历史在现代的沉淀,是沉入风骨的美好。这才是学习诗歌真正的意义,而不在于孩子背会了多少句诗词。

一土小作业

每个家长都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你是怎么和孩子玩转诗歌的呢?我们期待你在社区动态的分享。

想知道一个好的老师是如何教高年级孩子读透李白的吗?想了解更多一土学校教学的小秘密吗?点击观看“小月面对面”视频直播,收获更多。

“小月面对面”第14期预告

早期阅读你不知道的那些事儿

本周三(8月23日)晚21:00,我们将邀请儿童阅读专家徐徐风老师做客“小月面对面”,跟大家聊一聊她在儿童早期阅读方面的心得与体会。

徐徐风,深圳市爱阅公益基金会教育发展委员会执行主席,前悦读英法图书馆创办人,五年儿童阅读NGO工作经验,多家儿童阅读NGO培训讲师,央视科教频道青少年阅读竞赛节目《我的一本课外书》出题人。

扫二维码直接进入讲座。


-  END  -


推荐阅读 

这件看起来最“容易的事”,90%的家长都没做好

日本教育的特别,因为有这样一个“秘密”

什么比“上通天文、下晓地理”更重要?

完全没有艺术细胞的我,如何培养孩子学艺术?

带孩子玩一个暑假,你心虚吗?


了解一土学校的建校历程、教学理念、招生介绍,请点击菜单。


如果您想分享自己对教育的见解和心得,

请给邮箱 tougao@etuschool.org 投稿。


欢迎转发分享,未经作者授权不欢迎其它公众号转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