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诺:如果北京朝阳区的教育变成这样……
题图:芬兰小朋友的家政课。
这是一土教育的第 179 篇文章,来自奴隶社会(ID:nulishehui)。
这个国家只有五百万人口,和北京市朝阳区的人口数差不多。它一年中有大半年的时间是冬天,除了森林和湖泊之外看起来没有太多的自然资源。这个国家的公立教育是绝对主导,而且孩子在校的时间超短,一、二年级的孩子一周仅在校 19 个小时,9 年级的孩子一周在校也不过 30 个小时,却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测试中名列前茅,不仅是学生成绩和孩子的全面能力强,这个国家的教育公平性也令人称道。
你说,那肯定是福利国家,养人可以,但出不了什么创新。但这个小国家出了个诺基亚,还出了愤怒的小鸟,这些都听说过吧?
对,这就是芬兰。现在做教育研究的,应该都会关注芬兰。
你可能说,这么个小国家,和我们国情太不一样了,没啥可借鉴的。实话告诉你,一开始我也是这么想的。
但是在芬兰一周的参观后,我的看法变了,觉得虽然两国国情很不同,但是芬兰教育于宏观、微观,都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我们今年夏天和十月份还会组织大家去芬兰,夏天是16天的一土定制亲子夏令营,十月是去看教育。我应该都会去。希望加入我们的朋友,文末有信息。今天二条和三条的推送可以看到更多信息。另外没错,一土就在朝阳区,希望申请的家庭点击文末阅读原文链接。
今年春天,一土教育领导力学院组织了一周的芬兰行,大家看了芬兰的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见到了芬兰的学生、教师、师范大学的学生、系主任、国家教育评估中心的高级顾问,还有普通家庭的家长。可谓亲身感受了芬兰完整的教育生态。
我想和大家分享这次芬兰之行 5 个让我惊诧的地方。一方面惊诧,但仔细想又非常合理。下面就讲给大家听。
惊诧一:这竟是大纲里的核心能力?
2016年夏天,芬兰开始在全国实施新的《国家核心课程大纲》,我们此行所到之处的每一所学校,都出奇一致地使用同一张图,讲同一个目标,就是下面这张图。
在图的中间,是他们教育的目标,只有一句话:培养人和社会公民。
这是个极其简单朴素的目标。没有其他辞藻华丽的废话。
这个目标的实现,是靠图里提到的 7 大横贯能力。大家看的时候自己找亮点。
思考与学会学习的能力
文化感知、互动沟通与自我表达能力
照顾自己,照顾他人,安排日常生活和安全的能力
多元识读(Multi-literacy)
信息技术能力(ICT competence)
职业技能与创业精神
参与、影响并构建可持续性未来的能力
其实每一条都是亮点,但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 3 条,他们将这一看似简单朴素的能力作为核心能力之一“堂而皇之”地写在大纲里。此次我们所有走访的中小学里,都开设了家政课,而且在一周一共 20 多小时的在校时间里占到了三小时,足以可见他们对此的重视程度。我们看到男孩们在织毛衣、钉扣子,女孩们在做木工,家政课上还有服装设计和制作、厨艺课等等。
在芬兰教育者看来,如何照顾好自己,可以烹饪和缝纫,让自己在这个世界上自食其力,是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
也许正因为这个原因,芬兰的孩子很小就表现出很强的独立性。在参观一所小学的时候,正好赶上孩子们的户外活动时间,那会儿外面是将近零下 20 度的天气,而室内却温暖如春。下课铃声响了,我们看着一帮二年级的孩子们自己跑去穿上厚重的外衣,换上靴子,戴上帽子和手套,全副武装地外出活动,30 分钟的活动完成后又自己全套脱掉,摆好挂好。整个过程中没有老师的帮助,没有孩子手忙脚乱,也没有成人喊叫来 维持秩序,一切都非常井然有序。
我当时就震惊了,很难想象我们二年级的孩子在零下二十度时候出去户外活动,会是个什么景象,家长会是个什么态度 — “老师别让我孩子出去了,怕感冒。”
我们随行的一位妈妈,送过不少孩子去加拿大的短期家庭寄宿项目。得到的反馈是,你们中国 15 岁的孩子,自理能力是 5 岁孩子的水平,这让她极其汗颜。我还和一个在县城陪读的家长聊过,这个家长很自豪的说,“现在我孩子,除了吃饭上厕所睡觉自己做,其他的都是我给他做的,让他能全心全意学习。”
殊不知我们丢掉了让孩子学会照顾自己这一教育里最重要的一课,在强调各种高大上的学科知识的时候,在这个核心能力上,我们的孩子已经妥妥地“输在起跑线上”了。
下面这张图,是我在芬兰一个商店的工具专柜看到的,4 岁孩子就有专门的干粗活手套了,还有很多专门的儿童工具。
惊诧二:私立学校竟然……免费?
当地教育局官员给我们介绍芬兰教育体系的时候,说到芬兰也有国际学校和私立学校等。我很自然的就问,“私立学校大概收费是多少呢?”他们很诧异的看着我说不收费啊!
在芬兰,教育对所有人免费,提供优质教育是政府的职责。
“
我们认为教育收费是一种‘罪行’,所以政府给举办者提供场地和费用办私立学校。
”
这里补上一段小历史,芬兰在 20 世纪 70 年代进行的基础教育改革,就确定了基于教育公平和全纳教育理念的教育体系。这意味着,无论社会经济背景、性别、资质、种族和生活的地理位置,芬兰的所有学生都能接受同等质量的九年基础教育,之后学生可以继续享受免费的高中或职业高中教育、高等教育。
公平,是芬兰教育的关键词。
这个体现在:
▨ 第一,不论你生活在城市还是农村,享受到的教育资源都是等同的。政府保证教育资源的配置、师资队伍的质量是一样的。在这样的公平教育政策下,没有择校现象,学生不挑学校,教师也不挑学校,每一个学生,不论社会经济背景,都享受着高质量的教育。这样一来,原本在其他国家可能因为贫穷、偏远、能力等因素导致的所受教育质量下降的现象在这里都不存在,反倒是持续的高质量教育弥补了贫穷、偏远、能力差异的劣势。
▨ 第二,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的基础教育全部免费,就像上面说的,哪怕是私立学校也是民办公助的形式,由政府提供主要资金。
▨ 第三,所有孩子都是平等的。“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全纳教育理念落实在芬兰教学中,就是执行“个性化教学”。在介绍芬兰教育的一份小手册上,标题就是“Education is Special for All”, 在具体执行上,就是在班级内部实施分层教学、小组教学及个性化辅导。为此,芬兰中小学校配有特教老师,与班级老师、科目老师一起为学生量身定制符合他们个性的学习计划。
在我们参观的一所芬兰中学里,一个从事特殊教育的老师这样评价自己的工作,他认为教师存在的意义,就是帮助全部的学习者学习成功,获得幸福生活。“没有他们,我们还能做什么呢?”
因此,在 2016 年芬兰全国教改时,以下四点依然是芬兰国家核心课程体系的核心价值:
尊重每一个孩子的独特性,以及享有优质教育的权利
将文化的多元性看作是一种财富
尊重人性、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平等及民主
重视可持续发展和生活的必要性
你可能说了,这都是因为人家有钱啊。嗯的确,芬兰的教育投入占 GDP 的 6%。但是其实中国的教育投入也不低,占 GDP 4.26%。但是我们的教育投入里,30% 以上是在高等教育阶段,在基础教育阶段中,又有 80% 是投给了基础设施和硬件。而这些投入到底有多少用到学校里,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无从得知。
惊诧三:师范院校录取率竟然只有8%
第一天的分享,来自芬兰于韦斯屈莱大学师范学院院长 Sirpa Eskelä-Haapanen 教授分享的数据让我很震惊。在芬兰,教师是令人尊重,也最不容易考取的职业之一。她所在的师范大学去年有 1500 位申请,只录取了不到 100 人,录取率只有 8%。
这里要说一句,芬兰老师的待遇并不高,相当于一年 20 万人民币左右,之所以吸引这么多人进入教师行业,靠的不是钱,而是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幸福感和成就感。
在芬兰的时候,我们问了一位公立学校三年级的主班老师,为什么选择薪资并不是很高的教师行业。她对我们介绍到,芬兰有一个十分尊敬老师的社会环境,老师在课堂上有很大的自由度,可以将自己很多的创意应用到课堂上。此外,她还会年级里其他的老师一起计划设计课堂,在彼此的碰撞中获得很好的课堂效果。
而且,这些师范专业的毕业生,100% 都会进入教育一线的教师行业。而对比我们现在的中国师范教育,这个比例明显过低。
教育部官网最近公示的包括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 6 所部属师范高校 2016 年度就业质量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6 年,在 6 所部属师范大学当年就业的 47466 名毕业生中,选择去中等或初等教育单位从教者约 1.6 万人,只占总数的 35%,而这个数字在2013 年还是 50.1% 。
不仅录取比例低,培养方式也很不同。
在和芬兰一线教育者以及师范专业教授的交流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芬兰非常务实和接地气的教师培养方式。
在芬兰,小学老师的学术入门标准就必须是师范专业的硕士毕业,这硕士可是五年的课程(本硕连读)。芬兰的小学教师在开始教师职业生涯前,需要在校完成四次实习,至少 100 多堂课的观摩,以及从大二到大四共超过 100 节课的真实课堂教学。这就意味着每个教师专业的学生在离开学校时,就已经成为一名真正的老师了。
难怪芬兰教育评估中心的顾问跟我们说,
“
在芬兰,我们不对老师做评估,因为这些评估在他们离开大学开始教师职业生涯前就已经完成了。
”
我们同行的有一位国内著名师范大学师范专业毕业的高材生,说她们接受的教育是 3 年半的各种理论学习,和最后半年零零散散的实习机会。如果毕业直接进学校带学生,“那得吓死”,而且现在的趋势是,越来越多的师范生都希望找非一线教师的工作。“但凡能找到关系, 就不去教书”。中国一流的师范院校尚且如此,我们教师队伍的后续人才只能让人担忧?
对于入职的教师呢?在芬兰陪我们看学校的一位是芬兰的在读教育学硕士。在此之前她是上海的一名小学老师。她说以前的在职培训经历就是每周六大半天和几百人坐在那里听专家讲大课,对一线课堂教学的用处非常有限,还占用了大量的资源和精力。
一土领导力学院在做的事情,就是能对一线教育者提供职业发展的支持,这个芬兰项目只是一个开始,以后还会有后续。
惊诧四:没有评估的评估
讲到教育体系,不外乎两个核心:一个是起始的价值观和育人目标,另外一个就是评估。如果说育人目标是起点,那评估就是终点,在中间的这个过程顺理成章就是育人体系。
在芬兰,两位来自芬兰教育评估中心的资深专家和我们做了长达一天的培训和体验交流,原本我希望能借此系统地了解芬兰评估的体系和工具,后来发现,在中国语境下的教育评估和芬兰是如此不同。
在中国,评估和监督,评分紧密相连。而在芬兰,从上世纪 90 年代起,外部对学校的监督是禁止的。评估的目的不是去监督,而是去支持,这一切都基于芬兰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信任”基石。
他们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active learner”(积极的学习者), 每一位老师都是好老师 ,而教育的目的是如何更好地支持和赋能每一个个体,更好地实现终身学习。
当我们问起芬兰的教育体系最大的特点是什么,那位来自公立学校三年级的主班老师给了我们这样的答案:
“
芬兰的教育中给了孩子们极大的自由,几乎没有压力,芬兰没有像中国、美国那样有标准化的统一考试,而且芬兰的孩子平均13岁才上中学,这个年龄比很多国家的教育体系都要晚,他们不用在很早的时候就彼此竞争,我们给予他们根据自己的规律、背景和特质自然成长的机会。
因此,芬兰的孩子们在学校会被激发出浓厚的学习兴趣,他会有自信认为自己能成为一个很有能力的学习者,而不是像在很多别的教育体系中,缺乏了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甚至厌恶去学校。
”
也正因为出发点不同,芬兰的评估更依赖于对老师和学校的自我反思,以及学习伙伴之间的反馈。
对此,芬兰国际教育评估中心的两位老师分享了下面这个图,横轴是“控制”, 一端是“外部控制”,另一端是“内部控制”;纵轴是“信任”,上面是“高”,下面是“低”。 他们认为最好的教育评估基于高度信任,是依靠组织的内部评估。所以芬兰的教育评估在右上角。
回想中国的教育的对学校评估的现状,也很明显,左下角,无数的检查、填表。但其实,芬兰能做到这一点,也是因为教师从业人员整体素质高,所以这是一个正向循环。 中国的状况,由于上面提到的原因,有时候也是不得已,没有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在芬兰的这些天,听到最多的词就是reflection(反思)。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老师的谈论中、 师范课程的设置中、 校长的介绍中、评估体系的构建中,都离不开reflection。每一个教育参与者都在通过不断的反思以精进自我认知。这也和我们一土在倡导的理念不谋而合,其实孩子发展的的“天花板”,是我们成人的自我认知的水平。 成人通过向内的自我认知的提升,重构成人之间的关系和场,其实是最好的引导孩子的品格力量和自我认知的路径。
其实每年都有很多中国教师去芬兰学习,在去年十月的北京的一土嘉年华上,我问了去过芬兰的一个教师一个问题,“觉得和芬兰教师比,教师工作上有什么不同。” 我们以为国内教育者的回答是,“我们的工作时间比芬兰老师长,但是有效工作时间比他们短多了。”
而最近看到的一个数据,2017 年 7 月新教育研究院发布了《关于“减少教师非教育工作”的调查报告》显示,“占用教师工作时间的工作,并非全是教育教学工作,真正用于教学及相关准备的时间在整个工作时间中占比不足 1/4,剩下的 3/4 是更为耗时耗力的非教学任务。”
惊诧五:二年级就用智能手机的孩子们
所以芬兰有这样的在校时间,都是得益于就近入学和安全的社会环境。
教育是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这个概念深入人心。有一个小例子,芬兰的幼儿园并不免费,但是也非常便宜,最低的费用就 80 欧元一个月。家庭收入越高的家庭担负的幼儿园费用越高,但最高也就每个月 220 欧元。
如果你选择不送孩子到幼儿园,由妈妈在家照顾孩子,政府还会给妈妈钱,感谢你没有占用公共资源。我们在看一个幼儿园的时候,有几个孩子在上午 10 点多进来。我们以为是户外活动回来的孩子,老师告诉我们 这些是妈妈全职在家陪伴的孩子。但是他们需要一些和其他孩子集体活动的时间,因此幼儿园给这些家庭提供了每天两个小时的免费集体活动时间。所以我们在芬兰没有见过什么亲子班,因为幼儿园的公共服务解决了很多儿童托管、适应集体的问题。
最后,记得在我们访问坦佩雷全球教育机构时,一位芬兰的区域校长用他女儿 2 岁时的照片作为分享的开头。他说:“我经常想,2050、2060 年她生活的未来时代会是什么样,她需要什么样的能力,做什么样的工作在那样的时代生存?孩子是我们全社会的宝贝,我们必须用足够多的社会资源来满足他们的成长,培育我们的未来。”
回顾芬兰的五天行程,感觉很顺畅、很正常,是和谐社会应有的样子。
从他们对教育的目标和政府责任的定位为起点,到教师人才培养、政府投入、育人目标的定义和对每个孩子的重视,而一流的教师培养体系和政府的充分有效投入又使得以信任为基础的评估体系成为可能,这一切形成一个健康正向循环的生态体系。
从芬兰回来,正赶上对国内各种关于教育的大讨论,在芬兰看教育,最大的感受是,芬兰的每个学校都像是一朵花,这朵朵鲜花,都生长在一个有机花园里,里面有肥沃的土壤、有阳光雨露。是一个健康,正循环的生态体系。看的同时也一直在想,我们中国自己的花园什么时候可以也这样美。
因为教育是公共服务,所以中国的教育要有根本的改变,主力军肯定是政府,从问题本质和核心入手,一个是教育的评估体系的演进,一个是教育整体人才的提升。
但这些不能一蹴而就,中国的国情也复杂的多。我们很多教育的问题,其实是教育本身解决不了的,是大的社会转型下,很多社会问题和矛盾的集中呈现。
所以我想路径,一个是上面提到的政府办教育的不断进步,另一方面,因为中国的国情复杂的多,台湾的实验教育三法,对我们是很好的借鉴。就是在改革的同时,允许优质的社会资源进入教育,作为公立教育的补充和创新的前沿,给教育带来活力和动力。政府提供支持政策,环境和资源,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先进模式进入教育。
希望中国也能向这个方向演进,让更多有识之士,资源和模式进入教育,为了中国的未来,共同建设中国教育这个“花园”。
一土正在招生,北京朝阳和广州校区,具体在阅读原文链接。
另外,今天的后两条,是一土学校定制的芬兰和硅谷的夏令营,名额有限,有兴趣的朋友欢迎报名。
- END -
推荐阅读
一土2018秋季招生申请已开启,北京开放年级K-G5,广州开放年级G1、G2,申请请戳阅读原文。
如果您想分享自己对教育的见解和心得,
请给邮箱 tougao@etuschool.org 投稿。
欢迎转发分享,未经作者授权不欢迎其它公众号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