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一土两年后……
题图:糖果妈妈为探校团答疑解惑。
这是一土教育的第 198 篇文章。作者:糖果妈妈,坚定不移要把老二也送进一土的创校家长。
先说个故事。
有天接孩子从校门口出来,旁边走来一对母女。小女孩和我的孩子年龄相仿,她的妈妈好奇地向我打听一土的情况。一个挤在老社区里的小学校,看着实在不怎么样,学费却高大上,确实会引来很多人围观。
“你们的数学课是用英文教的吗?”
“不是。”
这位妈妈几乎怔住了,用一种百思不得其解的语气质疑:“用中文教的?!学费15万难道数学课不应该用英文教吗?国际学校都是用英文教的!”
她有些激动,又义正辞严,不由我分说。我只好尴尬地笑笑,在岔路口匆匆点头走开了。
短短几分钟的交谈,能聊的只能是些皮毛。大概很多人都会这样,因为各种原因被一土吸引而来。粗浅地接触之后,又不解地离开了!如果我跟他们说,一土的孩子每天忙着种菜、编竹篮子、玩泥巴这些看似无用、考试也不考的事情,他们会不会大跌眼镜,大失所望?
作为创校家长,跟了一土两年,我也在用学习的开放的心态,不断地去审视一土教育理念的实现。它虚无缥缈,还是脚踏实地,我想我已经有了明确的答案。
理念倡行:
一群有影响力的人
台湾道禾教育创始人曾国俊先生曾说:“只有人可以教育人,知识本身并不能。”我非常认同这句话。教育是用生命影响生命的过程。再好的教育理念,都需要人去实现。因此我和大家一样,一开始,李一诺对我的吸引力比一土大。
我很喜欢《人物》采访李一诺时的一段分析:很多精英都是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如果他们觉得不够超级标准、不一炮打响,索性就不做了,但是李一诺“想到就做到,从能做到的先开始。”正如她自己一贯强调的,从目标开始,而不是从限制开始。
所以,她作为一个教育界的门外汉,接触了无数的专家、大佬,不管公立的、私立的、还是国际的,她都用一种“越来越谦卑的心态”去学习,兼容并包。她野心勃勃,又特别接地气。
这样的人,吸引了什么样的人和她一起做教育呢?尤其那些在一线和我们的孩子接触的老师们,到底怎么样?
先说说大家能看到的。在2016年第一届学生开学前,一土的老师就已经去美国项目制学习最负盛名的HTH(High Tech High)学习、取经。之后HTH的老师又来一土给更多的老师做系统培训。今年2月,一诺带着一土的老师去芬兰看“世界上最好的教育”。4月底,台湾道禾的创始人曾国俊先生来一土分享道禾22年“根植中国”的教育经验,传递信念和激励。
一土的老师本身就出类拔萃,又不断向国际上最先进成熟的教育理念学习,这样的实力底色实在漂亮。好故事太多,挑一个最近发生的。一年级期中老师和家长面谈时,我开诚布公地向老师请教:我的孩子(糖果)学业零基础,没有上过任何课外学习班,目前她究竟学得怎么样?有没有压力?你怎么看待我孩子这样的后进生?
我们的面谈过程很长,老师认为,接近“一张白纸”的孩子更好教,因为脑袋里没有不同的东西打架。零基础的孩子能否听懂课是老师检验教学的最有效基准,因此老师非常欢迎这样的孩子。另外,早学可能造成基础不够扎实、眼高手低的情况,不一定全部都是优势。
一土鼓励学生努力尝试和互相帮助,帮助他们建立合理的自信。孩子们不会说类似“这太简单了”、“这也不会”等不太友好的话。老师会鼓励孩子们说“我暂时还不会”、“我想要更大的挑战”,并引导孩子将压力转化为学习的内在动力。
老师当然不认为晚学(比早学的孩子晚,其实是正常的进度)是后进生,而是坚信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天赋。老师观察到糖果在近两年里成长很快,比如她会主动要求在玩九连环时有更高的挑战;比如在学习堆肥的时候,她会第一个提问为什么要学堆肥。从一土K班项目课开始,她将“What,Why,How”思维模式掌握得很好。同时,糖果在小组协作中也能主动提出开放性的问题,找到合适自己的角色并全力以赴帮助他人。
聊到这时,我立即追问老师:“糖果好像不太有自己的主见,在群体里容易附和别人。”老师却认为糖果有自己的判断和决定。当小组里几个同伴各执己见的时候,糖果能够在各方之间做出积极的沟通和协调,最终促成合作。这其实是领导力的显现。
以上是我和老师面谈的真实片段。老师观察孩子的视角,引导孩子的方向,都体现着积极正面的教育观、价值观,透露着对孩子的接纳、尊重、欣赏和对孩子内驱力的呵护。让我最直接受用的是,老师从未给我压力,而且一直引导我作为一个家长的角色成长。在家校沟通的过程中,老师是非常好的理念倡行者。
有一个周末,我碰巧看到这位老师捧着TED演讲排名第一的Ken Robinson的《让天赋自由》认真地读,我想这是一土老师最美的缩影。
所以,一土一开始吸引我的是李一诺,但真正留住我的是一土的老师,和他们创造的一土文化。一土的老师就是“内心充盈、爱己及人、乐天行动、异想天开、创造奇迹”的一群人,孩子浸泡在这样的环境里是幸运的。
理念落地:
创造有趣的学习环境
4月底,我作为家长代表参加了的一土开放日活动,以老家长的身份为前来参观的潜在家长答疑。这些家长会问,你们用的什么教材?怎么教的?你们的教学有什么不同?你们的课堂是什么样的……大家都很关心一土的理念怎么落地。
当天,有着20多年语文教学经验的冯老师演讲时第一段话,就为这个疑问做了非常直观的解答:“看到大家这么安静,让我很忐忑。因为在我的课堂里孩子们不可能这么安静。当我说到什么地方让孩子们兴奋起来,他们就一定要把自己知道的说出来。我就是和孩子们互动中一点点实现我们的课堂目标。而不是我准备好了东西,孩子听我说,罐完了就完了。所以你们可以窃窃私语、讨论和直接提问,我们还原一个真实的课堂,要不然我站在这里真的很难受。”
看,这就是一土真实的课堂——“以孩子为中心的课堂”。一土的老师是学习设计者,让孩子们有兴趣参与,只在必要时,作为引导者提供少量“教”的内容,同时鼓励孩子们主动学习思考。
我最近就在感受一个主动学习、“拦都拦不住”的孩子。糖果最近喜欢听英文章节书,在家听,在车上听,上学的路上听,饭店等餐的时候听,睡觉前听,刷牙的时候也听,环境嘈杂时就把设备放在耳朵边听。每本英文章节书有七八十页,听一本要一小时。每个月她都要听将近三十本书。我常常被她的这种学习劲头打动,内心充满欣喜。
不过,我要特别讲另一位英文老师Kim的故事。她并不在糖果班上任教,但每次看见糖果都会热心聊几句。有一阵子,糖果剪了短发,Kim老师就会在那几天反复跟糖果聊,你是谁?你是糖果吗?你理发了吗?为什么理发等等。有时候,她们聊糖果头上戴的Kitty猫发箍,你是Kitty猫?你为什么戴着Kitty猫?你喜欢Kitty猫吗?
后来我参加了Kim为家长提供的TPRS教学工作坊,才明白了Kim经常和糖果聊天的用意——根据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做可理解的重复输入,为孩子创造习得第二语言的环境。糖果并不是Kim老师班上的学生,但是Kim却特别用心地运用一切机会帮助糖果习得英文。在这样一个学习背景下,糖果的英文口语真的也很不错。
糖果放学回家会经常煞有介事地教我很多游戏,我也会“装疯卖傻”跟着她学数学课里学到的读心术,语文课中的猜字迷,还有玩魔方、九连环、折纸飞机。她说他们在“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了,又在谷雨节气插花带回家。让她遗憾的是,他们在公园里尝试“钻木取火”,虽然失败了,但女儿说他们学着古人用石头和树枝搭建庇护所,所以特别高兴。
在一土快两年,我总能从孩子眉飞色舞的描述里感受到她在学校的学习是多么有趣。但只是玩吗?学到了什么?我知道糖果数学课上有一个持续在做的纸飞机项目。结合老师在家长会上的介绍和糖果的描述,我大概了解了这个纸飞机项目的设计意义。
纸飞机是几何学习中延伸出来的项目。老师通过带着孩子们折叠飞机、翻转、尝试投掷等,既夯实基础知识,又做了课外拓展。比赛时记录的“飞多远”、“飞多久”是对距离、时间等概念的认知。比赛又是个团队合作的过程,有人折,有人投,有人记录,每个人做好自己的工作,整体的成绩才会好。同时,孩子会在角色互换中有不同的体验。
通过了解这样一个项目,我就知道一土老师创造了很多教学资源和环境,既有基础概念的底层教学,也有各种技能的培养,还让孩子感觉到学习是一件非常有趣和有用的事。
因此,在我用近两年时间观察老师们教什么、怎么教之后,我已经不太去计较我的孩子每天学了什么,怎么学的了。我完全有理由相信,一土的老师在做专业、创新的事情,他们非常擅于激发孩子学习的内驱力,帮助孩子们学习得很好。
现在每天放学以后,还有很多孩子留在一土的操场上玩,不愿意回家。我女儿糖果也会兴致勃勃地带我参观他们的菜园:她播下的种子发芽了,是西红柿;别的同学种的是卷心菜,还有黄瓜、生菜等等很多种蔬菜;她还在学习编竹篮子,每天都有些进展,打算期末的时候用它去收获蔬菜;别的班小朋友在地上挖了一个坑,要做炉灶,还和稀泥,做了大小不一的各种碗……这大概又是老师们设计的一个个课堂。
真实有效的学习原本就该这样来自真实的生活。如果课本知识不能转化为真实的生命体验,就不会留下印记。
当我看到孩子们每天脚踏实地站在大地上,带着他们应有的好奇心和笑容,做着他们这个年纪该有的工作——玩耍,活成他们该有的欢乐模样,我总是有种发自内心的喜悦和羡慕。
理念实现:
发现和支持孩子的天赋
我想,所有的家长在了解一土理念、参观学校、知道孩子们学习过程后,都会认同这是一所好学校。但是大家还是会担心,一土的孩子将来有没有能力参加高考?能不能上好大学?会不会成为一个成功的人?
我曾经无数次畅想,在“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的全人教育下,我的孩子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也许是拿游泳冠军的外交官?也许会成为一个艺术家?也许会成为一个很不错的领导?又或这些尝试都只是垫脚石,她还需在更多更久的学习和尝试中,找到自己真正的天赋所在。
我又无数次地问自己,对孩子最底线的期待是什么?如果她将来就是一个普通人,在普通的行业做着普通的工作,我能接受吗?两年来,我的答案是,能接受。其实这是一个特别有挑战的过程。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是一个很挑剔的家长。当我意识到对孩子的不接纳,源于对自己的不接纳时,我又花了很多精力去做自我认知,渐渐发现自己其实挺不错的。当我开始欣赏自己,便很自然地去接纳和欣赏孩子。所以我对一土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己及人”很有感触。先爱我自己,才有能力爱周围的人和事;“内心充盈”才有能力接纳和应对环境和挑战,才能“异想天开,创造奇迹”!
同时,通过不断参加学习活动和阅读各类教育、心理类书籍,我已经树立了这样一个育儿观念:没有不想学、不会学的孩子,他们只是有不同的天赋和学习节奏,他们的成长和进步没有统一的时间表。
我们时常在孩子小时候惊叹,“不知道他怎么就会这个了”、“我从来没教过他那个”。所以孩子的学习能力是不用教的,是天生具备的。为什么他们越大越“傻”了,是什么扼杀了他们天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力。我想这是值得反思的。因此激发和保护孩子的学习内驱力是一种特别重要的事。这正是一土在做的事。
而一土的老师给予孩子的支持不仅在于知识的传播和能力的培养,还帮助他们构建元认知。元认知包括自我认识和对自我认知的调节和控制。简单来说就是知道自己是谁,能做什么,擅长做什么,以及学习如何学习。会检验、评估和调整自己的认知活动。元认知会被一土老师落实到每一条学习评估内容中。比如我们的数学老师Iris就说,一年级上学期元认知在数学中的体现就是:孩子知道有A方法,有B方法,他能够用他喜欢的、适合自己的方式练习2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
所以,当我活到三十多岁还在学习自我认知的时候,我特别庆幸我的孩子从小学甚至从K班就开始做这件事了。我相信她将来知道自己是谁,想干什么,能干什么,也有能力成为她想成为的人,做她想做的事。即使在普通人的外表下,她也有着不平凡的心。“因为找到自己天赋的孩子,眼睛会发亮,你挡都挡不住,让他做不好都难。”这是道禾的曾先生在看过无数真实案例之后的发出的感慨。
在一番美好的畅想之后,我们还是要回到现实,问一句一土的孩子怎么面对高考?我想,如果孩子长大了中国的高考还在,一土的孩子其实更有优势。在全人教育中,通过对经验技能的培养,孩子在人文方面会有更多真实的生命体验,从而使知识变得有用、有趣,对知识的掌握也会更扎实。同时一土的孩子们从小就在培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高考对他们来说,或许只是一个需要被解决的问题而已。
实际上,美国的教育界也在迎来一场变革。由181所顶级私立高中组成的联盟MTC发明了一种综合性的能力评估体系,没有分数,也没有评级,这种动态的电子档案将终结SAT、ACT等“美国高考”。
而从人才出口的角度来看,韦莱韬悦中国区董事总经理江为加女士在最近一次演讲中就指出,随着科技的进步,企业不再需要某个固定的员工,也没有固定的工作岗位和薪酬制度。将来的工作任务可能由世界各地拥有不同技能的人同时协作完成。一个人在一份工作上的时间可能只有三个月或半年,之后就要去找别的工作。可见,未来的工作模式将会更加灵活。
可以预见,面对越来越不可预知的未来,我们的孩子会面临更大、更多、更复杂的挑战。因此,“最好的教育应该是面向未来的教育。”李一诺在创办一土时这么说。一土就是一所面向未来的学校。
彩蛋来啦!
大土豆说了这么多,在小土豆的眼中,学校是什么样子的呢?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h06476c71r1&width=500&height=375&auto=0
- END -
推荐阅读
一土2018秋季招生申请已开启,北京开放年级K-G5,广州开放年级G1、G2,申请请戳阅读原文。
如果您想分享自己对教育的见解和心得,
请发送到邮箱 tougao@etuschool.org。
欢迎转发分享,未经作者授权不欢迎其它公众号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