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J对话小月:培养内心充盈的孩子,家长和学校可以做这些
这是一土教育的第 192 篇文章
来自「小月面对面」第 47 期
[编者按]一位是身在美国的妈妈,虽不是教育工作者,但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不断学习思考,创立了百万粉丝育儿公号「大J小D」;一位是中国创新学校的小学校长,口袋里装满了故事与经验。两人对坐在一土的教室里,就「育儿」这一话题展开了精彩的探讨:
令人焦虑的「孩子的起跑线」到底在哪里?
升学要求和我的育儿初衷相矛盾怎么办?
家长和老师、学校怎样沟通才有效?
有碰撞,有交流,取长补短为我所用。如果你恰好也是一位焦虑的家长,抑或是想要了解教育的同路人,本期「小月面对面」不容错过。
“我想让孩子成为这样的人”
—— 起跑线的焦虑怎么破
大J:
美国也有所谓的天才项目,有考试就会有补习班,就一定会有刷题机制。教育资源在哪里都是稀缺的,所以起跑线的问题永远都会存在。
为女儿考察幼儿园的时候发现,有的是以学业目标为主,有的以玩中学为导向,这些都是起跑线,已经不是单一维度了,选择多了就有焦虑,怎么保证我的起跑线能够通到我想要的未来?
小月:
我们要回到教育目标,想好最终你想要的是什么。是知识技能重要,还是想要构建更底层的东西?这是哪里的家长都逃不过的问题。
大J与大家分享了自己加入第一份工作时的故事:当时我的老师问了我一个问题:“你的人生使命是什么?”大学之前其实没有什么机会去想要过什么样的日子,成绩要好,考一个好学校,选一个热门专业,只是在父母列出的一项项目标上打勾。人生使命是什么?我想不出。我的职业导师说,使命就是当你想到那件事两眼就会发光,那就是未来你想做的事,当你结束一生的时候不会感到遗憾。
有了小D之后,我会反思我生命中缺失的这部分,我的使命是什么?我想赋予孩子的人生使命是什么?这个反观让我自己先去思考定义,我希望的幸福是怎样的,成功是什么。在重新梳理的过程中意识到,我之前学过的东西都是知识,其实我们没有学能力。我会很感激我的第一份工作,教会了很多思维能力的东西,让我明白构建大写的人,下面的基础框架有了之后,上面的知识获取就会很容易。这也是我教育小D的一些观念。
当你明白了这些,会发现幸福感绝对不是世俗的成功。后来发现我的人生使命,就是让小D从小明白我是谁,我想要什么,我希望我的孩子从小就有这样的自我认知。我从小是被打压的,你不行,你特别差。我现在做父母的时候,就会有觉察,不能像我自己的父母一样,下意识地去拿外部的标准打压我的孩子。外面的世界永远在变,而唯一不能变的是孩子的根基,即我是谁,和对自己能力的自我认知。
我女儿的幼儿园教给小朋友“community社区、共同体”这个概念,让孩子先关注我,再关注周围的环境,他们每天都有很好玩的东西,去社区outing,去菜市场、小公园、隔壁班级考察,对孩子而言充满了仪式感。老师说不能让孩子们觉得他们的世界和生活就很小,要思考我每天互动的不同的场景是什么,对我的影响是什么,当你遇到一些事,和别人有一些互动的时候,才能从得到反馈,才能更了解自己是谁。
家长自己在成长到30多岁的时候才会开始思考和追问这些东西,我是谁,我的人生使命是什么,什么东西是可以让我投入时间去做的,眼里闪光的。而孩子现在就可以,她可以在成长的道路上去不断发掘,我的特长是什么,我为什么愿意去投入时间,去发光。她就可以找到passion 和talent,知道自己会在哪个领域,做起来也会更开心和投入,会比我们更早地找到自己。
“目标坚定,方法灵活”
—— 升学压力不改育儿初衷
大J:
国内幼升小有识字要求,又不想在这个年龄段给孩子太多学习压力,我们该如何处理这两者之间的差异呢?
小月:
环境就是这样一个状态。孩子的成长自有规律,我们做我们该做的和能做的。学习的关键无非兴趣和方法。所以首先,不能打破孩子的兴趣,如果一个事情孩子没有兴趣,请别做。如果做了,这是以成人为目标,而不是以孩子为目标。当他想做的时候,再去帮助他增长兴趣,这是为什么家长需要潜心去观察和倾听。当然有一些行为习惯的目标是成人有责任帮助孩子培养的,这时候要注意不要因为我是对的,你必须听我的,仍然需要想办法引导和激发孩子的兴趣。
大J的经验是,不要刻意教,而是创造环境。4岁开始坚持亲子阅读,有小书架。选玩具带有字符,指着一个说AAA,她对此开始敏感了,再开始施教会很轻松。数学概念也一样,很多家长用摆凳子、数碗、数来了几个人,如何分配等方法,用抽象的逻辑思维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把概念放在里面,再来学习就很方便。我们要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设定目标。
如果你想上某个学校,就按照那个目标智慧地去使用方法,不能让孩子对学习没有了兴趣。但不能说,我想要把孩子丢到一个学校体系里,他就会成长为这个体系的孩子。其实丢给哪个体系都不靠谱,孩子最需要的是陪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0-6岁是孩子的试错成本最低的。早教班要不要上?有能力就带孩子去体验,不是说要陪她去刷题,体验是最重要的。想让孩子学习乐器,不喜欢就不要逼他。小D一直都有音乐环境,童谣是最熟悉的背景音乐。第一次放古典音乐时,她就停下来说“不一样”。妈妈就说“对,的确不一样,这是古典乐,妈妈听这个感觉就像一条河流,觉得很平静”。然后孩子就自己在旁边听,自己也很感兴趣,就开始引进古典音乐,孩子慢慢发现钢琴和贝斯声音不一样,为什么呢?便开始引导,进入音乐早教班。
很难想象一个孩子前三年没有接受过音乐,到了三岁,孩子要去学习钢琴,是个人都不会喜欢。不是说不让孩子去学,只不过实现方式可以更加巧妙一点。引进一些孩子们喜欢的东西,只是打开一扇窗,可能到明年或者后年,他就来告诉妈妈说,我想学这个。最顺其自然的就是到这样的状态下再决定要不要让他学。这是孩子的选择,孩子内在要萌生的内驱力,环境是最重要的。
如果父母说我天生五音不全,那就去发掘你热爱的东西。成人如果对自己的生命和生活是热爱的,有不断去追求新知的那种欲望的时候,孩子会是一样的。孩子崇拜地看着你朗读的身影,一定也会爱上阅读。情绪不会骗人,我很努力告诉自己说我在享受陪孩子阅读,但你潜意识还是在我在教孩子,我要改变她。这份情绪孩子可以感知到你越想给她,其实你越给不了她。放下想给她的心,去热爱她的事情,用生命影响生命。
“学校、老师和家长是铁三角”
—— 我们应该这样沟通
大J:
女儿上幼儿园后,就不再是我和女儿的单向互动,突然意识到学校、老师和家长是铁三角的关系。可当学校老师的理念和家长有所不同的时候,该如何用更好的沟通去实现对孩子更好的支持?
小月:
在互相全力支持的模式里,家校沟通才会实现铁三角的关系。是宣泄情绪还是解决问题,有多少家长能够在和老师沟通前,明确沟通需要达成的目标是什么?如果只是和老师说我的目标是这样,老师说我们的目标是那样,就永远不会在同一个层面交流,不管多难的事,一旦我们在目标上有一个共识—孩子的成长,你会发现很多事情有一个共同的途径,只是实现方法不同罢了。这就是我们达成有效沟通的策略。
▍家长与学校:找到共同目标
成人沟通需要注意的是要放下指责和挑剔,不单纯去强调差异与不同,需要学习一些沟通的话术,比如“我看到,我想到”。当你用这个开头的时候,就会发现所说的是基于事实的,是对事不对人,用这样的话术去帮助自己表述事实并说出自己的观点。
▍家长与孩子:给出具体、友好和有帮助的反馈
跟孩子的沟通也是如此,先要来陈述事实而不是上来就是指责和指导。一土的孩子在给彼此反馈的时候会说“我看到,我想到,我想问”,就比“我觉得你怎样”更加客观公正,他们还会也会练习用“我觉得你怎样做会更好”的话术进行具体、友好、有帮助的反馈。
▍老师与孩子:给你一个脚手架
在开始参与项目制学习的时候,很多孩子会说“我不会”,老师要做的,就是利用策略和教学方法来实现“我可以”。
▲一土教室里的海报
项目制学习是在激发孩子的内驱力去做事情。去年在一土孩子们做了花园的项目,这学期一些班级又在做了。孩子们在校园里开辟田地,进行各种种植活动,他们不仅仅要育苗、堆肥、浇水、照顾这些小苗茁壮成长,也要有测量、观察、记录,整理各种数据,最终还要完成期末的项目成果展示。这期间会遇到大量的问题,解决问题就成为一土学校课堂文化的关键词。讨论的时候没有想法或者想法不聚焦都是特别正常,老师可以通过不断的提问让孩子彼此之间进行交流,在不断的碰撞中产生想法,这就如同老师为孩子们的学习过程搭设了脚手架,通过这样的课程的引导,让孩子们订立更加清晰的自己的学习目标,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主动的学习者。
小土豆们在做项目的时候提出,我们要录视频,我想把种土豆的过程记录下来,我想做儿童餐厅。孩子不同,目标也就不同。老师在大家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交流沟通能力,批判思维的能力,写作的能力,创造力都会有体现,数学的能力、语文表达的能力、科学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都包含在内,所以换言之,项目的推进其实涵盖了我们的育人目标。孩子们觉得项目目标是我自己设定的,以为自己爬了这么高,但其实是老师搭好了脚手架,老师把思维构建好,不断提问,孩子就能爬上去。
在这样的环境里,孩子们每天都在学习,但他们没有觉得有人在逼他学,知道为什么学,每天都盼望上学,这样的环境没有孩子是不适合的。有的家长会觉得在传统学校孩子也挺适应的,为什么要来这里?你们这儿这么快乐,以后他面对社会会不会不适应啊?这里有一个误区,以为快乐的选择会违背社会规则也不能适应环境。其实这里我们要去澄清什么是真正的快乐。真正的快乐是能够遵从自己的内心去生活,在他生活的每一个当下,他要知道他想要什么,为什么要做这样的事。
我们设想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需要遵守很多自己不知道为什么的规则,要学自己不知道为什么要学的东西,当他真的面对社会时,我们对他说,你去做你想做的事情吧。孩子会很困惑,因为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反之,孩子们会在学习成长的每一天里,探究遇到了怎样的问题,想要怎样解决它,想着制定怎样的规则,怎样维护这个规则,当规则有问题时又该怎样调整,获得了怎样的成长。
在这样的过程中,他们也在进行大量的知识学习,同时也锻炼了思维,培养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最关键的,他知道他自己擅长什么,知道自己是否有能力去做。这样的孩子面对他的未来做选择时,他是否可以成为让父母更加放心可以适应社会的人呢。但我们现在的很多学校的教育体系不是这样的,都是以成人为中心,是“我要你学什么,你就必须怎么样”的一种教育逻辑。至于未来,这些学的东西记不记得,那是你的事,但现在必须学会,因为在一开始教学大纲就订好了,或者说是你要面对一场人生最关键的考试时必须会的。
但在一土,无论你个性怎样,我们都会尊重你的表达,你说出的话都是有价值 、有贡献的。做项目制也好,学科教学也好,都是以儿童为中心来开展,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而不是以成人为中心做教育。
大J分享有一段时间小D不喜欢读绘本,大J就安静的读,小D有时候就会凑过来说,妈妈你在干嘛?小朋友们喜欢去探索,我自己享受读书的时候他就会过来,你不去Push她,你让她觉得做得这个很有意思,她就会来。你越给我我越不要。智慧的教育就是去引导他,成就他点燃他,让他自己发现自己。而不是我让你知道,我给你设限,我要告诉你,我要指导你。在核心本质上,以人为本的教育都是一样的。
还原到人本身的需求,我们能够倾听、关注,学校、老师和家长就会成为铁三角,一起做稳定的支持者,孩子一定会按本来的样子去发展,活出自己的光彩和荣耀。
***
想了解「小月面对面」更多精彩内容,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入一土家长学校。
一土线上家长学校,从家长自我认知、理解孩子以及亲子沟通的理念方法和实践的三个维度,提供一个家长们学习,实践和交流的线上社区,让我们在认识孩子的过程中得到成长,做不焦虑的家长,更重要的,做更充盈的自我。
- END -
推荐阅读
一土2018秋季招生申请已开启,北京开放年级K-G5,广州开放年级G1、G2,申请请戳阅读原文。
如果您想分享自己对教育的见解和心得,
请给邮箱 tougao@etuschool.org 投稿。
欢迎转发分享,未经作者授权不欢迎其它公众号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