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土教育的第 484 篇文章
一土教育 | 内心充盈 乐天行动
构建可复制的成全式教育生态
题图:2018年开学典礼,孩子们穿越老师与家长用手臂搭起的“拱门”,迎接新的学年作者:晓非,一土广州二年级家长,现任一土广州运营主任;北大本硕,七年外资银行运营与销售经验,两年教育创业。两个孩子的妈妈,从北京来到广州,一直在寻找最适合孩子的生活环境与最适合自己成长的社群文化。广州一土华美实验班现在有三个年级各一个班,其中创校的三年级木棉班在今年9月开学前喜迎6名新生,班级里40%的“新鲜土豆”,为木棉班带来了天南海北的味道。
为什么这么讲?因为这6个新“小土豆”里面,2个来自上海,1个来自北京,1个来自成都,真正为广州一土带来了多元文化与背景。其实一年级新生里面,也有几个家庭是远道而来,奔着一土完成了大迁徙,从杭州、珠海跑来广州安家。
有的家庭是自然迁移,有的家庭几乎是冲着一土而来,加上三年级因为好奇一土理念而从广州本地其他学校转来的孩子,他们的家庭决策机制一定会更为复杂。广州一土的老师们面对如此高的期待而不免心中惴惴,一土的魅力何以能镇住这些“迷妹”“迷弟”“迷娃”们?这些家庭的“异常”选择是有多另类?难道真的如“老土豆”在宝墨园开学典礼上所讲的“欢迎来到探险家乐园”?
如果你也和我一样,曾经有这种疑惑与好奇,哪怕一丝,也欢迎你认真看完下面的文字。一个月朗星稀的周六晚上,人声嘈杂的一土家长社区农场烧烤派对中,我偷听到以下对话——
A(老土豆):她(指新土豆C)从上海专门搬过来,现在暂住在村里,就为了上一土,女儿之前的公立学校在全市排名不要太好!B(非土豆):啊!?至于吗?你这么折腾图啥呀?是不是女儿在那里不适应呀?C(新土豆):谁不适应?我女儿成绩很好的好不啦想来这位新“土豆”,一定已经无数次地回答过这个问题,甚至曾无数次在心中向自己追问过这个问题。让我们来偷师一下木棉班本学期项目课的探究方法 —— 社会调查 —— 来带大家抽丝剥茧地探求这种“异常”行为背后的逻辑与诉求。
▲晨犀APP中,三年级木棉班本学期项目课(情绪管理)课堂实录(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近期,我们也做了一次问卷调查,聚焦于家长对于一土与转学前学校的对比。我们直接原封不动地摘录了几位受访者的原话。从中可以看出,当前的基础教育,很多教育常识有待大家进一步回归。
在这些家长所认为的“一土与原学校最大的不同”里,暂且不论及“尊重孩子天性”“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有一定的高期待的内容,但诸如“作业交给老师(而不是家长)负责”“师生间更多互动”“老师对于教学的投入”,我们以为其实应该是大多数学校的常态。注:问卷信息——样本总数:9;分布年级:一年级2,二年级1,三年级6;问卷统计(有多选项)。虽说这些家长接触一土时间并不长,对一土的很多课程都还没有深入的体验,加上刚刚进入新的集体,面对一土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学校”——学校将教师与家长的微信沟通屏蔽,仅通过晨犀软件搭建非实时的沟通,使教师可以全力地投入在教学与儿童引导中——新家长们就“家校沟通如何能进一步保证交流效率”的问题,在问卷中也给出一些建议。除此以外,我们从问卷中可以看到,家长对于一土其他呈现出的故事,都还在兴奋地观察与体验中。我们结合日常家长的表达与这次的问卷,带大家一起分解一下这个谜底——这些家庭之所以愿意承担更高的机会成本(相对有实际已毕业生评估数据的学校而言)、交易成本(相对固守在原校而言)和货币成本(相对公立而言)来到一土,应该是基于以下三个原因:价值观正、教育设计的思路和逻辑以及落地执行到位。对于那些未来教育路径尚未清晰锁定某种出口的家庭,在所有这种以部编教材+教育创新的学校中选择的家长,无论公立或是民办,如果任何学校以上这三点有了偏颇或不实,我想每位家长都拥有用脚投票的权利。我们也希望更多的、甚至所有的学校都能够做到以上全面的发展。
我们暂且不阐述最上层的教育生态愿景,仅就每个孩子而言,一土的价值观在日常教学里的集中体现应该是SEL(社会情感Social Emotional Learning)课程。从家长们上述的感受与评价也可以清晰地看到,无论是家长们来之前对一土的期待还是入学后对一土的感受,在尊重儿童天性、关注孩子的自我认知与情绪管理这些方面,一土的教师投入了更多的精力,进行了更多的课程设计。
按照广州一土的班主任所言,一土的班主任老师是班里的规则设定引导者、秩序维持者、习惯培养者、能量补给站、班风引领者......一切角色,都是基于在一土教师的眼里,孩子的社会交往、情感表达、自我管理、情绪疏导、同理心,是他未来人生质量的基石。我们勾勒的“小土豆”画像中的内心充盈,显然不仅是之于学业,也是之于一个身心健康完整的人生。
在一土,这样的价值观是从构建“亲密平等真实安静”的关系出发的,这种具备高度安全感的环境,是一土学校文化构建成全式教育生态、校园文化与关系的核心。而这些又是通过各种学校活动、时间安排、空间设计、课堂呈现、师生互动、技巧工具去一一落地。
这应该就是我们所希望的,大小“土豆”一起内心充盈地成长,真的由一所学校带动一个家庭、多个家庭、一个社区来共同合力,为孩子们的教育提供更多的善意与投入。而项目课因其为学生兴趣驱动、与真实生活链接、调动跨学科技能、成果对公众隆重呈现等特质,天然地激发了孩子们的势能与壮志。每次项目课一学期上下来,老师与孩子的成长都肉眼可见,家长也被感染,要么给到孩子更多反馈与交流,要么撸出袖子参与其中。
而除了PBL课,对于新转学来的家长们,初次接触一土的语文教学,也是吸粉不少。而究其原因,是其课程的设计思路真正地挠到了家长们对于语文教学最大的痛点——“怎样让孩子爱上语文”。基础教育阶段的数学与英语学科,因为其清晰的学习路径,即便在内驱力有限的前提下,通过强化练习、高密度输入可能也会有些效果,但语文作为这些孩子的母语,不需要听说读写从零开始,认字写字也可以勉强应付,但阅读的领悟力鉴赏力、写作的观察力想象力逻辑性,则非常需要你爱上这门学科才能见效果。而显然这些语文的高阶能力已经成为未来语文应试的主流方向,更不用说是未来职场或人生质量的百搭素养了。
所以广州一土的语文教师在集体教研时确定的教学目标,不仅是反复吃透国家大纲的各年级基础要求,同时也更多地强调了孩子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等人文素养。
数学亦同,计算出一道题的正确结果与说出这道题的多种解法思路及各自优劣,后者才是一土数学老师更重视的,因此广州一土孩子参加天河区统考的成绩仅仅作为学情分析的数据之一,还需要通过一对一口试来评估孩子的数学思维水平。
这样的教育设计思路贯彻于一土所有学科各年龄段—— 不仅要学会,还要会学、爱学。
至于为什么要秉承这一思路,很简单,大家可以旁观下2019年南京市中考语文试卷,自然会感受到是怎样的教学思路让娃可以应对未来的卷子 —— 设计广告语、诉求沟通、设计调查问卷问题、产品文案...... 以上的“高级”价值观与科学的课程设计,也许你也在各种学校的宣讲会上、不同色调的宣传册上看到过似曾相识的字眼,那么说到底,就是一土究竟能否把它描述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以教师为中心的学校”“以学校为中心的社区”做出来,一步一步地,始终带着孩子更了解自己、更了解世界、更欣赏自己、更热爱生命。
在落地执行这部分解谜过程,为了与上文呼应,我们将以SEL课程的“亲密平等真实安静”关系营造和语文教学作为切入点来剖析广州一土的理念落地方法。一土的老师是不太吝惜拥抱的,尤其是对幼小衔接阶段的孩子,在孩子表现出正面积极行为或情绪起伏波动的时候,主动温暖的拥抱能够帮助老师快速地建立与孩子真实亲密的情感链结;一土的老师也很擅长营造温暖的仪式感,每日的晨会与整理总结时段、主动与孩子分享自己的心情、教室里的环创、每个月field trip的放飞、和孩子私藏一些小秘密,都在捕捉点滴间可以打动孩子、点燃孩子的机会。
▲记录下孩子的每个善意、每个情绪颜色、每个自我目标。
在广州一土,班主任禀持的原则是听正确的观点,保证每个人的声音可以被听到;对事不对人,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在解决班级问题或制定规则时尽量采取投票,鼓励充分表达,并及时肯定有价值的观点;班级工作或活动尽可能公平轮流,使每个孩子有机会去锻炼自我。在广州一土,一个真实的班级文化氛围建立前提是教师自己充分打开自己,愿意向学生展示真实的一面,而打开的前提是接纳自己;接纳每个孩子,看到经历与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创设真实的情境,提供表达机会,让学生学会彼此尊重;肯定真实的表达。▲半年前,广州一土一年级的老师就同学间突发的语言暴力事件组织的讨论及事后总结呈现的海报,一直悬挂在教室内,随着孩子们升入二年级。在广州一土,孩子们常常自动用暗号说着“一级音量”“二级音量”,老师们引导孩子有意识地控制音量,形成令人舒适的分贝场域;教师采取各种措施提升学生的专注力,打造“静悄悄”的深度学习课堂。
那么为了保证这次的问卷数据与样本信息的一致性,我们还是以转学生最集中的三年级木棉班的教学为实例来看。以上所提到的语文教学价值观与教学思路是如何在一堂堂课、一次次师生互动中落地的。此处随机抽取了木棉班的晨犀记录中的语文课堂实录片断。
*语言运用自评——语言工具、自主创作、个性呈现、自我评估*=不仅要会进行语言书面表达与呈现,还要学会文学感悟与鉴赏。
*批判性思维训练——梳理思路、辩证表达、比较分析*=不仅要学会阅读,还要学会与生命问题结合,给出独立有逻辑的观点并组织语言表达。
*探讨写作技巧——表达•分析——头脑风暴、比较分析*=不仅要学会欣赏好文,还要学会反思与主动学习,内化为可运用、复制的技巧。
*人物分析——角色揣测•想象力•同理心•身份认同*=不仅要学会阅读理解文字表面意思,还要学会揣摩体察情绪,施以柔软的关切。
(这里还可以看到新来的三位“小土豆”对一土的高度认同哦!)
*习作评价——不断向内探索•形成观点•反思迭代*= 不仅要学会发现、使用好词,还要学会先形成有逻辑、独立的思考,再借助工具表达。
*自主学习单/阅读理解—— 自我管理•协作交流*= 不仅要学会被动完成任务,还要学会自主管理、自主表达
看了以上的谜底探究,我们再次回到开始的疑问,这里是“探险家乐园”吗?这种教育创新是躲避主流还是为了更好地提高适应性?这种教育创新是剑走偏锋还是回归常识?在基础教育阶段,最应该建立学习内驱力的时候,是应该前期急于超越大纲进度、到四五年级再去解决学习后劲不足的问题、实在激励不起来的孩子就放任自流,还是保证大纲进度的同时建立每一个孩子对学习的热情与世界的好奇,后续一路自推前进,高年段快速地习得常规考试技巧,利用综合素养应对各项评估?
一土没有做什么浪漫的事情,只是做了理性思考后觉得最准确的事情。上至一诺,下至老师们,虽说都是一堆学霸的履历,也是占尽了应试教育体制红利的人,但基于教育经验、无数孩子状态的对比,老师们还是不断地再迭代和优化,寻找在现行教育体制内最有效率、最有温度的教育方法。这些新家庭的故事,还在广州一天天继续着,每天晨犀里的文字记录、家长社群里的戏谑与关怀、农场社区里的聚餐闲聊、孩子们充实的岁月,如同广州小土豆上学期项目课拯救的花坛一样,生机勃发。可是这些,真的是之前连核心家长甚至老师想都没想到的事情,一切都是在这个教育生态里的每一个持份者彼此互动带来的。▲广州一土教室门口,2019春季项目课孩子们从零开始拯救的花坛,如今欣欣向荣
我又和那位上海转学而来的家长,做了一次简单的交流,算是本文的收尾。
她很庆幸考虑了这么久、放弃了那么多,做出的这个决定,现在来看是很符合自己期待的。她希望女儿能够在一个更关注个性与思维、淡化统一形式、注重高阶能力的学校成长,老师对教学有更大的热忱与开放性。而一土非常对她的口味。她也担心自己的成长速度跟不上孩子,好在一土也是一直认为家长成长的重要性不输于孩子的学习。
学校与家长彼此契合,最幸福的还是孩子。当然,对教育也是各取所需,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那一个就好。
你的疑问解开了吗?如果还没有,欢迎来广州一土探校呀:
▲扫码进入探校通道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