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百年前中国的“月球殖民”计划,比起《三体》,谁脑洞更大?

大遗产 大遗产 2023-10-30

▲ 水面上停着一艘潜水艇,天上有飞船呼啸而过,陆地上还有几个头戴瓜皮帽、拖着小辫子的科学家正在研究一门巨炮。清末是一个极为贫弱的时代,但图中这些强大的高科技装备,却常常出现在当时的科幻小说里。


最早的月球殖民

1904年,著名文学杂志《绣像小说》上连载了一部《月球殖民地小说》,这也是中国原创科幻小说的开山之作。作者虽署名为“荒江钓叟”,可他的真实身份至今都在迷雾之中,恐怕再也无从考证了。
女发明家濮玉环和日本人玉太郎、英国人鱼拉伍,乘坐气球漂流到了几个地形封闭、风俗险恶的海岛部落。
柏尔来斯华勒岛由酋长统治。玉太郎惊奇地发现,岛上的男人们出门时,先要用绳子把女人捆起来,以防止她们出门闲逛,闹出淫奔的事来。
到了宫中,他们又看到了更加不可思议的一幕:服侍酋长妻妾的仆人,全都经过了宫刑,净了身以后才能当差。
来到了鱼鳞国,这里的习俗就更可怕了。女子生下来就要“缠手”,即把两条手臂缠得像麻秸杆子一样细,“十指儿像一对兰花,便算是他国里的绝色美人”。
女子受了这样的虐待,连日常生活都无法自理,“所以通国的女子,无论是吃饭穿衣,没有一件不靠着男子的”。宫刑和“缠手”,显然是在讽刺中国的太监制度和女子裹小脚的陋习。

▲ 《点石斋画报》中的一幅科幻插画“妙制飞车”,说的是西方人“性最机巧”,有一个法国科学家发明了一辆空中飞车,乘着它飞行,比“凭虚御风而行”的列子还要逍遥轻快。此时,飞机还没有被发明出来,人们便把飞行的梦想寄托在日常乘用的车上。

玉太郎等人随后来到了勒尔来复岛,这个岛上倒是没有什么恶俗,而且岛民都严格遵守儒家礼仪。但这里的人却愚昧得令人吃惊!
当头戴平顶大帽的儒生见到身穿西装的访客时,有的援引《春秋》大义,主张消灭这些“蛮夷”。有的认为他们是仰慕天朝德化,才不远万里前来“朝圣”的;还有的则干脆说他们是妖怪,要请出张天师来降妖。
这些令人啼笑皆非的情形,和晚清腐儒看待西方人的态度何其相似。当然,既然是科幻,就不能止步于吐槽,作者还脑洞大开地提出了开启民智的“科学”方法。
小说中的中国主人公龙孟华有一次得了急症,陷入昏迷。他的日本朋友玉太郎赶忙请来了西医哈克参儿,为他开膛破肚,终于找到病根所在:
原来,龙孟华的心肝,从小就被八股文章的“酸料”“涩料”毒坏了,这使他变得和很多儒生一样糊涂、胆小。哈克参儿用药水仔细清洗了龙孟华的心肝肺,然后告诫他:“为健康着想,最好连寻常的笔墨也以少动为妙。”
这种针对中国人的开腹洗心、开颅洗脑的疗法,在当时的科幻小说中屡见不鲜。这说明,时人已经意识到,要治好中国的病,根源在于改造人心。

▲ 图为《点石斋画报》中的插图,描绘的是一幢位于美国的28层摩天大楼。文字介绍说,这幢高楼为了方便人货上下,安装了十二架“起落机器”(即电梯)。画师想必是没见过“起落机器”,于是根据字面的理解,把“起落机器”画成了一个个悬在楼外的小筐,人们就坐在筐里上上下下。


黄种人统治地球!
1909,落魄作家许指严发表了一部妙趣横生的小说《电世界》。书中的主角黄震球是一个痴迷于科学发明的奇才。
而《电世界》讲述的是未来一百年的故事:宣统一百零一年(2009年),“西威国”国君拿破仑十世派出了一支由一千艘舰船组成的空中舰队,大张旗鼓地入侵亚洲,企图消灭黄种人。
临危之际,亚洲人都把希望寄托在了黄震球的身上。黄震球外号“电学大王”,他的电学造诣已经登峰造极,遥遥领先于西方各国。
“电学大王”果然不负众望,他潜心研制了一对“电翅”,戴上它就能在敌军的舰队中出入自如。他又发明了一把“电枪”,威力堪比核武器。

▲ 电翅。

凭着这两件神器,黄震球就像清朝的“钢铁侠”,拖着一条小辫子,单枪匹马地迎战敌军,一枪就把“西威国”舰队全部歼灭。
战后,西方诸国纷纷赶来向中国求和,上书请求“电学大王永不加害”。
像黄震球这样的“超级英雄”,在清末的科幻小说里屡见不鲜。靠什么拯救中国呢?既然西方国家靠“奇技淫巧”反超了中国,中国人自然也能靠“奇技淫巧”再次逆袭。
尤其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成果——电气,似乎蕴含着一种无所不能的“神力”,使中国人看到了重塑世界格局的希望。
后来,故事里的黄震球还发现了一块天外陨石,将它加热到13000度,从中提炼出了一种叫做“鍟”(shēng)的元素,放在空气中就可以源源不断地发电,比永动机还厉害。
于是,他用“鍟”发明了一盏超级电灯,放在南极上空,使南极永远处于白昼,而且温暖如春。接下来,他发动劳工去南极开采金矿,所得的黄金用“空中电车”运到伊朗高原,铸成金币,彻底解决了全世界的贫困问题。
除此之外,他还发明出了电艇、电椅、电气风扇、电光彩戏、电气肥料、电犁、电光审判、电鸡蛋饼、电制牛肉等令人眼花缭乱的新产品。用电气肥料养出来的猪,足有大象那么大……
如此过了数载,世界变得物阜民丰,人人衣食饱暖。中国顺理成章地成了世界上第一等的强国,中国人梦想了数千年的“大同世界”,也顺利实现了。

▲ 清末科幻小说有一个常见的主题,是中国人借助强大的高科技产品,帮助积贫积弱的中国重新走向世界之巅。图为1899年,香港工程师谢缵泰设计的极具未来感的飞艇,飞艇上的CHINA(中国)和飘扬的龙旗(大清国旗)非常引人瞩目。


科幻如何拯救中国?

其实,“黄震球”这三个字,就透露出了作者藏在虚构情节背后的真实心声——黄色人种,威震全球。
今天的人们读到这部小说,大概脑海里都会升起三个字:真敢想。客观地说,那些激动人心的发明,其实暴露了作者在科学知识储备上的不足。
他简单地认为,任何器具,只要冠上一个“电”字,就能变成无所不能的未来产品。

▲ 图为清末科幻小说中常见的交通工具兼武器——气球,在它的面前,西方国家的舰艇、枪炮都不堪一击。

因此,“电学大王”发明的那些“神器”,有时看起来就像《西游记》《封神演义》里的法宝,虽然厉害,但不“科学”。
这可以说是清末科幻小说的普遍现象。正如文学评论家王德威教授所说:“晚清的科幻作家,一方面承袭中国神怪小说的遗产,一方面借鉴当代西方科幻小说的发明,所形成的叙述模式,自成一格。”
出版于1905年的《生生袋》中,就有一个看起来显得有些突兀的桥段:“客人”和“大汉”两人激烈辩论,世上是否存在鬼神?
“客人”说道:如果鬼神存在,那么他们住在哪里?不可能住在天上,因为天上只有空气。大气层之上则是太空和其他星球的轨道,有人曾经乘坐热气球在空中遨游,并没有见到神仙。住在地下吗?也不可能。因为地下只有土壤、矿物,再往下就是炽热的岩浆,神仙触之也会融化成液体,如何居住?
这显然是作者为了宣传科学知识、破除迷信而专门描写的情节。“客人”运用了西方的天文学和地理学知识,把无神论论证得头头是道。“大汉”听完他这一番科普,当场就接受了无神论。
鲁迅先生在《〈月界旅行〉辨言》中说得好:西方传来的科学理论,一般人读上几页就会昏昏欲睡,难以理解和消化。唯有借小说之利,把枯燥的理论转化成有趣的故事,才能使读者“触目会心、不劳思索”,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

▲ 1905年作品《新石头记》中,贾宝玉穿越到了未来,目睹了火车、轮船、电灯等新事物,还乘坐了时速达400公里的飞车。今天最快的跑车,已经能够达到这个速度。


《中华遗产》2021年02期 《清末科幻小说》
撰文  |  喻翔
编辑  |  zq
图片  |  余昕  等

中华遗产官方视频号

CHINESE HERITAGE

让美相遇 让好发生

更多精彩视频尽在这里

CHINESE HERITAGE

——往期推荐——

满江红就是中国红:它凭什么博得中国人近乎偏执的嗜爱?

2023-01-31

岳飞之死,秦桧绝不是谁的替罪羊!

2023-02-01

「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人命」,古人如何解决口腔问题,这下终于讲明白了!

2023-01-30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