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人命」,古人如何解决口腔问题,这下终于讲明白了!

大遗产 大遗产 2023-10-30


“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人命。”不光要自己的命,还能要别人的命。
清嘉庆十八年,某县发生了一件案子。儿媳妇高氏煮豆子给婆婆萧氏吃,因有些许豆粒未能煮烂,萧氏吃的时候硌了牙。老太太本来就牙疼,一硌牙更令她痛不欲生,于是不停叫骂。高氏只是听训,还做了面条呈给婆婆。萧氏因牙疼吃不下,又开始叫骂。高氏还是没有回嘴,萧氏却越骂越起劲,捡起棍子向高氏打去。高氏拦着萧氏,不想挨打,萧氏因为被阻拦,激忿难当,一怒之下,竟投井自尽

经过审讯,高氏的确没有忤逆婆婆,此间情形邻居都可作证。然而毕竟死了人,也是高氏没把豆子煮烂导致的,虽属无心,但为了严格伦理,县衙将高氏比照“子贫不能养赡致父母自缢”处罚,照例“满流”。按清朝律例,流放等级不同,里数不同,“满流”为流放三千里。
此案非但展现了一个深为牙痛折磨的婆婆崩溃而死的过程,还说明,在吃人的礼教下尽是些葫芦官判葫芦案,小小牙病牵涉无辜。说到底,都是牙疼闹的。凡患过牙疼病者,大约都不会忘了那骨铭心的痛苦。
既然如此,古人又是怎样止疼的呢?

漱口水、窝沟封闭、牙髓失活……

《史记》记载了齐人淳于意治疗龋齿的一则医案,患者是齐国的中大夫。

这位中大夫牙口不好,又有张嘴睡觉的毛病,山珍海味地吃,却从不漱口,由此引发了严重的牙疼。淳于意先是针灸了他的太阳和阳明脉,很显然是表里俱病,这是病人突然发病的源头所在。只拔除根源还不行,因其体现为牙痛,就用苦参汤让他漱口,每天漱尽三升(此处一升约为200毫升),五六日病就好了。
苦参汤一直以来都是古代“治齿疳及口生疮”的良药,由苦参、桃白皮、槐白皮煎煮而成。令病人温含漱口,等到凉了再吐出来,对于湿热所致的龋齿牙痛,很有效果。除了汤剂,也可以直接苦参粉揩齿
▲ 本图根据空军军医大学中国口腔医学博物馆的展示而制,从中可见,早在商周时期,人们就注意到了龋齿的问题。不过,由于食物粗糙,商人牙齿咬合面的磨损速度,比现代人要快,这样一来,咬合面的点隙消失得也快,龋齿发生的机会反而减少了,患龋率比现代人低得多。摄影/刘晓芳
现在人们对苦参可能不大熟悉,但都知道预防龋齿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用含氟牙膏刷牙。没有含氟牙膏的苏轼,在《论茶》中,给出了一个他本人亲测有效的法子:“每食已,以浓茶漱口……凡肉之在齿间者,得茶浸漱之,乃消缩不觉脱去,不烦挑剔也,而齿便漱濯,缘此渐坚密,蠹病自已……”其原理,除去漱口产生的细沫冲刷作用外,还在于浓茶中含有氟化物。少量的氟,可以促进牙齿珐琅质对细菌酸性腐蚀的抵抗力,防止龋齿
中医还用汤剂治疗牙痛。譬如治疗胃火牙痛的清胃散,以生地黄、当归身、牡丹皮、黄连、升麻煎煮作汤,取效迅捷。
▲ 左上这幅字出自东晋王羲之《迁转帖》:“龋痛,所作赞,又恐不任,当示殷也。”牙疼疼得一代书圣连文章都写不好了。右上图是今人复原的一种汉代流行妆——史载汉桓帝时,京城妇人常作“愁眉、啼妆、堕马髻、折腰步、龋齿笑”。“龋齿笑”不是笑,是因齿痛而不开心的样子。事实上,其愁,其啼,其牙疼,都不是真的,却仿佛是真的。那是贵妇人故意装扮出的一种被人艳羡的高冷、令人愉悦的忧伤,以此来衬托那不易被讨好的雍容。摄影/石頭先生MASK,妆造/靠谱的cc酱_,出镜/鸢南北,服装/花下有期汉服工作室
一旦到了服药都不管用的地步,浅龋变深龋,深龋伤及牙髓,怎么办?
在战国时期的医书《五十二病方》中,有一个将榆皮、白、美桂的粉末塞入龋齿孔洞,治疗牙疼的医方。“白”字迹难辨,美桂,也不知具体是何种桂木,但榆皮的确有消肿止痛的功效。而唐代人王焘在《外台秘要》里记载的一种填塞龋洞或齿面缝隙的方法,使用的则是松脂、梧桐泪(即胡杨树分泌物)、乳香等树脂类药物:以烧热的铜箸烙化树脂,将液体树脂滴入龋洞,直至树脂和牙齿合为一体,形成一道坚硬的屏障。

▲ 空军军医大学中国口腔医学博物馆收藏的几件晚清时期的牙科工具,包括拔牙用的各种钳子、诊察口腔用的探针(左4)以及清洁牙石用的刮治器(右2、3)。据医书《姜(养)生方》载,唐代医生已掌握了用“钳刀”刮除龈上、龈下牙石的办法,且注意观察龈下结石的状态,避免影响牙龈组织的再附着。摄影/刘晓芳

这种疗法在现代医学中被称为“窝沟封闭”。其原理,就是在坏牙之中,涂布一层黏结性树脂,保护牙釉质不受细菌及其代谢产物的侵蚀。《外台秘要》还集汇了各种窝口封闭的搭配组合,譬如可混入薄荷、梅花脑(即龙脑香)、荆芥等药材,目的是让药物合同作用,不仅阻挠细菌侵入,还兼备清热解毒、去腐生肌、疏散风热的效果,有效止住疼痛,加快疾病痊愈。

此外,现代口腔医学中常用的“牙髓失活术”,中医也极早就有。所谓“牙髓失活术”,就是民间俗称的“杀神经”,通过封药的方式,把牙髓神经的活力消除,使其发生化学性坏死,临床上一般采用三氧化二砷或者金属砷

▲ 牙髓失活术中常用的雄黄,主要成分是硫化砷。摄影/刘晓芳

1800多年前,东汉张仲景在《金匮要略》里记载了用砷剂治龋的良方:以槐树枝裹着棉球或绸布,沾上混在滚热的猪油里的雄黄(主要成分为硫化砷)和葶苈子粉各少许,烧灼后,烙在蚀齿孔洞中。雄黄的熔点较低,燃烧后形成二氧化硫和三氧化二砷。之所以还要加葶苈子(中药名,葶苈或播娘蒿的种子),是因其苦寒消肿,能有效缓解牙龈肿胀的痛苦。

这则蚀齿方是世界口腔医学史上第一次被记录的牙髓失活术,比欧洲早两千年。欧美诸国用砷剂失活牙髓,是美国的斯普纳在1836年提出的,方法与张仲景类似。而以此法治疗龋齿牙髓痛,“无不随手即愈”
▲ 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藏12世纪波斯手稿的土耳其译本,画面表现的是阿拉伯医生利用保护管,来施行酸烧牙髓的情景。


“口臭如登厕”,咋办?

《外台秘要》另有一则简便的方子——“煮鸡舌香汁含之”,非但可治龋齿痛,还用于去口臭

鸡舌香就是母丁香。东汉应劭《汉官仪》记载,汉桓帝侍中迺(nǎi)存患有严重口臭,桓帝就给他鸡舌香,让他含着。迺存见这药细小,怀疑有毒,只敢咀嚼,不敢吞咽。回到家后,以为命不久矣,便向家人告别,家人哀哭不止。有幕友请求看看这赐的是什么药,结果含在嘴里,喷出来的气是香的,才知是除口臭的。
▲ 鸡舌香就是母丁香。
迺存毕竟得到了帝王的关照,有比他更惨的。宋之问在武周时期想要当北门学士,近前伺候女皇,于是作《明河赋》,抒发自己的志向。武则天见到这首诗,对大臣崔融说:“朕不是不知道宋之问有奇才,只是此人有口臭。”宋之问为此又惭又恨,抑郁终生。一个大才子就这么被口臭给耽误了
为祛除口中异味,古人不光用牙粉揩牙,还用牙刷。至少从唐代开始,中国人就开始使用与近现代形式基本没有差异的牙刷刷牙了。

▲ 敦煌莫高窟第159窟南壁东侧中唐壁画“弥勒经变”的局部,表现受戒者在剃过头之后,蹲在地上,以右手食指揩齿的场景。摄影/孙志军

到宋代,文人之间已经开始牙刷子当作礼物互相赠送。与此同时,本草和矿石等材料制成的牙粉,也在沿街的商铺或药店进行售卖。

口腔溃疡,不是“去火”那么简单!


古人也会得口腔溃疡,只不过,中医称此病为“口疮”或“口糜”,外治方式比较简单。比如名药“冰硼散”,对于热毒蕴结所导致的口疮效果极好。以冰片、硼砂、朱砂、玄明粉(风化芒硝),磨成极细粉,取微量吹或擦疮口上。一阵剧烈的疼痛过后,便不再疼。

清代人梁章钜在《浪迹丛谈》里记载了一种名叫“冰黄散”的古方,据说“治牙痛最灵”:以牙硝(风化芒硝)三钱,硼砂三钱,明雄黄二钱,冰片五厘,麝香五厘,合而为末,每次稍许擦牙,有神效

实际上,冰硼散与冰黄散的原理一样,配方也相似:冰片苦寒清热,泻火解毒;硼砂清热解毒、消肿防腐;朱砂甘寒清心安神,解毒止痛;风化芒硝软坚清热。虽然很有效,但必须对症使用,且方剂中有大量使用会导致中毒的药物,现已为处方药

▲ 清代太医院使用的一件银制薰牙器。由上下两部分构成,可开启装药。大致的用法,是装入茛菪子一类的麻药,再加水在炉上煎开,将上方管口对准患者病牙,以药气止痛。绘画/扬眉

口疮究竟是怎样诱发的,中医早有明确归纳,相应也有各种治疗方剂。譬如心火上炎者,通常舌尖明显发红,溃疡出在舌体,并伴有小便短赤和心烦失眠的症状,此时应用经典方剂“导赤散”:生地、木通、竹叶加甘草。明代《普济方》,谓之“专治口疮”

最常见的是阴虚火旺型,这种类型的口疮极易发作,且彼伏此起。凡食用辛辣,如烧烤中的辣椒、孜然,或饮白酒,都会迅速诱发。一旦发展起来,想要消下去,非要等十天半月不可。爆发时先呈粟米大的红点,后来就成了绿豆大小的黄疮,甚至发展成一片,严重的黄烂满嘴。

口疮病因较多,最奇怪的是虚寒也可导致浮火,郎中若不加审查,直接重用寒凉的药剂,后果很严重。医案记载,某朝光禄卿李瀛的少夫人就是这种情况。医生误用寒凉之剂,怎么吃都无效,还导致腹泻,大伤脾胃,饭都吃不下。最终,名医给开了理中类方剂,李瀛知道这些“热药”会引起疮疡,不敢让少夫人喝,逡巡数日,病情愈发严重,勉强用了,竟然很快安好。事情虽然看起来神奇,实则道理很朴素,下药必经过认真的辨证,否则容易治坏。


朋友,种牙么?

人缺了牙齿总是不好看的,说话还漏风,倘使缺得多了,吃饭也成问题。因此,镶牙成为缺牙者的刚需
镶牙行当是早就有的,世界各文明均有在公元前即利用动物骨头、象牙、金属镶牙的证据,然而在欧洲,镶牙的技术莫名其妙地被遗忘了很长时间,直至文艺复兴时期,人们才又开始利用穷人或死人的牙齿镶牙,至18世纪,已成为欧洲最为流行的镶牙术。

▲ 四千多年前的玛雅人以弓形钻孔器制备窝洞的情景。

在中国,镶牙、种牙的技术,通过医家代代传承,延续至今。

宋代有个名叫陈安上的种牙师傅,南宋文臣楼钥曾称赞他“术妙天下”,凡有牙病或缺牙的,他一出手,就能“使人终身保编贝之美”。能把满口的坏牙修补得如同编排整齐的贝壳一样,陈安上的技巧看起来相当高超。
种牙有义齿,也有牙齿再植,两者不同。
《圣济总录》载有“牙齿摇落、复安令着”的再植法——如果牙齿才掉不久,且未严重损伤,则可以将落齿再次植入,方法是以熟铜等为末,热粘入牙槽之中,再贴药在牙齿上,五天即定,但要求一个月内不能咬硬东西。这与现代牙齿再植的基本手法是一样的。也有拔下痛牙,清洗过后,再植入口腔的。通常再植的同时,会用药物对牙龈的病患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其原理和之前所述没太大区别。
而义齿,即假牙,同义子一样,原本不出自某人,而又填充入某人门下,如同亲子。义齿通常是以竹木、金属或者陶瓷制成的,《唐本草》中有银膏种牙的记载:用锡和银箔及水银凝炼后的银脆,“补牙齿缺落”
▲ 晚清时期的牙钻。摄影/刘晓芳
镶牙费用并不算非常高,可在古代,多数乡民并不怎么重视口腔的整洁和卫生,镶牙是家庭有经济实力的体现。到清代,人们竟将镶一口金牙作为富贵的判断标准。能镶银牙者多半有些财力,而金比银贵,不说话则含而不露,一说话就显出了家底。
以上种种传统疗法,较之现代口腔医学的治疗手段,或如出一辙,或截然不同。然而医学是为治病救人,殊途同归。一茎草,一根针,虽只是中医治病的些许手段,又何尝不是对科学真谛的探求


参考:《中华遗产》2020年08期《绝世珐琅》
撰文  |  豆子
图片  |   FOTOE 等

中华遗产官方视频号

CHINESE HERITAGE

让美相遇 让好发生

更多精彩视频尽在这里

中华遗产官方店铺 | 玲琅格

CHINESE HERITAGE

想收藏《中华遗产》往期的典藏过刊吗?

点击下图▼

进入官方店铺「玲琅格」

还有更多精美图书、文创等你发现!


CHINESE HERITAGE


往期推荐


总要摆上几盆花,才有过年的样子!

2023-01-18

中国人的“麦芽糖”基因从哪来?

2023-01-13

中医的「中」到底指什么,这下终于讲明白了!

2023-01-09

原来家乡的地名这么美!跟着苏东坡,才知我浅薄

2023-01-08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