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小名要叫阿娇阿奴阿瞒阿蒙阿强?这下终于讲明白了!

大遗产 大遗产 2023-10-30


千万个人,就有千奇百怪的小名。古人取小名,喜欢以阿字开头,是因为人类开口第一声,乃天地之元音,还是受了佛教“阿弥陀佛”“阿育王”等名称的影响?以狗等贱字组名,是以防勾魂小鬼勾走聪明伶俐的娃娃的魂魄?小名虽小,其义却大。

俗话说“贱名好养活”,小名承载着名字之“贱”的同时,却也无比“贵重”,因为贵贱之间都是父母亲人的爱。


寄奴和佛狸,原来都是小名

大家都熟悉南宋词人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好以典故入词的用典狂魔辛弃疾,在这阕词里提到了多个古人。孙权孙仲谋廉颇,是直点其名,“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说的是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元嘉北伐,欲效仿西汉霍去病封狼居胥,结果大败而归。除此之外,还有两个人名则有些隐讳

▲ 寄奴刘裕。

其一是寄奴。一处寻常巷陌里的名人故居,仍旧被后人念念不忘,这人自非等闲之辈。他就是南朝刘宋开国皇帝宋武帝刘裕。正史《宋书》记载:“高祖武皇帝讳裕,字德舆,小名寄奴。”传说在他出生之夜有神光照室,傍晚有甘露普降。其父见生有奇异,于是取小名为奇奴。后来,刘裕因寄养于舅家,改为寄奴
出生时的场景而命名,在当时颇为流行,比如西晋富豪石崇,小名齐奴,是因为出生在齐地青州。《后汉书》作者、史学家范晔,出生时恰好母亲如厕,又恰巧额头为砖所伤,所以小名“砖儿”
▲ 南朝史学家范晔小名“砖儿”。绘画/杨兆恩
但对于刘裕小名而言,更具特点的是末尾的“奴”字。两晋隋唐,男子小名为“某奴”,再普遍不过了。被誉为第一美男的西晋文学家潘安,小名檀奴;东晋政治家谢石,小名石奴;唐高宗李治,小名稚奴;诗仙李白有子,小名明月奴……
“奴”为何意?这很容易让人想到“奴婢”这一卑微低下的身份。著名历史学家周一良曾指出,阿奴是东晋南朝时表达亲昵的第二人称代词,多用于年长者称呼年幼者。《南史》记载说,南朝齐武帝驾崩时对孙子萧昭业说:“阿奴,若忆翁,当好作。”
其二是佛(bì)狸——狐狸的一种。刘义隆北伐之时,立下重赏,“斩佛狸首,封万户侯,赐布绢各万疋(同匹)”,这位如此值钱的“佛狸”,就是当时与刘宋割据南北的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不料,刘义隆北伐大败而归,又反被北魏长驱直入,深入刘宋腹地,拓跋焘在今南京瓜埠山上建立行宫,后人称之佛狸祠

▲ 南京瓜埠山佛狸祠遗址,佛狸是拓跋焘的小名。摄影/吴银川


为何要以贱物或丑陋之名?

北宋的欧阳修并不信佛,家里有个小孩却取名“僧哥”。有位和尚曾疑惑不解地问道:“公素不重佛,安得此名?”欧阳修答曰:“人家小儿要易于长育,往往以贱物为小名,如狗羊犬牛之类。”欧阳修拿僧哥与狗羊犬牛相提并论,和尚听了大惭。这段故事也有人说是苏东坡的,见明代浮白斋主人的《雅谑》,宋人邢居实的《附掌录》也曾提到这段故事,清人梁章《浪迹从谈》卷六“丑名”条有记录。

以贱物或丑陋之名命名,是取小名的一项重要原则。名字越取得丑陋、粗俗,小儿越能长大而不会夭折。此传统命名习俗肇自汉代,一直流传至今。我国农村广大地区,即使今天为小孩取名,叫什么阿猫、狗娃、铁蛋、懒驴子、小孬子、烂铲子之类,亦并非鲜见
▲ 南朝齐将领张敬儿原名张苟儿,因出生时其母梦犬,故取名苟(狗)儿,弟弟跟着叫猪儿。绘画/目奈十三
小名为何要以贱物或丑陋的字眼儿命之,大概各地都有不同解说。以安徽北部地区传说为例,听听傅强先生在《丑名儿,俗名儿》中有趣的记述:

老辈有个说法传下来,说是阎王殿有勾魂鬼,总不想叫人太精明了,专一勾那些聪明伶俐的娃娃的魂儿。叫它看上了,魂儿一勾,不死也要成大傻子。于是,格外疼爱的孩子,偏起个格外俗气的名字,让他(她)藏混于“俗孩”之间,叫勾魂鬼找不见。更有不放心的,索性给孩子起个丑名。在乡下,又有些孩娃,或生得精精灵灵,或养得娇娇滴滴,名字往往不堪入耳。记得小时随父母到过浍河岸畔的一个村镇,村镇上就有一串丑名儿:“小孬子、烂铲子、夜壶子、破锅、粪扒子、烂窝子、狗屎、狗剩子、毛厕”,还有一个脑后拖上长长拽命毛的男孩,竟叫“小婊子”。

这里说的勾魂鬼,也倒好玩。它正是“人家小儿要易于长育,往往以贱物为小名”的原由或谜底吧。
▲ 清·冷枚《百子图》局部。
小名命名的由来,基本上仍遵循着春秋以来命以大名的习俗与规则,因为小名无外乎是大名的一个分支罢了。

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


福建、广东一带很流行“阿”字开头的称法来叫人的名字。
比如最近热映的《狂飙》中的高启强,当地人就叫他“阿强”
其实古代就有这个传统
宋人刘昌诗在《芦蒲笔记》曰:“古人称呼每带阿字,以至小名小字见于史传者,多有之。”

陈皇后小名阿娇,大概算是以“阿”称最早之例吧?曹操小名曰阿瞒,唐玄宗李隆基小名也叫阿瞒。三国蜀后主刘禅小名阿斗,这是家喻户晓的。有时,“阿”字又不连其名,直接和次第排行相连而称呼之。如梁武帝谓临川王曰阿六,隋文帝呼其弟杨瓒为阿三

▲ 曹操,小名阿瞒。

这种以“阿”称的小名,还有一种现象:一个人的大名,往往是从其小名“阿某”的“某”字直接发展而来的。《旧五代史》卷九十七曰:“杨光远,小字阿檀,及长,止名檀,唐天成中,以明宗改御名,以偏旁字犯之,始改名光远。”三国吴将吕蒙,其大名也是由小名阿蒙而来。
为何小名要冠以“阿”字?除了这种称法给人以一种亲切之感、怜爱之意而且叫起来朗朗上口而符合小名的昵称外,清人赵翼的解释挺有意思的,《陔余丛考》卷三十八“阿”字条曰:“俗呼小儿名,辄曰阿某,此自古然。……各处方言不同,而以阿呼名遍天下,无不同也。本朝国语,亦以阿厄漪(音:衣)起,而余随征缅甸军中,翻译缅文,亦多阿喀拉等音,凡发语未有不起于阿者。尝细思其故,小儿初生到地,开口第一声即系阿音,则此乃天地之元音,宜乎遍天下不谋而同然也。”

▲ 电视剧中的吕蒙剧照。吕蒙,字子明,小名阿蒙。

赵翼从发声的角度探讨“阿”字小名的由来,现代学者则认为佛教在魏晋南北朝的盛行,促成了“阿”字小名的繁盛。王建华《人名文化新论》认为,“佛教中的阿弥陀佛、阿罗汉、阿育王、阿难陀等名称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得当时人们以‘阿’作为发语词,兼表昵称而普遍地流行。”

为什么要取小名?

传统文化中的姓名具有深刻的内涵,但在这些名、字、号之外,还要再取一个言辞并不雅驯的小名,意义在哪里?《宋史》对此有解释:“初生则用乳名给据,既长则用训名。”乳名即小名,也叫小字;训名则是大名,正式的名字。但无论如何,小名同样伴随了人的一生
人们通常什么时候会用到小名?南北朝时期,正史纪传中会有所提及,而在《世说新语》中所保留的当时人物对话、会面等场景里,我们可以一窥小名的使用。
东晋才女谢道韫嫁给了才气平庸的王凝之,十分不满,归家后向家人抱怨道:“一门叔父,则有阿大、中郎;群从兄弟,则有封、胡、遏、末。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意思在说,自己谢家无论是叔父,还是四个兄弟,都卓越超人,唯独自己夫君是个庸才。谢道韫提到家人时,均用小名,在这里没有直呼其名的无礼,却体现出了感情的亲密无间

▲ 谢道韫,东晋政治家谢安的侄女,书圣王羲之的儿媳。“林下风”就是形容她的。

这隐然透露的亲情,其实正符合父母给孩子取小名时所饱含的深厚情感。很多小名都有一个共同特征:鄙俗粗野。学者萧遥天说:“它的鄙俗粗野和绰号的鄙俗粗野味道不同,绰号多意在讽刺调侃,而小名则最难听处正洋溢着父母的真爱。”用我们常说的一句话来形容,就是“贱名好养活”

古时限于医疗水平低下,新生儿存活率不高,为人父母者之于孩子最大的期待,就是能好好活下去。他们以极其谦卑的姿态,用贱物、丑陋之名,命名儿女,以期长大而不夭折。《红楼梦》中,王熙凤的女儿巧姐自幼多病,当刘姥姥进大观园时,王熙凤就拜托其起个名字说:“你贫苦人起个名字,只怕压得住他。”

▲ 《红楼梦》剧照。

南北朝时期富有宗教色彩的小名,也是这道理。人们寄望于宗教、神佛的法力,保佑儿女长命,健康成长。哪怕是不信佛的人,也会在社会风气的沾染下,企望一个小小的彩头
此外,从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的小名里,我们也可以摸索到一些蛛丝马迹。《史记》说他“少时好读书,学击剑,故其亲名之曰犬子”。宋人俞成在《萤雪丛说》里感叹道:“如司马氏幼字犬子,至有慕名野狗,何尝择称呼之美哉?!”
所谓的贱名却也无比贵重,它带着父母亲人的期待、亲昵、爱,伴随孩子长大成人。不要忘了,它是我们人生中的第一个名字


参考:《中华遗产》2016年06期、2019年08期
撰文  |  采诗  苏蘅
图片  |  图虫创意   GettyImages  等

中华遗产官方视频号

CHINESE HERITAGE

让美相遇 让好发生

更多精彩视频尽在这里


中华遗产官方店铺 | 玲琅格

CHINESE HERITAGE

想收藏《中华遗产》往期的典藏过刊吗?

点击下图▼

进入官方店铺「玲琅格」

还有更多精美图书、文创等你发现!


CHINESE HERITAGE


往期推荐


本命年很凶?拜太岁是智商税?

2023-02-10

满江红就是中国红:它凭什么博得中国人近乎偏执的嗜爱?

2023-01-31

生肖配对,是何道理?这下终于讲明白了!

2023-02-06

中医的「中」到底指什么,这下终于讲明白了!

2023-01-09

为什么说「十件褂子不换一件袄子」,这下终于讲明白了!

2023-01-05

烟花爆竹对中国人意味着什么,这下终于讲明白了!

2022-12-27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