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只有成都,可以平乐。

大遗产 大遗产 2023-10-30

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将于7月28日至8月8日在成都举办。万众瞩目,万众期待。你等成都大运会3年,成都已等你3000年。
那么,逛成都,去哪里武侯祠?杜甫草堂?宽窄巷子?熊猫基地?锦里?太古里?……是不是都去过了(怕人人人人人人)?
不如就去古镇吧。距离巿区18公里,远离人山人海,却无舟车劳顿。

▲ 平乐古镇欢迎你。摄影/图虫创意·仙人板板
这可是一座在火星火拥有姓名的古镇!

4月24 日,在2023年“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启动仪式上,国家航天局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发布了中国首次火星探测火星全球影像图,科学研究团队通过火星高分影像识别了着陆点附近大量的地理实体。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根据相关规则将其中的22个地理实体,以中国人口数小于10万的历史文化名村名镇加以命名,其中就包括平乐镇。

22个地理实体分布图(国家航天局提供)。

位于邛崃市,有着“ 一江分三水”奇妙景观的平乐古镇,被民间认为是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千古爱情的传唱之地,其实这个因古驿道和水运方便、“遂倚桥而市”的古镇,更让人惊讶的,是那种无过多商业喧嚣的古朴氛围。

走进平乐,也就走进川西水乡的幽雅意境;穿越古镇,便穿越了两千年前的秦汉历史


1

辞赋大宗,开边功臣


2000多年前,有这样一位四川人:

他是汉大赋的开创者,堪称“辞赋之宗”,写下了《子虚赋》《上林赋》两篇大赋,笼括天地,彰显大汉恢宏气象。洋洋数千字,蔚为壮观,难以超越。

他与卓文君在邛崃演绎了一段“凤求凰”的爱情故事。“有一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响彻古今。而卓文君的“当垆卖酒”和“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更是为人津津乐道。

这个人,就是司马相如

▲ 位于邛崃的凤求凰公园,根据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打造。摄影/凯风

古往今来,人们更多的是关注司马相如的才学、琴挑文君的浪漫,而忽略了他作为汉武帝的使者,对开发西南所做的卓越功绩

司马相如才华卓绝,但一度只是汉武帝身边的文人宾客。但当汉武帝要开发西南时,想到他是蜀郡人,便派司马相如出使西南。
西汉早中期,因北方有匈奴的困扰,很长时间无力顾及西南边疆。汉武帝时期,帝国开拓经营西南,率先派出的中郎将唐蒙政策强硬,导致“巴蜀民大惊恐”。司马相如主张采取怀柔政策,不致国家南北两边皆陷入战争拖累,深得汉武帝认可。

司马相如临危受命,以朝廷特使身份回到蜀地。他用口辞、礼物、货品、商贸及赋文(《喻巴蜀檄》《难蜀父老》)作“武器”,工作取得了突破性成果。邛、笮、冉、陇和斯榆的君长成为汉朝臣子。他们拆除了关隘,使边关扩大,开通灵关道,“桥孙水(在今安宁河架桥),直通邛、笮(今西昌一带)”。

也许司马相如自己也不曾想过,邛崃这个令他情丝拨动的地方,不仅实现了驷马荣归的梦想,而且将一条民间商道开辟成帝国的官道,打通了汉朝政府往西南方向对外交往的政治、经济和贸易通道,恢复和进一步拓展了自秦以后有所中断的“南方丝绸之路”

▲ 司马相如像。

司马相如是第一位扬名都城的川人,《汉书·地理志》对他赞誉有加,“相如为之师,乡党慕其迹”,才有后来的蜀学比于齐鲁,文章冠天下。司马相如开边事业的起点就在四川邛崃,平乐古镇便是他开拓的出蜀通道的第一个驿站

在邛崃平乐古镇的后山上,一条曾被荆棘荒芜的秦汉古道展现出来,两侧的卵石呈人字形堆砌,历经千年仍然护坡坚固,路中间的石板断续相连,车辙上的杂草填平了岁月的痕迹,但仍然生机盎然。

横屏观看

▲ 如今的平乐古镇,依然人来人往,充满烟火气。摄影/观察所

平乐古驿道很好地诠释着“镇”的渊源和成都古镇的空间特征唐末以前,“镇”主要是军事镇守的含义,宋代以后逐步演变成商业的“市镇”。

和全国其他古镇相比,四川盆地周边从平原向山地过渡区域的古镇充分体现出内外攻守的“镇”与交通节点上“市”的共生和演变(比如平乐古镇、剑门关镇、黄龙溪镇、洛带古镇等),盆地中心的古镇则体现了农耕基础之上的商业叠加(比如安仁古镇、街子古镇等),每个古镇又因不同的经济形态和移民交流呈现出别样的风情

2

平乐:邛崃山下的千年古镇


邛崃山脉随青藏高原逶迤而来,西部的雄浑在成都平原边缘渐渐变得灵秀,构成了山地与乡镇融合的美丽图景。邛崃因邛崃山得名,邛崃山因邛的部落得名,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在日本藏的甲骨文中发现了最早的“邛”字,认为早在商周之际,这个部落已经活跃在西南川滇黔边地。

司马迁在《史记》中明确记载:“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其西靡莫之属以什数,滇最大;自滇以北君长以什数,邛都最大。”这些鞭长莫及的民族对于中原王朝似一把双刃利剑,和则谐,动则乱。公元前316年,秦灭蜀后,最早建的城市,除了成都就是邛崃,两座城市遥相呼应,堪称成都平原的“双城记”

横屏观看

▲ 邛崃:一座开门见山的城市。摄影/爱摄影的韩先生

如今,邛部早已远去,邛崃也无邛音,只有邛崃山下的平乐古镇,还提醒着人们的历史印记。

平乐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四川十大古镇之一,有“一平二固三夹关”的说法,以秦汉文化、川西水乡风情著称,以镇区古朴的街区和原味淳朴的川西民风民俗而闻名。

平乐古称“平落”,史前蜀王开明氏时期,平落四面环山的绿色小盆地即因修水利、兴农桑而起聚落而得名。到公元前150年西汉时期就已形成集镇,迄今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公元970年为火井县治所在地,古镇有“九古”:古街、古寺、古桥、古树、古堰、古坊、古道、古风、古歌,其中明清建筑就有23.54万平方米。

▲ 古镇的民居建筑。图源:“四川文旅厅”公众号

平乐是一个依山傍水的小镇。从天台山发源的白沫江在这里显得十分秀丽,江水缓缓流过,小镇便毗岸而居。沿河形成的街道、两旁的建筑都还保持着旧时模样。古镇的老街不大,顺着路牌,小镇上有福惠街、长庆街、御王街、青则街、八店街、台子坝、草鞋街和糠市街等30多条古街道,它们都沿白沫江两岸而建。几乎每一条古街都是红砂铺就、古老而雅致。

走进老街就像走进了那个久远的年代,独具特色的远古川西民居风情扑面而来:住户们守着一栋栋百年老屋,就像是守着一段尘封的历史,也守着一份单纯。靠河一边,吊脚楼伸出长长的基柱,推窗便是水乡。若是涨水时节,河水该会漫到楼边,就向窗外甩一根钓丝,过路的鱼儿便会有愿者来上钩的。


▲ 平乐古镇的街头一角。摄影/alllphoto

陈年店铺悠悠地陈列在远古的街道上,或旧或新的花板窗门静静地立在街道两边,所有的建筑都是土木结构,两三级石阶,木门槛儿。临街的铺面清一色的古老,只是多了些现代的商品,木盆、木凳、茶叶、茶具、小吃、豆乳,店铺的陈设以及店招,仍能让人心里充满旧时的回忆

楼旁窄窄的小巷,青暗的石级一直通往河边。隔河望去,坡岸一派碧草如茵,阳光下散发着柔柔的意绪;两边的树绿满枝头,夏日的风依依地召唤着游人。有人搬来桌椅在树下草地上,泡一壶茶,看河上白鹭起落翻飞……

横屏观看

▲ 夏日的平乐古镇,是嬉水的好地方。摄影/上林西江

古时候白沫江是重要的水运通道,平乐镇因此成为“南方丝绸之路”的第一驿站和川西南的重要水陆码头。连接两岸有两座石桥,一座在镇口,一座在下游四五百米。桥都不小,卡车也能通行。

镇口的兴乐桥,最显著标志是桥头一棵硕大的古榕树,它有着1500多年的沧桑阅历,虬曲的根干极尽嶙峋突兀之势,写满了饱经风雨的艰辛,树冠却重重叠叠撑起一派葱茏,树阴覆盖达几十平方米。据说平乐的古榕树和平乐古镇一起成长,小镇上像这样树龄已达1500年历史的榕树有13棵。古榕树冠硕大,枝繁叶茂,衬托得小镇显得更加幽静、古老。

▲ 兴乐桥头的千年古榕树生机盎然,成为人们祈福许愿的吉祥树。

另一座桥也有一个乐字,叫做乐善桥。与兴乐桥相比,它更有价值。这是一座七孔石桥,建于清同治元年(1862),如今已有161岁高龄。此桥长120米,高16.6米,宽10米,在既无钢筋水泥,又不需要通汽车的古代,这样的规模无疑算是一座巨大型桥了。正因此,乐善桥素有“邛南第一桥”之称。

也正因为它的大,当现代的汽车开进了古镇,现代的公路需要跨河而去的时候,它早就在那里等候着,无需大动土木,只消稍作铺垫,它就顺理成章地变成了一座公路桥。此桥的7个桥拱亦造型独异,它不是通常的半圆形,而是一律的桃形,给人新颖的视觉感受。但想必这绝不只是为了视觉的出新,应该还有建筑力学上的讲究,百多年的江水冲击,几十年的汽车碾压,它依然牢固如斯,其中定有关窍

横屏观看

乐善桥,号称“邛南第一桥”,横跨白沫江。摄影/仙人板板

从这座古桥也可以推知,过去的平乐必是一个交通发达的要津之地。事实正是如此,早在先秦这里就是川西南一座重要的水陆码头,汉代打通南丝路,司马相如开发西南夷,这里便是出境的第一道门户


3

白沫江边的远古纸香


平乐不仅是古代川西南的出入要津,也是重要的工业生产重镇。汉朝时邛崃的冶铁工业就在全国有了很大名气,司马相如的老丈人卓王孙就是干这一行的,同时平乐本身也是一个重要的冶铁生产基地,离镇子不远的骑龙山下有个叫做“铁屎坝”的地方,有很多古代炼铁遗留下来的炉渣疙瘩,土中时常还能刨出一些粗劣的块状生铁。这些残留物历千百年而未绝迹,说明当时此地的铁炉子何其多,生产何等红火

平乐镇属浅丘型地貌,山丘坝各占三分之一,镇域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地下水资源相当丰富,全镇及相邻镇乡盛产竹木,竹资源尤为丰富。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造就了平乐的另一项古代工业——造纸

▲ 川西竹海位于平乐古镇的白沫江上游,谷内竹林茂盛。摄影/乐食漫记

据当地的资料介绍,在南宋时,有人携带先进的造纸技术来到这里,建起了颇具规模的造纸作坊,尔后如同雨后春笋般,大大小小的造纸作坊遍地开花。平乐的纸大多销往川外,一部分通过南丝绸之路运往西南各地,一部分则顺着门前的白沫江船载进入长江,一直销往遥远的江南
数百年过去了,当现代的机器造纸取代了原始的手工作业,平乐的造纸业在走过了属于它的那个辉煌时段之后,也不可避免地退出了历史舞台,但镇里镇外迄今还留存着的74处古作坊遗址,固执地挽留着人们的记忆。
▲ 平乐古镇的万亩竹海,是消夏避暑的好去处。图源:“四川文旅厅”公众号

建于南宋的古造纸作坊遗址,就在去镇3公里的芦沟。走进沟中,只见幽深的沟谷逶迤着向山中挺进,夹峙的峰岭险峻而雄浑,无边的翠竹漫山遍野地疯长,满目青绿,除了竹,还是竹。当地人称它为“邛崃的竹海”。这一片竹海面积几十平方公里,覆盖几个村落,在沉睡了千百年之后,如今正在被开发为旅游度假的自然风景区。
然而芦沟的价值还不仅仅在于自然,在它幽静的绿海深处,还隐藏着千年遗落的人文奥秘。邛崃自古多有火井发现,从汉朝以来,关于“临邛火井”便见于很多典籍记载。所谓火井,实际上就是喷出地表的天然气,说明此地蕴藏着石油。芦沟中就有一口这样的古代火井,因此有人说古书上描绘的“临邛火井”指的就是它。是与不是,今已无从考证,但它至少可以为旅游开发作点人文含量的提升

▲ 江苏卫视《新生万物》栏目,前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到平乐介绍过竹编。

南宋造纸作坊就在一家度假村里。好在主人并没有因为开发经济修建屋舍而对作坊遗迹有丝毫毁坏,相反,倒更注意对它进行保护了。古代造纸根据原料有麻纸、草纸、竹纸等等之分,按芦沟取之不尽的竹海,所造当为竹纸了。芦沟的竹大多为慈竹,纤维富实而饶有韧性,是造纸的好材料。
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里对制造竹纸有详细的介绍,共有破竹、沤竹、蒸煮、舂捣、压榨、烘干等若干道工序。从芦沟遗址中,我们可以看到石磨、石槽、石碓等当时的造纸设备,大致可以和宋应星的说法相对应

▲ 南宋时期的古造纸作坊。摄影/张福源

在没有电力的古代,机械运转大都依靠水能,芦沟造纸的大石磨就是用水力来推动的。在磨房里可以看到设计巧妙的水道,水道上有闸门,由闸门控制水量的大小以决定水磨的转速,而多余的水则流进旁边浸泡竹子的漂池。

如此科学而精细的构思,设计者在当时必定是个了不起的工程师。大磨房旁边还有一个小磨房,有趣的是这个小磨房一直没有被废弃,只不过它现在不是用来造纸,而是为沟里的村民碾米磨面。这是古为今用的一个绝妙范例

▲ 邛崃瓷胎竹编制作技艺。图源:邛崃市政府官网

芦沟里的村民自古以来便过着单纯而安静的日子,如同他们身边的环境,即使是在后工业时代的今天,也没有受到污染青茂的翠竹林中,不时会现出一两座农舍,门前小小的院坝,虽不宽敞但是干净屋侧的竹丛周围,几乎总有一群鸡叽叽啾啾地闲逛,漫不经心地啄食地上的虫子。天府平乐,一座时光倒流的古镇,一个可以让人静静思考的地方。

平乐古称“平落”,可以想象当年人们从遥远的山岭跋涉而来,忽见平畴落英的喜悦。对于从这里向山外远行的人来说,颇有些“西出阳关无故人”之感。
▲ 风景优美的白沫江与淳朴的民风,成了画家眼里的好素材。摄影/冉玉杰
如今,平乐古镇正在全力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各种服务体验今非昔比。不过,从“平落”到“平乐”,从山那边的香格里拉到山这边的田园牧歌,一山之隔的两种桃花源,都是当地人的“习以为常”,也是我们的“诗与远方”
平畴落英,是为平落;平安喜乐,正是平乐。


文字来源与参考:


《中华遗产》2008年06期,撰文/半夏

《中国国家地理》2010年12期,撰文/李小波


供图:图虫创意 等


中华遗产官方视频号

CHINESE HERITAGE

让美相遇 让好发生

更多精彩视频尽在这里

中华遗产官方店铺 | 玲琅格

CHINESE HERITAGE

想收藏《中华遗产》往期的典藏过刊吗?

点击下图▼

进入官方店铺「玲琅格」

还有更多精美图书、文创等你发现!



CHINESE HERITAGE
——往期推荐——

成都大运会的“主战场”,竟然还有一个缩小版的“明十三陵”!

2023-07-24

长安三万里:万千人的偶像李白,曾多次到这里狂热「追星」!

2023-07-10

当我们说「仙居」时,就不能只说「杨梅」!

2023-07-17

没有「瓜」的中国,真是不敢想象!

2023-07-18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